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人间天:善之善者,何为善?


   日期:2017/3/11 23: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同修甲:请教一个问题: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舍己为人吗?

  老师答:舍己为人固然好,但是并非是善之善者哦。如果一个人为救人自己捐躯了,这对个人的格局来说是完整的,是好的,是高尚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社会影响?比如一个人,为救人自己挂了,那么以后是否会鼓励其他人去帮助他人呢?《兵法》有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驱人之兵,善之善者。只考虑到刀兵相见,就算全部战胜,也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领导,最后还是要“上兵伐交,中兵伐谋,最下攻城”,争取兵不血刃获胜。 所以个人的善德,要建立在社会背景下,能被广泛推行这是善之善者;而如果只是出现这一例,不能鼓励其他类似事件产生,这种善的力量都是孤独的。

  同修乙:这和放生是一个道理,如果仅凭几个人去救渡,永远也救不完的,但如果全民都不吃,何来救呀!

  老师说:舍己为人固然好,但是世人多贪计自己的色身躯命,这种舍己为人是和世人的习性背离的,不能鼓励世人进入这样的善中。所以舍己为人从个人层面可以说是好的,但在社会层面起不到正面的作用,或者还会起到负面的作用,这都是“善”能不能真实落在实处,要好好考虑的。所以在我看来,脱离社会背景的善,都是不能激励和鼓舞大众的。

  在《了凡四训》里记录了1则故事,说到孔子的2个学生,一个从外国赎回了鲁国的奴隶,没有去官府领赏,他本人觉得这事做的挺漂亮,可是孔子却说他做错了;另一个学生,在水里救下了一个农夫,农夫答谢他一头驴,他很自然的收下了,其他学生就说这个学生收人驴这事做错了,可是孔子却说他做对了,为什么呢?

  第一个学生他没领赏,其他富人也不好意思去领赏,大众就没有动力去救赎鲁国流浪在外的奴隶,仅从他个人道德层面上说,我做好事不留名,我做好事不计较,不在乎得失;但是大家会不会也这样学你啊?第二个例子中,救人了给头驴,以后大家都知道,救人能有回报,就会纷纷下水救人,就会少了很多被无辜淹死的情况了。

  所以那些讹人的人,不仅是讹诈了他人的善心,更是带动了一票恶俗风气。没人敢帮扶他人,这社会就一下冷漠了,所以这个讹诈人的人,罪过太大。他的罪过已经超越了讹诈而来的那点金钱,花多少钱能把社会风气带好,乃至修正过来?在这样的事情中,讹诈者和被讹的人,之前有追讨债务的因果关系,在这一对因果中,是有因、有果、有业、有缘的;但是在周遭影响上,形成了恶性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致使社会背离了人道的基本准则,这种影响力就是有罪的。(人道的基本准则就是互助互利,合作共赢,人类社会是需要人和人互相支撑的)

  单独个人的善,不能说是真的善;单独个人的好坏善恶,确实是需要考虑的。对家庭无微不至付出的人,对亲人无微不至照顾的人,对家人来说是好人;但是他获取的钱财是暴力剥夺,他是别人的恶人。如果你能快乐的做一个善人,你的善是有感染力的;如果你是一个痛苦的善人,你的善就太悲催了。

  同修:嗯,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正面或者负面都会有其力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行善)(五明学佛网:修行       行善)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心就是修行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