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生命如何延续?凭借什么延续?是什么决定了生命的走向?


   日期:2017/3/1 20: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决定生命走向的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心在过去为自己抛射了多少妄想,在随后的生命里就要承受这个妄想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我们说如来是诸业圆满,身口意三业圆满这是啥意思?就是说过的话全都兑现完毕,设想过的事情全部都落实完全,佛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过去叨咕叨咕的说N遍了,《维摩诘经》中提到的:菩萨病是愿力病,而众生病是业力病,没有真实众生,只有有疾病的菩萨。至于是业力还是愿力,本质上没多大不同,都是过去说过的话没落实,不管是吹牛没落实,还是承诺去做的没落实,没有本质区别。因为在彼时候设想个什么,没有及时实施,这个设想成了后续生死牵引,来世条件成熟就要使命必达去完成,这个事情不管好坏都是牵引生死的。菩萨因为要救度众生,众生还没救度完满自己当时的愿,菩萨还不能入涅槃回归自性;众生有乱七八糟的想法没落实,这些想法就是后续生死的导火索。所以从菩萨的愿和众生的业来说,都是牵引生死的,只是菩萨得大自在,自由程度很高,而众生几乎没有自由程度。

  生命的走向就是由这些早些的妄想做为根本,在累生里积累形成的习气做添加,遇到了当下的人事物,你自然会做出对应的反应。就如喜好矿泉水的人口渴了,不会选择其他饮料,习气就是这样的,你遇到了什么就会第一时间,在你思维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做出了基础的选择,并带动我们的身体,已经做出了对应的反应了。所以这些习气就是我们命运的勾划者,第一笔画的是我们早些的那个投入生死的妄想心,而随后习气添加进来,每每描刻,让整个生命历程沉重不堪。

  生命历程越沉重,生命轨迹就越难扭转,生命走向就越固定。越执著的人、越贪恋的人、越不懂得改变放下,他的生死就越宿命,就越容易被人一眼看穿。一眼看穿一个人这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古时候就有一类人叫做相师,那个时候想谋取高级别的位置没有相师的评语是不能得进的。比如曹操的案例就最为著名,相师给他定性的两句话:盛世之良臣,乱世之枭雄。果然他后半辈子身处乱世,成就一代枭雄。比如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有个将军到了一个地方,当地乡绅请客吃饭,一切谈得都很好,吃完出门,小孩放鞭炮他吓了一大跳。后来乡绅们就说,这个人不能成气侯,心量太小,果然没几个月就在战乱中被打死了。  这一眼看到的不是命运的全部,而是能影响命运的关键,对曹操而言,被相师看到的是他的傲气和诘慧;对这个将军而言,被乡绅看到的是他的狭小和残暴。面对我们周遭的一切人的时候,每个人的生命走向,其实都是由这些零零碎碎的零件拼接成的,看得到越多的这些零件,也就越多的能知道整体架构是什么样的。

  如果我们的习气自己做不得主,一分也改不得,这个命数也确实扭转不了半分半毫的。学佛了,我们知道要对治贪嗔痴。贪嗔痴是什么?说来都是习气罢了,就是习惯,这种习惯不只是身体习惯,更多是神识上的习惯,俗话说惯出毛病了就是这个意思。于是傲慢是习气、疑惑是习气、懒惰是习气、散漫也是习气。我们学佛了能扭转一分,你的命就可转一分;你能扭转一百八十分,你的命就有了巨大的转变,你生命走向就会出现重大调整;如果分毫不改,那真的是宿命如铁桶一般坚固了。

  我们学佛是佛陀给我们列出了方法,我们在其中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落实下去,从而慢慢的置换、慢慢的替代、慢慢的把杂乱的替换出去、把不好的习气用学佛的清净置换掉,用学佛的种种方法与习气、痛苦、烦恼对调,调得过来你实现了转命,调不过来就是还需要加油。

  有一种人是不肯转,还有一种人是不会转。不会转起码也是有心了,就像不会学习的人很努力效果也不大好,起码比不努力的强。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反复强调心态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为什么去做,为什么必须去做,为什么必须如此做?这些都不清晰,你做这个事情的动力就很难调动起来,效果不容易出。这也是为什么推荐大家读《地藏经》的原因:我们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随后会经历什么事情?其中的运转法则是什么?这些《地藏经》都有答案,这些读得明白了,真的清晰了,往生极乐的愿力是钢钢的,就算是一万个人轮流给你泼冷水,你也不会退缩、丢失往生极乐的心念,这个愿心是坚固的,真有这样的愿心,百分百往生极乐世界。

  反观从庐山初祖慧远公共一百二十三人同生极乐后,净土法门大兴其道,可是这个往生的效果真不理想,差在哪里?错在哪里?就是大众的愿心没有得到真正的激发和巩固。这就像秧苗临当抽穗却遇久旱,颗粒无收乃至绝收就很正常,仅有的几个略成熟,那也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这就是净土法门起得来与否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每个学佛人,你我能不能真正实现“这一生是最后一生,此生舍报就往生极乐,花开见佛”,能不能实现往生极乐的重要关口,这个问题先落实了,再谈什么九品往生、三根普被就对了。这个问题落实了再说佛号功德无量、佛陀愿力殊胜就对了。如果这个基础问题解决不了,看看古来学佛半生的人多如牛毛,往生者少之又少。

  佛教在中国曾经有一个“家家观世音,个个阿弥陀”的恢宏时代,就算是那样的时代,往生者依然和学佛人不成比例,各位当三思的。如果这个比例只是万分之一、二,或者千分之一、二,你想谁来当你的那个分母呢?谁都想当那个分子,拼和阿弥陀佛关系好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习气       生命)(五明学佛网:习气       生命)  

 楼宇烈教授:禅与生命体悟 

 净界法师:把生命的树慢慢往西方倾倒 

 净界法师:善用想像力,你的生命会有很大很大的突破 

 徐文明教授: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 

 三遮三修明教授 无限生命修皈依 

 生命无限 希望无穷 

 生命整体性的意义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楞严悲华法师:生命的价值和认识 

 万行法师:心中月 下 论生命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7.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