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51集


   日期:2016/11/22 17: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九二页:

  钞【亦无乳养者,明自然增长,非如北洲,犹待指端出乳而为养也。】

  这是说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边是莲花化生,果报非常殊胜。在我们这个世界,佛给我们说四大部洲,北洲的福报最大,此地就是举这个例子来说明。西方世界的福报绝对不是北俱卢洲人所能相比的。

  疏【其往生者,繇上一心不乱,作三九因;更细分之,亦应无量。】

  钞【三九者,大本三辈,观经九品也。】

  三九是《无量寿经》讲的『三辈』、《观经》讲的『九品』。三辈、九品都是大略的区分,实际往生到西方世界每一个人的程度都不是相同的,这个差别非常之大。

  钞【以一心分事理,事理亦复各分胜劣,后得往生,如其本因而为品位也。】

  这是略说品位的来由。实际上品位这桩事情确实是有,但是在西方世界人那个心里面,跟诸位说,确实没有!为什么?人家心地清净,从来没有想到我是上品、中品,没这个念头。如果有这个念头,他已经夹杂,他的心就不清净。所以在西方世界人确实没有这个观念,下下品往生的也没这个念头,上上品往生的也没这个念头,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其实有,但是他不起这个念头,程度上真的是有,就好像学生上课一样,我们办一个佛学讲座,这个讲座里有小学程度的、有中学程度的、有大学程度的、有研究所程度的,但是在这讲座里面,大家都把他的学校年级忘掉,共同在这里学佛。西方世界就像这个样子,这是一定要知道的。因为程度不同,所以到西方世界修行成佛早晚有异。有的人到那里没多久他就成佛,有些人要过很长的时间才会成佛,从这个地方就说明他真的有程度不同,从他成佛早晚就显示出三辈九品来了;如果不从这上来看,西方世界确实是平等的。

  『一心分事理』也是大分。要是细分,譬如理一心不乱,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就是理一心,这是理一心之浅者;等觉菩萨还是理一心,那是理一心最高的;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可见得理一心不乱里面就分四十一个阶级,这就是胜劣不同。事一心当然也不例外,事一心从破见惑开始,一直到断思惑,用小乘果位来比,四果四向也有八个层次不同。我们念佛究竟能念到什么程度?说老实话,初果我们达不到,初果向,行!方向很正确,向著初果,但是还没到,我们的功夫只不过是如此而已。初果向就是我们一般常讲的功夫成片,没证得初果,功夫成片,这是事一心之浅者;事一心深的,那就是四果罗汉,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这是事一心里面胜劣不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依修行的成绩而有品位的差别。三辈九品是佛为我们说的,那个地方是真有,但是那个地方不说,因为大家没有这个概念;在我们这个地方,因为人都是分别心重、执著心重,所以三辈九品这个概念非常强烈。

  钞【三辈者,如大本。】

  大本就是《无量寿经》。

  钞【谓上辈者,发菩提心,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这一段是讲『上辈』往生的因。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得特别清楚,因为九品,上三品就是大本讲的上辈,中三品就是大本的中辈,下三品就是大本的下辈,我们要记住善导大师的开示。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上三品往生的是大心凡夫,这个说的我们都有分!我们是凡夫,看看我们的心量大不大?如果我们心量很大,我们往生就是上三品。中品上生、中品中生是持戒的,中品下生还不是持戒的,修世间的善法,临命终时听到这个法门,他并不是学佛的,但是是世间的善人,临终遇到善知识的开导发愿往生,他可以得到中品下生。下三品是造作罪业的凡夫。也就是讲,上三品是大心凡夫,中三品是持戒修善的凡夫,下三品是无恶不作的凡夫。九品,确实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真是度一切众生,这个是很不可思议。极乐的殊胜,第一殊胜,特别殊胜的,实在讲就是下三品。因为下三品这个人,其他法门都不能度,决定堕恶道,堕恶道的众生还能往生,其他的人往生还成什么问题?纵然造五逆十恶,这一生当中决定要堕阿鼻地狱这样的人,能够真正忏悔,真正回头,念佛也能往生,这是净土超胜,一切法门都不能为比的,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要记住善导大师的话,然后读这个文就没有问题了。

  大本里面讲,上辈往生的人,『发菩提心,专念阿弥陀佛』,菩提心就是指的大心,心量广大,我们佛门一般讲的大乘根性的众生。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实觉悟的心,彻底觉悟的心。什么叫觉悟?真正明了人生苦、六道苦,这是真正觉悟了。听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相信,真愿意去,这就叫彻底觉悟了。无论男女老少,也不论你学术教育程度高下,统统不问,只要你知道三界六道苦,西方极乐好,我真的想去,这就行了。所以发菩提心里头包括深信切愿,底下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那就行了!『修诸功德』,就是讲的信愿持名。过去我们不晓得,从来没有这样做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罪业,就像地藏菩萨在《本愿经》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在造罪业。我们现在把造罪业转过来,念阿弥陀佛,起心动念统统念阿弥陀佛,这就是把我们的心修正过来,我们的言语行持全部都转过来,念念相续,像普贤菩萨讲的无有疲厌,那就是修诸功德,真干!『愿生彼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现在这个社会,整个地球,你们想想看哪个地方安全?哪个地方能安稳?没有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安稳的地方,这是整个世界众生的共业所感。这几年来,诸位如果冷静的去观察,众生造罪业,现在可以说毫无忌惮,对因果报应完全不能接受,为所欲为,这怎么得了!这个社会一百八十度的反常,这个太可怕了。过去虽然有反常,幅度很小,偶尔见到一、两桩事情,现在普遍,这个现象实在讲就是大灾难之前的预兆。我们头脑冷静一点,观察细心一点,就看到这个预兆,这不是一个好事情。怎样能幸免?那就一定要老实念佛、修诸功德,我们在大劫难当中才能保全。中国古人有句老话说,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要是应劫而生,这个劫数就难逃,你来是要遭这个劫难的。如果是应运而生,你这个劫难一定可以免除,为什么?劫难过去之后,这个世界要恢复正常的秩序,你还要尽一分心力,你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这个劫难当中你一定会幸免。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事情?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言行可以为社会做一个好的榜样,这就是应运而来的;如果随波逐流,那你是应劫而来的,这个劫难来临的时候,你逃不过去。

  我们要想免这个劫难,要想在这个劫难当中还能帮助苦难的众生,还能重新恢复良好的秩序,你把这三句做到就行了,就是「发菩提心,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功,持戒是功,持戒就是守法,别人不守法,我守法,别人不持戒,我持戒。你不能看别人不做,我也不做,那你是应劫而来的,这个劫难你决定逃不过去,要真做!守法、守礼、持戒这是功,你所得的是定。修定,我们念佛人修一心不乱。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戒定慧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前面修的是功夫,持戒是功,禅定是德;禅定是功,智慧是德。你修功一定会有收获的,这叫修诸功德。所以功很多,德也很多。修善得善果,修善是功,善果是德,造恶必定得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特别是在这个灾难频繁的时代,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要抓住机会;机会失掉,我们想修,心有余而力没有了,修不到了。要抓住机会,要有高度的智慧。佛法里面常讲要种福田,你是不是真的种在福田上?你要认识哪些是真正的福田,哪些是假的福田,你自己用智慧去辨别。我们的道场信众很少,凡是来听经的这些同修们,你们的财力都很有限。这个时代奇怪!真正是作大官的、发大财的,他们不要听经。他们那个学佛是佛面前烧一炷香,他就得大富大贵了,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要积功累德才得一点小果报,不相同的。这里头到底是真是假是邪是正?我们要有能力辨别。所以修诸功德,要是没有真正的智慧,没有福报,想修还修不到,所修的全都做错,所种的福到后来统统都落空,那叫真正可惜!「愿生彼国」,这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为什么?这才真正把问题解决了。假如不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变成有漏的福报,在六道里面享福,这是不究竟、不圆满,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讲的修因,有因当然就有果,果报是:

  钞【命欲终时,佛与圣众,现其人前。】

  这一句是讲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佛一定来,因为佛曾经发过这个愿,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看到。虚空那么大,说在西方,西方也太大了,到底哪个星星是极乐世界,我们也搞不清楚,这个你放心,凡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带我们去。

  钞【便於七宝池内,莲华化生。】

  这句是讲生处,到达西方世界是莲华化生。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我们现前真正发一念心求生净土,阿弥陀佛讲堂前面七宝池里面就长出一朵莲花,这个莲花还很奇怪,有我们的名字在上面,绝对不会错误的。我们这个地方念佛念得很勤,念得功夫很得力,这个莲花就愈长愈大,光色就愈来愈美。我们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拿这个花来接引我们,决定不会错的。这是真实的事,千万不要把它当作童话故事去听,那你就误了大事。

  钞【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这是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经上说得很详细。『不退转』是三种不退同时都得到,这是不可思议。下下品往生也是圆证三不退,这里头特别要注意的,圆证,圆是圆满的证得,不是证得一点点、证得一部分,他是圆满统统证得,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圆证三不退,在一般讲应该是八地菩萨才是真正圆证三不退。我们下下品往生,这是带业往生,那个一心不乱只等於一个初果向,初果还没得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受用就能跟八地菩萨一样,这个不可思议,这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靠自己是决定做不到的,这是靠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四十八愿,使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八地菩萨,八地菩萨的智慧神通能力我们统统都有。当然在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不断的修行,修到相当一个期间,我们的本能透出来,不必阿弥陀佛加持了。在我们本能没有透出来之前,靠佛力加持,所以马上就有受用。这种情形,譬如豪华住宅,你只要付一点点钱就买来了,你就居住享受了,然后每个月分期付款,付到三十年付清了,那就变成你自己的。在西方极乐世界等於是这样的,这个豪华住宅我们一去马上就得到,慢慢再分期付款。这个得到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等我们在那里修行一个阶段,自己证得理一心不乱,那就真的就变成自己的,那就属於自力。自己力量达不到,佛力加持我们,所以一到那边就是八地菩萨的享受,八地的境界,这个不可思议。住不退转,圆证三不退,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钞【所居七宝宫宇。】

  宫宇就是宫殿,是七宝所成的。

  钞【在虚空中,去佛为近。】

  距离阿弥陀佛像邻居一样,很近。宫殿在空中,这是果报非常殊胜。有些宫殿在地面,实在讲那个地方随心所欲,喜欢在空中,宫殿就在空中,喜欢在地面,宫殿就在地面,样样都是称心如意。那么多人,怎能个个都接近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作邻居?西方世界三圣应化身无量无边,所以每一个人每天都跟阿弥陀佛见面,都不离开西方三圣。佛能够分无量身,佛的分身跟真身完全一样,你时时刻刻不离开佛。

  钞【是名上辈生者,配前,则双得事理一心者也。】

  配前面所说的,这就是事理一心他同时都修得。这是大经上所讲的,跟《观经》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明显。

  钞【中辈者,不能大修功德。】

  或者他有障缘,环境不许可,不能全心全力修大功德。

  钞【而亦发菩提心,专念回向。】

  这个地方要记住,不能大修他也小修,千万不要说「不能大修,那小修也不修了」,那就错了,还是尽心尽力在修。不过他业障很重,不能称心如意的修学,这就是次一等。但是他一样发菩提心,专念阿弥陀佛,回向求生西方,这个跟上辈人几乎没有差别,都是信愿持名。

  钞【命终生彼。】

  命终,佛也来接引。

  钞【功德智慧,次於上辈。】

  他的功德、他的智慧一样有,也都是得佛力加持,比上辈的稍稍次一点。但是就佛力加持来说,不次於上辈的。像我们在银行贷款买房子,上辈人他那个功德比较殊胜一点,他的房子十年贷款就还清,中辈的,收入比较差一点,必须二十年才能还清,下辈的需要三十年才能还清;享受方面没有差别,付款上有差别,彷佛这个意思。所以要晓得,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平等里面有差别,三辈九品是这么一个差别法。

  钞【配前,则得事有余,得理不足者也。】

  事一心他很圆满,但是理一心他还不够,这是就修行功夫上来说。我们常说,品位高下在於念佛功夫的深浅。

  钞【下辈生者,不能作诸功德。】

  下辈就是九品里面讲的下三品,是造恶业的众生,因为造恶业多,功德当然就没有了,所以说『不能作诸功德』。下品往生的人,多半都是在临命终时,或者在临终前没有多久,才遇到善知识闻到佛法。这也不是偶然,也不是侥幸,为什么?许许多多人我们劝他,他都不接受,临终劝他,他还是摇头,还不接受。这就是经上所说的,他无量劫中修积善根福德,在临终这个时候才成熟,遇到因缘他能信、能愿、能行,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他同时具足,当然往生。所以他不是侥幸,不是偶然的。为什么他一生造作恶业?就是生到这个世间没有遇到善缘,他是属於不定性的众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受环境的影响。他生在好的环境,他就学好;生在不好的环境,他就会学坏。一生造作罪业,幸亏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临终遇善知识,这样念佛往生的,这是下三品。

  钞【而亦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乃至十念。】

  他往生的条件是跟前面完全相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信愿行三资粮,这三个条件。他在临终那个时候,虽然时间很短,这三个条件他都具足,这样往生的。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告诉我们,临命终时遇善知识能信、能愿,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临终念十声佛号都可以往生。

  钞【生彼宫宇,惟在於地。】

  下下品往生的,他们居住的宫殿跟上品、中品完全相同,但是上品往生的宫殿能飞得起来,下三品往生居住的宫殿虽然一样的华丽,飞不起来,在地面上,就这么一点差别。

  钞【又次中辈,是名下辈生者。】

  他的智慧德能次於中辈是实质上的次於,但是在事实享受上是平等的,那是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所以平等。

  钞【配前,则仅得乎事,未得乎理者也。】

  这个理当然谈不上,他时间短,时间匆促,专在事上用功夫。这是简单介绍大经上所讲的三辈。

  钞【九品者,观经所云上之三品,有生彼即得百千陀罗尼门者,有经一小劫,得无生忍者;有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者。配前,则双得事理一心,而有深浅,故成三品,例上辈也。】

  这个讲上三品往生的,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四土每一土里都有三辈九品,程度高下参差不齐,我们要明了,要认真努力去念佛。如果我们存一个心,一定要争取上上品往生,这样行吗?那你就得仔细想想,这是什么心?好胜心,好胜是烦恼,贡高我慢。这个心不但不能争取高品位,恐怕还障碍往生。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所谓事理一心,无论是浅深都是清净心,清净的纯度不相同。有一念我要争取上上品,这个念头就完了,恐怕都不能往生了;纵然往生,可能生到边地,为什么?知见不正。在世间可以跟人相争,西方极乐世界念头都不可以有。所以一心一意老实念佛,这样子你的心愈清净,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愈高,这是一定的道理。品位不高也不在乎,为什么?到那里去,享受一样!我自己智慧德能没有现前,享受阿弥陀佛的,那有什么两样?有什么好争的?明白这个道理,你才会心得清净。否则的话,要是发生误会,就变成很大的阻碍。『有经一小劫,得无生忍者,有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者』,得无生法忍跟得百法明门,境界是相同的,这是什么样的地位?是初地菩萨,欢喜地。《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是讲别教,不是圆教。别教的初地等於圆教初住,换句话说,就是经上跟我们讲的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个阶层。这个阶级的菩萨,要是在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佛跟我们讲,他要修满一个阿僧只劫,到第二个阿僧只劫才能到欢喜地。三大阿僧只是配别教而说的,不是圆教。第一个阿僧只劫证得三贤的果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只劫证七个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只劫修满是什么地位?是法云地的菩萨,就是我们常讲十地菩萨。十地再上去是等觉,等觉是后补佛,还要再往上提升一层。在西方极乐世界,一小劫、三小劫就到这个地步,在此地修要一个阿僧只劫。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下生的,也不过是三小劫!这个时间,你看缩短多少!这是《观经》上讲的上三品。

  钞【中之三品,有生彼国,即得阿罗汉者;有生彼半劫,得阿罗汉者;有生彼一劫,得阿罗汉者。】

  劫,如果没有说小劫,通常都是以大劫来算的。中三品的人多半是持戒修善之人,持戒的人很固执,所以跟那个上品不能比,上品是大心凡夫。以我们现在来讲,大心凡夫就是开放的,自由的。小乘的凡夫是保守的,很固执的,因此他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情结打不开,就是习气很重,他到那边去生方便有余土,很执著。中品上生的,生彼国即得阿罗汉;中品中生的,到那里半劫就证阿罗汉;中品下生的,到那里一劫就证阿罗汉。证阿罗汉就是见思烦恼断了,但是无明没破,没有见性。

  钞【配前,则事盈理歉,亦以深浅,故成三品,例中辈也。】

  中品上生是得事一心不乱之深者,到那个地方就证阿罗汉果,时间确实是节省了很多。

  钞【下之三品,有往生彼国,经十小劫,得入初地者。】

  这个地方也许我们看了会产生疑问,下品上生经十小劫就入别教初地(圆教初住),花开见佛,中品下生要一大劫,十小劫比一大劫时间短,为什么下品往生的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反而比中品来得快?演义注解,「问:何中三品生,皆是小圣,下三品生,乃云得入初地?发无上道心,发菩提心者,岂中品乃皆劣器,下品反皆大根耶?」这就是疑问之所在,为什么下品往生的成就超过中品?注解答覆很好,诸位自己去看。讲「乘戒」,乘是讲见解,戒是讲修持。小乘人重修持,持戒很严,对於理论的探讨并不著急,往往对这个疏忽了,所以他有很深的成见。大乘经典他根本都不看,他说「大乘非佛说」。小乘人不承认他方世界有佛存在,承认宇宙之间只有一个释迦牟尼佛,除释迦牟尼佛之外,并无第二尊佛。这就是乘缓,他对於教乘的探讨、真理的探讨,他不太注重,注重在戒定上。小乘的戒定慧跟大乘戒定慧不一样,他的心量窄小,成见很深,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就没有下三辈来得快。下三辈虽然造罪业,心量比他大,不像他那么执著,所以到那个地方,进步反而超过小乘。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不但不怀疑了,也懂得自己应该如何修学。

  钞【细分者,如前阶品中,分之又分,则百千万亿无尽辈品,皆以事理所得深浅,而为次第也。】

  真正细分,每个人程度都不相同,哪有那么整齐的!大分,像我们现在读书,我们分小学、中学、大学,好像这三类;再细分,每个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就是细分;再微细分,每个班里考试从第一名到第末一名,都不一样!西方世界情形也是如此。最细的分别,每个人都不相同。所以佛给我们讲经说法,总是用归纳,用大分,便於解说。

  疏【如观经以上品上生为得无生忍,天台判属初地;而华严明无生忍,自有浅深,则上上品中,信有多品,况复余品。】

  经典当中,我们找出强有力的证明,证明西方极乐世界品位要是细分,那很多很多,确实也说之不尽,举大经来说。天台是依《法华经》来判的,《华严经》是贤首大师所判的,他们两个所判的就很显然有浅深次第不一样。

  钞【浅深者,八地净忍分中疏云:无生忍,略有二种:一约法,二约行。】

  『法』就是经典上所说的标准,『行』是修行的成就上所说的标准。

  钞【约法,则诸无起作之理,皆曰无生;慧心安此,故名为忍。】

  『无生』,生是生灭,无生就是讲的不生不灭。《法华经》上佛跟我们说,「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常住就没有生灭。我们今天所观察的,万法无常,而佛在《法华经》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万法皆常,不生不灭。我们跟佛的看法完全不同!到底我们看法正确?还是佛的看法正确?佛告诉我们,他看的是真相,我们看的是幻相。也就是说,我们看的是妄相、假相,假相里面有生有灭。佛所看的是实相,真实相,真实相里头不生不灭,为什么?「法住法位」。我们从一个比喻上来说,凡是比喻都没有办法比得那么真切,只能比个彷佛,但是从这彷佛里面,你细心去体会,你就能得到这个意思。譬如我们盖房子用砖,我们把砖看作「法」,法住法位,它是一块砖,摆在地上是一块砖,把它砌在墙上,它还是一块砖,它并没有变成什么。房子将来倒了、拆掉,它还是一块砖。这块砖里头它有没有生灭?没有!始终是一块砖,不管你摆在哪里,它还是一块砖!你们细细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一切法它有它自己的本位,这个本位从来没有改变。所以房子,我们看房子有生有灭,房子倒了、灭掉了,那块砖没有生灭,所有建筑房子材料也都没有生灭,「法住法位」。

  同样一个道理,科学家发现了、明白了,所以讲的是「物质不灭」,就是跟我们这《法华经》上讲的这个意思非常接近。尤其是《金刚经》上跟我们讲这个世界,宇宙一切万物,真相是什么?叫一合相,合是组合,一,《法华经》上讲的法就是指的那个一,这个一始终没有改变。「一」是什么?我们今天科学家发现的基本的物质。现在晓得是由这个基本物质组成电子,电子再组成原子,原子再组成分子,就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排列的样子、形式不一样,而由分子组成动物、植物、矿物,都是这些东西。所有一切组合在那里变化,像这房子一样,我们砌起来是房子,拆掉就没有了,但是里面这些物质根本没有改变。所以一切法是一合相,是一种物质组合不同现出来这个现象。你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佛在经上讲的事实真相,所以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人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是缘聚,什么缘?就是这些分子、电子组合,聚集组合了。好像这个房子,我们盖成了,现房子相,房子不喜欢,把它拆掉,没有了。我们看起来这个相上有生有灭,实质上没有生灭,你体会这个意思。

  物质没有生灭,精神更没有生灭。你把这个事实看清楚了,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我同意,佛讲的没错,我肯定、我能接受,这叫「忍」,忍就是承认,佛所讲的,我承认了。你要能承认,那恭喜你,你得到无生法忍了。一切众生都认为万法无常,万法无常是佛随顺众生说的;一切万法不生不灭,那是佛自己见到的,这个不是随顺众生的。所以佛说法叫依二谛而说,依「俗谛」就是随顺众生,说起来你们好懂,你们会点头;依「真谛」,真谛是佛自己亲证的,不太容易叫你点头,说出来你不相信,但是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到无生法忍,像《仁王经》上所说的七地、八地、九地这样高的位次,他们见到这个事实了,佛讲,他不会反对,完全承认。如果我们把标准订低一点,那也在初住菩萨,他也见到了。他见到,当然没有地上菩萨看得那么清楚、明白,他也见到。所以听佛说,他也不会反对,也可以接受。

  诸法『无起作之理』,但是要晓得,有起作之事,没有起作之理,『皆曰无生』,万法不生不灭。『慧心安此』,「此」就是这个说法、这个道理、这个事实,你有智慧,佛说的时候,你能够安於这个理论的基础上,你能够肯定,能够同意,这就叫『忍』。这是在法上说的。法上,我们也得了无生法忍。我们得到这无生法忍,用天台六即来说,我们这叫名字即;真用功在这上面去观察,观行即,还没到相似即。所以我们今天充其量,我们的地位叫观行即,正在修学,还没有见道。但是对佛所讲的道理明了,理上讲得通,事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还没有见道。

  钞【约行,则报行纯熟,智冥於理,无相无功,旷若虚空,湛如渟海,心识妄惑寂然不起,方曰无生。】

  这两段很显然的前面是解悟,后面是证悟。我们也能解,算不算解悟?不算,为什么不算?我们这个解是似懂非懂,这个观念是或有或无。假如真的明白理解了,你对於人生宇宙的看法不一样,完全不相同,知道一切法没有生灭了,换句话说,一切法里头决定没有得失。没有得失,你就没有烦恼!你今天还患得患失,还有贪瞋痴慢,所以说这桩事情你真的没懂!真的懂了,它就起作用了。所以我刚才讲,止於名字道中,有名无实,没有到观行道。观行,我们的观念就起变化,没有生灭,没有得失,对於念佛功夫得一心不乱那是很大的帮助。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得一心?就是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以为一切法有生有灭,以为一切法我可以得到,所以在一切法里起无明、起贪瞋痴慢,障碍了清净心,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所以佛不管怎么念,清净心得不到,不能现前,道理就在此地。

  由此可知,理论明了之后,一定要在功夫上能跟理论相应。此地讲的『报行纯熟』,这个报行,报是果报。不说修行说报行,这个用意很深,修行是我们有心去做;报行,得到果报,那没有心去做了。这就是我刚才跟大家讲的,有心求一心不乱,求上品上生,这就坏了!无心,认真努力去修去念,无心去求,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跟报行就有一点相应了。这个地方讲纯熟,那不是小熟!纯熟了。见性就算纯熟,没有见性不算纯熟。阿罗汉的功夫不算纯熟,必须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可以说他纯熟了。这个时候『智冥於理』,理是真理、是事实,他的智慧、他的思想见解与事实的真相完全相应了。

  『无相无功』,功用不用?用!为什么说无功?不著相!像我们念佛常说的「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到这个境界了。可千万不要误会,无念就是念,我一天到晚不念,我不念就是念,那你就搞错了,大错特错!无念的人,佛号一天到晚从来不中断,怎么说无念?就像《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他不著我相,不著佛相,也不著所念这佛号的名字相,这叫三轮体空,可是佛号从来不中断。不像我们现在是「念而有念」,我今天念了多少千声、多少万声,记得清清楚楚的。但是念佛真的要从有念到无念,功夫才踏实。一开头学无念,那个麻烦恐怕很大,往往会落空。所以初念佛的人,一定要从有念念,念到功夫成熟了,所谓成熟是你心里真有佛了,心里真有了,到那个时候计数不计数没有关系。心里真有是什么境界?平常我们心里非常喜欢的事,非常喜欢的人,绝对不会忘掉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晚上作梦都会梦到的,那就是心里真有了,能够把这个有换成阿弥陀佛,那就行了!阿弥陀佛真的变成我们心里唯一的一念,那就成功了,这是决定得生。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念念总不忘这个,这是你心上真有了。这叫无相无功。

  『旷若虚空,湛如渟海』,这两句是比喻,比喻心地的清净,一尘不染。『心识妄惑』就是妄想执著,「妄」是妄想,「惑」是包括无明跟烦恼,统统都没有了,这真的是得无生了。心清净了,「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则万法都净了,这是你证得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阿弥陀经疏钞)(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阿弥陀经疏钞)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