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不如意事常八九,百无一可意中人


   日期:2016/10/30 8: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个人活在这个社会上,都想自己名声好,成就高,一路春风得意,但那是不可能的。一个真正有道的人,处在这个社会,常有很多的委屈、侮辱、痛苦,没有办法向人诉苦,只有自己挑起来。

  所以我也常告诉大家,有一副古人的对联很好,“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人生的境界,十次有九次是输的,满足的极少。找一个结婚的对象或做朋友的对象,能够真正使我们满意的,找不到。

  还有两句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的事,十次总有八九次是痛苦的、不如意的。但是心里的痛苦,能够找知己来谈谈的,不到十分之二三。所以不必求人安慰,因为他安慰你的话毫不相干,我吃了苦,很苦,他说吃点糖就好了,他也不晓得你苦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人生。

  尤其处理大事,更是如此,所以我现在发现,历史上受冤枉的人很多啦!现在以我的经验再来看历史,有些人盖棺还论定不了,死后把冤枉、痛苦带进棺材的人太多,所以历史太难懂。

  《列子臆说》

  人生大部分都在逆境中,中国有两句老话,“不如意事常八九”,人一生里头所碰到的事,不如意的十分里头有八九分,“可与人言无二三”,有时候,痛苦不如意的事,还没有办法跟朋友讲呢!或者,讲的时候人家还笑你,因此往往是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还有个同样的话,“十有九输天下事”,在世界上做人做事十件就输了九件,没有一样是痛快的。“百无一可意中人”,认识的一百个朋友当中,说不定没有一个是真正自己的朋友。由这些中国的名句、人生格言,就懂得当我们做事情不如意的时候,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我常告诉大家,人生就是一个大赌场,有气派就去下赌注,管你怎么个赌法,狂赌、豪赌、乱赌、颠倒赌,都好。有许多同学要结婚问我对不对?我说这个有什么对不对,昏了头就去结婚。算不定赢了,算不定输了,有气派就勇敢地上场赌,我红包包好等着你。若是赌输了不要怨恨;赌赢了也不需高兴。

  最怕的是,你们学佛的同学想赌又不敢下去赌,深怕好不容易挣来的钱赔本了,叫你不赌嘛,手又发痒,真是没出息。

  没有出息的人不能学佛哟!学佛是大丈夫的事,像我们这辈子就这样赌下去了,将来会成个什么东西不知道,但迟早会成个骷髅是知道的。

  (南怀瑾老师讲宗镜录)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假使讲文学与哲学合流的境界,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还无法向人诉苦,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体验来的。

  又有两句说:“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这也代表个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是真正的知己。

  这就说明了孔子深通人生的道理,事实上“毋必”,说想必然要做到怎样,世界上几乎没有这种事,所以中国文化的第一部书--《易经》,提出了八卦,阐发变易的道理。天下事随时随地,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宇宙物理在变、万物在变、人也在变;自己的思想在变、感情在变、身心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物。我们想求一个不变、固定的,不可能。

  《论语别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豁达)(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豁达)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三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二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