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生最大敌人,就是这三个字


   日期:2016/10/30 8: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曾国藩家书》有言:“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一来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二来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

  “奢”、“逸”、“骄”,三个并不深奥的字眼,却能指导今人如何持家、处世、做人,让你迈上人生新境界。

  一、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诗人李商隐曾有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之河,浩浩汤汤,古人富贵皆归结于“勤俭”之道;而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源于一个“奢”字。

  历史上因奢侈无度导致灭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两晋奢侈斗富、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晚唐的享乐奢侈、晚晴八旗的奢侈腐化......历历在目。

  奢侈的克星就是节俭。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依靠内心安静才能修养身心,只有依靠俭朴的作风才能培养品德。《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诫人们厉行节俭,珍惜来之不易的物质生活。

  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

  《左传·闵公元年》有言:“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其意为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清代康熙皇帝教育子女:“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五千年来,中国人对于安逸的认识从未改变:安逸绝不是人生的福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无论是古代的经书还是史书,都强调这一点。

  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矛盾,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安乐,却不知安乐只能让我们退化。而忧患,忧劳,虽然令人痛苦,却是砥砺我们坚强品质的磨刀石。

  所以,《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学会从忧劳困苦中磨练自己,而不应该沉于安乐。

  三、讨嫌离不得个“骄”字

  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人一骄傲,就失去了上进的动力;人一旦骄傲,必然对周围的人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从来没有人喜欢或愿意和骄傲自大的人相处,因为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

  心学宗师王阳明曾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人一旦有了骄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公必败。

  在西方,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中西智慧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

  《论语》中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就是一个人胸有大志,心有定力,他可以泰然自若,却没有一种骄矜之气。

  而小人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张扬,傲慢,表现出处处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

  我们要分清:人一生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则是内心的风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