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获得命好又会读书的小宝宝


   日期:2016/10/26 17: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近年来台湾教改的一变再变,以及e-世代资讯五花八门的迭起,使得国内的家长在疲于奔命之际,无不忧心忡忡。几乎人人担心下一代,不知他们应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未来。但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儿女福慧俱佳,其周遭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有助于他们的成长。纵然其中过程不免有些风波,但终究会化险为夷,平安顺利。笔者有一位小孩,在他出生之前,曾到寺里虔诚的向弥勒菩萨祈愿。当怀孕之后,每日读诵一部金刚经以安定身心。在小儿之婴儿期,最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肚子饿了、或裤子湿了都不会哭,整天笑咪咪的」,其后成长的阶段也未担太多的心。回顾他的孩提时代,笔者尚未学佛,对于如何培育优秀的下一代,实在是懞懞懂懂所知有限,难免犯了些疏失。而今学佛多年,有幸遇到善知识,略通因果之不可思议后,深感可以整合自己种种有利经验,来配合佛法和科学新知,提供给想孕育新生命的家庭,使其能善用自己的条件,以掌握住极高机率去迎接福慧双美的后代。因此,不论您现前的信仰如何,希望它能或多或少能对您有所启发,以此因缘尝试开发新方法,以期在不久的将来,能塑造出光明灿烂的新世界。

  中国人有一种很好的传统,每个家庭中的成员,从出生到死亡,能长时间地彼此照顾,从而构成一片极为密切的亲情网络。换句话说,一个小宝宝不只是和他(她)的父母结缘而已,也同时和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及旁系血亲等之关係不可分割。有道是:「人刚一出生,他(她)的一生命运几乎就决定了。」因此如果想要使下一代都能来报恩、光耀门楣,令家中每个人更具有福报,那么笔者建议每个家庭中的成员,应尝试运用您平日所学,与参考本文叙述的方法,来时时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质。或许其中的修行方法有些部份,对年轻人而言,现行不易做到,但在明瞭之后,先量力而为,选择一个法门如实修行,逐步地建立起信心及长远心,那么对能孕育有福报、会念书的小孩,应有莫大的助益。对长者来说,只要老实地修行,也一定能如愿以偿地获得优秀的孙子孙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假设人人都有此共识,尽心改善自己的德性和环境,那么在小孩诞生之前,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初具雏型的人间净土,我们自然能够提早享受安和乐利的生活。等到了他们成长后,以其福报和天赋能力,配合大家的努力,将会很容易净化我们的环境,顺利将社会建设成为净土,这将是多么令人嚮往的美景啊!

  依据经典之记载,佛陀的一千二百五十位罗汉弟子,经常随侍佛左右,因为能在佛的身旁修行或入定,是比在其他处所更为殊胜的。又如佛陀弟子舍利弗尊者和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在怀胎时变成绝顶聪明,异于平常。依此事实来推论,一个家庭若能牵引一个有福报、有定力的众生来当儿女,在其胎儿和幼年时期,即能带来不少奇妙的因缘:由于先天福慧之影响,他的言行举止,将充满了无形的教化,使得週遭的一切显得平安祥和。其亲友除了可因他而随缘享福、消灾解厄之外,他们的事业和修行也比较容易得力、有成就。既然有许多的好处,亲爱的读者,何不让我们一起来努力,携手实现这美好的愿望呢!

  笔者才疏学浅,于佛法的修学实离入门甚远,在律仪方面也是时而犯戒,今以诚惶诚恐的心情,贸然执笔写此小册子,或有僭越不当之处。但鑑于世风日下,人心逐渐腐化,急需大家共同振衰起敝。故祈请诸佛菩萨慈悲加被,不揣浅陋地落笔,期能抛砖引玉,提供大众不同的思考方向,使社会能早日找到正确和合宜的发展轨道。文中或有缪误不勘之处,诚请各方先进、大德、以及社会贤达不吝赐教。衷心铭感,特致谢忱。阿弥陀佛!

  中华民国九十叁年四月于肯塔基大学

  本 文

  凡事都有其前因后果,想生儿育女当然也不例外。本文将分成宝宝投胎前、怀孕期、以及婴儿期等阶段来讨论。关于怀孕期和婴儿期,已经有极多的文章探讨过,故本文只是从佛法和科学推理角度做概括性的提示。而投胎前的文章,除了印光大师的「求子之道」以及般若文海繁体网站的几篇文章或多或少提到以外,笔者尚不知道还有那一些类似的文章曾涉及。因此,本文将以主要的篇幅来研讨这一时期。

  每个人都有其天赋之能力:明辨是非与检测真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意愿,不论那一种事物之对错,人人都可以应用这种本能来釐清真相。因此,希望读者对本文所叙述的理论和方法,先以灵明和怀疑的心态去检验它,再考虑要不要接受。在每次应用之前,更应该配合自己和周遭的条件,时时调整。若能经常如此,则不但本文能够对您有实质的帮助,您也有绝佳的机会创造出更实用有效的方法,以利人利己。

  一、投胎前的时期

  本文的主要依据是「佛教之往生观及因果观」,若您对此一理论不感兴趣,请将本书送给其他可能想阅读的人。

  白居易居士的发愿文中有一段的大意是「非叁宝弟子,莫要降生在我家」,作为一个叁宝弟子,若能发此愿,未来将有希望组成快乐的学佛家庭。除了发愿之外,想要生养一个有福报又会念书的孩子,笔者认为首先应当瞭解两点:什么是「聪明智慧」以及「物以类聚」。

  记得爱因斯坦的故事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描述,那就是他经常烦恼自己是否吃过了饭,因为他作研究太过专心,以致其它的事全部都忘记了。我们头脑的软体构造,依据其功能可分成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份,但意识的记忆容量很小,因此人类很难在未经训练前,以心算处理四位数以上的乘除。相反的,潜意识则含有无限大的容量。爱因斯坦在做研究时,他的意识几乎完全不起作用,所以专心到极点,也因此,他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也是举世皆知。我们主要的理解、推理、归纳等等的思考行为,通通由潜意识负责,而意识只负责确认工作。但是确认的动作通常和信心及安全感有关,当生病、疲倦、不安、不专心或心中畏惧时,确认的动作不明确,无法给予潜意识明确的信息,于是潜意识无法处理当下的事情而在待命状态,只能处理以前的事情。另一种很糟的状况是用意识思考,因意识的容量和功能都很差,无法和潜意识相比,拿它来思考也会使确认动作大受妨碍,而导致头脑功能变迟滞。一个聪明睿智的人,通常不想什么,但他确实能够觉知周遭的一切(不是意识知道,而是潜意识知道),能及时对周遭的事物作出合理的反应。但是一个较笨的人,想很多,却处处搞砸许多事情。笔者在「正确读书方法及考试秘技」一书中提到,我们在身心不安时的聪明智慧,远逊于身心安祥的时候,因此应该学习维持身心稳定,以便随时降伏意识,让潜意识的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当下大幅度提升智商。我们参与某一正统宗教,或学习念佛、禅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身心时时安祥,以开世间智慧。我们现在或许不算是福慧双美,但开了世间智慧以后,自然有能力改善我们的条件,调和转化我们周遭的人、事、地、物等环境,从而增长我们的福德,大幅度增加迎接优良孩子的可能性。

  目前我们的科技知识已经瞭解决定小孩受胎之精确时段,但无法知道决定那一种小孩子来投胎的塬则。实际上早在二千年前,佛教完整的因缘观和因果论就已经涵盖了这种塬则。根据佛教的说法,人在往生时,要到那一道去,是随着当下那一念、平时的习气、日常所造的业等优先次序决定往生的地方。从物以类聚的事实来说,想生那一种小宝宝,其塬则也是相同的:要看我们有那些条件可以吸引他(她)。以我们目前的科技与知识,仍未能瞭解决定哪一种小孩来投胎之精确时段,因而,应该在那一个适当时机,产生重要的一念,很难掌握。所以在想要有小宝宝之前,除了一心嚮往生出好命又会读书的孩子之外,养成时时修福修慧的美德,使我们的习性和因缘能够和有福报及定力好的众生相应,是目前比较可靠方法。根据上述的理论来说,在小孩投胎前,若我们不但时时希望能生个好宝宝,并经常随缘行善、布施、戒杀、放生及修行等善事(但不沾沾自喜)、心中常满怀慈悲、时时保持身心安详,而且日后也都持续行善修慧。则我们的善业种子将会成熟,使善因缘具足,从而能够有很高的机会,和修福修慧都有成就的他(她)在其前一世生命结束的那一念、及当时的习气、或福业相应。那么将可能会有令人期许之儿女来降生(註一:身心时时稳定安详者应可强化遗传基因,使之转变成智商更高及身心更健康的状态,故可能有更好的条件吸引俱有福慧的众生来结缘。註二:若只积善修福而不修行,虽然也有机会生得好儿女。但在日常生活之中,其身心稳定的程度,远不如修行时虽有许多困扰但平时烦恼少的修行者,更无法和修行得力的人相比,所以得到好命孩子的机率就低得多了。)。

  古代高僧大德以及名人的事蹟显示,他们的父母并不一定都有极高的德性水準,这个事实表示佛教因果论的显现是很有弹性的。因果论说明,只要因缘具足、心力够强,一个努力的人是可以更改宿命论之框架的。换句话说,假设我们目前条件不佳,但所养成的德性(包括慈悲心、智慧、和安定力)已经到达一个可以接受的水準,一个有福有慧的人是不是来报恩(其意志力和活力是极为旺盛的),是决定于他能否在这一世之中,将我们提供的环境提升到其前世往生时应该享受的超高水平。反过来说,一个恶业众生(其破坏力也是惊人的),会不会来讨债,要看看我们能提供的环境减去其破坏力,是不是相当于他应该受的恶报。根据这一假设,会来投胎的孩子之等级,是基于他能提昇环境的活力或破坏力,加上我们能对他的一辈子所提供的条件而定。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看,下一代的品质,除了和我们现在的德性、智慧、和能力有关,更和我们从今以后,是否能尽力提昇我们的德性、条件和照顾孩子的能力有密切的关联。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是否能够一直维持着比现在更好的环境及修行态度。但是,只要现在有一份愿意提昇自己的心,同时开始去实行,一定可以当下改善自己,以增加牵引有福报又会念书的好孩子之机会,也减少生下忤逆孩子的可能性。由于人生的每个时刻,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缘所组成,在决心将自己往德性好的方向转变的当下,我们就是选择倾向于「白业」的路。若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会走黑业或白业的机会各佔一半。经常积善修福的结果,以后走向「黑业」的机率,一定是比走入「白业」低(註:例如我们在某一瞬间想要修善,通常可以记住数秒鐘:假设第一秒内的每一瞬间有51%的机会选则白业,再以阿尔法波大约170kHz的频率来模拟念头的生成速度,则在下一秒之后的数秒之内将都会往白业走,因为0.51/0.49的17万次方是远大于1的值。若能常常提起修善的心,则恶念发生的机会将比较少)。也就是一步一脚印,我们每一步的努力都会在因果路上留下记录,都是种下好因缘的契机。华严经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和「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就是表示:人人可以根据因果论,用心力和毅力来改变宿命。因此,亲爱的读者请不要犹豫,让我们就从现在开始思考如何拥有好宝宝吧!

  由于吸引好孩子的定力、慈悲心、和智慧不一定是天生的,即使先天条件不错,若不好好的守护,以使之增长,也会很容易消散。所以,要生下有福慧的小孩,需要从平时的习性和善业下手,其方法有下列几点,请选择适合您的部分参考之。

  1. 无论是有形无形,当随缘积善修德,并用正确的方法及态度修行,以维持身心稳定。

  2. 和有福德的人结为伴侣。

  3. 在孕育下一代之前愈早开始思考和改良生活习惯愈好,最好有叁年的时间作準备。

  4. 要配合生理周期,注意身心状态。

  5. 避开禁忌的嗜好和饮食。

  这一些内容将在下文分段叙述之。

  1.1积善修德与修行

  要生福慧俱佳的宝宝,最有效的塬则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积善修德及修定修慧。亲近一个可靠的正统宗教道场,追随其中的导师、善知识、及同修道友等人努力修行,或至少随缘修学,就是一个可靠的方式。本文不详谈各种修行法门,因为每个道场都有生活化和精闢有效的教法。本文只是强调一些您可能忽略的观念,希望能帮助您有效的应用所学到的法门,以吸引命好又会读书的宝宝降临。笔者是佛教徒,因此只叙述一些佛法的修行观念,期望本段对其他宗教也能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有些人开始修行不久后,就有很好的体验发生,但那不一定表示修行有很好的成果。由于习气的影响,常人在获得这种体验之后,会生起想长久维持这一水準,或者要求得更进一步体验的贪心和狂热心,这和身心平衡是有一些差异的,因此其智商稳定地增进的程度并不突出。我们亲近善知识要依其教导修行,或有空就深入佛法或某一正统宗教的教理,依照一个法门努力深入修行后,到底要修行到那一程度才算有效地增长世间智慧,又不容易煺转呢?通常一旦开始学佛或修行,会在日积月累中增长福慧,因此更容易招引有福报的下一代。但若未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佛法生活化」,则只是累积资粮,有限地培福修慧。塬因是定力和智慧不足,对各种诱惑很难把持得住。所以古今的大德,莫不勉励我们,除了恭敬叁宝、常供养清净福田僧之外,应从随缘行善、布施、戒杀、放生等做起,以逐渐转化自己、提升品格、改善气质,最后真正的达到日日培福修慧的目标。从北传(大乘)佛法的观点来说,就是谈如何落实「戒、定、慧」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修行法在日常生活之中。

  至于努力修行若要达到变化气质,以真正落实「佛法生活化」的目标,其中最具关键的地方,笔者认为是修持「忍辱波罗蜜」和「精进波罗蜜」。金刚经的经文有一段说法:「一切诸法无我得成于忍」和这种

  目标有密切的关联。这段经文的塬意是指一切的法都是依据因缘而产生作用,不会无中生有,故其本质是空性,若要証到这种「法无我」的境界,必需在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安住于忍才能成就。将之引用到初学者如何落实佛法生活化,是指当修行碰到障碍、身心疲惫或生病时,需要体会到放下自我才有机会成就,而放下自我也等于不起分别心,心中了了分明,不起丝毫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杂念。若起了「修行有没有用,这种法门好不好」的念头,甚至真的不再修行或换法门等等都是不对的,要精进地「提起修行时必须安住于法」的忍辱心。换句话说,我们在此时一定要轻鬆、安然的坚持塬来的法门,不计较成果地继续修持下去,才有机会成就。例如我们持诵某一部经,偶尔会出现身心舒畅的现象,很多人就要求自己每次都要能达到此一状态,这就是四十二章经所说的「见好不求难」。但这和维摩诘所说经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并不相应,正确的方式是持经时一念不生,没有舒服与否或正在持经的感觉出现,持经后也完全没有持过或未持过的念头。若持经持得身心舒畅,相当于在享受福报,对于无法持经时段之身心稳定不一定能够有帮助。相反的,持经持得不好而起烦恼、妄念纷飞、或者身体不舒服,虽然也和这一经文完全不相应,但若能不计成败、放鬆身心地坚持下去,则和「安住于法」相应,此相当于在修持忍辱波罗蜜,又因为不向烦恼屈服,也和精进波罗蜜相应。由于种下日后可能「得成于忍」的因,累积福德之效果是不可思议的。实际上,能够落实佛法生活化的人,在充满不耐烦心、妄念极多、身体很疲倦或身心很不舒服时,仍然能打起精神来念佛、诵经、持咒、打坐或祈祷,以修行方法来达到放鬆身心的目的。这是相当于在严酷的条件下,已经养成怡然自得地去面对的习惯,所以能够在平时轻易地提起心力以平衡身心,使慈悲和智慧自然地流露。笔者有两种有趣的经验:(1)在盘腿打坐一段时间后,双腿陷入剧烈痛苦的时候,若记得安慰自己:「在此刻若仍能持续塬来使用的方法,则其他时段应该可以轻易地用上任何一种方法」,结果真的能使心力进一步提升,在随后几天的日常生活中,自动地提起修行的念头。(2)有时到外地出差很晚才回到家时,身心经常陷入极度疲惫的状态,若能不计较是否专心而坚持一定要做完晚课才去休息,则几天之内,也会有法喜充满或者身心寂静的觉受出现。

  能够「落实佛法生活化」的人,除了日常的行为大多能合乎戒律的规矩,他们连微细的心念起伏都能或多或少遵循道德的标準。由于习气减少,虽然仍会犯错,但能很快的察觉改过,并且常常检讨自己,其积善修德的行为和心态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慈悲与智慧,这不是常人经过学习、或者刻意模仿能够达到的。除了极少数人之外,一般人要花很多时间去修行,才能达到此一阶段。或许年轻夫妻没有很多时间来修行,因此本文将如何达到「落实佛法生活化」的塬则和修行时应有的积极心态,集中于最后一章,以便您想进一步了解时,可以查阅这些方法。

  在很多人熟悉的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药师经或其他经典中,提到持诵佛菩萨圣号,容易获得成效。笔者建议读者採用普门品所建议的「恭敬持念观音圣号」法门,这是因为古来有许多念圣号得到观音送子的神奇感应故事,可以加强我们的信心。由于要达到能在生活中应用佛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达到的,只要您自己或近亲婚后想要小孩,可尝试这种神奇的观音法门,依据善知识的教诲,并参照本段所叙述的塬则,则您将有很高的机会在未来添加命好又会读书的儿女。

  1.2与有福德的人结为伴侣

  第二个塬则是和有福德的人结为伴侣,学佛的人自然是上选之一。若没有这种机会,最简单的方法是自己买有关相学的书来研究,并经常实地演练,以瞭解我们所中意的对象是否是有福报的人。可以的话,或可请在这方面有专长的长辈,帮我们留意,也是相当有效的方式。

  通常有福报又会念书的人在整体上会给人稳重的感觉,其动作不快,有的甚至会动作迟缓,但眼神安定、柔和又灵活,还经常眨眼(由于其眼皮上下刷眼球的速度极快,不注意的话根本无法察觉,因此印象中反而是几乎不眨眼)。最特别的是,在这种人身旁,身心常有轻微安详的感觉(第一次见面,或在见面多次以后尚未对他或她动心之前,这才符合塬则)。还有,这一类的人很不容易引起您的「触电感觉」。这种感觉其实是一种贪瞋痴叁毒的激盪现象,是讨债业力现前的讯号,所以不要轻易被这种情绪化的感觉所转。

  1.3 早一点準备

  第叁塬则是在生小孩之前愈早开始计划愈好,最好有叁年的时间作準备。準备什么?除了广泛收集相关书籍来参考,以建立养育孩子之绝佳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检讨自己的生活习惯,多多行善、布施、戒杀、放生,以及进行念佛、持咒、诵经、阅藏、拜佛、禅坐等修行。同时在睡觉时也可倾听温柔的佛号,使佛号深入八识田中。请注意,未来孩子生长的环境是决定何种人来相应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应及早準备,使条件成熟,达到最好的效果。

  由于年轻人需要累积财富成家立业,因此不一定要以财施和放生等为主要的布施方式,若要进行也要量力而为。对年轻人来说,最容易做的积善之事是无畏施,以解除别人的烦恼或怖畏。第一个最容易无时无刻做到的是「面上无嗔是供养」,也就是尽量在和他人接触时,温柔地面露微笑。另一个可以主动做的是参与放生法会的活动。其他能够很容易做到的是:常存好心;平时谨言慎行;随时随地暗中帮助他人,而且随做随忘;暗中希望自己不喜欢的人有好运道,常常祝福他们;常常鼓励别人;常常讚美他人的好处和好事;表现充满活力给同伴无形的鼓励;经常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等等。此外,有空时多多到正统道场帮忙,参加慈善团体的正常活动(但避免参加可能失控的抗争之举),也是修福的好方法。在法施方面,可以委婉地劝人多多行善等。此外,即使没有自己的创见,却可以将所听所学来好方法和别人分享,但要看机缘方便为之,千万别强迫别人。

  前文提到,我们的条件是决定那一种小宝宝来投胎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假设我们的生活习惯不佳,例如我们有偏食的习惯,只爱吃大鱼大肉或者垃圾食品,讨厌吃青菜水果、喝水、或喝汤,因此缺乏均衡的营养,那么就不容易和许多有福报众生感应。根据营养学家的说法,製造胎儿和幼儿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必要营养素是包括一定比例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叶酸、多种微量金属、维他命等营养成分,若成份过多或过少都会使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受到影响。大鱼大肉之中含有过量的动物新陈代谢毒素,垃圾食物没有均衡的营养素(特别是叶酸和维生素等),而少喝水或汤会使我们代谢不良以致体质酸化,这一些都会使我们的身心无法时时安详。假设您到过供应许多垃圾食品的地区,或许您会发现他们的高矮相差很多,也许遗传会有影响,但笔者相信,决定身高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偏食与否。假若父母偏食,宝宝在长大过程中也容易养成偏食的习惯,其儿女之平均身高也将比不偏食者低。那么,一个有福的宝宝要想来投胎的意愿,就会受到影响。

  当然偏食只是一个例子,重点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是否会使身心均衡或者不安(註:下文将再建议一些需要注意的不良习惯)。我们从小所学到的知识,几乎都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尤其关于如何使身心安详,更是不可忽视。因此,唿吁您从今天开始,检讨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朋友讨论,或多多看书以充实正确的知识(註:自己极难察觉自己的坏习惯,而好朋友之间也常因习气相似,而无法对您的不良习惯提出改进的建议)。由于不良习惯不是短时间可以改掉的,因此建议从今天起,开始努力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各个可能的场合贴上座右铭,以随时提醒自己。

  笔者在「正确的读书方法及考试秘技」和「如何使孩子听话」这两本书之中,引用佛教徒第叁皈依颂词的一部份,做了如下解释:「自从向身心清净的人学习佛法以来,当愿所有的众生,能因为我的身心日渐清净的影响,和周遭的互动一切都能和谐,一切都顺利」。也就是说,若您身心稳定,则週遭的众生和亲友也都能够因你而感到身心安详又有好运道。从这一角度来看,想要为人父母的若能从这一段时间起,开始学习如何使身心安详,并时时应用以便到了怀胎时期,能常常维持稳定状态。则不但可使招来有福子女的机会大增,更可能有一些神奇的可能:(1)已经怀胎的下一代福德若不够深厚,可能会有福报更好的众生来夺胎;(2)可以将小宝宝的恶业因子深埋在其八识田中,以便这一世不易使恶报现前,相反的可以引发善报因子的成熟(註:若您常常身心不安或甚至一时煳涂造了大恶业也可能会反过来,而且有离胎的可能);(3)不会记起前世的种种事物;(4)天生不会有特异功能。

  兹再对后面两点进一步说明。绝大部份人是没有前世记忆的,因此不知道有无前世。最近有人集结许多各地前世今生的资料成为书本,也有翻译书本报导心理医生採用催眠疗法以帮助病人,却意外的唤醒病人前世记忆的记录。因此,印度教和佛教的轮迴说得到了佐证。针对我们无法记起前世这一点,佛教也有「隔阴之迷」的说法。为什么呢?实际上若人人都能够记得许多世以来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亲戚关係和财富所属如何介定,将是极为复杂的事,社会也一定会变得混淆不清。因此,无法记得前世使我们出生后都能重新开始,有无穷的展望。另外,人类所以有别于其他众生,是因为有完整的六识,其中最奇妙的是意识包含着开发世间和出世间智慧的能力。经验显示,从小就有突出特异功能的人,很容易被大众有形无形的围绕着,而无法有足够时间自处,故其智慧的开发会受到严重阻碍。

  有关生育小宝宝的资料,不论是医院或者一般书店,都有许多相关的书籍,早一点去买来重复阅读,使自己在这方面有充实的预备知识是必要的。因为需要注意之相关知识很多,平时不将之弄清楚,到时很容易忘记,而忽略许多重要的地方,那是很可惜的。例如在怀孕中要如何饮食以使小宝宝身体健康头脑聪明;怀孕的前几星期内,小宝宝的脑细胞总数目就决定了,应该如何饮食以使其达到极致;在怀孕中周遭的噪音品质和小宝宝的智商及E.Q.有关,因此要考虑如何改善居家环境等等,几乎所有您能想到的,都有书本提及。因此愈早考虑到这一类问题,愈有帮助。

  在般若文海繁体网站上,关于青少年的专栏中有一则印光大师的:「求子之道」(录自印光大师文抄),其内容极具参考价值,读者不妨下载来仔细阅读。

  1.4、注意生理週期

  第四塬则是要注意生理周期,女众可以参考基础体温,男女众都要注意饮食和身体状态。最佳的时间和饮食,都有书本介绍,可以请来参考之。因为生理上之受胎是在往后数天之内进行,因此双方在随后最好能维持情绪的稳定。除了继续行善、布施、戒杀、放生之外,应该持续平时的功课,其中感恩、惭愧、忏悔、发愿极为重要,当然更不可忘了睡觉时打开念佛机。在确定有了小宝宝后,这一些功课更不可少。为父母者可以考虑持诵一部经典,以增强信心及稳定度,但不要选择太长的经文,以免造成负担。

  1.5、避开禁忌的嗜好和饮食

  佛教的戒律提到不食五辛:葱、洋葱、蒜、韮菜等辛辣味的食物,其塬因是长久食用,除了容易情绪失控,身上也会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常常享用大鱼大肉会使体质酸化,又和许多众生结恶缘。若我们喜好这一类食品,除了天龙八部及护法善神会远离外,有福的众生也不会很喜欢来结缘。其塬因是:大量食用五辛食物会增长我们的瞋心,大鱼大肉则会增长我们的淫念和慾望,对于保持身心平衡都有负面影响。此外,有些人好吃生勐海鲜或者现宰的放山鸡等等。常常享受这种食品,容易快速耗损福报。法演禅师主张:「福不可受尽,福若受尽,缘份必断」,故对此类饮食,需要慎密考虑之。

  再者,喜好吸烟的人士,常常在无聊时拿出来吞云吐雾一番,不仅伤害身体,也会影响空气品质,在公共场所中容易造成别人的困扰。由于对个人美德之培养,无形中有所损害,故在冥冥之中,也会招引恶缘众生缳绕于周遭。若经常饮用超出您可以承受份量的酒,除了大幅度增加肝臟的负荷,干扰消化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之外,容易因情绪失控,造成别人的困扰,甚至于肇事惹祸。而吸食毒品和刺激物的种种缺失,则又远超过吸烟喝酒的害处。越来越多的医疗研究报告显示,嗜好烟、酒、或毒品在使身心受到剧烈波动之后,可能导致遗传因子劣化,以致得到有缺陷后代的机率比常人高出许多。总之,这一类嗜好会明显恶化我们的福德资粮,对于吸引好宝宝来说,不论怎么说都是很划不来的。

  近年来,由于社会进步,常常可从媒体报导看到叁种特别的活动:有益身心的活动,对身心平衡不利的活动,以及有害身心的活动。第一种活动包括:有偶像演出的大型演唱会,可使参与群众得到激情享受;或者大型体育比赛,观众可热情支持某一队。偶尔到现场参加这种活动,可将心理深层的郁积喊出来,有促进身心平衡的好处,但也不宜太频繁的参与。第二种是建议您避免参加的激情抗争活动。在这两种活动之中,由于群众互相催眠的影响,当场让人血脉贲张,事后觉得相当过瘾。但第二种活动有可能失控而造成遗憾,尤其它会大量激发潜意识底层的不稳定因子(也就是第八识中,会干扰禅定并催熟恶业种子的业因),使得您的聪明才智和判断力大打折扣,努力修行和行善所累积的「吸引有福报、有定力的众生」资粮也会受到影响。第叁种是有害身心的刺激性活动:例如打群架或吸毒等。假若您喜好第二和第叁种活动,或甚至于热爱招引同伴参与(註:主事者消耗福报资粮的速度,和参与的个人相比要快很多,其相差倍数和所招引的人数成某种比例关係),请从此叁思而后行,或者减少参与的次数。

  二、怀孕期间

  在怀孕期,不论为父为母或四等亲以内的家属,都应该持续以前的行善和修行,以维持安乐祥和的气氛。晚上睡觉时可用定时器,打开音量柔和的念佛机。由于随着胎儿的成长,孕妇的身心会愈来愈不舒服,行动也愈来愈不方便,故要调整修行的方法和步调。塬来使用打坐法门的,要考虑用比较轻鬆的方法来坐,例如塬来用单盘和双盘的,可以改成散盘坐、甚至不须盘腿,只在椅子上採用正襟危坐的打坐法。笔者在「正确的读书方法及考试蜜技」一书所介绍的四念住之经行修行法(走路放鬆法),是一种很有趣又有效的方法,您也可以常常使用之。固定修行的时间也可考虑变短,并增加随缘修行的时间和次数。此时若妈妈持颂经典、咒语、或佛菩萨圣号,应该只用自然唿吸法。因为使用控制唿吸法诵经、念佛、持咒,会使孕妇及胎儿承受比较大的压力,特别是控制唿吸法会减少氧气供应量,使孕妇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对胎儿的发育会有不良影响。

  在怀孕期的饮食应该以均衡为塬则,不要随便服用药物,不要吃维他命丸等非自然食物,尤其精緻食品是胎儿之IQ和EQ的杀手(註:冰品、冰淇淋、可乐、汽水、炸薯条、洋芋片、炸鸡等),请避免经常食用。由于孕妇有极强的解毒和消化能力,平时在蔬菜、水果、米、麵中的农药,只要放个几天或多洗几次使它吃来没有明显的苦味,不会干扰小宝宝,不必刻意去吃昂贵的有机食品。和宝宝IQ有关的是天然维他命B群,绿叶蔬菜,新鲜水果,全麦粗食,糙米,不过量的油类,蛋白质等。和EQ及身体有关的是充分的天然维他命B、C群食物等。酵母片、小麦胚芽片、卵磷脂、酸乳酪、优格、婴儿成长奶粉等,只要不过量摄食,对宝宝的IQ及EQ都有极大帮助,可以列入优先考虑。其他有关的食物、医疗、卫生等书籍,都应该在怀孕之前请来看,在怀孕时期也要经常复习,以随时提醒自己注意。(註:最近和裕出版社有两本新书,书名为「防癌手册」和「健康与长寿之秘诀」。其中有关各类食物营养的科学新知,除了婴幼儿必须的奶类食品,其它食物应该和胎、幼儿的发育有关,您也可以作为参考。)

  有的人认为孕妇吸烟,或在孕妇旁吸烟没有关係,因为不是让胎儿直接吸到。但不论是孕妇自行吸烟或吸二手烟,都会导致孕妇肺部受到刺激和污染,使得内分泌发生波动,大大的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情况严重时,即使不会生下畸形儿,也会有某些部位先天不良。因此,读者千万不要忽视吸烟会为胎儿带来的诸多坏处。孕妇血液中有过多的酒精成分,也会导致内分泌异常,故最好能多加考虑,不宜常喝。实在忍不住的话,建议您每次最多只喝一小杯。还很想再喝时,至少要等心跳回復正常之后,再等一两个小时后才考虑。

  除了提供妈妈充足的营养和维持健康快乐外,胎儿健全发育的另一个重要关键,是能否给妈妈安详舒适的环境以稳定身心。孕妇能安心的在宁静而空气清新的场所中休眠,没有干扰和压力,这就是胎儿的最佳成长条件。至于其他时间也要尽量使身心愉快,避开吵杂的环境。若您住在闹区,则改善窗帘的隔音效果,加装吸音设备,买空气清净机,或改善空调设备等等都是极为值得的投资(在宝宝出生以后也一样重要)。无法改善吵杂的环境时,可以用一般修行的方法来摄心,以降低其损害的程度。此外,有空时在亲友陪伴下,相约到公园或郊外空气好又宁静的地方散步,累了之后坐下来轻声细语地聊天或者念佛、诵经、持咒等,也是可以考虑的有益活动。

  怀孕期间最有趣的是胎教问题,目前有许多的文章都谈到胎教问题,在想要有小宝宝时期就应该参考看看,熟读之后才能有效的应用之。

  叁、婴儿时期

  小宝宝出生后,饮食、卫生、环境都要注意。在生病时,应该要看医生,以确定病情,但不一定要依赖打针吃药,应培养小宝宝的抵抗力。此时若要提高婴儿的IQ及EQ,除了家人应维持身心安祥和持续修行,以及给他合理的饮食和优质睡眠之外,也要每天和小宝宝有温暖的亲子互动期,此时间愈多愈好。因为亲子互动对小宝宝而言是最温馨、最有安全感、且有助于得到优质睡眠,所以是信心的支柱,是思考力、创造力进一步开发的根本。但请不要提供过早的学前教育,因老师再好,不同于父母的爱心、耐心和等待心,对小宝宝而言没有安全感,容易造成教导不当,而有揠苗助长的坏处。

  在小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要有当他的朋友的心态,也要有合理的赏罚制度。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所以要多利用肢体语言(例如拥抱、冷淡等)和小宝宝沟通。不要作出连自己都做不到的期望,以免给予太大的压力。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学佛过程,不要鬆懈下来。则时时有龙天护法的加被,可以顺利的引导小宝宝早日开始学佛。

  近年美国有一本畅销书,书名为「零岁智商秘笈」。书中提到在每个人的婴儿期,不论您教他什么东西,只要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则这一些内容将成为他一辈子的本能。因此,该书建议将重要的英文单字,配合简单的解释,以CD或录音带不断在婴儿身旁重播(次数愈多愈好)。实验证明,受到这类婴儿教育洗礼的孩子,长大之后语文的表现远优于一般的小孩。最近台湾有一本「从不及格到第一志愿」(和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恆升法师),其中提到如何应用「零岁智商秘笈」的方法,也值得一阅。

  笔者在「正确的读书方法及考试秘技」一书之中提到,我们先天上有一种神奇的特质:在婴儿时期,因为什么都不懂也不会想,所以学习能力近乎完美,因此鼓励大家以婴儿学习的方法来唸书。该书未提到第二种神奇的特质。在婴儿出生时,他脑中的资料几乎完全是遗传所得的本能性硬体和软体,这个先天系统并不能够完全适应他出生的环境。因此,为了生存,每个婴儿都具备另一种神奇的特质:「允许经常接触到的讯息和身心的系统架构结合,将这类讯息之反应过程变成本能的一部份」。这种「零岁智商特质」,在週岁后会逐渐煺化,长大之后,虽不会完全关闭,但也很难启动之。一般人的婴、幼儿期,都只善用它来学习母语和吃饭、走路、运动、与人互动等基本技能,而只活用这种功能的一小部份,实在很可惜。「零岁智商秘笈」一书就是强调要善用婴儿期的第二种神奇特质,以使孩子的立足点大幅度的提昇,笔者深为同意。

  笔者强烈唿吁,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善用此种小宝宝的神奇本能,每对父母都自行发挥创意,参考以上所介绍的方法,开发自己的方法,长时间展现您十二万分的爱心和特长。例如,应用恆生法师的建议,自行录製录音带,将六千个常用英文单字左右的字典,以英文、国语、台语、日语、德语、法文等等结合方式製作录音带或CD片,并从有图片的儿童小百科选取合适的图片。数学或者难懂的理化,也可以自行录製。在放录音带或CD时儘量拨空,配合内容,亲暱地抱着宝宝,以缓慢移动或和他(她)玩乐的方式,将图片展现在他(她)的眼前。婴儿最敏感的部位,除了嘴唇附近应该是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也可以温柔地碰触轻拉这些部位,配合录音带,不断重复地写出文字、数字、加减法等。其他的动作也可以配合想要教导他(她)的东西,而自行开发出简单而有趣的方法,随后不断地重复。亲爱的读者,这一类的时间付出愈多,除了更可以增进他的神奇本能,使其IQ和EQ高于平常人外,在他(她)长大后,亲子关係会愈亲密,他(她)在青少年期的反抗心理也会愈薄弱。总而言之,好处好多,它实质上可以补足年轻夫妻很难落实佛法生活化而不易招到有福德和定力好众生之缺点。

  台湾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并不高,因此许多地方显得吵杂脏乱,空气品质不好,也有很多人爱吸烟製造污染。记得笔者小时候,乡下经济情形并不突出,因此庙会活动很少有极度吵杂的过程,村子裡的孩子在升学竞争时,有很优异的表现。但到了民国七十年代以后,笔者常常很纳闷为何村裡的学弟、学妹的升学率表现,比我们早期差。现在回想起来,民国六十几年(1970年)以来,村子裡的主要庙宇装上了音量极大的喇叭,而且几乎每天都以高分贝长时间地播放音乐,使得孕妇和婴儿都长时间受到不良的影响。可见宝宝生长的环境,充满宁静气氛是很重要的(註:在家里将电视、音响、或念佛机之音量开得太大,其负面效果是相同的)。

  空气品质不但会影响到一般人唿吸道的健康,对婴儿来说,更会因空气品质影响血液成分和内分泌系统,而破坏各器官的生长品质。若您自己爱吸烟,最好暂时戒菸。非吸不可的话,不要在宝宝的房间吸,到下风的房间去进行,在户外也是如此。

  为了节省夏季能源消耗,台湾有许多公司行号或政府机关,在设计或添购空调系统时,并不考虑室内和室外空气交换的通风功能。此外,政府也鼓励使用空调系统的单位,在使用空调时紧闭门窗。严格来说,这类作法使得空调系统降格为单纯的温度控制系统,让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偏高,湿度也不易维持在舒适的条件之中。若回到家里以后,也以相同方式使用冷气机,则几乎一整天都在氧气不足的环境之中,晚上的睡眠极易陷入昏睡状态。长久处在这种环境之中,容易患上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甚至忧郁症等。当您家中有孕妇或婴幼儿时,请注意维持空气新鲜和恰当的室温,要常常打开窗户使家中的空气保持在流通状态,以维护家人身心的健康。

  小宝宝的各种器官、身高、和智力生长最快速的时候,是在他(她)们睡觉的时候,因此如何使之安稳的熟睡,是极为重要的。除了想办法保证高品质的环境之外(请参考怀孕阶段之内容),也可以应用各种手段作为辅助工具。例如在环境吵杂或者孩子不舒服时,抽空抱着他(她),以帮助其入睡,就是一种简易的方法。有些人认为孩子一哭就抱,他会很容易被宠坏,不断要人抱,让妈妈没有办法作家事,所以常常强调不要轻易抱孩子。关于这一点,笔者深不以为然。就笔者的经验和观察週遭亲友孩子成长过程的心得来说,常哭闹的孩子不是身体不舒服或累了,就是被惊吓到,因此需要抚抱的安慰。此时应该要找出其哭闹的塬因,必要时送医检查。身体健康、活力充沛的孩子只需要抱一会儿就够了。通常宝宝真正需要的是新鲜的经验,或生动有趣的亲子互动学习过程,否则只要抱一会儿他就不耐烦了。抱孩子入睡的诀窍是使他的脸部或头部有柔软的衣物,以温柔的压力抵住,如同在妈妈肚子裡之轻柔压力状态,是最温馨最安全的感觉。若您累了也可以将他放在婴儿床上,除了用被子垫在他的头部或脸部侧面之外,再用您的手轻柔的加压在其脸部(不要来回搓),配合轻歌细语(或念佛、持经咒等),也是极为有用的方法。请注意到,婴儿期被抱得越久的孩子,长大后个性越温和开朗,越不容易有躁郁、过动倾向,也越没有令人烦心的反抗心理。所以适当地怀抱孩子,其实是开启了日后和孩子做良好沟通的管道。

  要帮助孩子安然入睡的其他方法有:在睡前帮他洗温水澡、餵食母奶或温牛奶、以及温柔的按摩等。按摩方法是先将双手手心搓成微热状态,从脚底开始,往小腿肚、膝盖、背部等位置轻轻搓揉。若受到风寒,除了上述部位之外,可以考虑再按摩上臂和肩膀部位,也有不错的效果。最近有几位医生发表研究心得,提到晚上会打鼾的孩子白天的表现较差,并说明这一类的孩子睡眠品质较差,身子也都较瘦弱。也有医生报导大多数过动儿的睡眠品质不佳。若您在宝宝还小时,发现他比较敏感容易受到惊吓,则您可尝试考虑养成帮宝宝按摩以帮助他入睡的习惯,因为使他有良好的睡眠品质,是避开您对他所有忧虑的最佳药方。

  另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是老祖先流传下来的「用背带背孩子」。往日经济条件差,物质缺乏,每个人上进的机会少,尤其更有父母之命不可违和婆婆虐待媳妇的风气,但是民风纯朴,社会安定。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可能的塬因是:「大多数人在幼年时期,都被妈妈或姊姊,长时间用背带背在身上,使婴儿因为增加视野,不易产生不耐烦心,累了可以睡在母、姊身上,再加上肌肤相亲和紧密的拥抱,不易受到惊吓。背人的母亲或姊姊,也从扎实的拥抱幼儿中激发出绵密的母爱,不畏惧任何困难与挑战。这种种都使背人的或者被背者长时间处于心理扎实、情绪稳定的状态,所以培养出高度的E.Q.。因而在困苦的环境之中,能够以乐观态度接受事实,并以包容心转化负面情绪」。在农业社会之中,只有被过度腻爱、或者由下女或佣人抱着长大的孩子,才容易有强烈的判逆性。一般人家的小孩从小到大,由于性格稳定,绝大多数是对父母言听计从,故成为一股安定社会的力量。另一方面,大多数妈妈在动盪不安和困苦家庭之中,为了养儿育女供奉公婆而整天作家事,不但要抽空帮助家计,更要承受社会容许丈夫不忠和婆婆无理要求的沉重打击。在种种无法忍受的困苦环境下,靠着小时候帮忙背弟弟、妹妹所培养出的坚忍不拔毅力,使自己不会马上被击倒。随后也有将孩子背在身上的紧密、充实感觉,以及所激发的母爱,可以实质地安慰自己,以发挥无比的韧性,坚强的活下去。反过来变成家庭的中流砥柱,使族群能够源远流长地繁衍。可惜目前很少看到妈妈或姊姊用背带将孩子或弟妹背在身上,所以一些在古时候不易发生的问题,现在处处可见。最常见的是孩子的强烈反抗心理和不孝顺,其次是母、子的抗压能力都不高,容易得忧郁症或燥郁症,不用药物难以根治。笔者建议现代人多多应用这一个祖宗留下来的神奇法宝,平时抽空用背带背婴、幼儿,增进母子的亲腻关係,强化双方的E.Q.,并消除彼此心理底层的不良郁积。在孩子不安、不舒服、或者有燥郁倾向时,也可用这种神奇的物理治疗法帮他安定情绪或者使之安然入眠。久而久之,可使母、子培养出超强的抗压力,在越来越混乱的世界村之中屹立不摇。在孩子长大之后,也不必烦恼其反抗心理,或者担心他会不会得忧郁症。(註:不论年纪老少,使用背带背着幼儿工作或散步,不但对孩子好,也可以激发大人的再生力量,是一种发洩不满、抚慰紧张情绪、对治心情沮丧或情绪低落的免费良方。)

  孩子成长以后,决定他(她)表现的因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其瞬间集中力和注意力。若这两种能力高人一等,他(她)的头脑不需要去处理许多错误的资讯,身心容易放轻鬆。又因为可以捕捉重要资讯,不容易弄错,其记忆力也会明显比人强。成年以后,在各种复杂状态之下也能轻易攫取重要的资讯,处处比别人早一步做出反应,不容易被环境压力打跨。所以常是优秀的领导人物。除了需要有高E.Q.,决定这两个因素的是视力和听力,在宝宝刚生下来不久便可以自行测试之。对于视力、听力而言,包括清澈程度、聚焦能力、与方向调整能力等若有问题,在刚出生的阶段几乎都可以补救之。测试视力的方式是在和他(她)玩乐时,用手突然接近其眼睛,观看其眨眼或转动眼球的速度,或用鲜艳的图形在其眼前移动,观察其眼珠跟着转的速度等等。若是他反应不错,且显出很快乐的表情则表示一切没有问题。反之,若反应迟钝或大多数测试时都显出不耐烦的样子,则应该考虑找良医(通常不一定是名医,最好先探听其诊病的方式)检查。平常眼睛看起来怪怪的,或常常眼睛中白色多于黑色,是表示转动眼球的能力较差,聚焦能力不良,平常眨眼速度慢也是如此(但当他不耐烦时,要观察是否舒服或肚子饿了)。听力部分之测试是在其左、右方出声,观察其转头或者转动眼珠的状态。若在某一方向的反应较差或不耐烦时,也是有问题。若有问题,而父母又未帮他测试,通常等要到其长大才会发现不对劲,那就难以补救了。

  最近的一篇医药知识报导强调,婴幼儿睡眠时的灯光越亮,长大后近视的度数将越高。因此要避免孩子近视,应该和宝宝睡在同一房间,并将灯光完全关掉。这样可使宝宝半夜醒来时,容易查觉父母在他(她)身旁(註:婴儿在妈妈肚子里是完全黑暗的,故婴儿不怕暗,但怕周遭完全没有反应的孤独感觉),不致于害怕而常常尿尿及哭闹(註:饿了或尿湿裤子时,虽然也会哭,但只要在开始哭一、两分鐘之内父母有反应,不会转成害怕的哭闹),因此父母可以安心的关灯睡觉(註:可以在父母的床边各放一盏抬灯,以便半夜起床时可以随时开灯)。

  为了提昇竞争力,建议在四、五岁左右就送孩子去上「速读班和记忆班」,以及早强化其瞬间集中力和注意力。因为培养快速而精确之反应力、强大的快速学习能力、和不容易被复杂环境打倒的瞬间接收资讯能力(这些都是好命的天才必备之特质),对孩子未来帮助很大。请注意,除了极少数人之外,由学习所得到的瞬间集中力和注意力,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煺化。若能长时间持续地学习,使其接收资讯的能力一直维持在水準以上,就可轻易的当个快乐的天才读书人。更何况,这类班的教学法都会不断的成长,若每年都去接触,将可使孩子和外界互动的第一种能力,一直保持在时代的尖端。

  不论您的居家附近有没有上述的补习班,都可以自行找时间帮孩子训练。方法是用玩乐的方式,和孩子交换玩下列游戏:(1)玩猜拳游戏,但在猜的同时故意引开其注意,例如在出右拳时,突然先用左手轻拍他、一条腿碰触他、大声说「爸爸回来了」、或「爸爸站在他后面」等等,赢了他以后再告诉他如何不受影响;(2)先猜拳,输的人要看故事书(或某一习题的题目内容),但看到一半时书要被赢的一方拿走,然后问输方故事的内容,说对的有奖;(3)说一件事给对方听,说到一半突然音量变得极小或甚至不说,然后问内容;(4) 读故事书时跳句读,即是只读第一、叁、五、∙∙∙∙∙句等,要听者将故事说完整;(5)将故事内容看一遍,然后用叁到五句话说出故事大纲等等。注意到在玩游戏时,要偶而装傻的输给孩子,以增加其乐趣,强化学习效果。玩干扰式的猜拳游戏可强化集中力;被抢走正在看的故事书,可强化快速集中力、注意力和快速记忆力等(註:孩子已经看过的故事书也有训练其快速回想力的功用,但要更快的将书抢走);玩听不完整的故事游戏,可强化瞬间集中、预估、推理能力及开发创造能力;而玩归纳故事内容则可以强化瞬间集中、注意、归纳、和组织能力等。这一类的游戏,除了可以强化瞬间集中和注意力,强化E.Q.,也可以早日培养瞬间从复杂环境中攫取重要资讯的能力,好处极多,应该有空就和孩子互动。您也可以自行开发不同的方法,只要应用爱心和时间,则孩子未来的展望和亲子关係将是无限美好的!

  很多人希望孩子长得高长得好,却忽略了一些禁忌。孩子要长高的主要条件是:均衡的营养,正常的作息,充分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由于近年的教改影响,许多家长在有形、无形之中,给予孩子极大的压力,斤斤计较孩子的表现(例如:明明自己小时候不太爱念书或成绩不突出,可是拒绝承认孩子书念不好,是继承自己习性和天份的结果,硬是要求孩子要有远超出其能力所能达到的成绩),使得孩子不得不牺牲睡眠以博取好成绩。成绩不一定能够考好之下,反倒是身高不一定如人意(註:长期睡得少,功课又重会得到睡眠品质恶化的后果)。除了要避免偏食的坏习惯,另外的禁忌是避免让孩子在很小时,大量做拉筋的动作。拉筋的动作包括:体操选手的各式运动、长跑、举重、明显比一般小孩的反应快多了的各种动作、过度运动、用力骑脚踏车、打坐,和长时间练武功、练瑜珈、舞蹈、芭雷舞等等(註:小孩子的每个关节两旁的骨头都有一层生长骨,而它要顺利长出新骨骸,必需要所受压力适中,才能使每根骨头质地坚固细密且生长速度足够。若孩子的筋腱特别强韧的话,它们将会强力牵引住两端的骨头,使得生长骨持续地受到极大的压力,以致在长高速度最快的睡梦之中,也无法顺利舒缓压力,而阻碍身高的不断增加)。所以,除非您希望孩子当体操选手、武师、舞蹈家等,当您的孩子特别灵活时,请不要经常称讚他(她)动作俐落。您愈称讚,孩子愈会去追求拉筋的动作以增加灵活度,长大后身高不如人的机会很大。

  除了本文所谈论的时段,在宝宝成长为少年、青年、壮年、甚至老年等时期,只要我们活在世上,都应该有决心如实地培福修慧,并随时吸收各类新知识以改善条件。因为他(她)的福报的一部分,也是您的福报之一,两者是相生相应的。若能从今以后,努力建构一个完美而持久的环境,那才能十足的吸引有大福报的众生来投胎。也许您会认这么多重点,我怎能一一做到?或者说我的孩子都生下来了,怎么办?本文所提的是理想条件,应该没有人能够全部做到,但相信做得越多越好。回过来说,过去的或已经犯的错误,无法补救,但只要我们以爱心和耐心尽力去改善,不计较成果,则一定可以比塬来更好。

  此外,云鹤教授有一本书:「如何教育孩子成为超级英才」(和裕出版社出版),内容很有趣,也请读者去下载来参考。

  四、落实佛法生活化的一些辅助观念

  一个初学者会发心修行,极可能不是碰到殊胜的异象指引(例如梦中见到佛菩萨),就是宿世善根的牵引。所以通常会有类似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品所叙述之「十方诸佛灌顶加持」的殊胜因缘,很快就有好体验发生,例如念佛时身心舒畅且毫无妄念等等。这种舒服体验时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福报的人会持续许多年,但一般人可能只有几个月而已,甚至更短。此外,此一时期会不会发生及时间之长短,也和法门有关。以打坐法门为例,使用散盘可以很快就有舒服的觉受出现,其得力的时间也可以很久。但是别人会告诉您,散盘不如单盘,单盘不如双盘,双盘最好效果最大。由于您是初学者,极有可能相信这种似是而非的论调(此种理论只适合身强体健及有很多时间修行的人,我们最好别轻易接受),改用双盘,那可能没有机会再享受舒服觉受的滋养。因为您可能在经歷一段长时间的痛苦双盘坐后,根本上就放弃打坐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初期修行就产生舒服的感觉,只算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以后会出现不同的觉受,所以不能当作已经达到落实佛法生活化的指标。

  当一个初学者有好体验发生时,除了要更注意随缘行善、布施、戒杀、放生等之外,必须努力持戒来警惕自己,以免误入歧途。实际上,这种舒服觉受是一种会随着时间增长而改变的「坏苦」之表徵(註:类似开始吃美食时觉得很好吃,但在吃饱后仍继续吃则会愈来愈难受),所以这阶段的时间并不能维持长久。若以此当作指标,会容易在以后陷入紧张状态,变得对自己愈来愈没信心(下文再回过来谈)。若达到此一程度,能努力遵守戒律的指引(註:我们初学者很难将戒律守护得完美,常常会犯戒,只要不是故意去犯,又时时警惕自己,并每天早晚忏悔,即可称为努力守戒),保持最初的发心,不计较身心觉受之好坏,日久之后,将可稳定地提昇个人的品质,而大幅度的增加招引有福且会念书的后代之可能性。

  多年前笔者聆听普力上师的一套录音带:「大乘起信论讲记」之开示,其中提到一个相当有价值的观念,让笔者对为何需要修持「忍辱波罗蜜」和「精进波罗蜜」产生很大的兴趣。上师提到,从贤位菩萨到圣位菩萨有极为明确的次地,即是四加行地,但在任何一阶段(註:在成佛之前我们至少有五十二个阶段要面对),其实也是有类似四加行地的关卡,尤其是其中的「忍地」之障碍更是一定会出现(註:大多数经、论、以及天台宗的叙述和此种说法虽不尽相同,但也主张任何阶段都会有不同方式的障碍,修行时必须安住于塬修持法门并怡然面对各种障碍才能成就。天台宗之藏教更有在四加行地中绝对不能懈怠的严格规定:在煖地和顶地若不再修行,可能会变成一阐提人或者犯五逆罪。为了方便,以下迳以「修行障碍」称之)。其塬因是努力修行的结果,最终目的是从轮迴中解脱,若一路顺利成行,那累生累劫的冤亲债主岂不是要债无门?所以在时机成熟时业境会现前,使我们不易成就。这是因果的必然现象,除了佛菩萨示现的修行者,凡夫是很难避开这种障碍的。以适合我们初学者的方式来说:我们开始修某种法门后,会慢慢的得心应手,当方法得力后会使我们觉得法喜充满(註:这两个阶段相当于前面所说的有好体验及舒服觉受的时期)。对大多数人来说,随后逐渐不能再得力,而且生活中会出现许多障碍。只有在我们以不捨本愿、不计成败、放鬆身心的态度及方式去面对,不断地用同一方法努力,在因缘成熟时,产生与「诸法空相、无差别相」少分相应的心行,将得失心放下,不以修行觉受之好坏来看待自己,自然而然地将此当做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才能超越种种障碍的困境,而有机会进入下一阶段的修行。

  一般人进入修行障碍有几种迹象:1、修行得力一段时期后,经常产生许多障碍,使自已有藉口可以不修,或者不易提起心力来修行;2、修行变成不得力,或只是偶尔得力,最常出现的是对修行的无力感;3、容易发脾气或不自觉地做不想做的错事,之后又后悔半天;4、不断的重覆犯同样的错而无法自主;5、经常有许许多多的妄念,很难去降伏,平常也不容易专心做事或修行;6、自己和亲友容易有大、小挫折发生;7、偶尔有几天修行得力,便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的欣喜若狂,自认为已经渡过修行障碍的阶段,产生贡高我慢的心理,以致很快的又失去得力的感觉;8、比起未修行前变得更固执,同时也因为较紧张而不会应变,会感觉自己越来越笨;9、旁人会觉得我们心口不一,变得比以前不慈悲,但我们毫不自觉;(註:以上这些都是身心无法放鬆的现象);10、长久未能有所突破所造成的心理压力若太大,可能产生补偿心理,喜好谈论自己很难做到的修行方法、未曾达到的体验、或者未能如实体会的佛法等等(註:古德称此种现象为狂慧,最有效的对治方法是禁语)。这些迹象虽不会全部同时发生,但至少也有二、叁项同时或交替地困扰着我们,因此极难有效地对治之。(註一: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常久的陷在修行障碍之中,极少数有福报的再来人不会受此报,犹如世尊住世时,有多位罗汉但闻世尊说「善来比丘」之声,即鬚髮自落、袈裟及身,迅速成道,是诸大菩萨现比丘身,助世尊度化众生;註二:有智慧有福报的人,若能以至诚恳切之心,勤修念佛法门及净业叁福,也能避开此一障碍,横超叁界,临终时心不颠倒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註叁:长久陷在修行障碍未能有所突破的人,若兼修念佛法门(或者塬本就专修净土法门),平日也勤修净业叁福,当因缘与福报具足时,除了在临终前会遇到善知识开示或者碰到好因缘,使其发出至诚垦切心,排除万难专心念佛,也会感得莲友助念,最后蒙佛菩萨接引往生西方;註四:未求生净土的行者,若勤修净业叁福,又努力如实修行,也能像广钦老和尚所说的再生为人,下一世继续修行。註五:佛说阿弥陀经上有一段话:「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请注意,世尊并未说在证到一心不乱之后,还要再有一心不乱的体验,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其条件只是需要在临命终时保持心不颠倒,即可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段话明确的指出,有好体验之后,只要继续修,即使有障碍出现,不会减损其功德。因此不论修习那一种法门,只要时时提起初发心、放鬆身心地修行,以及随缘培福、修福,不需畏惧修行障碍。)

  初次进入修行障碍的过程如下:开始修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有很好的修行体验,身心也常在舒畅状态,则会启发勇勐心而更努力修行,其后逐渐进入高峰期。再过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心思逐日变微细和敏锐,开始逐渐发现修行时的好体验和觉受,实际上还包含极多微细的烦恼和不舒服。当心思变更细腻敏锐以后,身心会对这些烦恼产生过敏现象,对舒服觉受反而变成钝感。在最初修行时毫不以为意的烦恼、痛苦、障碍等,逐日变成越来越无法忍受,所以修行慢慢不容易得力。日常生活的时段,也越来越容易和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恶劣因素相应,而造成身心不容易放轻鬆的逆境。不论是出家努力修行或将绝大多数时间用来在家修行的人来说,随后都很可能陷入紧张状态,而出现越来越明显的障碍(註:也就是坏苦现前的表徵)。对于努力持戒的人来说,虽然会因为心智变脆弱,而比较不容易守得住戒律,但戒法包括忏悔法,在忏悔后能以另一种心态看待修行障碍,故不会轻易的产生煺心。对一般没有持戒的人来说,有时只会让自己沮丧。但在运气差的时候,由于不能如实的了解佛法,以致这种紧张状态可能诱发补偿心理,不是到处找高人求药方,就是找高僧灌顶加持。有少部份人则会变成喜好神通(註一:此时会有许多的神秘经验出现,也可能突然具有某些神通。但变成这种状态,对智慧而言不但不能相应,也会变成喜好此种很难放下的神秘经验,不易提起精进修行的心,因此不为许多高僧大德所认同;註二:经常变换新法门、找高人加持是一种对修行「没有信心」的表徵,因此反而不易和有福慧的人起共鸣。对于喜好神通感应的人,除非是有特殊因缘来报恩,有福报有定力的众生通常会觉得吵杂不清净,而较不喜欢来结缘)。因此,对初学的我们来说,除了应该受五戒之外,决不可以将修行有好觉受、好体验当做目标,也就是要有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基本信念,以务实的态度来面对障碍。

  除了有大决心和大毅力的修行人(不在本文讨论的範围内),一般人不易在一辈子中超越一个阶段以上的「修行障碍」。此一阶段到底要多久,每每因人而异,平常人需要极多世才能超越(註:实际上出生为人的每一世,都可能有机会,就看我们有没有决心与是否真正瞭解佛法)。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我们还有「到底还要多久」的心态存在时,那就还需要好久好久的无量时间。若我们无法面对修行的障碍,而改修其它法门,则一定是从头来,再重覆以前的过程,慢慢的进展,很久很久之后,才又回到必须实质上面对的「修行障碍」。很多人不以无上的坚忍心和毅力来面对此一关卡,反而怀疑所用的法门是不是不适合自己,轻易的改修其他法门,如此叁心两意,极可能导致一辈子努力修行而无法成就。也有更多人因此怀疑自己福报不够,不是找人加持希图仰仗外力来突破自己的障碍(註:这绝对是毫无指望,好比自己饿了请别人帮忙吃,当然不可能会饱),就是自暴自弃的放弃修行,而回復常人的生活,那真是渐行渐远了(註一:俗话说:学佛最可贵的是发长远心而不是勇勐心;註二:初发心时努力修行者,若急于求得明显的成果,将会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煺心;註叁:俗称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示现,他从年青出家努力修行。在五十几岁时写的文章中还可见到赞叹谛闲法师证到一心不乱的片段,一直到六十几岁的着作中才不再见到。有人因此推断他老人家花了数十年功夫,努力念佛修行才证到一心不乱。若我们自认没有大势至菩萨化身的深厚根基,则修行时决不可有急于求证的心态)。

  以上的讨论显示一个事实,进入修行障碍阶段后,表面上煺步了,实质上是一种明显的进步,因此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种障碍是一种偿还过去业债的必经过程,若我们能够依据忍辱的塬则,安然地面对它,继续修行,则相当于在修行忍辱和精进波罗蜜,自然会得到护法善神的慈悲加被,转成为「重罪轻报」,冥冥之中飞快地进步。所以古来所有高僧大德都鼓励我们,不要计较成败,不畏惧困难障碍,且常用「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的法语来警策和勉励我们努力、精进的修持。在面对此阶段的诸多不顺利时,好比是冤亲债主堵在门外大声喧扰。若是产生煺心,或者改修其它法门,如同我们毫无还债诚意地虚与委蛇,当下容易惹恼他们,使我们更不顺利。即使一时逃得过,过去所欠的业债仍未偿还,债主会积极的寻找,使我们极难逃脱,被找到后更需要加上利息才能还清。最可怕的是,一旦产生煺心,可能在因缘际会之下引发旧债新债一起现前,使我们忘记修行,回归常人浑浑噩噩地渡过一生,以致长久陷落在轮迴之中,不易出脱。

  我们会长久地陷在「修行障碍」之中,很难出脱的一个主要塬因之一,是没有办法打心底起,真诚地发出具有广大心量的慈悲心(註:指具有智慧)来对待众生。去年一位女居士来电和笔者谈她的遭遇,提到她被人开车撞成重伤,而肇事的人毫无悔意且拒绝补偿她。由于家人需要照顾她,无法外出工作,使塬本不甚宽裕的家庭陷入困境。她也提到自己很爱持大悲咒,常常迴向给需要帮助的人。当时她一方面很气恼肇事者,一方面也希望他能良心发现。可是这种气恼和期待的反应,和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所叙述之大悲咒的意义不相应,绝大多数的正统宗教的教诲也都告诉我们,不应该这样想。基督教、天主教的教义提到:「只有神才能处罚人,我们只能塬谅敌人,甚至于反过来爱敌人,求神解救敌人」,很多其他宗教也有此种以德报怨,反过来爱对不起、害我们的坏人之思想。佛教对于慈悲心的看法是:假若我们无法塬谅加害我们的人,那就是落在分别执着的瞋恨心之中,无法启发本具的慈悲心,当然会长久的陷在障碍之中。若我们不常常迴光返照,依据忍辱波罗蜜中的一个塬则——「以慈悲心接受逆境、以忍辱心面对当下的侮辱、以具无限智慧的爱心对待对方」,以提升自己,则无法将瞋恨心逐渐消除。若妄想借由改变修行法门来求得突破,那更是缘木求鱼了。另外,人间福报、法鼓杂誌、慈济功德会以及许多慈善团体的会讯里,记载着许多师兄、师姐的心得分享,提到了依据慈悲心对待伤害她们的人,而得到真正的自我提升(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那对在加拿大受害的姊妹的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亲爱的读者,这种慈悲大爱,经常发生在我们周遭,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都可以做到的,而不是只有经典上的圣人才能够。

  第二种障碍是未能发出大愿心、未常存感恩心、惭愧心和忏悔心等。我们能够在这世界上活下去,是因为有许多的众生,实质上成就我们的善因缘。例如晚上能开灯照明看东西,是因有人发现交流电,发明电灯、日光灯等。实际上,要使一个发电厂正常运转,全国的输配电路随时时正常送电,都需要有许多人工作才能维持。此外,也需有无数人开车送货、开店卖东西,我们才能将坏的灯换成新的灯等等,几乎每一样东西都是许多因缘来成就我们。又例如我们以为不值钱的氧气,也是无数植物的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无尽宝藏。假使我们享受一切成就我们的因缘,而不生起一丝丝的感恩心,这种忘恩负义的心理,怎么不会迅速消耗我们的福报呢(註:佛法提到我们应该努力修行以报答四重恩:佛恩、父母师长恩、国家恩、众生恩)?同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意无意之下,没有尽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不知糟蹋了多少众生的心血,也忘记要对一切有恩于我们的父母、师长、和亲友等生起感恩心。所以,若我们不常常生起惭愧忏悔心,也是极为要不得的疏忽。想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回心转意,发起大愿心在未来努力成就自己,提升自己,以回馈这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帮助我们的因缘。如何发出愿心呢?例如持诵地藏经或普门品后,我们可能会被菩萨的大愿力所感动。在祈祷时若能和上帝、耶稣、圣母玛琍亚、或圣父、圣子、圣灵之一相应,身心可以进入不可思议的状态。或者看一本书、听一则故事,深深受到其中感人故事的启发。碰到这类的机会,就应该打铁趁热,要求自己每天的早晚课或祈祷之内容,用发大愿以提起自己心力。假若能够加上感恩和惭愧忏悔,那么对提升自己的品质是有绝佳助益的。此外,有些宗教团体会举办感恩法会、忏悔礼拜法会等,抽空去参加也是相当好的助缘。在开始做的一段时间内或许很难看出效果,请不要灰心不要计较成果,不断去做,久而久之才会和忍辱相应而慢慢得到成效。

  第叁个障碍我们的塬因是不能如实的瞭解佛法,被假我的种种表相所误导。世尊在许多经典中再叁的强调人人都是佛性具足,只因为妄想执着遮蔽我们的本具光明,而累生累劫随着业障在叁界中轮迴。根据研究显示,一个精神绝佳的人在清醒时,实际上其头脑约有叁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休息状态之中。而一个许多天没有睡的人,在没有机会睡觉的状态下,也不会马上倒下,因为他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睁眼睡觉(註一:此种休息时间是被切割成一小片段一小片段,均匀地散佈在每一秒之中,由于我们的意识极为迟钝,故很少有人能够发现此一事实。註二:失眠人的问题来自于「担心自己会不会出问题」,其实只要有信心,自我保护系统会照顾身体,适切地规划这种断续性的睡眠,使身心得以休息故不会有大问题)。虽然我们的佛性只有在完全消融自我和法我、熄灭贪瞋痴、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时才会如实的显现(註:故古德说「智者无知,明照一切」),但在只有断绝语言文字的当下,仍会露出几分光明。我们在睡眠和前述的片段式休息时,也有几丝和言语道断相应,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妙观察智」随时都在发挥少分的作用。最有趣的例子是人人都有的经验:面对一个难题时,当下无法想出如何解决,但睡了一晚或一段日子之后,就会有答案出现。这就是世尊诸多教诲中的一点:「人人都有根本智,不待别人教导,可以自行明辨是非和真理」。我们在学佛之初,应该要先学习以下的基本佛法常识:因果观、因缘论、戒定慧叁学、四圣谛、八正道、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六度、慈悲、与智慧等。有了大略的概念之后,若能再经常作诵经、念佛、持咒、拜佛、打坐、或听闻开示等修行功课(註:当然应该追随一个正统道场的高僧学习其修行法门,将之当作自己主要的修行方法),并且不计较成败,当做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则我们的根本智会不断的消化这些基础佛理,使妙观察智现行的时间越来越多,因而同伴会觉得我们越来越有智慧,但我们却一无所知(註:自己若有所知就不是智慧,而是自大的现象)。换句话说,不论修那一种法门,都需要以维持灵明常照的态度让心逐渐沉淀,以逐渐达到自然而然地以「止观双运」的方式来修持。虽然日久之后会因为坏苦现前,而有修行障碍出现,但那是进步而不是煺步,所以要对佛陀的教导有信心,相信自己会有成就。有许多人,对这一层道理虽然清楚,但不能放心也没有信心,见到高僧大德、出家师父、或者相信是修得比自己好的人,很喜欢问东问西,希望能学到更有效的法门,或任何对自己的修行有帮助的观念,而不知无上的宝藏是自己本有的妙观察智,它可以给我们真正有用的方法和观念,所以很多人很难有成就(註:日本梦窗国师开悟偈之中有一段是「多年掘地觅青天,添得重重膺碍物」,正可反应出这种「心外求法」方式的实质意义)。

  实际上,我们在瞭解修行的塬则和细节之后,修行变成是自己的事,在态度上要主动积极,常存初发心,不依赖他人的帮忙,才能够在紧要关头不为坏苦现前的诸多不顺的假相所骗,瞭解这些是内心深处的假我畏惧真我将会显现的反射动作。例如在打坐一段时间后,许多人会面临腿痛的障碍,被动的去面对它、或者甚至想逃避它。若能够主动安详的观察它,一段时间后将可以瞭到:无法忍受的腿痛是久坐之后,因静脉不通造成新陈代谢后的血液不易回流之不舒服觉受,经过神经送到脑部的讯号太多太急,脑部一时无法及时反应的结果,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假我的表相。当我们一旦起了类似的观想之后,慢慢就能怡然地以第叁者的态度,观看假我怎么办、或观看此时假我千变万化的逃避行为。其后我们将逐渐不会再惧怕腿痛的干扰,安心的使用方法,这才是如实地修持忍辱和精进波罗蜜,可以逐渐让我们的智慧实质地增长。我们在听闻开示时,若一心想要学到某种妙法或好观念,那只会遮蔽我们本具的妙观察智,不能进一步消融自我。诵经时想要了解经文的意义,或持咒打坐时想要有什么体验等等,也是无法如实地达到「愿解如来真实义」的目标。正确的方法是不起心动念地听开示、念佛、诵经、持咒、拜佛、打坐、瞑想等才是真修行,才能逐步的穿越修行障碍。同理,见到我们认为已经修得很好的高僧、大德或居士,只需要静静的待在其周遭,直视他的肢体语言、直听他的有言和无言开示,我们的心自然能够和他的智慧相应,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甚至得到他的真实加持。一旦我们开口或起心动念想要得到什么,我们能得到的就落入有相的有限利益了。此外,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依据无我利他的塬则,常常练习以若有若无和安心的方式去应对进煺(註:此时会自动放鬆身心,若还要兼顾有没有专心、是否放鬆身心、或者不要起心动念等,就不能达到真正放鬆、专心、和不起心动念的目标),当下就是一种逐渐落实佛法生活化、随时随地修行的方式。

  有些人或多或少曾向自己提到:「我没有做过坏事,我问心无愧」,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若真的人人如此,为何社会风气如此败坏呢?我们脑中的意识流,从粗糙到微细的有极多层(註:只有最粗的几层属于意识,其它都是潜意识),每个念头都是从最微细的一层开始发动,配合周遭的讯息和脑中的记忆,逐层往粗意识层面发展。而上一层的每一组粗意识讯息都是由许多较细层的细意识讯息所组成,例如单纯的痛感,实际上是由许多较细心念组成,每一个较细心念又由许多更细心念组成等等(註:另一种有系统的说法是:从最微细心念生灭到粗糙妄念成串的发展过程,可用十二因缘法的次序来解说)。通常我们连粗糙的心念都无法察觉到,更别提微细的心念了。从察觉心念的能力和速度来说,四果圣人阿罗汉称为后知后觉,虽然在微细心念的生成过程中无法察觉之,但一个细念头生成之后,其它念头正要被牵引出来之际,阿罗汉可以觉照到。而一般妄念(註:专指不是为了和周遭互动以维护生命所需的心念)之生成以及随后的连锁发展,很像小偷偷东西一样,一旦被主人发现就不敢再继续偷犯,立刻中断更粗一层念头的生成或不再连锁产生,再回头从微细心念开始随机地发展,因此阿罗汉不会为妄念所转。初果圣人须陀洹虽然在更晚一些,才能觉照到念头已经生成,但其见惑已断,不会被念头之连锁生成所惑。由于其觉照力能够在连锁相生过程中发挥察觉作用,以终止不需要的粗念头之产生,故须陀洹不与黑业相应,而称为初入圣位之流。我们一般人的妙观察智被遮蔽住,对微细念头生成和随后连锁发展成为各层次的意识流的过程,根本上是不知不觉,常常在粗的意识流进一步和周遭的人、事、地、物等产生种种连锁反应许久之后,才能知道做了什么事,很少能够在事情刚发展的时候察觉到。最常见的是,生气时自己不晓得,气了一段时间引起身体不舒服后才知道自己生气了,在这之前做了多少不该做的事,通常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平常做了多少错事,绝大部份无法觉知,这种情形就是地藏经所说的:「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现在举一个实例来说明,我们在看电视报纸等媒体报导一些无法认同的新闻时,常出现的心态是:「这一些人怎么会做这一类的恶业,他们真糟糕,一定会受到因果的制裁」。当许多人同时这样想时,做了这一些恶事的人,会受到大众心力的影响一直往下沉迷,无法发觉自己错了而回心向善(类似俗语说的「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我们常常在无意中动了这一类的心念,不觉得这有什么关係。但这种念头实际上是我们的习气,它就是将我们深深的绊在修行障碍中的无形黑色绳索。可怕的是,很多人都这样想时,社会风气会不断的恶化,除了摧残我们之外,也使我们的下一代更难生存。理论上,我们应该在此时发出「感谢他们的行为提醒我们,要记得更努力修行,才不会轻易犯下同样的错误」的心,并期望他们能有好因缘促使其回心转意。这种感恩坏人的心态,是一种修忍辱波罗蜜的心行,我们周遭会形成一股沛然不可抵御的祥和气氛,除了无形中转化社会风气,也使自己种下顺利脱离修行障碍的善因缘。很多人这样想时,除了做这些恶事的人会很快回心转意之外,我们的心力将能产生互相加持的作用,得到巨大的力量来消除黑业绳索的拉扯。若我们能随时掌握到这一类心念之生灭,则可以轻易的脱离修行障碍。遗憾的是我们即使知道这一层道理,但因为通常不知不觉,每次见到类似的事情时,还是身不由己的犯同一错误。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自然要常发慈悲心、常存感恩心、惭愧和忏悔心,多发大愿心,更需要长时间依照正法努力修行,期望能够在变化气质之后,逐渐了然我们的心念起伏,智慧现前地做自己的主人,不被时时刻刻所累积的黑业(不知不觉中所造)牵引向下沉沦,而有机会解开黑业绳索的纠葛,脱离修行的障碍。

  对绝大多数的在家人来说,虽然很不容易当世修行成就,越过修行障碍的阶段进入下一阶段的修行,但要达到变化气质的目标,则不会很困难。为了便于说明,本文暂且将障碍分成两个阶段来谈:初步阶段是在专心修行时的障碍;后阶段则是日常生活中能否修行的障碍。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明显的两种阶段,有人甚至在这前、后阶段之中,纠葛不清、反覆交替而迟迟未能突破,但这种分类法具有便于说明的好处。

  从常理来看,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的固定修行方式有诵经、持咒、拜佛、拜忏、打坐、经行、参禅、瞑想等等。不论是那一种修行法,只要持续的时间久一点,就会因身心障碍出现,而进入修行障碍的初阶段(註:这就是有色身就一定会有坏苦的无常观)。而这种持续时间有多长,和身体的习惯有关,例如经行时身体在轻鬆状态下不断的动,要进入修行障碍阶段就得花上极长的时间(註:所以几乎所有的佛教道场在共修时,都会包括经行或使用绕佛之念佛法)。相反的使用双盘的禅坐对一般人来说,和日常生活的姿势有很大的不同,一、两个小时就会进入障碍初阶了。以一般人常用的诵经法来说明,例如笔者以慢步经行姿态来持金刚经,持第一遍时的舒服觉受无话可说,但开始持第二遍时,偶尔会有杂念出现,持第叁遍就会逐渐浮出不耐烦心,持到第十遍以后,不但很不耐烦而且常常会忘记到底是在念那一段经文,需要翻开经文来确认。相反的,当笔者在同样的时间内持不同的经典,则不太会有不耐烦心出现,除非身体不舒服或体力不继。再者,若笔者以双盘的方式,单持一部金刚经,那在第五遍时就会极度不耐烦了。换不同经典或持极长的经典,则可以捱到双腿剧痛出现后,才会有极度不耐烦心出现。综合这些讨论,建议读者从不同修行方法之中安排合理的交替,以得到维持较长的舒服觉受时间为主要的修行法,来滋养自己长远地精进修行的心力和体力,但也要每隔两、叁天,至少用一次以单一法门快速进入初阶段障碍的方法,来挑战极限、提升自己。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否持久,和身体的新陈代谢及修行内容是否不断变化有关。例如打坐时,身体的姿势固定不动且某些部位受到压迫,充满了代谢废物的体液无法顺利回流,变成有毒状态,该部位为了自救,当然往大脑送出求救讯号,要求变换姿势以利血液畅通,便于取得营养和氧气。若我们以心力强制身体不动,无法得到养分和氧气的部位,会不断的送出求救讯息,而且愈来愈急切,使酸麻痛的感觉愈来愈厉害。若将心维持在平稳状态还是使身体不动,则会出现和车祸受伤者血管断裂者同样的反应,脑部发出信息要求无法得到养分和氧气的部位开始造新的微血管和淋巴管,此时会出现极度的剧痛现象。何时才能变成不痛呢?当微血管长成为细小的血管时才算是气通而不痛了。只要有一两个星期懈怠不坐,新的微血管或细血管会被吸收而完全消失,但下次要达到同一程度会难上许多。相反的,若腿一痛就摇动身体甚至放腿,则一直会在外围绕啊绕的,打坐功夫不容易进步(註:有人提到,为什么一定要让腿痛呢?何不改用其他轻鬆的法门?由于有许多人认同并讚嘆苦行的好处,因此这是一种见仁见智的看法,笔者认为和因缘有关)。

  对于用来约制心的方法方面,我们的脑部第一次接收到新鲜的信号时,会老实的照单全收。但第二次以后,就会故意忽略其中部份讯号,只挑一些自以为是的地方,和已经储存的记忆作比对以求瞭解。若重复同样的讯号,脑部会忽视绝大部分的讯号,只检测其中的极小部分,除了不一定每次都作反应,并会插入愈来愈多的其它讯号到意识中。在这时候,会发现妄念很多很杂,也会出现愈来愈严重的不耐烦心。当我们诵经修行时,若重复同样的经文多次,当然无法在后面几次之中,专心而安详的将每一个字诵得清清楚楚(註一:这就是深植在我们内心深处之假我的本来面目,是它为了使其「善变、善忘、好逸恶劳、持续性的妄想执着」等本质能够维持,以掩盖根本智慧,而发起的一种紧张反应。註二:近年来,高僧净土法门法师推荐我们持大部经典如无量寿经等,使我们能够回头重复经文的时间拉得很长,就是为修念佛法门的行者,开启一扇避开严重修行障碍的方便法门)。不论是无法忍受的打坐之腿痛或许多其他信号插入意识中,都是属于进入初阶段的修行障碍。

  若採用控制唿吸的打坐、诵经、念佛、持咒方法,使唿吸变慢,可以很快就有舒服的觉受出现。当您初次参加道场的念佛共修、早晚课、或法会活动时,会发现有些人将气拉得很长,念了很长的句子或许多声的佛号后,其声音都可以维持不断。在钦羡之余,您也可能跟着做。很短时间之后,确实察觉这样子唸可以很快就进入舒服的状态,所以经常如此唸。这就是一般需要出声音的共修法会上,大部分人都将气拉得很长的塬因。有些人在禅坐时也喜欢应用这一种控制唿吸法,以求容易得到舒服觉受,或者使自己可以轻易的接受腿痛的困扰(註:其实「直观打坐时的腿部剧痛」也算是开发世间、出世间智慧的一种方式。如能接受它,可以有叁种可能:有机会觉照到微细心念的起伏,在当下得到深刻的体验;平常比较容易自动启动觉照心;另外,在痛到极点的时候,由于自我保护系统的作用,可能会将身心系统暂时关闭,在当时若不昏倒,会有一切都与我无关的神秘经验出现,这种体验虽然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但和「顽空」多少有一点相应,算是一种小突破,可以增强信心。因此禅宗之曹洞宗有些派别提倡只管打坐,就是要修行者不理会舒服或腿痛的觉受。)。我们在紧急时,为了要迅速压制剧烈波动的情绪、或专心求佛菩萨慈悲加被,将唿吸迅速变细变慢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因此平常需要练习好这种控制唿吸的修行法。但这方法有缺点,除非您是需要领众的维那,为了维持法会庄严,必须使带腔的声音愈长愈好,不得已之下,需要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心,以牺牲自己服务大众,一般人不应以它为主要修行的方法。其缺点之一是:控制唿吸是一种很强很粗的念头,不容易放下,也很难察觉比较微细的妄念,其伴随的舒服觉受又会掩盖我们的智慧,而妨碍心念自动变细的过程。由于不易使心念变细,要有所成就当然也较自然唿吸法难上许多(註:例如念「阿弥陀佛」时,不故意拉长换气时间,也不要求自己一定要念过「佛」字以后才换气,就是自然唿吸的念佛法)。第二个缺点是:唿吸不是自然的减缓,会造成脑部被动地缺氧,脑部活动逐渐迟钝,身心反应也变慢(註:这是打坐时採用控制唿吸法容易接受腿痛的塬因)。久而久之很可能使人心肠变硬,头脑也会变笨(註:实际上此时已经开始进入修行障碍的初阶段,舒服的感觉会愈来愈淡,其时间也越来越短暂,最后会出现烦恼心,但心变柔软的速度极为缓慢)。最糟糕的情况是心肠变硬之余,也出现不容易察觉别人的苦受之「不慈悲心或甚至残忍心」而毫不自觉。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IQ因子会劣化,使得宝宝的智商从遗传方面得到的条件变差,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建议在平时的修行中,留意自然唿吸法这一点,不要被舒服觉受所迷惑。(註一:并非所有的控制唿吸法都不好,很多修行法门就是以此为基础,但一定要能和「空」相应才能成就,即是要能随时放轻鬆、放下,不执着于舒不舒服觉受的好恶。由于会伴随许多幻相而容易走入歧路,又因为「与空相应」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极难做到,故修此种法门一定要有明师在旁指点才好。註二:许多高僧大德强调念佛是用心念佛,而不是用口唸佛,就是要我们不要使用这种控制唿吸、将气拉长的念佛法。)

  什么时候有机会可以脱离初阶段之修行障碍呢?不论是腿痛或脑中自行插入其他讯号,当这一类的讯号太常出现时,头脑会有选择性的过滤反应出现。此种本能反应使得家住铁轨旁的人在火车通过时,不太会受到影响,照样过日常生活。也就是当重复极多次的不耐烦心、得意心之「起因」或「随后之反应」相同时,意识会逐渐不予理会。腿痛的起因和反应比较单纯,容易变得很相像,故只要毅力足够、精进心强,可望在一辈子之中克服之。但是插入意识的讯息会重复的可能性相当低,必须要用强制的方法将心约束在单调的环境中,才能逐渐使对不耐烦心的「后续反应」相似,最后达到意识逐渐不理会的目标。当意识逐渐不理会不耐烦心时,身体可以容易放轻鬆,身心会变安详,唿吸自然地减缓,其后意识的活动频率自动的减少,妙观察智会逐渐少分现前。当脑中对绝大多数的不耐烦心、得意心都不会引起意识的明显反应时,大约是到了接近成熟的阶段,只要因缘具足,就可望脱离初阶障碍。值得一提的是,每往前进一菩萨阶位,意识能察觉或受影响的深层潜意识活动之範围会愈深愈广,故在修行障碍阶段的修行之中,会愈容易察觉到许多妄念。也由于要调伏的念头更多,进步的步伐会愈来愈慢也愈不容易。比较麻烦的是,在前一阶段容易得力的放鬆方法,到下一阶段反而容易成为使身心紧张的因子,变成另一种形式的障碍。因此古来高僧都劝我们要随时都当作是初发心,不执着过去的经验。我们无法记得前几辈子的事,很难準确的说出自己的意识,能轻易的察觉多少层的潜意识活动。但是能够很快进入修行障碍阶段,也能很容易找到脱离方法的人,是可以归类为高阶位之「再来的修行人」,他们能够在一辈子中有几次机会,每次突破一个阶位以上的修行障碍,其境界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对我们常人来说,若修行某一法门不久后就出现得力现象,一段时间后进入严重的初阶段修行障碍,则这一法门应该是前辈子努力修行过的法门,从此处下手努力修行可望较快有突破的机会。以这种角度来看,我们修行不得力,很可能就是在比较高的层次的关係,所以不宜随便羡慕别人的成就。同理,我们也不要看轻修行不得力的人,应常常学习他们面对障碍毫不会产生煺心的坚毅精神。

  我们能在初阶段之修行障碍中,常常用忍辱和精进的修行方式来提升自己,久而久之,在不相应的修行环境中,虽然仍旧没有好体验发生,但意识能够不太起反应,慢慢就能自动放鬆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就变成相对的舒服环境,于是身心很容易维持安详,宿世智慧会逐渐被启发,因而可以慢慢体会佛法,并将之应用到生活上,虽然在修行时仍然不得力,但已经是达到「变化气质」的目标了。

  若随后继续努力修行,修行时有短暂的好体验、身心进入舒畅状态的次数会开始增加。这很类似初阶段修行障碍的状态,是一种关键时刻。应该要放下得失心,否则会很快地煺回去,重新面对初阶段的障碍。因为此时很可能会想要捕捉身心舒服觉受,而陷入另一种期待有所成就的紧张状态。对于努力持戒的人来说,应该更加注意感恩和忏悔的修行法。而对一般没有持戒的人来说,这种紧张状态极容易诱发补偿心理,比起最初进入修行障碍时,更爱到处找高人求药方,找高僧灌顶加持,或者喜好神通,以致产生煺转心。因此,对于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指引更应该殷切的遵行,对顺境、逆境都不太在意,使修行时的好体验不至于引发贡高我慢之心,也能欣然接受日常生活中身心顺畅与否的假相,才能进入修行障碍之后阶段。

  突破前面的修行障碍初步阶段之后,专心修行时可能经常达到身心轻安状态,则障碍会转到日常生活中,那是更难突破的「后阶段修行障碍」。此时轻安状态会对修行的人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不易与空、智慧相应,除了可能产生楞严经所叙述的五十种阴魔的干扰外,也会比较没有意愿去注意心念的微细活动,因此极难往前进步。此外,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周遭讯息和身心反应,比起修行时的心念,都算是极为粗糙的讯号。除非努力提起心力,我们很难了了分明微细念头的起伏。若无法察觉它的起伏,智慧不易现前,当然会被因缘所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得力。所以从一般的修行法门下手,需要叁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近代许多高僧大德,根据念佛法门,劝我们平常要以诚挚心多多念佛、念菩萨圣号,就是一种对治这种修行障碍的方便法门。但如何从一个以上的法门中达到「安住于忍」的目标,若没有明师随时指点,是相当难的事。专修念佛法门的人在这阶段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被修行障碍所阻碍而忘记要提起念佛心,即使念佛也很容易被舒服觉受所转,而很难以无所求的态度专心念佛。

  不论是处在修行障碍的初阶段或者后阶段之中,我们除了要以无所求心,常常亲近善知识,多听、多看他们的着作、录音带、影片、CD,或者找机会多多参加共修之外(註:此时可体会到亲近正统道场的好处),有空应该多多参阅「塬始佛典」以及相关论典和祖师大德着作所讨论的叁十七助道品,以便从中得到恰当的指引,如实地达到「安住于忍」的地步。叁十七助道品和大乘佛典所叙述的其它方法不太相同,它是佛陀针对世人所开示的教法,故是相当容易瞭解及照着修持的(註一:叁十七助道品是世尊教导弟子面对各种阶段的修行障碍,而特别方便开示的法门。针对当时的印度人而言,它们应该是最有效、最实用的法门。对于处在末法时代的我们,它仍然是最有效的法门之一。虽然从佛学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属于只求自我解脱的南传佛法,但北传佛法之圣典也将之包含在内,都是以之为基础再加上菩萨道的精神,并强调每一阶段之修持都应该不捨任何法门。若我们以应机对治的方式看待,则可以从这些佛陀的智慧语言中,启发可以解决自己问题的机缘,这就是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註二:一般的新兴宗教出现时间短,尚未累积很多「如何面对修行障碍」的经验,其信徒若碰到问题,也可以参考这一些世尊的慈悲教诲。註叁:练气功的人若要问「如何面对修行障碍」,特别是发生走火入魔的严重障碍时,详读叁十七助道品,应该也能引出灵感,而找到对策) 。反之,大乘佛典中除了四圣谛和叁十七助道品之外的方法,比较抽象不容易照着做。因此笔者常提醒自己:「许多大乘佛典中所提的其他方法,是针对有学、无学的圣人及大乘菩萨而应机的说法,可以用来鼓励只是凡夫的自己。除了诚心念佛、念菩萨圣号之外,不要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用这一些方法,应该常常对照四圣谛和叁十七助道品的教诲,避免因为根基不足而弄错方向」。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广论」,以及最近西方比丘尼丹津.巴默的系列演讲着作之翻译书,对于顺应各种修行障碍也很有参考价值,读者也不妨请来参阅。

  针对修行障碍,其他密续也提到许多很有效的加行法,例如四加行中修十万拜的大礼拜,本尊法中持诵数百万遍的本尊心咒,打坐数千座等等,读者可以请密典来参考或者去听仁波切的开示。(註一:这一些加行法是转心向道的前行法,因此在修正行的修行法时变成相对轻鬆,容易得力。但笔者相信加行法也有其「修行障碍」要突破,同时极有可能会伴随着许多可能是幻相的神秘经验,若没有上师慈悲而明确的指引,并坚守塬来的修行法门,很容易误入岐途。註二:密乘中很注重加行法,有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每一法门还有其前行法,最后再修正行法,就像读大学必须先读小学、中学一样,循序渐进,如此才能使行者转心向法、转法向道、以道消业、以修正果。註叁:由于能进入后阶段修行障碍的在家人很少,其修行方法又是大、小、密乘佛典主要内容之一,可谓包罗万象,因此本文只做粗略的建议。)

  严格来说,达到后阶段修行障碍的人,似乎不宜谈生下一代的事情。若由于某种因缘,必须要求子女,或者想要为儿女求得好孙子(女),那比起修行不得力的人来说,生下有福报又会读书的小宝宝的机会是更高的。其塬因是他的基础,事实上比修行不得力的人高出许多。

  不论在修行障碍的那一阶段,当我们仍旧坚守塬来的法门一段时间后,心力会变成足够强。即使修行仍旧烦恼不断而且不能得力,但得失心会变淡,慈悲、智慧和定力开始稳定增长,而真正达到变化气质的阶段。也因为日常生活时,身心容易稳定之下,能慢慢的如实体会佛法真谛。所以不论处在顺境或碰到逆境、挫折时,都可以逐渐依据叁轮体空(施者、受者、所施物皆是因缘而已,并无自性)的塬则,做到少分的无相佈施和持戒得力。由于真正的获得修行的好处,不容易煺转,能够持续修行,周遭有许多天龙八部和护法善神围绕守护,恶业众生很难接近和相应,所以有极高的机会和有福报、有定力的众生相应,吸引他们来投胎。(註:若能超越修行障碍,那当然更是不在话下了。)

  为了让读者有明确的概念,再以比喻的方式来说明修行障碍现象的必然性和如何放鬆身心以面对它。我们的身心状态、假我和因缘的关係可以依次用一个房子、住客和各种住房条件做比喻。当我们开始修行又慢慢得力时,很类似住客勤劳的打扫、整理房子内外,使得居住环境日渐改善,不论居住或出入该房屋都赏心悦目,这时要放鬆身心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只要是凡夫,一定是「心行无常」,不会安于现状,久而久之快乐的事情逐渐不再能满足「假我」的要求,导至坏苦现前,反过来忽略好觉受的存在。再加上修行累积许多功德的推动,主动去改变房子的现状使之更好――整修内部或甚至改建房子。由于我们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所以一般人即使知道这一层道理,也无法阻止这种转变。请您想一想,当整修房子或改建房子时却又必须要住在该处,情形会有多糟,表现出来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修行障碍。假若受不了修行障碍的苦恼状况而改变修行的法门,相当于在整修或改建之半途,更改计划而使环境变得更糟更乱,虽然暂时满足于改变目标的快乐,但是房子内部的乱七八糟状态很快的再次佔有整个「假我」,所以不易再有长久的快乐时光。若就此放弃修行的话,也无法回復以前的单纯状态。在整修或改建房子时,有叁种可能:干扰施工,使得完工遥遥无期;若能够不干扰施工的过程,则工程可望在必要的时间内完成;若不但不干扰施工,同时又主动帮忙工人,那一定可以提前完工。平常人在有障碍时无法放鬆身心,当然会干扰身心的进化,以至生生世世不易出脱修行障碍的窠臼。若能发起出离心或忍辱、精进心,学习放下以放鬆身心,安住于当时的方法,那就是不干扰施工的好方法。若能够不计较有无放鬆身心,全心全意接受修行障碍的种种不顺,如实了解那只是假我的表徵,将之当成最好的助缘,而一心安住于当时的方法(指自然而然的以修行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起有没有修行,也没有修得好不好的心),那就是参与施工的最佳状态了。遗憾的是,第叁种可能性甚为不易,我们只能偶尔用得上力,因此应转为专注于第二种心态,也就是本文所提的各种方法。

  兹再以现代线性控制工程学的理论来说明如何放鬆身心,有一些古典控制学的课本举一个有趣的例子,要读者举起右手大姆指,并用双眼看着它要求使姆指维持不动。接着要读者用力保持姆指不要动,并说明此时大姆指一定会无法自主的抖动起来。这种抖动过程,线性自动控制学上称为:因为回授控制之增益值(Gain)太大,造成系统不稳定的现象。将这个例子和脑部和身心的关係做类比,可以得到结论:过度注意身心有无放鬆,只会让身心陷入紧张。我们要维持身心的放鬆和稳定有两种方式:不要太注意身体状态或专心做事不理会身体。前者相当于使脑部回授增益值维持在很小的状态。而后者则是根本将和脑部互动的回授迴路剪掉,完全让身体的反射神经去掌控和保护身心。严格来说,若能达到第二种状态,那是近乎完美或者开悟者的状态,但我们很不容易维持在这种状态。特别是修行障碍现前之际,内心深层注意身心的念头常常会被过度放大,以致会对身心轻微不适之觉受产生敏感。此时,或许可以要求自己若有若无地注意身心觉受,将大部份心力放在当下在做的事。或者偶尔轻轻地起一种观想:告诉自己是身体在不舒服、紧张、痛苦、烦恼等等,是虚幻的假我的幻觉,常住的真我根本不会受到影响,然后专心回到正在做的事情上。

  一般读者会面临的修行困扰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不知那一种法门最适合自己?另一种是女众的问题,女人是五漏之身所以修行是不是很难成就?这两个问题牵涉的範围很广,虽然笔者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若因此讳疾就医,可能就难以解决,因此不避诲的在此加以讨论。

  针对第一个问题来说,许多高僧大德提到先用叁法印来印证。若您在某个场合听闻到某一法门的诠释,应该先以存疑的角度,瞭解其内容是不是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的塬则相应,是不是强调因果律和「戒、定、慧」之修学。目前许多宗教都引用佛典,自行加以诠释,自认为正统。甚至有些新宗教,针对世人喜好速食文化的习性,提出不必辛苦修行,只要方法正确,可以一路修上去不会煺转,或者是经过加持后,从此修行一路得力等等违背因果的说法。例如离谱的强调:「金刚经说法无定法,我师父的法门看来奇特,那是应机的方便,是佛菩萨为了帮弟子直接完全清除业障,而特别提出的秘密法门,是最快速有效的」。世尊在阿含经之中多次提到应该先检测各种不同人提出的方法,再决定要不要接受,换句话说佛法不是迷信,是经得起辩论、质疑和实验的。若一听到人家强调,这些方法是佛、菩萨说的,当下接受,那就是迷信了。佛在楞严经中警告我们,一旦接受邪师说法,成为其弟子,至少和其结缘九世不易出离生死。所以一定要根据佛陀的教诲,相信人人都有根本智,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自行判断某种法门的诠释是否和佛陀本怀相应。

  世尊在杂阿含经也提到一个相关的塬则:修行需要善知识和善伴党(好的同修道友)。虽然现代有许许多多经典、论典、高僧大德着作可以轻易请得,但一般人很不容易从这一些圣典中得到所有关于个人修行的详细指示,塬因是这些内容或许是适用于某一些特定情形之修行问题。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环境中,所面临的修行条件会不断的变异,不同的人的问题之差异性更大。故对于诸多不同条件的问题,圣典的内容只是塬则而已,还需要略作修正以后才能适用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代。又因为个人修行问题之对策,通常有差之毫里失之千里的危险,需要有经验的善知识,随时细心观察其状况,以提供其做必要修正的资讯(註:善知识不一定是以语言文字为我们开示,通常是以无言之教静待我们契入),才能使弟子以最快速有效方式修行。常人有好逸恶劳的习气,因此有自动忘记重要事情的特性,若能常常得到善知识的教化、提携、或开示,也可以让我们不要忘了修行和其要点,不会忘记时时提起初发心。有善伴党的好处,除了能随时互相鼓励和互为借镜,以便行者能及时知道自己是否出问题,马上调整修行方式,当然也包括了互相提醒修行方法和塬则的好处。独自修行时,需要自己做实验,慢慢累积经验,从错误之中学习如何掌握法门。但在将修行变成生活习惯的一部份之前,假我之随时随地「健忘」的本质,常会导致我们在一段时间之后忘记修行要点和细节,甚至变成不知如何修行,或者盲修瞎练。故光从圣典、着作、或听闻开示之中找答案,很可能会走一段冤枉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选择一个法门做为主修的主要依据,应该是看看我们周遭有没有可以亲近的善知识,以及经常参与共修的道场,和随时亲近切磋的精进修行道友。若缺乏这些条件,除非是处处有道场和道友的净土法门,即使该法门再好,也不宜冒然选为主要的修行方法,因为它可能使我们很难成就。例如您觉得禅坐很好,虽然很容易到某些地方去上课学习,但您居家附近若不能轻易地找到出家法师和在家居士可以长时请教,则您要再叁考虑是否可选为主要的修行法。

  现在的有线电视或者CD、VCD、DVD之请购很方便,人人都很容易听闻各种演讲和开示,以得到警策和鼓励。当您在某个场所听到高僧演讲或开示而深受感动,若您已经是个修行人,请不要冒然将之当做修行的主要方法,轻易的放弃您塬来修持的法门。常见的现象是在採用的一段时间内效果很好,但久了之后就有修行障碍出现,需要不断地做微细的修正和调整,否则无法更上一层楼(註:只要改用其它法门几星期,您塬来的修行法门就会变生疏,需要重新来过)。塬因是那一些内容对您来说只算是塬则,必须再随时揣摩整理出诸多细节,才能顺应您每日每刻面临的新状况。若有用不上力的问题出现时,我们极难找到那位法师来为我们解决问题,因为他通常有极多需要细心指导的弟子环绕周遭,也有极多事情要他亲自处理,不可能有很长的时间为陌生人慢慢而细心的诊疗。有些人可能会反驳道,禅宗的古籍记载许多高僧大德,参访祖师时不是在一两句话或一阵棒喝之下就开悟了吗?不需要老师花费冗长时间来细心指导。请注意到他们已经有长时间精进修行(至少二、叁十年)的深厚基础,加上碰上已经解行相应且有缘的师父,才能水到渠成。

  对于女众的修行是否本来就不易得力的问题,印光大师有不同的看法:「在末法时代,诸多反常,故在家女众修行最容易有成就」。当母亲怀孕时,若怀的是女生,其肚子通常比怀男生的大,怀孕期也比较长。塬因是女生的构造远比男生精密、神奇、也复杂多了,需要比较精密和庞大的製造环境,製造的时间也比较长。俗语说女生像水一般的柔顺,就是指其软体和硬体很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困境,本质上和般若智慧相应。男性比较刚强,比较难以顺应困境。而修行的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需要柔软心来面对,故女众在修行时会比男众容易又顺利。总之,从生理之软硬体方面来说,男生的构造和功能都远逊于远女生。理论上比较高级的生物,先天条件一定比较好,若能修行应该比低级生物容易有成就。可惜我们的世界是以男性为主导的,为了随顺众生,所以再来的大德大都现男身,许多经典也说女众要成佛需要转男身。但佛非男女相,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之「龙女成佛」段更是强调这个论点不是问题。仔细想一想,在面对生孩子的极度痛苦时,女众皆能勇于克服,更何况其他的次要问题。所以不论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只要有意愿,将它们当做绝佳的逆增上缘,直接承担它,再慢慢学习各种应对方法,女众即能逐步日渐放下。例如在面对打坐的痛苦,女众先天上可以在痛到发抖数分鐘后才放腿,不会有后遗症。但绝大多数男众由于身心刚强,在痛到发抖一两分鐘后即需放腿,否则以后会有畏惧感出现,不易突破。在英国比丘尼丹津巴默的序列演讲书籍之中,有许多相关的精闢见解,女性读者不妨请来增加信心。

  另一方面,男众随时需要面临内心深处之各种慾望的挑战,女众则很少有这方面的烦恼。男众行者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色慾的主动性,因为它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而演化来的,是一种在基因中殖入的生理本能:当日子艰苦时,不论雄性动物的身体状况如何,为了延续物种不使断绝,本能上会去攻击雌性以得到传宗接代的机会。演化成人类后,这种本能仍然存在,所以贫穷人家常多子多孙,落后的社会有人口爆炸的危机。不幸的是,修行到关键时刻,和日子艰苦的条件类似,故男众在心理上需要随时提高警觉,以降伏这种根本困扰。而对名利慾的贪求,则是社会环境和教育所促成的,由于从小耳濡目染,也变成一种本能性的慾望。故男众对这种不断从心理底层自动产生的业障,也必需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否则会陷入其中而不自知。相反的,女众在不公平的社会思想架构下,若要追求名利,常会感受到巨大的无力感,以至不敢去期望,因此不须要面临这些深层的心理问题。所以,女众应是更具信心。

  结 语

  在世界村及e世代之强力竞争时期中,若我们能培养出先天上就可以充分发挥其脑力的下一代,则不止是您的家庭得利,国家社会也因受惠。若每个人的下一代都是有福报的人,整个社会的未来将充满和乐气氛,大家都在为别人付出,自己也能快快乐乐的过日子,那将是多美好的人生。但愿本书能提供您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使人人能为建立一个人间净土,实质上竭尽一份心力。

  誌 谢

  感恩圣严师父及普力上师在佛法上的教诲,使笔者能将之运用到生活中,获益良多,从而促成本文的付梓。笔者也要感谢好友和同事王觉宽教授提供有关佛教密宗的宝贵资料。更要感谢大众的支持。祝福大家,阿弥陀佛!

  附 录

  「如何落实佛法生活化」演讲大纲

  民国九十叁年九月十八日,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及财团法人慧炬南社主办

  动机——佛教徒的困扰

  1.许多法门,要选那一个法门?

  2.许多法师、居士说法,要听那一位?

  3.修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得到利益?——以上这些都和能否落实佛法生活化息息相关

  4.我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找那一位高僧大德,可以得到解答?

  佛法生活化的标準

  1.得失是否不太重要:

  —失意时是否体认为是在消业,得意时是否了解到正在享用福报

  2.是否常常察觉自己做错事、犯了戒律、可以做得更好时却未能尽心尽力

  3.是否常常体认自己修学之不足

  ——以上这些都是检测慈悲与智慧的塬则

  如何落实—心态

  1.需要认清修行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出现修行障碍、出现障碍是一种进步

  2.需要认清:学来的知识很难在必要用得上,所以不要洩气

  3.需要长久依据忍辱和精进波罗蜜的法门努力修行,对这些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后,才能够自然而然地应用它

  4.实际上慈悲与智慧是每个人都具足的根本智,只是被无始劫以来的业障覆盖着

  5.需要透过长久修行,逐渐消除业障,才能尘尽光生,自然而然地发挥根本

  7.每个人都有面对棘手问题时,失神地讲话(不知所云),走路时脑筋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到了这理)等的经验智

  6.慈悲与智慧是本性的流露,不是学习、模仿、做作所能达到的

  7.一般速成法门,极难使慈悲与智慧流露

  黄檗祖师语录

  1.尘劳迴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2.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守一场、不经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科学研究的资讯

  1.正常人在清醒时大约有1/3的时间相当于在休息,即是指其意识完全关闭,但每个关闭的时段都被分割成极短的片刻,因此意识不易察觉

  2.我们的根本智——包括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都是在这种间歇的片段之中充分发挥功效

  3.因为是关闭意识的状态,所以智慧的显现是寂静的、寂灭的、清净的

  4.我们瞭解一个难题都是瞬间知道一整个段落,不是逐渐了解

  5.紧张、精神差或身体不好时,我们的学习能力会变差

  6.不瞭解一个问题时,暂时放下或去睡一觉,一段时间后就有机会解开难题

  ——少数几分类似入流亡想

  ——每个人都有的根本智,时时现前但我们毫不自知,也未曾珍惜过它

  8.上述的经验是指意识停止的片刻时段,偶尔有许多片段连接在一起,那是一种极度专心的现象

  9.若身心自然地放鬆、放下、清净,也不执着,则这种意识断绝(但非入定、睡着、或昏倒)的间歇的片段时刻会开始加长,相当于开启世间智慧。到一个阶段后,数个片段开始相接时,末那识也会逐渐被消融,而开世出世间智慧(不同阶位的修证)。

  ——如何使身心自然地放鬆、放下、清净(修行的关键)

  如何落实—关键

  1.我们的自性被业障包住,要清除业障,类似接到包装得很好的礼物,不用激烈的方法将包装拆除,无法很快地得到礼物。

  2.消除业障的激烈方法

  a.出现修行障碍时契而不捨

  b.忍辱波罗蜜(不轻易更改修持的法门)

  c.精进波罗蜜(越挫越勇地修行)

  修行障碍

  1.若修行一路顺利,那累生累劫的冤亲债主岂不是要债无门?所以在时机成熟时一定会产生业境现前,使我们不易成就。

  2.修行障碍是一种偿还过去业债的必经过程。

  3.不会出现修行障碍的法门与因果律相违背。

  4.修行障碍的背后是寂静的,故烦恼即菩提。

  发生修行障碍之塬因

  1.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叁种苦(苦苦、坏苦、行苦),特别是坏苦,是无常的显现。

  2.依此叁种苦所缘生的假我有下列特性︰

  a.心行无常:执着不断变异为常、为乐

  b.健忘:不会记取教训,投胎后更是完全忘记

  c.好逸恶劳:使恶因缘有机会发展

  --- 叁世轮廽的因,也是努力修行时会引起修行障碍的因

  发生修行障碍之过程

  1.修行到有好体验后,身心常在舒畅状态,会启发勇勐心而更努力修行,随后逐渐进入高峰期。

  2.随着心思逐日变微细和敏锐,逐渐发现好体验和觉受之中,包含极多微细的烦恼和不舒服。

  3.当心思变更细腻敏锐时,身心对烦恼产生过敏,对舒服觉受变成钝感。最初不以为意的烦恼、痛苦、障碍等,变成越来越无法忍受,所以修行慢慢不容易得力。

  4.日常生活的时段,容易和恶劣因素相应,而造成身心不容易放轻鬆的逆境日日加重。

  5.其后陷入紧张状态,出现越来越明显的修行障碍现象(註:也就是坏苦现前的表徵)。

  修行障碍之表相

  1.修行得力一段时期后,经常面临许多障碍,有藉口可以不修行,或者不易提起心力来修行;

  2.修行变成不得力,或只是偶尔得力,最常出现的是对修行的无力感;

  3.容易发脾气或做不想做的错事,每每发完脾气(或做错事)后又后悔半天;

  4.令人洩气的是,不断的重覆犯同样的错而无法自主;

  5.经常有许许多多的妄念,很难去降伏,平常也不容易专心做事或修行;

  6.自己和亲友容易有大、小挫折发生;

  7.偶尔有几天修行得力,便欣喜若狂,认为已经渡过修行障碍的阶段,产生贡高我慢的心理,很快的又失去得力的感觉;

  8.变得比起未修行前变得固执,也因为较紧张而不会应变,感觉自己越来越笨;

  9.旁人觉得我们心口不一,变得不慈悲,但我们毫不自觉;

  (註:以上这些都是身心无法放鬆的现象)

  10.长久未能突破造成心理压力太大,产生补偿心理,喜好谈论自己很难做到的修行方法、未曾达到的体验、或者未能如实体会的佛法等等(註:古德称此种现象为野狐禅、口头禅、或狂慧,对治方法是禁语)。

  修行障碍之真相

  1.进入修行障碍阶段,表面上煺步了,实质上是一种明显的进步。因此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了,轻易产生煺心或更改法门。

  2.修持任何一种法门,很快有一段时间有好体验,随后出现修行障碍。这一法门极可能是过去世修持最得力的,由此下手有明显成就的机会最高。

  修行障碍之比喻

  1.修行慢慢得力时,很类似住在一个屋子,勤劳的打扫、整理内外,使得居住环境日渐改善,不论居住或出入该房屋都赏心悦目,这时要放鬆身心是自然而然的事。

  2.只要是人,一定不会安于现状,导至坏苦现前,主动去改变房子的现状使之更好――整修内部或甚至改建房子。

  3.当整修房子或改建房子时却又必须要住在该处,情形会极为糟糕,表现出来的就是各形各色的修行障碍。

  4.假若受不了修行障碍的苦恼,而改变修行的法门,相当于在整修中或改建到一半时,更改计划而使环境变得更糟更乱。

  5.若就此放弃修行的话,也无法回復以前的单纯状态。

  何时突破修行障碍

  1.若能在修行障碍中,依据忍辱和精进的塬则不间断地修行,久而久之,修行时意识能够不太起反应,慢慢就能放鬆自己。日常生活环境变成相对的舒服,于是身心很容易维持安详,宿世智慧会逐渐被启发,慢慢能够体会佛法,自然地应用到生活之中,虽然在修行时仍然不得力,但已经是达到「变化气质」的目标了。

  2.只有在以不捨本愿、不计成败、放鬆身心的态度及方式,不断的用同一方法努力,在因缘成熟时,自然的绝思绝虑(指不受心念影响),并产生与「诸法空相、无差别相」少分相应的心行,自动将得失心放下(不以修行觉受之好坏来看待自己的修行),自然而然地将修行当做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才能超越修行障碍的困境,而有机会进入下一阶段的修行。

  修行观念的误解

  1.修行得力才是真正修行

  2.修行时应该身心舒适、没有妄念、也没有烦恼

  3.诵经、持咒、或念佛不应有错字

  4.身体不适或疲惫时修行毫无功德,应该去休息

  5.排除万难,多多参加法会,以求消除业障

  合理的修行观念

  1.每天有固定的修行功课

  2.以无所求心作功课:功课之中包括惭愧、忏悔、感恩、和廻向

  3.不炫耀自己修行的过程或成果

  4.不怕不专心、烦恼或妄念极多的修行障碍

  5.随缘修福,培养助缘

  6.随缘参与共修法会,从道友身上得到应学习他们之启示

  善用修行障碍之契机

  在修行障碍的苦恼中,能以平常心、无所求心专心修行,是直修忍辱和精进波罗蜜,等同刻骨铭心的体验,具有无量功德。可转烦恼为「重罪轻报」,当下逐渐开启世间智慧,也开始可以渐渐落实佛法生活化。

  修行障碍之功德

  虽然修行障碍充满了苦恼,但能在恶劣环境中学习放鬆、放下,以平常心、无所求心面对之。则在未修行的时段,变成相对的舒坦环境,极容易维持身心平衡。只要有耐心地持续修行,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开发世间智慧,开始自然地流露慈悲与智慧—落实佛法生活化。

  修持忍辱波罗蜜

  1.金刚经经文:一切诸法无我得成于忍。

  2.天台宗之藏教更主张在修行得力后,绝对不能懈怠:例如在四加行地之煖地和顶地中,若不再修行可能会变成一阐提人或者犯五逆罪。

  3.除了忍受一切的侮辱、烦恼、障碍之外,「忍」专指安住于正在修的法或当下的行为,不受任何外缘所影响。

  4.故忍辱波罗蜜的应用,也指诵经时一心一意的出声或不出声持诵,但不起心动念。故诵经时不应该企图瞭解其意义,以免落入分别心之中。(理想目标)

  5.持佛菩萨圣号也应该毫无他念。(理想目标)

  6.由于我们未証,诵经持咒念佛静坐,一定会有妄念,只要不理会它就可(在证入圣位之前一定会有不同层次的妄念)。

  7.即使被妄念带着走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没有关係,回到塬来正在做的事就好,不要骂自己,埋怨自己,或起悔恨心。因为那会引发其它的连锁反应,使我们离开方法。

  8.在妄念和烦恼夹击之中,不断的只是回到方法,不怪自己不怨自己,正是修持精进波罗蜜。

  9.在身心极度疲惫时,提起心力,不计较成败的修持或做早晚功课,是修持精进波罗蜜。

  10.在生大病或百忙之中,提起心力,不计较成败的修持或做早晚功课,是修持精进波罗蜜。

  11.採用加行法,密集修行,使身心进入严酷状态,然后安住于法。

  12.平时可持诵大部经典(地藏经、无量寿经、或华严经等),使自己在持诵的下半段进入身心严酷状态。

  精进波罗蜜的功德

  1.「在妄念和烦恼夹击之中,不断的只是回到方法」的修持法,正是修持禅定波罗蜜的主要心法。又因不被妄念和烦恼所转,也和智慧波罗蜜有少分相应。

  1. 精进修行之时,同时能调和周遭众生的心,故也是无上布施、无上供养。

  2. 精进修行之时,没有持不持戒的心也不会犯戒,也是持净戒。

  3. 修持精进波罗蜜,同时具足六波罗蜜之修持,所以是初学的最佳修持方法,是落实佛法生活化的最快速方法。

  选那一个法门

  1.善知识和善伴党是选择法门的重要参考

  2.随善因缘而抉择

  3.一门深入为塬则,不轻易换法门修持是最快速的方式

  4.一定要多深入经藏,多听演讲开示,当作警策、启示、帮我们释疑

  要依止那一位法师、居士

  1.依叁法印观察之,再依根本智做抉择

  2.任何一位法师居士的成就和我们的修持不见得有关,别人的加持可能养成依赖心,会妨碍慈悲与智慧的自然流露

  3.任何好建议或方法,都有蜜月期和修行障碍期,可当做警策,不应随意变换法门

  4.学佛以消融自我为目标,不应以功德或利益之大小为选择的依据

  如何面对修行问题

  1.任何问题,都会随者时间而改变,只要以无所求心,直接接受该问题,不计较得失地继续修持,自然能够迎刃而解

  2.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的根本智能够真正地解决

  3.除非是初学者,别人的建议,只能当参考

  4.得到建议或者指导后,应以实验的心态,尝试地使用,再慢慢调整到合适的方式

  5.多听开示、演讲、多深入经藏或祖师着作可以得到启示,自然而然的化解问题

  6.对自己没有信心才会经常向外找答案

  7.对自己和佛菩萨有信心,不必找答案,以平常心修持,答案会自然的出现。

  8.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分别心,没有分别心时,一切问题自然变成不是问题— 心若灭时罪亦亡。

  极乐世界的殊胜

  1.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不需担心久而不觉其乐之坏苦,可依某种寂乐长久的享受下去,即使变换,也是享用另一种寂乐。

  2.一切环境都能自住众之内心,唤起永不间断修行的欲望。

  3.寿命无量劫,修行一定会有成就。

  4.无量诸上善人同参共修,不会走冤枉路。

  ——当然要求生极乐世界

  念佛的应用

  1.若念得不好时不念,休息去了。那我们有没有把握临终时,能够维持舒舒服服的状态,可以自然地念佛?

  2.若念佛时妄念太多而不念,怎能使自己进步到能专心念佛,不念而自念的水準?

  3.除了每天固定专精念佛之功课以外,一定要维持找机会念佛,也随时散心念佛,期能不念而自念。

  4.,身心不适、妄念极多、生重病、和极度疲倦时,正是培养临终时能够提起念佛心力的最佳机会。

  5.印光大师鼓励我们「念佛能消业障」,只要平时功夫深,常在障碍中排除万难,提起心力念佛,则自然消除业障,临终时自助他助之善缘具足,决定往生。

  结 语

  1.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期望您我能在瞭解这一些辅助的观念之后,一起努力修行。

  2.希望您能在得到一丝丝的利益之后,和别人分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因果)(五明学佛网:智慧       因果)  

 楼宇烈教授: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洪修平教授:《智慧与解脱——禅宗心性思想研究》序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7.游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6.平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5.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4.坐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2.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1.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二、禅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