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烦恼菩提:自“贪欲”说起


   日期:2007/11/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内外、事理不能调和,皆源自“贪、瞋、痴”。有此三念,故争长论短,永无休止。

“想”这个字,上面是“相”,下面是个“心”字,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形相牢牢印在心上”,便成了这个“想”。也就是说:一切人、事、物色、形相,都常在心中起贪、瞋、痴等烦恼的念头,常令人爱恋不舍,罪业也常缘此而生。

欲深无底,贪无止境。有求的意向,即有必得的心理;有求、有得的心理,就会有失的痛苦。

世间的海可以填平,但是人的鼻下横——小小的一个嘴巴,却永远填不满。

多求也多变,多变也多生,多生也多灭。生生灭灭,日日年年。

这个世界上哪一件事能让我们随心所欲呢?所爱不得,所求亦难满足,有爱欲有追求,就有痛苦。要无痛苦,得大如意,就要少欲,知足。能少欲随缘,则何处不安心,何事不如意呢?

同样是过一辈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气力,才能满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烦恼,便能够安稳的终此一生。

去贪就简,可使心灵得到无比的宁静与解脱。

道心亦即是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而理性如果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所谓的烦恼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质中做标准,而是心境状态分别,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

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贪富贵贱的。

人生之所以有苦,是因真假颠倒。把假的看成真的,去争执、去计较;却把真的看成虚妄的,不去用心理会,随意丢失。

人生不需要太计较。我们的生命,甚至一切物质都是四大(地、水、火、风)假合,迁变无常,不净、苦空的东西。

芸芸众生,本来可以相处自在,过着和乐的感情与安定的生活,但只差在“为得多求”。因为“心无厌足”,为了多求,难免心起烦恼,增长恶业。

人都是求“有”,什么“有”呢?有就是烦恼。

这个世间实在是危机蕴伏处处难安,但是,佛陀说:再可怕的事情也比不过我们自己心中的烦恼贼。

不要把病痛看得太严重,有烦恼心在,即无法解脱。

痛有两个词,一个是痛快,另一个是痛苦。面对痛苦时,要“痛”“快”;也就是视“痛”为“劫”,“痛”去“劫”消,则病痛反能带来“劫后归来”之快。

死掉过去的烦恼心,生出今日解脱的境界。

要学得“平常心”。一个人若有平常心,则无论遇到任何境界及挫折,都能够真正安然自在;了解世间的形象本就如此,所以不会害怕惶恐或忧愁苦恼。

心如要保持常常快乐,就必须不把人与人之间的事当成是非;有些人常常在烦恼,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的接受。

把心胸放开,自然就可断除烦恼。为何人会有烦恼?是因为心最狭窄,容纳不了我不喜欢的人、或是比我能干的人。

发脾气对内对外都是烦恼,对内是指自己生烦恼,对外是指困扰他人。

烦恼是存在人与人之间;能在烦恼中排除烦恼,才是真正没烦恼。

将所有的病苦、困难、烦恼,当作是一种人生的“再充电”,一种最好的教育。每天过日子就像读一本书一样地掀开一页纸,而每天所遇到的一个人事或一个烦恼,也就是这页纸上的一句铭言,一个警语。

透过烦恼转成智慧,这个烦恼才有意义。

在禅门中的一则公案;说明凡事担心、骇怕,是痴执的表现。有一禅师当在打坐时,忽然眼前出现一个境界——看见一个没有头的人,禅师当下说道:“无头,头不痛”,说罢境界即消失。一会儿,又出现一个没有身体、只有头和四肢的像,禅师言:“无腹无心,不饿也不忧”,随后境界又消失了。没多久,又出现一个没有脚的像,禅师言:“无足不乱跑”,言罢境界全部消失。禅师因而悟出——“尘境皆无性”。

烦恼即是菩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       贪欲)(五明学佛网:菩提       贪欲)  

 净界法师: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净界法师:发菩提心建立正知见,就是要依止大乘经典 

 杨曾文教授: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以戒为师进趣菩提 

 欲求菩提先立本 至心学佛生欢喜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成观法师:菩提根本、福德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蔡惠明居士:阿底峡与《菩提道灯论》 

 许智铭居士:谈本有今无和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 

 陈兵教授: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 

 张秉全居士:悲智双运,即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