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9


   日期:2010/8/21 12: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6/11/5  台湾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77-09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讲到一个科学的调查,那个小岛上的猴子,因为有这只母猴牠首先带动洗地瓜的风气,所以大半的都开始洗地瓜。有一天刚好河流干枯了,怎么办?我们突然想起理智要建立,宁为成功找方法,现在有状况了再想办法,牠忽然想到去海边洗好了。牠就拿着地瓜到海边洗,当牠在洗的时候旁边又有人在看,牠咬了第一口怎么样?更好吃,因为还加了一点盐巴,所以大家用海水来洗。

结果很有意思的事发生了,牠们开始用水洗地瓜以后,整个其它邻近的小岛所有的猴子统统都用水来洗地瓜,本来都没有,很奇怪。但是宇宙之间没有一件事是奇怪的事,都不是偶然的,虽然牠们没有行动电话也没有无线电,但是为什么大家一窝蜂的统统都拿水洗地瓜了?因为牠们的思想波已经传出去了。师长常告诉我们一个念头遍虚空法界,所以我们一个念头能让宇宙和平,我们一个不好的念头也能让宇宙冲突不断,所以真正广修供养,要先从我们起心动念的善念做起。

这个实验就已经显示出来,任何动物的思考都有波可以传出去。这样的实验在人类的世界里同样印证,比方有一个实验室突然发现了一个化合物,他在那里想太好了,我是最先发现的,他就赶快准备要发表,结果同时期各个地方的实验室也都发现了这个东西,因为他一发现以后,那个意念传出去了,结果很多的人也同时专注在这个点上,他这个波也让人开窍了。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宝岛上的善人太多太多了,但我们这分至善一发出来,也会同时间唤醒千千万万的同心出来,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唤醒太多太多的善人。这一个实验结果叫做百只猿猴效应,就是一百只的猿猴认知到洗地瓜的好处,这个脑波就可以传得各地都收到。

 

好,我们现在一起学《弟子规》,学中国文化,现在算一算也超过一百人,所以我们要当第一批台湾的什么?当然不是做猴子,第一批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先锋部队。就从我们当下的念头开始,就从我们时时观照自己是不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君仁臣忠,朋友道义?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当初我在查,因为办好婆婆好媳妇表扬,我就想到,真的我也印证了。因为杨老师她自己当过媳妇,嫁过去之后她夫家也非常的兴旺,所以她很有好婆婆的感受,深刻感觉娶一个好媳妇可以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会败三代,所以这个好媳妇太重要了。但是这个好媳妇也要教,所以起了个念头,要选一些好的出来当表率让别人学习。结果杨老师一个念头起了,各地的念头也都起来了,所以去年的三八妇女节根本没有好婆婆好媳妇表扬,今年遍地开花。太重要了,我们的善念都在广修供养世间人,人怎么会没有法喜?每天都可以广修供养,干嘛不干?

表扬以前我们去做调查,采访了很多的人,发现好婆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媳妇当自己的女儿看,这个难不难?假如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说难,那我们也只能说阿弥陀佛,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是!你看哪有那么复杂?不只是把媳妇当自己女儿,媳妇还没嫁过来以前,告诉她的儿子、告诉她的女儿,也就是这媳妇的小叔、小姑:大嫂嫁过来,嫁到一个新的环境难免会不适应,会比较紧张,你们可要多体谅、多关怀她,让她一过来就像一家人。你看那个媳妇嫁过来的时候,小叔小姑都把她当一家人,她很快就融入这个家庭,当她很快融入,她会感念婆婆这分用心,那家就和了!

有一个老太太,她家族很大,几百个人。现在在大陆还有几百口的家族,还是有。这个老太太比方小叔跟嫂嫂吵架了,她一定叫小叔去跟大嫂道歉。这都是很深的人生哲理。今天毕竟媳妇心理上她会觉得我是外人,这个时候我们表现得把她排出去了,那这个没完没了。小叔是自己儿子,骂自己儿子去跟大嫂道歉,大嫂当下气都没了,甚至都生惭愧心。而这个老太太只要家里的人有吵架,不问理由互相道歉。有哪个晚辈晚回来让所有的人担心,她一句话都不骂,自己拄了个拐杖到村口去等,多晚都站在那,然后回来也不骂就走回来。你看下次谁敢晚回来?真的都是以身作则爱护,绝对不是情绪发泄。这是当一个家族的长辈应有的风范要出来。

我们访问这些好婆婆突然发现真没什么诀窍,就是一颗爱心,一颗视如己出的心。而且这个好婆婆不只是对自己的媳妇好,这个好婆婆邻里乡党我们一访问,下了雨人家来不及收的衣服,她跑的比谁都快去帮人家收。也不可能一家好而已,一定是跟其它邻里乡党都很和谐,这个家才会快乐,而她那分爱心也一定是对每个人都是这样。假如只对自己媳妇好,看别人媳妇都不顺眼,那是私爱,那也不会和谐。

所有的好媳妇也有一个共通点,什么共通点?把婆婆当妈妈看。这还有另外一个很深的道理,我们继续问下去之后,这些媳妇都有来历的。什么来历?她的妈妈都给她交代三件事,第一件事你可以不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不可以没买给公公婆婆,要先买给公公婆婆。第二件事跟先生吵架了,不准回家。现在怎么样?你假如吃点亏马上回来,爸爸给你当靠山,颠倒!

你看这个历史我们不读太可惜了。以前的皇帝懂这个道理,唐代宗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郭子仪,郭子仪是历代大臣里面福报最大的,七个儿子、八个女儿,八个女儿嫁了,八个女婿,十五个。他的晚辈统统当大官,盛极一时。他是功被不知道三代还是四代的皇帝,三代以上的老臣。连皇帝的女儿都是他的媳妇,结果他做寿的时候,公主不肯拜他,儿子气坏了:你有什么了不起,居然不拜我的父亲。两个夫妻就闹别扭,公主就在那闹,闹一闹话又乱讲了,讲得愈来愈夸张:你们说没有郭子仪,就没有我们唐朝的天下。这句话是实话,没有郭子仪,唐朝早就没有了。可是实话有时候不能讲,大家知道吧?要忍辱负重。结果这句话一传,不行,公主闹成这样,郭子仪怎么办?郭子仪马上把他儿子绑起来,拉去请皇帝斩首,就拉到皇帝面前去。这个郭子仪很厉害,跟皇帝有默契,就拉过去了:皇帝,你就把他杀了,讲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其实他没讲,是公主已经闹到最后都讲成这个样子了。皇帝就说:好,拖出去砍了。公主怎么样?真的要砍她先生那不行了,马上跪下来:都是我胡闹的。皇帝马上说:不杀可以,你当场要给公公、要给家族的长者统统道歉,回到家族跟所有家族人道歉,才可以不杀。你看皇帝聪明,他这么一教女儿,天下所有的媳妇都被教到了。所以以前读古书的人都时时看着教化的力量,看到以大局为重。

所有这些好媳妇第二点,就是跟先生吵架不能回来。第三件事,家里要经营得好,打理得很好,让孩子、先生回到家里都觉得非常的舒服。而且要相夫教子,当然这一点我们也要多多体谅。因为假如这个媳妇是全职的家庭主妇,那做这个不难,但是假如已经有工作了,做起来就比较吃力,所以法无定法,要多互相体谅。假如先生工作比较没有那么吃紧,刚好也有在家里,夫妻一起做些家里的家务事,把它打理好,夫妻之间互相体谅也会很好。这都是我们能时时去体谅到对方的辛苦,就不难做到。而且真的你体会到对方的心,做一点他都觉得很温暖,那一点点都会化成他无穷的动能。比方说过年了要先把家里整理得很干净,媳妇才二天假、三天假,她已经忙了一年也是很累了,这时候她一回来马上就要干活,从头干到尾,她是没时间休息了。这时候假如我们先找专门在做清洁工作的人先把它做了,那才花多少钱,这时候媳妇回来能不能感受到婆婆对她设身处地的着想?还是站在那里监视,这里还没干净、那里还没好?我们能处处同理设身处地,人和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发现好婆婆、好媳妇没有别的秘诀,就是那颗视如己出的心情。这是以大局为重。

 

其实经营得好家庭以至于大的家族,在历朝历代都有做得非常彻底的家族。比方唐朝张公艺他九代同堂,那不容易;元朝张闰八代同堂。现在不是八代,现在人两个夫妻都搞不定,甚至于自己跟自己在一起还会发脾气。还有明朝郑濂七代同堂,郑濂的家族差不多一千口人住在一起很和乐,这样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这就要我们好好的去感受。唐朝张公艺九代同堂,唐高宗去请教他,你是怎么治家的?其实这个皇帝面对自己家里的事,一个头两个大。张公艺一句话都没讲,拿了一张纸一直写,拿给唐高宗看,唐高宗一看「忍、忍、忍」,写了一百个忍字。大家学到没有?不能忍的时候怎么办?忍。

真的,忍得住,对方感受到的是我们的德行;忍不住,只是大家在那情绪用事。其实人都有良心,谁有德行都感知得到。而且说实在的,《弟子规》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是忍,忍住习性,「父母呼,应勿缓」,忍住什么?忍住傲慢,提起孝敬。「冬则温,夏则凊」,忍住什么?忍住漠不关心,时时提起对父母、对他人的关怀。「置冠服,有定位」,忍住什么?忍住东西乱放的坏习惯,提起的是礼敬诸佛,礼敬一切的物品,那都是诸佛。《弟子规》自始至尾都是忍住我们的行为。所以忍还忍着说我不跟你计较,那还不是忍的高度功夫,真正外面都不是问题是自己的内心问题,忍住自己所有的贪瞋痴慢。

张闰是八代同堂,他们家一起工作一起纺织,所有的工作是所有的媳妇分担,不计较。连有一个孩子哭了(怎么配合这么好?因为我这个脑波传过去了),不管是谁的孩子,连想都没想,谁在旁边抱起来就喂奶,无私的心。还在那里分这个我儿子、那个不是我儿子,教给下一代什么?私情、分别心。不管谁的孩子都抱起来,所有下一代都是我的孩子,你看看这个和乐融融,家族不兴都难。做得更彻底的,自己的孩子吃亏,家族里的孩子全心全意帮他,真吃亏了吗?

 

范仲淹先生真是以家族为重,因为他了解。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告诫他最亲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他说我今天能有这么显贵的发展,都是祖宗积德百年千年到我身上发出来了。范仲淹先生最精通的一本经典是《易经》,他太清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早上跟大家提到苏轼他到了海口,真好,教化一方。所以我们到海口去的时候,都有帮苏东坡先生立祠堂礼拜他,画了很多图画就是他下乡去给人民关怀,教育人民。我们是去接苏东坡先生的接力棒,他在那里先教化,我们接着踏着他的脚步在那里讲中国文化。为什么说苏东坡跟范仲淹的祖宗有关?因为范仲淹的祖宗在汉朝是范滂,他有慨然澄清天下的志向。因为那时候朝政比较腐败,他被陷害,被陷害以后皇帝下通知要把他抓起来,结果下通知给了一个当地的监察官叫吴导,他接到以后抱头痛哭,不忍心去陷害忠良,就在那哭不愿意去抓。你看以前的人多有道义,现在的人一看到名利,道义不知道到哪去了。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所以我们好好对照古人的行持,忏悔自己。

范滂(范仲淹的祖宗)知道了这个官员为了他的事情这么样的难受,所以他不忍心,马上自己到衙门去报到。你看以前那种道义。去了以后,那个县太爷叫郭揖,他马上跟范滂讲:范滂,我这个官不干了,我陪着你逃命,天地之大难道没有我们容身之处?我这个官不干了。他高兴能跟这么忠义的人在一起,他已经心满意足,官都不干了。范滂马上说:大人,我不能拖累你,我不能拖累很多人,我还是要亲自来报到。过没有多久,范滂的母亲来了,她知道范滂去自首,就赶快赶到衙门来。到了衙门以后,范母对着她的儿子讲:儿子,一个人很难有了好名声又能长寿,所以今天你的名声跟圣贤人都已经相应了,你此生无憾了,你安心的去吧,不要罣碍母亲。你看母亲在面临孩子生死的时候是凛然大义。范滂有个弟弟也很孝顺。所以范母你看在这生死关头是这样告诉她的儿子,你要提起你的正气,提起你的忠义。

这件范滂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到了宋朝。刚好苏东坡的母亲在那里看范滂传,《后汉书》里面有范滂传。他的母亲看到这一段之后把书放下,叹了一口气。苏东坡那时候还不到十岁,刚好走过去听到母亲叹了一口气,走过来问:母亲,你为什么叹气?他的母亲就把范滂、范母这段故事讲给苏东坡听。讲完以后,这个苏东坡还不到十岁的孩子,问他母亲什么?他说母亲,假如我要做范滂,你能不能做范母?果然苏东坡不是普通人,你看少有气节。他的母亲马上告诉他的儿子:假如你有气概做范滂,我一定做范母。所以宋朝进谏最厉害的就是苏东坡,他也被贬得最多次,可是他问心无愧。

你看他那分道义。他有一次遇到一个老太太在哭,他刚好买了一栋房子,走走就看到老太太在那哭,哭得很伤心。问她妳为什么哭?她说因为我们环境所逼,不得已把祖宗的房子都卖掉了。所以她非常的难过伤痛。他说妳祖宗的房子在哪?她说就在某某个地方。刚好就是他买的那栋,苏东坡当场就把契约拿给她,走了。你看古代人的道义如此的潇洒,他们有真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所以范滂的气节不只影响了千年之后的范仲淹,也影响了多少读书人的家庭。而范仲淹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造福了多少的人民。因为这些官员被感动了,都会去爱护他的人民。范仲淹的榜样,真的我们好好的去效法。

他们家四个孩子只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哪个兄弟要出去了就穿出去,在家里都没有很完整的衣服穿。难道他们吃亏了吗?当他这么做的时候,所有的邻里乡党打从心里佩服感动。而他自己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无私的爱心,因为父亲离他们那么近,父亲那种心境他直接感受到。所以范仲淹的儿子成就比他高,可是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你看中国人自己再有成就,绝对不敢盖过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祖宗。那个很有味道,为什么?自己哪有成就?没有父母哪有自己?

中国的祭祀很有味道,《中庸》里面讲「父为大夫,子为士」,父亲当了大夫,儿子只是一般的读书人,「葬以大夫」,他死的时候用大夫的礼葬他,往后每年祭祀只用普通读书人祭祀他。但是「父为士」,父亲只是一般读书人,「子为大夫」,他的儿子是大官,大夫了,葬他的时候用读书人葬他,但是往后每年祭祀他的父亲都用大夫礼祭他,因为他帮国家栽培了一个大夫出来。中国人明明白白,而不是去跟他孩子,「你真了不起」,谁了不起?父母栽培他,自然不敢自己的功劳高过父母祖宗。所以祭祀里面不忘本,厚道都在其中,而我们现在都忽略了这些礼仪,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这些文化的氛围。

去年的除夕夜,我们在庐江汤池办了一个祭祀祖宗的典礼,一百多个同仁庄严肃穆站在万姓祖宗的牌位前面,我们深刻感觉那种祭礼对人身心的摄受。当我们亦步亦趋走向祖宗的灵位,深刻的感觉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也是一步一步荜路蓝缕积累出来的。所以太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必须我们去做才能真正了解到它的博大精深之处。你看清朝乾隆做了六十年的皇帝,康熙做了几年?六十一年。所以乾隆到了六十年,自己就退下来,还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不敢功高盖住自己的祖宗。范仲淹是副宰相,他的儿子范纯仁是正宰相,而且当的时间也很久,我们不知道。你看他就出了宰相,其它的儿子都当到像部长一样的职位,都很有成就。而从宋范仲淹之后到清朝末年,范氏家族出了七十二个,现代的官位来讲是部长级以上的官位,哪有吃亏?爱天下的人所感得的福报,那是无量无边。

范仲淹那时候买了一千亩的义田,到清朝末年他的义田有多少了?四千亩。他的子孙承先启后,所以有一篇文章叫「义田记」,里面提到当范仲淹死的时候没有钱买棺材,他没有任何的财物留给他的子孙。但是他虽然死了,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就像范公在的时候一模一样,甚至于发扬光大到清朝,已经扩大到四千亩的义田。范仲淹先生唯以施贫活族遗其子孙而已,他只是把救贫困人,帮助邻里乡党的这种道义传给他的后代子孙,所以能传千年不衰。我们要学到这个精髓,我们也能开千年不衰的家风。诸位朋友有没有信心开千年不衰的家风?你们声音这么小,范仲淹先生在天之灵在垂泪,我已经演得这么彻底了,全部都教给你们,你们都不真干。我们在想范公现在人在哪?你们要往生的时候就知道了。范公他母亲就学佛,他们家家风都是学佛的佛教徒。

 

这是刚刚跟大家提到无私的行为,张闰治家,不管是谁的孩子统统一起照顾。再来七代同堂郑濂,他为什么能够家族这么兴盛?皇帝还赐他「天下第一家」,赐完匾之后,送他两个大水梨,送完之后还派锦衣卫去跟踪看他怎么做,结果你看他把大水梨打碎融入两个大水缸里面:来,每个人喝一碗。平等公平,公平就没有怨就能和。外行人看热闹,我们内行人要看门道。皇帝问他为什么你能够家庭这么和乐,诀窍在哪里?郑濂说「不听妇言」。我看诸位师姐看我的脸怎么变了,你看蔡老师在骂我。没有这个意思。

我们学佛再学儒就能通权达变,依义不依语。不听妇言为什么?因为假如女人不读书,心胸又太狭窄,讲出来的话真的会搞得家族支离破碎。可是我们看圣人都是谁教出来的?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没有母亲教不出圣人,没有父亲还教得出圣人,而且很奇怪好像很多圣人都是母亲带出来的,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大过父亲,而且说实在的在胎教的时候就够厉害了,那起心动念都在教这个孩子。为什么育幼院的孩子特别难带?因为他在胎中父母所传递出来的讯息,就是对他的排斥、遗弃,他感受不到爱,所以可怜!我们更要有大的爱心去包容、去接纳,甚至去帮助他。不听妇言,真正的义理就是绝对不可以听自私自利人的话,不然就麻烦。我们要能分辨这个是忠言还是纔言,自己要能判断。从以上这几个故事我们就了解到,如何能以大局为重。有很好的人和,要懂得忍,要懂得无私,还有要懂得平等对待,才能和睦相处。要懂得分辨是纔言还是忠言,都要有这些能力。好,这是我们讲到的大局为重,还有不忘初心。

 

再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道理,真的圣贤人把德行讲到底了。我们能时时守住这句话,那自己一定「德日进,过日少」。孔夫子在《中庸》里面讲了一段话,就是这个意义,「射有似乎君子」,射箭就好像君子之道,你看我们箭拉好了,一射过去没射到,下一个念头是什么?下一个念头是这枝箭是不是善果林生产的?品质太差了,害我射不好。这枝弓好像是高雄来的,高雄的质量本来就不好。统统是怪这枝弓、这枝箭,就是没怪自己。所以「失诸正鹄」,没有射到目标,马上回来「反求诸其身」,是我们技术太差了,自己没射好怎么还可以怪环境、怪他人?孟夫子对这一句教诲有一段很宝贵的开示,「爱人不亲反其仁」,我们爱护别人,人家跟我们都不亲,那要反过头来我的爱心不够,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人生的抉择实在是满困难的,治人不治反其智,我们管理人、治理人带得不好,不能怪下属,首先怪我们的智慧不够。治人不治就是治理人没有治理好,要反其智。

在这一句当中我们就回想到在尧舜时代。尧帝有一次出来巡视,见到了两个犯人,他一见到犯人非常焦急,因为他把人民当自己孩子,自己的孩子要被关了,哪有不焦急的道理?他马上过去问他:你为什么被关?你犯了什么罪?他马上说: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家里又没得吃,只好铤而走险去偷人家的东西吃,所以被抓起来。尧帝听完之后非常的难过,你看他反求诸己,马上跟执行人员说:你们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我犯了两大过失,第一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才感召来天灾久旱不雨。你看古代的这些圣王时时都是反省自己,我的福分不足以庇荫人民,我该检讨。现在父母官在县里面出了大逆不道的人,有哪一个父母官站起来说我没有把人民教好,我自己反省。你看真的有一个县长或一个地区的长官起来这么说了,真的会让人动容,终于良知醒过来了,要爱民如子。这第一点。第二点是我没有把人民教好,结果他们去偷人家东西,这都是我的责任。结果尧帝这分反省的心,当下乌云就过来了,没多久大雨就下来了。感应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一个至诚的念感应马上就有,没有感应是我们德未修。

我们在二00二年六月份到了澳洲去,澳洲躬逢百年旱灾,百年来最缺水的时候。因为森林里面有些树木有油脂,太阳长期这样照射下来,森林烧起来了,所以好几区的森林大火。整个澳洲政府非常的紧张。我们修大乘佛法又在这个地方生活,表达我们的心意,所以每个礼拜都做一次三时系念,很认真做。结果做做做,每次做完三时系念,乌云飘过来了,然后就下了几滴雨,那个雨是什么意思?那个雨是这些天使说你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意思意思让你们不要失去信心,再多多努力。我们每个礼拜在那铿铿铿做得半死,滴了几滴雨。突然宣布老和尚从日本回来了、老和尚从韩国回来了,几天大雨下下来。真的有那一分德就有那一分感应,天地万物万类相感,以诚为忠。那些感应没有都是我们德不够,还起一个念头说这些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念头造重罪。

 

有一位师姐她是负责这次我们到新加坡去讲课,七、八千人吃饭。她是总舵,底下一百多个人一起搞定这七、八千人吃的饭。我从她身上感受到她为什么能够领这么多众,因为包水饺她包了两千个,没有别的,身先士卒,其身正,不令而行。而且还有好多的地区都找她去,连尼泊尔、印度的人都找她去教素食。因为佛教本来是只有中国人吃素,现在她去教了,他们也都慢慢吃素了。她去到尼泊尔的时候,每次出去买菜很快很顺利就回来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所有佛寺的人都对她肃然起敬。为什么?因为道场里面的人出去的时候,常常都会被牛挡路。尼泊尔还有很多牛,那个牛看你修行人假修,坐下来不让你过,常常一挡一、二个小时都没法动。结果她去了以后,从来没被挡过,他们对她肃然起敬:你真是大福报的人。真的假不了。

 

所以我就想起我当初在,也是好多年前,我曾经到一个佛寺住了七个月,在台东。住到第五个月的时候我就去代课,代了两个月。那两个月跟一年级的小孩,站着都还不到我的腰,我去教了两个月。教了以后,好累但是好踏实,终于可以干一件真正能利益人的事情,所以我那两个月过后就回去考师资班,就到补习班去报到。在那五个月,我每天干什么?每天早上三、四点起来点香,那个佛寺刚好拜十方佛,我每天在那里「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南方解厄宝师如来,北方如意成就如来」,每一次就十方跑一次挺欢喜的。

那个佛寺有一只狗自己跑来吃素。你看我们吃素还要人劝,真是怎么可以人而不如狗乎?那只狗特有意思,牠很聪明,被车子撞了以后还会知道站在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下面休息。假如有修行很好的人来,牠马上尽地主之谊,站在他的前面开路,给他介绍开路。假如遇到没有德行的人来,牠理都不理他,就趴在那里当作没看到。真的差很多。当有德行的人要回去的时候,这只狗马上跑到他的前面,把他带到山坡下去。然后带到差不多一百公尺,牠就自己跑到旁边来,「过犹待,百步余」。等到车开远了之后,牠再慢慢的自己爬上山坡来。诸位朋友,我们假如这个都做不到,真的不知道修到哪里去了。

 

万类动物天地都是能够交感,我们有没有这颗真心、诚心、忠心在?当尧帝反省自己,你看一个最高领导人这么样的反省自己,他所带动的所有的大臣、人民都反省自己。那种心念一变,任何灾难都能化解,心善感得的自然是风调雨顺。所以大禹当君主的时候,他非常感慨在那掉眼泪,他说我带人民带得比尧舜差太多,尧舜那个时候人民都是羞耻自己不能像尧舜一样的德行。你看德的感动很深。「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当我们做父母的有这个德行,孩子一定感动;当我们做老师的人有这个德行,学生一定感动;当领导的人这样,部属一定都感动。我们怎么反省自己?我们时时提醒自己,我有没有做到君、我有没有做到亲、我有没有做到师?君,我有没有做到榜样?亲,我有没有爱护他们像自己人一样?师,我有没有最好的时机都懂得引导他们、教诲他们?好,我们这节课先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