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44集)


   日期:2016/9/17 19: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好!我们刚刚一起学习《左传》这篇文章「介之推不言禄」。这篇文章还有一个情况、一个说法,是介之推跟他的母亲在绵上,而文公找不到他们,最后是放火烧山,然后留一条通路,希望把他们母子逼出来,让他们走出来,因为他找不到。结果这对母子,最后宁可烧死,也不愿意出来。这个说法当中有讲到,在柳树下烧死了。

  所以这篇文章当中也给我们人生很多启示。从一开始,家庭为什么会乱,我们家的领导者,要懂得节制欲望,女主人,要懂得心胸宽大。而接著讲到,「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其实我们在尽道义当中,不能掺杂功利心,不能邀功,不然这个道义的心,慢慢就变质了。就像我们之前学的,「谏太宗十思疏」,「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要建国之初,那个时候群雄并起,国家很乱,抱著统一国家的信念,这是至诚。所有的臣子跟著他,很多开国的帝王,竭诚胡越为一体,要为人民带来好生活。结果等他登上皇位了,开始贪婪好色,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个心就变掉了。所以我们刚刚举的是夫妇,彼此那一分道义,终生要保持,对方的恩,不能忘,「恩欲报,怨欲忘」。

  包含我们在推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道义、职责,我们不传下去,何以见祖先?以后就不敢见祖先,这是我们应尽的道义。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不能变成起了个念头,我付出很多,我很有功劳,我很了不起。其实最重要的,是老祖宗的智慧好,哪怕我们在分享的过程当中,给人家利益,那也是因为老祖宗的智慧好,也不是说我们的德行多高,能给人家利益。所以颜回的德行,是我们观照自己很重要的一个标准,颜子是「无伐善,无施劳」。这个无伐善就是不张扬自己的优点,也是不强调、不表扬自己的付出贡献,这个都是无伐善的意思。一有这样的心,人就傲慢起来了,就邀功起来了,就不好了。

  而孟子也说到,善养浩然之气,这个浩然之气就是集义而生,他的心里都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利益这个态度,都是道义。跟人都是谈道义、付出,从没有求回报,从没有在那里计较的。而人当有贪念起来的时候,他的心性就在往下降。所谓「无欲则刚」,人没有那种欲求,他才有那种正气刚直。他一贪功名利禄,他道义的态度就慢慢下降。所以我们要守好自己的这一颗心,时时效法孟子,我对家应尽的道义是什么?我对我自己的团体单位,以至於对社会国家,我应该尽的道义是什么?人一自私自利起来,那德行良知就开始往下降了,不进则退,而且退会退得很厉害。

  你看年轻人出来,面对很多诱惑贪著,想不到父母了,想不到曾经帮过他的人,甚至有嫉妒心,连曾帮过他的人,他都对立,甚至於是陷害都有可能,就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所以我们在行道的过程,要很有警觉性。「从善如登」,一个人行善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用力往上迈;「从恶如崩」,一个人恶的念头、恶的行为一出来,就像爬山没踩稳崩落下来、滚下来。爬上去很慢,掉下来很快。所以俗话有讲,「一失足成千古恨」,人道义的心一离开,有可能就干出一件终身悔恨、无法挽回的恶事。所以时时要高度警觉,不能堕落。

  后面,他的母亲是用激将法,是用试探他,看看儿子是不是很坚定。其实大家看,介之推这么有气节,谁教出来的?所以母亲试探完之后,感觉果然是我儿子。最后一句话,「与汝偕隐」,我陪你,我成全你。大家看到这一段,当你的孩子说:妈,我这一生不为自己活了,为文化复兴而活。你会不会说,与汝皆干,好,妈跟你一起,爸跟你一起。那您真的是成就孩子的功业道德。不只孩子,当你的另一半,他是很有道义的人生态度,我们能不能随喜,甚至成就他的道义?

  这一次,刚好我们十一月二十九号,办了一个中华文化进修班,来自很多地区,尤其我们祖国大陆,来了五十几位学长们。他们一来,要四十五天。大家要了解,他们能来,背后一定有他很多亲朋好友,甚至於是他的同事支持他。你好好去,去学习,这里统统交给我们。所以这些学长们能来,他背后有多少都是以复兴文化为己任的亲戚朋友,这都是很值得我们佩服的。

  最后晋侯这八个字,「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文公也不简单,接受人家劝谏之后,不仅面对过失,还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记住他的过失,记住这个教训。我们之前好像也有提到魏文侯,他不是有一天在那哼著,他当国君最高兴的就是「所有的人都听我的、所有的人都听我的」。你们好像表情,忘了吗?才教一遍,不是二十一遍,这很正常,不是你们有问题,是我有问题,我才提第二遍而已。五十页,这些留名青史的人,都很不简单,这都是我们的学处。

  你看另外一个,同样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君王,师经鼓琴。师经是他们国家管音乐的,他在弹琴,「魏文侯起舞」,跟著音乐起舞,「赋曰」,他刚好有那个兴致,就开始作赋,在念著说,「使我言而无见违」,使所有的这些臣子听到我的话,都没有人敢违背,都听我的。结果他在那里哼著、赋著的时候,突然师经本来在弹琴,马上抱著这个琴,「援琴而撞文侯」,就冲过来。「不中,中旒溃之」,没有撞著,为什么没撞著?因为师经是瞎子,他只是跟著声音撞过去。古代这些乐师很不简单,因为他希望他的音乐造诣更高,能创造出更能利益人民的音乐,他怕自己的专注力被眼睛分散了,所以把眼睛弄瞎。古人那种舍己为人,真是让我们动容。结果他撞的时候没有撞著,文侯一闪,因为太突然了,文侯也跌坐下去,所以他那个帝王的帽子,前面都是有玉串,就撞得都碎了。

  结果文侯惊魂未定,慢慢的缓过神来,「文王谓左右曰」,对著左右的人讲,「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当臣子的撞他的国君,这个罪应该怎么判?「左右曰,罪当烹」。要把他煮死,这个罪太重了。「提师经下堂一等」,这些左右的人抓住师经要去行刑才走下一步。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大王,可不可以让我讲一句话之后再死?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昔就是指往昔,尧舜这些先王当君主的时候。「唯恐言而人不违」,就怕他讲的话有不妥的地方,底下的人不马上纠正他。因为他们不纠正,可能决策错了,伤害的是老百姓。所以也不希望底下的臣子变成不讲,只是顺著君王的意思,就有巴结在里面,没有正直。所以一直都是引导臣子,一定要把他们的不足讲出来。「桀纣之为君也」,桀王纣王这些暴君当国君的时候。「唯恐言而人违之」,就怕讲的话人家有反对的,有提出异议的,这是他最不高兴的。所以「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我刚刚听到那句话,我是想到了桀纣,我是要去撞桀纣,君王,我不是想撞你。以前的臣子,历史都读得很通,而君王也读历史,这么一劝没有直接,但是间接提醒他的国君。

  结果「文侯曰」,文侯一听完,对,桀纣就是讲这种话的人。「释之」,把他放了。「是寡人之过也」,不是他错,是我错了。「悬琴於城门」,把师经撞他的那个琴,可能也撞坏了,就放在城门上。「以为寡人符」,就是让这个琴昭告天下,寡人曾经犯这个错。「不补旒,以为寡人戒」,我这个帽子,这些玉串坏了,不修了,我每次看到,就知道我的过失,我就不敢再忘。「以为寡人戒」,这是一个领导者很难得的地方,过失不敢忘。包含像那些先王,像汤王,面对圣人的教诲,还把它用在洗脸的盆子里面,「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尽一切方法,提醒自己,提起正念,不敢有邪念,不敢做错事情。

  整篇文章,事实上也是代表介之推劝谏他的君王。我们一想到劝谏,就想到《孝经》说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这个进,一般就是在朝廷之上,尽心尽力为国效力,出一些好的意见政策。「退思补过」,回到家里,可以是退的意思,还不断的在思惟,君王还有哪些不妥的地方,赶紧要提醒他。另外这个退也可以延伸到,没有在朝廷里面,可能在朝廷之外当官,也是想著、关心著君王的状况。就像我们之前学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就是进思尽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退思补过。「将顺其美」,领导者对的,尽心尽力辅助;「匡救其恶」,错的,赶紧善巧方便提醒。当然,伴君如伴虎,他权位很高,所以这劝也要有智慧。

  一般古代劝君王,当然这个劝是指君王比较大的过失,一些小过失,那就顺其自然多提醒,因为它不至於会造成国家的动乱。为什么这些忠臣一定要劝?因为那些情况,必造成国君跟国家的危难,这个时候义之所在,不劝是不行的。可是劝,也不要危及、危害到自己的命,所以劝三次不听,可以离开。就像范纯仁先生讲的,「苟言之不用,万钟非所顾也」。他是当到宰相,假如他讲的话,皇帝不听、不接受,不能用他的建议,他宰相的俸禄,他也不领了。他来做这个官,就是为国家社会的,不是为这个俸禄的,真的不听,可以走。走好不好?好!走也是劝,是不是?因为劝三次不听,再劝可能就结怨,但又不想同流合污,这事情是错的,不能跟著一起错,离开。假如这个领导者,冷静下来,还能关照到问题,一个大忠臣离开,他就会反省,所以有时候离开也是劝谏。后来领导者反省了,请你回来,要怎么样?赶快回来。你不要说,哼!耍大牌,那这个心态又偏了。至始至终,都是为了领导者好,这个心不能变,不能夹杂情绪在里面,一夹杂就不忠。敬忠敬忠,忠诚,忠则是正,心一偏就不忠。

  而劝当中,《孔子家语》里面指出来,劝有五种,谲谏、降谏、直谏、戆谏、讽谏。当然,用哪个方法,还得要观察帝王的性格。大家想,我们刚上完「谏太宗十思疏」,魏徵有时候能直谏唐太宗,因为他是唐太宗,假如换做另外一个皇帝,这么干行不行?这么干,三个脑袋都不够,所以还要看情况。第一个谲谏,是委婉的劝。降谏,变成委屈自己,好像很卑微,苦苦哀求的劝。第三直谏,很正直的言语去劝。第四戆谏,是很鲁莽的去劝。第五是讽谏,讽谏是去劝但用暗示的,代表君王真的有心,他就听懂了,他根本不能接受的,也不跟他发生冲突。比方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可以人而不如畜生乎?用这些言语、譬喻提醒,孔子是比较赞成讽谏。

  劝谏当中,孔子在《论语》当中,还举一个例子,也很典型。孔子讲,「直哉史鱼」,史鱼他的原名叫史鰌,字子鱼。孔子称赞他,「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看得懂吗?这一段讲到,史鰌非常的正直,不管他的国君有没有道,这个「矢」就像弓箭一样,很正直去劝。蘧伯玉又是另外一种忠臣的样子,他是「邦有道」,他就尽力去奉献他的学问跟智慧。但是假如领导者无道,他劝不听,他就SAY GOOD BYE,自己就回家去了,他也不去强求。这个「卷而怀之」,就好像我们卷个东西把它卷起来,怀抱著。就是他把他的学问才能收起来,看哪天因缘再成熟了,他再出来,他不强求。所以很多很有德行的人,你很难请到他,只要这个领导者有私心,就留不住他,他不是为钱来的。所以「难进而易退」,你很难把他请进来,但他很容易就走了。但是小人,「易进而难退」,他要谋私利,你让他进来,引狼入室,你要再把他推出去就不容易了。现在有的公务员,不认真工作,都在单位里面打混,当米虫,不为国家做事,只是在那里领薪水,有时候记功嘉奖,还在那里争,那就是小人,易进难退。

  这个史鰌他在晚年的时候,因为敬畏卫灵公,他用了一个奸臣,叫弥子瑕,只会巴结谄媚,没什么学问,然后不用蘧伯玉,所以史鰌就非常担忧,一直劝,最后他去世了,也没劝成。虽然卫灵公没有用蘧伯玉,可是他也知道史鰌是很忠诚,因为毕竟是他国家的老臣,所以也很伤心,就去祭祀。结果到了他们家一看,那个棺木没有放在正堂,放下旁边的窗户底下。灵公看了,你这个儿子在搞什么?你父亲去世了,你居然这么不守礼,就质问他的儿子。结果他儿子就对君王讲,君王,我父亲临终的时候交代我,他没有为国家尽到忠,没有劝君王用良臣蘧伯玉,所以他觉得他没有资格死后放在正堂,只能放在旁边的窗户底下。当下,灵公一听,非常感动,也很惭愧,之后就用蘧伯玉,然后罢黜了弥子瑕。所以史鰌连最后一口气都想著什么?如何劝他的国君。你看劝动之后,影响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活著的时候,以身去谏,死的时候以他的尸体去劝谏,「死以尸谏」,这个也是让我们非常感佩的一位忠臣。

  刚刚提到的是臣子的一个态度。而我们在谈忠的时候,其实很自然也都会谈到君的德行。因为这些忠臣劝谏国君,最重要的还是要成就他的德行。所谓「君仁臣忠」,希望他更有仁慈心,来爱护人民。而一个领导者,要能做好,很重要的,我们儒家三宝,叫君亲师。道家的三宝,「一曰慈,二曰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实就是礼让、忍让、谦让的态度。大家看,这是道家三宝。请问,金融危机,假如有这个三宝,会发生吗?会不会?不会发生。你看能解决金融危机的,不是经济学家,是谁?老子。有仁慈,还会干那个事吗?有节俭,还会出现这么大的金融黑洞吗?那不都是过分消费、奢侈造成的吗?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圣贤人这些智慧,千古不变,几千年之后的大问题,他们几个字就点出根本问题。儒道释,佛家三宝是什么?住世三宝佛法僧,实质三宝是觉正净。这三教的三宝,我们「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时时记在心上,就得大受用,人就时时都在道德、在智慧当中。

  君亲师当中,一个君者,一定要有使命,要有责任感,要大公无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而且从我们这几篇文章当中,我们还体会到,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还有没有?大家刚刚背的那篇文章,叫「才德论」,要知人善任,你要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有德才,他假如才胜德,你再用他会怎么样?才胜德谓之小人,小人挟才以为恶,恶无不至矣。所以你要知人,知了人,你还要把他摆对位置,要善任。他是文的,你不要把他摆到武的去;他是武的,你不要把他拿去做文的事情。他的特质,你要充分了解,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再来,我们这几篇一直在强调的,也要有受谏的雅量态度,这是君。

  领导者同时是子民的父母官,包含现在是个企业,企业是个大家庭,领导者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应该有哪些心境?父母亲的心境,高度信任。我感觉从小到大,虽然我成绩不好,也挺调皮的,但是父母都还是非常信任我们可以愈来愈好。包含我成绩不好的时候,我爸爸每次都笑著说,「加油加油,一定可以再进步的」。对我那种信任,就会让我感觉到,不好好加油,对不起父母的信任。这是高度的信任。而且不舍不弃,不管孩子发生什么情况,都是想著怎么爱护他,怎么帮助他,没有嫌弃。我们对学生,对自己的员工,能不能保持这样的心境?不求回报。父母的心就是不求儿女回报,但是这一分无求的付出,感得的是孩子的至孝。所以一个领导者不求回报,一心为员工,感得的是员工的尽忠职守,这是相互感应。孟子那一段话很有道理,「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领导者把底下的同仁当作自己手足一样看待,底下的人,把他的领导者就当作自己的心腹一样看待。

  而且这个亲,也要护念我们底下人的成长。这个成长包含他的健康,你领导者,让底下的人做到累垮了,这个也不妥,这对他的家庭就很难交代。尤其,像在祖国大陆,很多的企业,他的员工可能来自於各个省分,都是离乡背井而来。他的父母也是信任我们的公司,信任我们的领导者,我们也有责任,要照顾好他的身体。不只身体,要照顾好他的心灵,不能让他堕落,让他长德行,让他的人生往幸福去走。很多人到了大都市里,那个行为一直在堕落,就不好了。所以我们很多企业家,接触传统文化,真的是这样的心,照顾他底下的员工。我们最近接触几个企业家,我们从他的言谈当中,真的把员工的利益,员工的未来幸不幸福,摆在第一位,而他们的企业现在也是发展得非常非常好。这个都印证古圣先贤讲的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领导者这么仁慈,哪有底下的人不讲道义的道理?他们很多员工,等於是公司成立以后就一直跟到现在,都非常忠诚。这是君。

  师,一个领导者,还要能够教育他底下的人,长他的善心德行,而且这个长善当中,还要有因材施教的心去做。因为每一个人的差异还是很大,因财施教,栽培同仁,针对他的情况,去给他教导。包含,一个企业家在这个时代,因为以前是士农工商,现在是变成企业界的领导者,受社会国家的重视,受重视的背后,也是有更重要的社会责任。现在很多大学的单位,都邀请企业家去演讲,因为他们觉得企业家就是成功的代表。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这些领导者,企业界的企业家们,要把承传文化,承传智慧,也要放在心上。然后,又能在员工出现任何一个状况的时候,不只自己没有情绪、没有动火,还很冷静的去应对,藉这个机会点,教育员工,使人觉悟。就像我们教小朋友,小朋友犯错的时候,假如在那个时候,我们很冷静去处理,让他认知到他的过失,可能他一辈子都不会忘。不只是学生,不只是孩子,我们底下的同仁下属亦如是。但是第一个,我们得要伏得住情绪,不能动气,再来要真有智慧,很明理,一看就知道问题在哪,循循善诱去提醒他。

  这是从君亲师来观照我们一个领导者,有没有跟这些心境相应。我们相信只要相应了,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者,受欢迎的领导者,也相信这个团体的凝聚力会很强。但是假如我们在带领团队的过程当中,觉得有很多问题存在,我们再回到这些观照,是不是哪里还做得不够,一定能找到一些症结点,再提升,再突破。我们忠就讲到这里,告一段落。我们接著来看信,我们一起翻到一百四十八页,信篇的「绪余」。这个忠信二字,是一个人德行提升的动力,一个人时时讲忠讲信,他就会不断的要求自己、提升自己。所以开始就讲:

  【夫信。德之固也。】

  信是德行能不能稳固的关键,因为信是诚信不欺,一个人诚信不欺,他才有可能德行提升。他假如不能做到,他就是自欺又欺人。所以:

  【说文。】

  当中说到信:

  【诚也。】

  所以我们常说诚信诚信,信一定从他的真诚流露出来。

  【从人从言。会意。】

  信这个字,左是人,右是言,所以叫会意字。会意字,我们再举另外一个字给大家体会一下。武功的武,CHINESE功夫,武功的武,这个武字叫止戈,那就把武的精神表现出来。武是什么?动武是代表要化解冲突才动武,不是以强欺弱。所以以前历史当中叫正义之师,动武是为了让天下太平才动武,不是去抢人家的东西。在那里耍自己的武力很强,这在我们整个华人觉得那叫蛮夷。所以历史记载,几千年来,我们没有对其他的国家发动战争。从这里我们看,我们老祖宗这个武字,就是这个意义。韩国好几次,我们派兵去,为什么?他内乱,是为了让他国家安定,派兵出去帮助他,完了之后就撤回来。郑和,二、三万人的军队,那比哥伦布的船不知道大多少倍,军队这么强,没有去侵害占领过任何一个地方。我们就看文化很可贵,我们中国人(华人)的修养,在这里体现出来。

  所以现在西方有害怕说黄祸,怕华人强盛起来,会不会带来灾祸,不能怪他们,他们叫杞人忧天。他们还不算深入中华文化,他假如深入,他就知道,文化愈昌盛,这个世界愈能得到中华文化的滋养。你看郑和下西洋,那时候帮助了多少国家地区。所以现在,当时候的印尼,有一个都市,现在还取名叫三宝隆,三宝就是指郑和大人,六百年之后还感激他。诸位学长,你现在做的事情,会不会六百年之后的人,还感激你?厚德!我们不要想那么大,六百年后的子孙还会不会记得你?你怎么摇头?还有时间,你现在摇头不就已经盖棺论定了吗?现在做都不晚,尤其现在是文化危急存亡之秋,我们好好来承担起来。六百年后,在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办一场课程的时候,你的子孙就会上台来,我是六百年前某某公的后代,到时候会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真的,不是假的。六百年之后,人家说我是沈慕羽老先生的后代,掌声会响起来,「圣与贤,可驯致」。

  所以武是会意字,信也是会意字,代表什么?人言,人讲出来的话一定是信,所以一个人不守信,他讲的就不是人话。大家注意,不守信的人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叫五常,仁义礼智信,人不守五常,他就不是正常人。老祖宗造字,也给我们很大的提醒,到底我们想不想活著像个人。而现在这个信字,还真的是很危机,有一个心理调查,调查现在的孩子,他最不能接受父母什么?他说父母不讲信用。信用危机,一个孩子连对父母的信用都提不起来,他还要去相信谁?所以注意,父母绝不能失信於孩子。曾子杀彘,这个故事我们都会说,到底对我们自己当父母有没有高度的提醒。接著讲到:

  【是知人言之不可不信也。】

  从这个会意意思当中,人一定要守信,这做人的根本。

  【言必有信。】

  言语必定要诚实守信。

  【可以践交游之然诺。】

  这个『交游』就是指常在一起的朋友,常有打交道的。所以守信可以实践跟朋友之间的承诺。

  【可以化伦类之猜嫌。】

  因为我们做出来,都是守信用的言行,就能够化解,这个『伦类』就是同类,可能是亲人、同事、同学,这个都可以称为伦类,化掉之间的猜疑。假如我们很有信用,人家跟我们做生意、相处就非常没有负担,交给你我绝对放心。然后跟你住在一起,都不怕什么东西不见了,钱也不怕有什么危险,甚至於是跟你讲一些秘密的话也不担心,因为你很守信,不告诉别人。不过我看现在,这一点,一般人很容易做不到。我跟你讲,你不可跟别人讲,然后他说好好好。他也去跟人家说,我跟你讲,你不可以跟别人讲。然后那个人也是,我跟你讲。所以密室相语,不相发露,这是一个当朋友的道义。为什么他会跟你讲,因为他太信任你了。他不讲出来,又闷得慌,又很痛苦,他需要有人可以倾诉一下,但是绝对不能够讲出去。有时候真的比较隐秘的事情讲出去,可能讲一次,这个情谊就完全破损掉了。一个人都去实践他的诺言,很守信的话,所有同类之间的猜疑就化掉,所谓日久见人心。

  【可以孚州里蛮貊之心意。】

  这个『孚』字意思就是使人家信服,对他非常信任,使人信服就是这个孚的意思。使谁信服?『州里蛮貊之心意』,这个「州里」,其实就是指跟自己很近的人。州是二千五百家称为州。五家为邻,五个家族为邻,跟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现在一家是四个人、五个人。以前的一家,那是整个大家庭,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所以代表二十五个家族是一个里,以前的单位是这样。这个「蛮」是指南方的民族,我们一般称南蛮,南方的民族;「貊」是北方的民族。代表很远的,甚至语言都不通的,文化差异很大的民族,都能够让他们的心意能信任我们。

  讲到这里,我们翻到十九页,来看孔子的一段开示,就很能够解释,如何「可以孚州里蛮貊之心意」。我们看最后一段,在《论语》当中,「子张问行」。子张,他姓颛孙,名师,是陈国的人,小孔子四十八岁。我们注意到,孔子身边很有成就的这些弟子,都小孔子四十几岁的好多。曾子小孔子四十六岁,子张也是七十二贤之一,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当时候他们跟著孔子才二十出头,就这么有成就。我们现在想到这些贤人,二十几岁学问就这么好,不好意思,汗颜,我们要赶紧加油。子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夫子,人要怎么样才能达得到,这个行是什么?处处行得通,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结果,「子曰」,孔子回答到,「言忠信,行笃敬」。一个人言语非常忠诚,守信用,行为非常的笃实,恭敬,这个笃实就是很朴实、很实在。他有言忠信行笃敬的德行,「虽蛮貊之邦行矣」,虽然他在远方,这些其他的民族,都能够跟人相处得很好。这个行,就是没有任何跟人家相处的阻碍,很快的就取得人家的信任。

  在周朝的时候,泰伯、仲庸,他们离开自己的国家,到了现在江苏一代,那个时候也是还没有开化的民族,其他民族,他去接触了,居然这个民族推他为君王。你就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人有德行,到所有的异族都佩服他,推他为君王,听他的领导。「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这个人反过来,没有德行,「虽州里行乎哉」,纵使是在自己的家乡,最近的这些地方,能够走得通吗?这个「乎哉」就是带著感叹怀疑的语气,能行得通吗?而这些君子,他言忠信行笃敬的态度,就好像「立」,他站著的时候,就见到了这个教诲,「言忠信,行笃敬」。「则见其」,这个其就是指言忠信行笃敬,「参於前也」,就好像立在他的面前一样,他时时不敢忘。「在舆」,就是他们坐在车上,这个舆就是车上,就好像又看到这个教诲,「见其倚於衡也」,这个衡是指车子的横木,好像那个字就印在那里。所以古人修养德行非常的慎重,不敢懈怠,不敢松懈,这也是不断的往「不可须臾离也」的境界在迈进。

  接著夫子讲,「夫然后行」,一个人对「言忠信,行笃敬」能时刻不忘去力行,如此,这个夫就是指如此这样的意思,他假如能做到如此、做到这样,然后行,他一定走到哪都行得通,都受人欢迎。现在很多父母都担心,我以后孩子能不能跟人相处,会不会受人欢迎?起这个念头,叫杞人忧天,应该怎么样?真正让自己的孩子「言忠信,行笃敬」就对了,你以后就不操他的心。子张听完老师的教诲,「书诸绅」,这个书就是书写,就把这段话写,这个诸是之於的意思,这个之什么?就是指「言忠信,行笃敬」,於就是在,就把这个教诲记在,绅是指他衣服的衣带,就把它写在衣带上,时时怕忘了,赶紧再拿起来看。所以子张的学习态度也不简单。我们再翻回来一百四十八页。从这里我们感觉信很重要。接著又提到:

  【信。则民任焉。】

  守信,言而有信,人民信任。在团体里面,领导者守信,底下的人就信任。尤其身为一个领导者,最好常常有个小本子记事,讲出来了,答应了,先把它写下来,不然很容易忘。尤其现在生活步调太快,你不写下来,二十分钟以后,我刚刚讲什么忘了,在那里想半天,脑细胞衰弱,想不起来。这个时候得靠工具,不然常常忘了,自己心又不安,身心耗损很厉害,用工具记下来。大家有没有准备好明年的schedule,行事历,每天都有一页,这样来管理。一答应人家的,一个月以后的,马上写上去,你都不会忘。因为一般好的shcedule,一个月前面有一张就是整个月的,接著才是每天一页、每天一页,你就先记上去,常常翻,你就不会忘记,不会失信於人。而且因为你常常有记录,你的心是定的,你不怕忘,不会担忧一大堆事。所以一个人心要定得下来,有时候还要多靠一些方法、工具。比方说,《弟子规》讲的「置官服,有定位」,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习惯,你动了要把它放回去,不然到时候找不到,心慌意乱。不只自己心慌,还骂人,家里的人还被台风给扫到。所以:

  【故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这也是《论语》里面的教诲。这个君子,可以指国君,也可以指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要跟人民建立信任,才能够去指派他们做一些劳动的工作。假如还没有信任这些领导者,然后就派给他们一大堆工作,他们就会觉得,这是『厉』就是虐待自己。比方说,一个员工刚来,跟公司领导都还不是很熟悉信任,你一下子终於来一个人,所有的工作都把他压下去,这个人不被压死才怪,不被吓跑才怪。他就觉得你们把我当什么?但是假如建立信任,知道你要多接受这些磨炼,你可以积累很多能力,他信任你,他也了解你要栽培他,你再派给他很多工作,他是欢喜感恩,这样就不一样。

  【信而后谏。】

  信任之后,才可以劝谏。这个劝谏一般指领导者才可以劝他,领导者信任我们才好劝。延伸开来,五伦也都要守住『信而后谏』。

  【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比方说,新认识的朋友、同事,还没有信任,我们就指出他的问题,他一下调整不过来,还觉得你看他不顺眼,在毁谤他。所以我们到一个单位去,一定要先让领导信任我们,进一步才好劝,才好提意见。

  【古帝王之治天下。】

  古代帝王治理天下。

  【上信下行。】

  领导者坚守信义,这个『下行』就是下属效法学习。曾经有一个故事,是齐国商鞅变法的时候,就是先在城门,放了一根很大木头,说把这个木头拿到哪里,就赏多少钱,都没人拿。最后真的有一个人试试看拿了,就得到这个赏赐。从此就以这件事之后,上面的人就很守信用,慢慢底下的人就信任国家,『上信下行』。你不能上面的人讲一大堆话,最后都没有实现,都只是空喊口号,慢慢底下的人就不信任了。所以得要真干,真做,才行。

  【而人民崇之。】

  领导者做好榜样,人民推崇他。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上面的人讲信用,底下的人就很有安全感,就会感激上位者的这些付出,他们也会用真心实意来对待国家领导。其实就是说也会真心实意的尽好他的本分。接著讲:

  【可以去兵。可以去食。而不可以去信。】

  这段话的典故,也是《论语》里面,子贡问政治,孔子讲到,「足兵,足食,民信之」。这三件事对一个国家的政治非常重要,让军队强盛;人民衣食无缺,叫足食;再来,人民要信任国家。接著子贡也很聪明,进一步问,夫子,假如出现状况,这三者必须去一个,先去什么?孔子说,去兵,军队可以先去掉,不能让老百姓饿著。假如这两个又要去一个?孔子说,去食,食物可以没有,跟人民同甘共苦,但不可以失去人民的信任。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所以这里讲,可以去兵,可以去食,而不可以去信,『民无信不立』。因为一个团体里都不互相信任,不信任领导,他的内乱迟早发生。所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假如不守信,真的不知道他能做什么,真的不知道他的人生怎么走?意思就是他的人生一定行不通,得不到人家信任,他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人而无信就好像什么?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做一个比喻,人假如没有信用,就好像,这个『大车』是指牛车,『小车』是指马车。这个『輗』跟『軏』,就是指车子的横木,横木接著要绑著这些牛跟马,但是它要衔接就要有金属贯穿物把它固定,金属贯穿物「大车」叫「輗」,「小车」叫「軏」。而那个横木,小车叫衡,大车叫鬲,有点不一样。有列出来给大家看,大车的横木叫鬲,小车的横木叫衡,它要固定横木,让牛跟马可以拉得动。当然要有金属去固定,不固定的话,车子就拉不走,这个金属固定物是輗軏。『其何以行之哉』,没有这些輗軏固定,这个马车就拉不动,就走不了。意思就是信是立身处世重要的德性,没有这个德行,就没有办法在人群当中立足。

  好,今天我们就先谈到这里,我们下次把这三篇讲完,三篇「绪余」再加上「曹刿论战」,这是信篇,我们来谈这几个部分。另外大家假如还有时间,可以再预习一下礼的部分。礼是四十二页,「五帝本纪赞」,跟「孔子世家赞」,还有后面「绪余」的礼,大家有时间都可以看,这是我们往后会讲到的篇幅。因为我们守礼,首先要礼敬我们的老祖先,五帝都是我们的老祖先,还有我们的至圣先师,我们对他们的功业更了解,就生起这种感恩、礼敬之心。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文言文)(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文言文)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