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妙祥法师:无相无念见真佛


   日期:2016/7/27 9: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谓的慈悲,慈悲只是个名相,只有无念才具有真正的慈悲。你以为——我想慈悲、或是能慈悲、或所做慈悲,都是有为法,这不是真慈悲。人只有能够无念、舍一切相,才是真慈悲。所以说呢,修行路上关键就在这个问题上。有的人认为所谓的慈悲就是包括放生啊、不断地帮助人哪……哎,这都是一种方便,还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只有无念了以后,那才是真正的慈悲。那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离一切相的大慈大悲。那是真实的,所以说真正的庄严都得从这里出。

  你看咱这大钟,包括那云板上写着“一念不生,万法庄严”,都在这里呢。一切法都得归入这里,不管禅、净、密、律、教,最后的归点都在这上呢。如果把它抓住了,就等于一个网,你一把抓住这个纲绳了。只要抓住这个纲绳,一切网都在你手里,它愿意张开就张开,愿意收缩就收缩,无所谓。关键是你把这个纲绳抓住了,就完事了。包括三藏十二部都得从这里出,所以说有时候反复地讲。你们老以为这里还另外有法,你不知道先做这一步,做到这地方,才是真正的法的开始。

  所以我们想象的东西、思惟的东西,都没有啥实际意义。我们知道了这个以后,对外面的事物反而能够随顺众生,因为心中无念才能随顺众生。有念都是邪,有念不能随顺众生。因为有念就有了我执和法执在那块儿,你认为“我对我就说”,认为“不对就不能说”,实际上已经堕落在我执和法执里了,是不是?

  表面上看好像是我们做了很多的善事,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和究竟比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如果你达到无念,是不是什么善事都不做了?不是,而是做而没做,达到了做而没做。不是我想做了以后硬去舍,“哎呀,我没做、没做什么。”那只是一种心念的控制,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真心发出来的那种做而没做。只有你心里无念的时候,你这个做才是遍虚空满法界的。而且那种慈悲能容天下,一微尘能包括整个法界,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因为你说也好,不说也好,都在度众生,所以说这是关键的地方。

  我们现在修行还没到位,应该以自己的“庄严度众生”为第一。因为你心庄严,说也是度众生,不说还是度众生。说的时候必须得把心念摄住,要不摄住心念,随着境界而转,虽然说得很多,但还是有漏的法,不是无漏。如果你心念真正摄住了去说,你怎么说都是大乘佛法,你就谈世间事情也是佛法,你不谈还是佛法,这才是真正的大事情。

  佛的各种法门都是方便,所以说你把主要的抓住了,你才会看清佛讲的方便法门里那后面的真实意义。否则的话,我们就照文解义去了,所以你永远是在看指头,永远不见月亮。佛说“我不断地讲啊,你们就光瞅到我的手指头了,从来不知道我讲的本义是什么”,都堕落这里去了。

  包括《阿弥陀经》这些经典,讲了很多的西方极乐的盛况,我们就拼命地追求啊,拼命干吗……佛呢,也知道众生有这种习性,实际上已经堕落——只看到佛的指头,并没有看到佛那个本义。佛为什么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庄严呢?就是要你远离恶世。只有远离恶世,这种庄严才会现前。

  是不是这种东西(指西方极乐)就真实有呢?它不存在一个真有和假有的问题,那个只是根据人的习性、毛病和业力的需要而表现。那算个啥事啊?别说那个,你就把三千大千世界都变成金子,作为一个学佛人也没放在眼里;你就把整个世界变成一微尘,他也没放在眼里。因为微尘还终归是有个微尘,那也不行。

  所以就是这么真实,真实得你就想也想不到,做梦你也想不到。那些境界只是对一般根机而说的,对大乘根机来讲,就不讲这个了,只是一笑了之。但是也并不是说,因为这样就排斥佛讲的这个境界,并不是,它终归是一种方便。而且同时呢,佛还有更深的意义在这里面。每走一步啊,它都在那里面。

  比如有人说《阿弥陀经》说的是净土法门,要我看是禅宗法门。就看你怎么看,密宗的看就是密的法门,是不是?实际没有啥区别的,只是我们理解程度不同。你知不知道里面佛所讲的每一句话,修行的含义,应该走的每一步都在这里?这里边,比如说“大弥陀经”里面讲的“念十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说“若一日若二日……若六日,到七日就可以往生”。(编者注:《佛说无量寿经》,后世净土宗称之为“大经”,天台宗称之为“大本”,皆对应《佛说阿弥陀经》之“小”而言。此处师说“大弥陀经”即指《无量寿经》,其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十八愿为“十念往生”。另有《大阿弥陀经》,为《佛说无量寿经》的异译本,经中仅说二十四愿。)

  这十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这佛讲的没有错。是真念,他肯定能够往生,并不是我们这个假念能往生。那时候念的叫真阿弥陀佛,我们现在念的都是“方便”阿弥陀佛,并不是真阿弥陀佛。你要真阿弥陀佛了,佛说了十念就能往生。那一念能不能往生?你怎么理解?三念能不能往生?四念能不能往生?咱就从数据来说,十念能往生,如果八句能不能往生?

     你第一步的看法比较正确了。只有你把它实证以后,才知道这个意义。平时说的都是错解佛义,说“念十句就能往生,我就使劲念十句呗”,他不知道这句话是从哪个角度说的。为什么经中有“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七日?”为什么?你都得把它摆在桌面,就像你心里的东西似的,都在那儿搁着,你才能理解佛的意思。

  所以说我们现在看经都是错解佛义,而且还没有真正地理解佛义。如果理解佛义,那就是个禅;理解佛义,那就是个密;那也就是净土,无所谓法门分别的事情。这才是我们修行的关键。但无论哪个,最后的结果都要一念不生,关键在这儿呢,只有这个。就念“阿弥陀佛”也是为达到一念不生,一句阿弥陀佛,才接近一念不生。这时候的“阿弥陀佛”只是一种助力,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啥呢?真的要现前,假的就没有用了,没有实际意义了。当然了,我们真的没有现前,所以念佛号还有现实意义,是不是?现在的现实意义,到那时候真的现前它就没有啥实际意义了。所以那时候才明白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真正明白佛那个心。

  十方如来都是讲的这个,你要不明白这个,怎么修它都是一种执着。但不是说我不修,没有这种“执着”也不对,我们也得拼命去修。但修的时候一定要悟,往上悟,如果你明白这个法,你怎么修都是,行走坐卧都是。你就看见个东西也是这样,因为它不骗你。如果你不明白就天天受骗,你眼睛受骗,眼耳鼻舌身意全受骗,天天受骗,没有一天不受骗的。你说你看啥不受骗吧,看个房子被房子骗了;就什么都没有,那风吹草动照样骗你;就你在屋里,那身体也骗你;你的想法还骗你,你说哪有不骗你的。

  你要真明白这个了,没有什么东西能骗你的,你说哪天不在修?所以说悟后才真正地起修,关键在这儿呢,悟后才有修。你在没悟之前都是盲修瞎练,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说慢慢悟,你看你这个因缘,能听进去,而且我能给你讲到这个程度,那就很了不得了。还是你的福报大,是不?

  问:阿弥陀佛!师父,你说现在我们就是在行苦行呢,还没开始起修呢,没有悟道,没有悟入呗?

  答:要真正严格来说,修指的是什么?悟后起修,那叫真修。现在修行这条道,我们知不知道?知道有这么一条道,但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条道,究竟道在哪儿还不知道呢。我们现在就在这个地方找呢,到处找这条道,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找。一点一点把自己的眼睛擦亮了,好找到这条道,等一旦到那个程度了以后,那时候我们就找到道了——啊!道在这儿呢!我闭着眼都能走到家去。就是那样,所以说那才叫真修。

  虽然听着好像挺遥远,但是比较真实,它真实。你只有知道真实了,你心才落了底,好像——哎呀,我前一段这不是白修了吗?白修?没有之前这一段,永远没有现在这一段;没有现在这一段,永远也不会有以后那一段,是不是?

  虽然我们没看见,但是心里感受到了,感受到不等于不在这条道上。悟后不光是我们感受了,眼睛也亲眼见到了这条道,那心里就透亮了。就像窗帘似的,虽然还有几层棉纱,但是我现在已经把它揭开了,那是心里往外通透,一看:啊!外面就是树,那不用再想象了。没有想象的问题,直接就看到了,不用想象了。

  如果我们顺着这条路,最后一直走到跟前,那我们就不光能看到,还会亲手摸到,最后它是你自己,就完事了,就这么点事,并不复杂。但是它“复杂”就是说在这段过程中不能迷,所以说有的堕入“有”里——堕入“有”里或堕入“空”里,都是不正确的。应该进入佛心,进入佛的智藏里,那就对了。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真正地修到那种地步,但是我们这条路应该摆正了,这心里就有数了,以后怎么修都好办。所以说明白了以后,这条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了,剩下就是去努力那么点事了。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已经走一半路了,剩下的就是尽管努力。

  问:师父,你老人家说这意思就是知难行易呗?现在还不知,就是悟到一定程度,悟入,只要知道了,行起来就容易了,是不是?

  答:对,那时候非常容易。那个易,就是你用不着去更多地思惟、去想象,都用不着了,着急上火什么都没有了,就是往前走。你怎么走它都是,因为任何人都不能骗你。不管黑天、白天啊,做梦、睡觉啊,它都不能骗你。因为你心里透亮了,像一个窟窿似的,这块透了,要不你老是这块堵得慌。所以说我们没悟的人,就是有眼也是瞎子;如果悟了以后,就是有了真正的眼睛,什么东西再想骗我就骗不了了。自己不以想象为是了,那才真实。

  我们现在所谓的放下,只是放下了某一个方面。而那时候的放下,自己、三千世界没有不放下的;佛、众生没有不放下的;没有啥不放下的,什么父母、孩子、丈夫、人、非人,众生——有情、无情,没有不放下的,那多自在,连自己都放下了。而放下不等于没有。这个“有”只是幻境的有,而等你有了真实,一切幻境不骗你,那才是真正的有。也不需要说“我需要拥有什么”,没有啥实际意义了。那心里多透亮,是不?

  问:还有一个问题很迷茫,也是代那个佛友和众生问:师父,您老人家说这么高的法,就是说像理性似的,是禅宗的。如果要净宗的,他们说净宗是有相修,禅宗是无相修,像咱们必须得着一个相,认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着这个相才行呢,不能失念。就这个,师父给开示一下。

  答: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佛的所有法门都让人无相修。佛呢,不是不让人利用拐棍,不管禅也好、密也好、净也好,都得需要根拐棍。需要拐棍的时候,你要真实地、实实在在去利用,都得去利用。利用了以后,我们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有相修绝不能见佛,因为佛讲的:以声求我,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不是说对密宗、禅宗有效,对净土就无效了,不是这个意思。佛讲的是真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最后我们都是利用一种方法,而达到这种念头(指无相无念)。都是达到这种念头,没有第二个法门。如果有第二个方便的什么法门,那都是不真实的。没有第二个。

  有的人认为我们是修净的,我们得靠念佛、靠佛力加持,或是讲了很多很多,最后了无实义,啥意义也没有。这只是开始的一种方便,通过这个方便,我们达到那个无念,都得这样。有的说是禅宗如何如何,实际上本来就是一个东西,他硬要那么说,说明他还是不太理解。要是理解了,就没有第二个说法。

  所以说念佛也好,修禅也好,修密也好,都是一回事,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但是呢,也确实最神秘,因为它太朴实了、太真实了,所以说反而变成了最神秘的东西。有很多人的想法——我们不是说“念佛呀,就是要着相念佛”——谁着相也不好使,你着相了只能说自己在伤害自己。

  有的说“我刚开始着相,完了以后再慢慢放下”,这个对不对?好像是对——那你何必不开始就放下?就完事了呗!开始就会走道,那你何必非得趴地上爬一会儿再走啊?你直接走就完事了,直接走多省事。当我们知道的时候,这个过程已经走过来了。因为你要没走过,永远不会有“知道”这个因缘。有时候勇猛是智慧,别再迂回。勇猛就是智慧。

  问:当时听起来是法喜,可是过后习气现前了、境界现前了,有时候还犯,还不能一下就达到不二过,达到这个一心。但是现在从事相上修,听了一个师父开示,我就发心念那个,那时候记数念就像是一个负担了,那关就过不去了。多亏师父慈悲,上次给我开示,现在算是过了点关了,挺好。

  师父,再一个问题,有时候念得挺好的,时间一忙就不好了。要在以前念咒或者念佛,打妄想不耽误念,就最近念咒的时候,如果一打妄想,就把那妄想能念出来,念佛就间断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因缘,是不是我什么地方不如法了?请师父开示。

  答: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放不下的事。就是说念佛呢,我给你讲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不管是从小乘念、有相念,不管从哪个方面念,必须做到的是无相无念。就是我们眼前做不到,我们的心里也得往这上使劲,往这上思惟,绝不能离开这个道。离开这个道都是外道,都是邪法。

  并不是说我现在做不到,我就不用这样思惟,而用其他方法来做,不是这样。不管你从哪儿修,做到做不到都要这么去思惟,都要按照这个法去修。就像回家的路似的,我永远要回家,你得把家记住了,是不是?家你都忘了,你往哪回去?是不是?比如说三皈依,你得皈依佛法僧,你要把佛法僧忘了,你往哪儿皈依啊,是不是?你得有个皈依处。有了皈依处,我们这个道就算走得慢一点或是偏一点,它终归都是奔家那条道走,方向不会错,目的不会错,是不是?这个是绝对不允许改变的,改变了就和外道没啥区别了,就跑到外道里去了。

  虽然我们达不到这个究竟——这个究竟呢,除非证道。那证道的话,就用不着说这个法了,那还说它干吗,本来就是,无处不是法,那还做它干吗呀,是不是?就不用提这个了。就因为我们做不到,才要时时提起这个正念。我们有这个正念,等于念佛一样,就是念佛。有这个念就是真念佛,没有这个念还不算真正的念佛。

  所以说呢,这个在念佛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就因为有这一念,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念佛,不是排斥念佛。说“我得想法做到这一点”——就因为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所以要采取各种方法达到这个目的,包括念佛啊,包括十个小时啊,甚至记数啊,或是不记数,都是为了无念这个目的。

  记数是为这个目的,不记数还是为了这个目的。记时间是为这个目的,不记时间还是这个目的,都是这一个目的。只不过我们采取怎么样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心里平衡,能放下自己的那种妄想,不再执着,而去更好地念佛,这就是目的。所以说你有了这个,就什么都不怕了,而且呢,不管你记数念佛也好,或单纯地念佛也好,或是记时间念,都可以。

  而且更主要的,应该知道“心平是道”。心平是道啊,等到外面来找你办什么事了,或有什么事了,这时候你念什么佛呢?我就要念那个实相佛,要念那个“心平是佛”。我念佛,我借着佛号要达到心平,要达到一念不生。我就是有事,也要达到心平,也要达到一念不生。

  一念不生不是说无缘无故地一念不生,必须得从各种事相里达到一念不生。没有事相就没有这个一念不生,是不是?一念不生是对着因为有事,才要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说呢,不管是什么条件,我们都要奔着这一个目的。

  至于方法的问题,无所谓,换个方式。比如有人来找了,那我就心平、热情地帮助你,很好地去帮助你做,做完了我就放下。在做的时候,是不是耽误念佛了?实际上你没耽误。因为你能放下“你的念佛”——“念佛”同时也是一种执着。而你能放下念佛去帮助人,这又是换一种方式念佛。

  因为佛有无量化身,这是阿弥陀佛又一种化身——普度众生嘛,行菩萨道,那不更好吗?有时候往往这个(指放下我念)比那个(我念佛)效果还好。那个只是在念“阿弥陀佛”,在不断地摄心、在念,但是你要知道你念,终究得不离世间,而且要从世间里把它超脱出来。这样的话(指放下我念,修无我),念佛更得力。

  所以心平是道。这时候非常需要心平是道,特别是在事相上。什么是心平是道?就是一句话:别打妄想,减少妄想。什么事做完就放下,遇到什么事都要摄住心,而且没有攀缘心。包括各种的方法,都是为了达到这个一念不生。不要打妄想。所以说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你得时时地,把这个法要深深地理解。

  如果你想要真正念好佛——这我说心里话,你要想真正念好佛,你要真正地想今生成就,而且有个大成就,你可以看看《达摩四行观》,好好看看《达摩血脉论》。这些实际上是无价之宝啊,但是现在念佛人多,不敢说,你一说呢,他说你是修禅的。实际上那是佛的心,没有禅就没有佛。

  如果把《四行观》和《血脉论》加到我们念佛里,用这个心去念阿弥陀佛,心里离相,我们对“阿弥陀佛”的这个心就更广阔了,更广大了。因为你把这个相空了,反而这个“阿弥陀佛”遍虚空、满法界,那是真正的念阿弥陀佛。心里无所求,一切放下,“阿弥陀佛”,那你是真念佛。

  那就是说我们达到什么效果?释迦牟尼佛说“若以声求我,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已经远离了这个。所以远离这个,正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永远是离一切相的,“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也就是十方如来的化身,是不是?就是这样。

  因为你不知道佛的真实意义,佛有化身、报身、法身,而我们就在佛的身相上分别——他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实际每个佛都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哪个都是药师佛,哪个都是释迦牟尼佛,随着众生那个心不断地化现。说是一佛也行,说无量佛也行,说他个别佛也行,那是无所谓的事情。他有无量的化身,何必计较这些东西呢?本来就是无相的东西,我们凡夫非得在这无相中生起一念有相,所以成为众生。就这么点事,就是因为你这一动,啥也没有,就因为你这一动,完了,就是众生,就这么点事。

  至于其他的,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心平。像你讲的,往往在念佛的时候,正好有事忙的时候,越念佛心越乱。你不知道,念佛越乱的时候,正是用功的好时候。你觉得静,那是条件(指静境)给你的静,你那是假静;给你点条件(指闹境)你就乱了。你在乱中要能念佛,那才是真东西呢,那叫难行能行。那才是真正行菩萨道,那时候才是真正地深入。

  关键的时候,境界现前我们能把握住自己,对不对?什么是境界?乱就是境界,你在乱中还能念佛,将来我们往生时就有了保证。如果能在乱中不断地念佛,念到最后,乱是乱,我是我,分开了,它再也不干扰你了——你想听也听不见,看也看不见。但想知道时就知道,不想知道根本就不知道。世界还是世界,你还是你,但是你早已经把这个——表面是分开了,实际上(闹境)已经被化解了,它已经逐渐地在灭掉了,那我们就自在了,是不是?

  你看平时你静的时候念一句“阿弥陀佛”,只能说是一句阿弥陀佛,如果你在乱中念一句“阿弥陀佛”,等于一百句,因为这是在难念能念的时候。你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念一句佛,那多了不得呀!就像救人似的,说我平时能救人,比如你平时就算给人看病,扎针、吃药,这有没有功德?有功德,只是一般功德。如果这人眼看就要死了,在这个时候你要是救他一命,这功德多大?这功德无量。

  平时只是平时,平时你给人扎针,谁要是感冒了,给两片药就好使,那好处理。这个你能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而最难做到的,就是在环境最复杂的情况下,我还能提起念佛这个念头,而且我还能去念。虽然表面是乱,实际上从真的来讲,它不乱。有时候你自己不明白,非被骗了不可。哪怕你睡觉醒来的时候,第一念,念一句“阿弥陀佛!”你生起这个念头,就相当了不得了,比你平时念一百句都强。平时念一百句那是有意识地去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而你这个是无意识的,醒来时就一句“阿弥陀佛”,这多了不得。

  但是这一句话也是来源于平时的努力,你别把平时的努力抹杀了,说“我干脆就醒来时念一句阿弥陀佛”——平时得努力,最后这边才有个结果,它俩本来就是一个。有平时的静,在动中我才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平时在动中看到乱,才知道我将来要在静中更加地珍惜和努力。“阿弥陀佛”,就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我都能念阿弥陀佛。什么条件——越是困难的时候,我越应该能成就。

  成佛永远是逆水行舟,修道就是逆水行舟,都是卖力气去走。哪有几个顺着走的?要往山上去,达到山顶为目的,你往下滑,永远也达不到山顶。都是往上走,逆水行舟才是修行呢。顺水行舟它不是修行,是不是?所以说这就完事了,就这么点事,你自己把心放下就行了。

  “念佛时把自己想的那个想法都念出来了”,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一时的过程。有时候这个妄想如果过重了,他就把妄想念出来了。念出来就念出来呗,发现念出去了——噢,知道打妄想了,然后我再提起正念。

  问:以前打妄想不耽误念佛,它也念不出来啊?

  答:你那时打妄想呢,也念佛,是一半妄想一半念佛,而且念佛大于妄想,是这样。现在你如果是念念佛突然想起来,是因为你很静,虽然这个妄想是比平时的要轻,但是呢,在你非常静的时候,这个妄想稍稍一露头就出去了,特别明显,就把它念出去了。这个不要紧,平时啊,有时候自己的念容易放下,因为已经养成一种习惯性。这种习惯性就是说虽然我嘴没念佛,但是心里是一种放下,心里好像挺清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实际上这个力量啊,都是在心里特别平静的时候,突然来这么一句,它特别明显,“咣”一下就出去了,甚至都能把佛号突破过去,就那么大的力量。但这不是,这是我们的一种习种性,它有一种习惯性,是一种妄想。所以说这个东西,正是我们清除它的过程,我们就应该把它清除出去。如果克服了这一关,我们就进了一步。

  问:师父,您老人家说这个照比以前是进步,不是退步?

  答:不是后退,是因为念长了,它必然要有这种现象出现的。因为我们的习惯性,习惯种子在那里呢。有时候不断地清理灰尘,我们念念佛,念得挺静挺静的,挺好挺好的。突然来个妄想,这一下子你简直都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的、念的,甚至自己还没注意,就把它念出来了。它怎么想的,你就怎么念出去的。

  你说怎么会这么念呢?就因为它是你过去的种子识,你就把这些灰尘拿出来了。别被它骗,你应该作这种思惟:啊,我这里还有这么多灰尘,我又扔出去一个。又挖出一个定时炸弹,就完事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祥法师       慈悲)(五明学佛网:妙祥法师       慈悲)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陈星桥居士: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 

 贤崇法师:慈悲与智慧的力量 

 如瑞法师:修行离不开慈悲智慧 

 荆三隆教授:佛教慈悲理念溯源——兼谈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实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九 五宗平等弘扬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八 诵大悲咒无附加条件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七 发心出家要真实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六 出坡也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