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87集


   日期:2016/7/23 22: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八七页:

  钞【如大本云:彼佛光明,最为远著,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诸佛顶中光明,有照一里者,二里者;如是渐远,有照二百万里者,有照一世界者,二世界者;如是渐远,有照二百万世界者;唯阿弥陀佛光明,照千万世界,无有穷尽,故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乃至超日月光佛,皆光明无量义也。】

  演【诸佛光明所不能及者,或有难云:佛佛道同,则光明亦同,今佛光远近悬殊者,何也?曰佛光实同,因机现异。】

  这一段话是告诉我们,佛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没有差别的,佛之所以现相是因为众生机缘而现相;如果没有机感,佛就不可能现相,这个原理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机感,他就会现什么样的相。知道这个事实,才晓得我们在凡夫地,也就是我们现前的身分,应该如何修学。不明这个道理,纵然你将来成了佛,你的光明也不过是一里、二里,那个身就很劣,你去度化众生,你虽然是成了佛,众生对你没有缘,不欢喜你,你讲经他不爱听,掉头而去;不是佛说得不好,与众生没有缘。这就是没成佛之先,要广结善缘。

  这就是要讲到善与恶了,善恶的标准不在外境,这个事实我们同修应该要牢牢的记住,学佛一生当中成就不容易。你看念佛的人多少,几个人往生?民国四十七年,我没有出家的时候,在台中,李老师跟我讲,台中莲社有姓名、有地址的名册上,有将近二十五万人。莲社莲友这么多,往生的几个?也不过三、五个人而已,二、三万念佛人当中才有一个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业障太重了。固然这个法门是带业往生,带旧业不带新业。我现在一面念佛,一面还造业,以为这个业能带得过去的,这个错了。所带的业是你没有闻佛法以前,造的那个业可以带去,你闻法修学这个法门,还要造业,这就不能去了。可是念佛的人,几个人不造业?这就太难。所以大家在净宗法门里面修积一点善根,这个很普遍、很多,真正要想这一生当中求生净土,能够依教奉行的太少了。

  真正要往生,第一个要开悟。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的毛病、知道自己的习气,就叫做开悟。你实在不知道,念《无量寿经》,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这五章你念念,对对自己,看自己有没有毛病习气?如果有,你就找出来;找出来之后,从今天起就把它改过来。这个法门从心地上修,心净则土净。我们一般凡夫最严重的习气就是嫉妒、瞋恚、贪爱,看到别人稍稍比我自己有一点好一点地方,嫉妒心就生起来,殊不知嫉妒、瞋恚、贪爱是三恶道的业因,虽然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声阿弥陀佛不断,你这三种心要是不断,还念念增长,你虽念佛,将来你的果报在三途。

  我过去读灌顶法师的《大势至圆通章疏钞》,看到后面这念佛人一百种果报,我就很怀疑,我就请教李老师,因为念佛人第一个果报是「堕阿鼻地狱」,这个我很不服气,念佛是好事情,怎么会念到阿鼻地狱去?嫉妒、瞋恚心太重,障碍佛法。障碍佛法不得了,障碍正法,这是我们的大病,小毛病太多了。所以大家念《了凡四训》、念《感应篇》,我们业障重的人,应当把这两样东西当作功课。我们印的《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后面不但附有《宝王三昧忏》、《净修捷要》,我特别把《感应篇》、《阴骘文》统统印在后面,为什么?我们一般人不知道自己过失,这个过失就是业障,不晓得自己业障,让你每天去念念就发现自己的业障。你能把它改过来就叫做消除业障,你的心得清净了。

  净宗这个法门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修一个清净心而已。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凡是能使我们心不清净的,我们一定要远离。所以我劝同修们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不必要见的人尽量少跟他见面,心清净。俗话常说「知事多时烦恼多」,你何必要晓得那么多事情?「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跟人家往来多了,是非就多了,你的心怎么能清净?你说:我做好事!「好事不如无事」。这不仅是庞居士告诉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纵使供养恒沙圣众」,还得了吗?诸佛菩萨来了,大家争著去供养,佛说怎么样?「不如坚勇求正觉」。你看看,佛菩萨来了都不必去供养,我修清净心。你清净心修成,你真的能往生,你能见阿弥陀佛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跟观音、势至是把手同行。你供养恒沙圣众,没有办法,你做不到,不过修一点人天痴福而已。

  我们今天不接触人,怎么结法缘?念念当中就结法缘,心清净,一念清净心没有障碍、没有范围,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一念清净心当中,我念一声阿弥陀佛回向给他们,跟他们统统都结了缘。心里面分别计较,你就修再大的功德还是非常有限,为什么?你心里有分别,你有执著。分别、执著不破,修再大的功德,它是局限的,它有范围,它不能突破,也就是不能称性。

  学佛要从哪里学起?今天下午陆老居士带一个朋友,都是七十多岁的人,学佛学了几十年,到这里来问我,应该怎么学法?我就告诉他:你年岁大了,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这还有多少年?我劝他一切放下,老实念佛,要知道修学净土求生净土,只有一个清净心,心净则土净。从哪里下手?我今天送他一本《无量寿经》,我说:你就从这里下手,过去几十年所修的统统放弃,不要了,那是盲修瞎练,从今天起开始从头学起,就是一部经念到底,先念三千遍,把心念定了、心念静了。一般人念经,心为什么不定?为什么不静?他不能遵守三个原则: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搞是非人我是夹杂,管别人闲事也是夹杂,把自己真正功夫忘掉了。

  最有福报的人才能修学这个法门,所以我们修的时候很多业障,为什么?没有福。为什么没福?多管闲事,不肯放下万缘,这个人没福。有福报的人心清净,心清净就是有福报;心不清净,没福。不是说你有钱有势那是福,那是空的!有钱有势,你死了带不走,世间名闻利养也不过是借给你看几天而已,你就那么迷惑颠倒了,那不是真的。真正的福报是清净心,是无比的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你有智慧这才放光。这个地方讲的佛光才放光,没有智慧,你怎么会放光?没有这个道理的。身光还是智光生的,没有智,身也不会放光。

  同修们一定要记住,消业障,念佛是第一妙法,你业障再大、再深、再重,一句阿弥陀佛都消灭了。关键是要觉,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譬如我一念瞋恚心动了,立刻就觉察,我错了,这叫忏悔;一念嫉妒心生起来,我错了,我是个念佛人,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我怎么可以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一生,他立刻就觉悟,这就叫开悟,这个人就是觉而不迷。他一觉,他这个念头就没有了、就消除了,业障就消掉了;这个念头念念增长,那是不觉、那是迷。

  你要想真正觉悟,真正不迷,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看淡,要放下。人之所以迷惑颠倒,不能觉悟,就是把这个世间法看得太重,不肯放下,所以他念念迷情增长,他不会觉悟。你把什么事情都看淡,你就容易觉悟。这一觉悟,立刻提起这一句佛号,也就是说,我第一个念头是妄念,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那转得快,这就是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不怕,我第二念就觉了,就转成阿弥陀佛,让阿弥陀佛这一念念念增长,让其他一切妄念是一念、二念就没有了,顶多起个一念、二念,二、三念决定转过来了。这样的人有福,这样的人这一生决定成佛,这样的人有大福德,这是大智慧,没有比这个智慧更高的。

  帮助众生,诸位在这个讲席里,我们共修了这么长的时间,应当明了,也应当肯定,帮助人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劝人念佛。人家不肯念,他为什么不肯念?他不认识这个法门,所以劝他来听经。他没有接触过佛经,对於佛法有成见,劝也劝不来,我们这里还有录音带,可以让他有空的时候听一、二个,引发他的信心;还有一些人不喜欢听的,如果我们有简单扼要的佛法小册子送给他看,也很能够接引人。大部的东西,他一看到太多了,我没时间看;小册子很好,非常的需要。尤其在国外,我们两个道场,这些年印了不少经书,反应也很好,但是一致给我们有个批评,我们印得东西太深,很多人看不懂。许多同修告诉我,希望我们印一点浅的东西。浅的东西哪里来?找不到。这几天馆长发了大心,我请她写净土五经简单的注解,先写《阿弥陀经浅释》,然后再写《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专门接引初机的,这个印出来之后一定是非常受欢迎。

  其次,黄老居士每一次写信都提到,希望我把讲经的时间缩短,要求我写书,要求我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不容易,学生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净土宗的学生,那要是上上乘的福报,没有大福报他不能学这法门。学生难找,那是亿万人当中才会发现一、二个,不容易。但是写书就容易得多,尤其是去年,我在新加坡讲《无量寿经》,录音带流通了,谢教授全部写出来,写了七、八十万字,现在拿给我重新看一遍,好好的把它改一改,这个比我自己写那是方便太多了。讲经是现场讲,有特定的对象,但是书是普遍供给大众阅览,不是特定对象,因此写出来的记录里面就有许多地方要删除,也有一些地方需要补充。我们这部《无量寿经讲记》印出来之后,一定能利益许许多多的同修,让他认识这个法门,进而欢喜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我们绝对不是搞名闻利养,决定不要这个,因为我们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早一天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的一切,我们统统舍得干干净净。我们用这个方法报佛恩,用这个方法满佛之愿。

  佛是普度众生,我们能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佛普度众生。这是「上报四重恩」唯一的真正报恩方法,除此之外不叫真正报恩。你每天以水果供养佛,每天给佛磕十万个大头,都不能报佛恩。为什么?佛不需要这些。佛所需要的令一切众生觉悟,希望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佛的愿望。我们在这上面能多做一点,这才叫真正「上报四恩,下济三苦」。这就是与一切众生结了法缘。不但与一切众生结法缘,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菩萨都结了缘,因为一切菩萨、一切诸佛都弘扬这个法门,都劝一切众生求生净土。我们今天也参与这个工作,与一切诸佛同心、同愿、同行。你没有真实的福报,你这一生怎么可能修学?所以修学这个法门是无比的大福报。一般人他常常生烦恼,我们要原谅他,毕竟在一切众生里头具真实福报智慧的人那是极少数,他生烦恼那是应当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诸佛光明所不能及」,这就是诸佛在因地上的愿不相同,虽然果地觉相同,但是因地心不相同。一切诸佛在因地,唯独阿弥陀佛因地的愿行不可思议,我们在《无量寿经》读到过。

  『十方诸佛顶中光明』,这是在光明里面举出一种,「佛顶」,我们常讲的圆光,佛顶放光。『有照一里者、二里者』,一里、二里我们能想像得到,这是佛的劣应身。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世间,当时佛的光明一寻,一寻就是八尺。『如是渐远,有照二百万里者,有照一世界者,二世界者』,一世界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是渐远,有照二百万世界者』。可见得每个人成佛之后,因地心与果地觉相应,还是不出因果的范围。成佛都离不开因果,何况六道凡夫?正是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所修的这是至善,他的果报显示在光明,显示在国土的大小、世界的庄严,显示在这些地方。

  一切诸佛当中,『唯阿弥陀佛光明,照千万世界,无有穷尽』。「千万」不是数字,是形容多;如果当作数字,千万还是小数字,不是个大数字。「无有穷尽」,阿弥陀佛光明所照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遗漏,弥陀弘愿圆满的,弥陀大行也是圆满的,愿行圆满,所以光明殊胜无比。『故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乃至超日月光佛』,这是《无量寿经》里面讲的十二光。『皆光明无量义也』。

  钞【观经云: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又云:彼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这是《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这一段经文是讲阿弥陀佛的报身。报身佛就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实在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好有无量光」,这个地方统统说成『八万四千』,八万四千也是表法的,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你知道吗?佛知道,佛一条一条说,确确实实跟你说了八万四千烦恼,一条也不漏。所以「八万四千」是一个确实的数字,不是假设的,不是形容词,诸位在佛学辞典、《教乘法数》都能查得出来。你能把自身的烦恼一一都找出来,大觉!找出来之后,一样一样把它断掉,教下就是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很麻烦,也很不容易断。禅宗就聪明,不从枝叶上断,从根本上断。净土宗用的方法比禅宗还要聪明,可以说从根本的根本上断,就是修自性清净心,其他的什么都不要顾,心清净了,身就清净,所有一切境界都清净,没有一样不清净。

  诸位要晓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妄想、杂念,还有贪瞋痴慢,一定要觉悟。这是什么?业障现前,通常佛门讲烦恼现行。我讲烦恼现行,你们都不会注意,为什么?烦恼看轻了,没在意。业障现前,这个问题严重了,真的是业障现前,你会重视它。起心动念,业障现前,这个业障障碍你往生极乐世界,障碍你功夫成片,障碍你一心不乱,这就是业障,这一点都不假。我们念佛念到今天为什么心不清净?为什么功夫不能成片?功夫一成片,跟诸位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了。功夫成片里面,上品的生死就自在,想什么时候往生什么时候就可以往生,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生死自在,就是生死没有了,来去自由了。别人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看到人家做到,我们做不到,这叫真惭愧,这真叫奇耻大辱。为什么人家能做,我们做不到?人家在二六时中心地清净,我们为什么不清净?要从这个地方自己责备自己,自己要认真去检讨,认真去改过,这才叫修行人,这才叫做念佛人。不是一天到晚嘴巴挂著这句阿弥陀佛,心里胡思乱想,那不是念佛人。

  所以你真正念佛,佛光注照。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在照顾你,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这是《观无量寿佛经》的经文,『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我们现前在这里念佛,我们也在佛光注照之中。『摄取不舍』,这就是佛力加持,使我们信心清净,智慧增长,善根增长。除非你自己违背佛的教诲,那你是不愿意接受佛光摄取,这不怪佛,怪自己,自己要脱离。诸佛菩萨,历代的祖师大德,心都是清净、平等的,对於一切众生绝无偏爱。如果有偏爱,心就不清净、就不平等,那就是迷不是觉。所以他没有偏爱,没有私心。可是我们往往也看出来,他特别著重於某一个人,特别去栽培某一个人,帮助成就某一个人,看到他是有私心,为什么照顾这个不照顾那个?诸位晓得,他不是私心,是一切众生缘熟,这个众生缘成熟了,那个还没有成熟,成熟的先照顾他,没有成熟则后照顾他,是这个意思。我们凡夫眼睛里面,他对人的确是有偏好,实际上他的心清净平等。

  譬如桃树,桃子成熟了,你去摘的时候一定桃子红红的、大大的先摘它,小的、还没熟的,你过几天再摘它,就这个意思。你今天去摘,是不是特别有偏爱、偏心?没有,心是平等的。对一树桃子个个都平等,但是哪一个先成熟,众生成熟有先后不同。什么叫成熟?对於老师的教导真正能奉行的,这就是成熟,老师愿意教你,为什么?你愿意接受。对老师教的不以为然,老师对他很客气,把他当作朋友看待,不会教他,这就是疏远了。可见得不是老师心有私心,是学生恭敬心有差别;这个恭敬心并不是老师要求的,老师如果要求人恭敬,这个老师不值得我们去尊敬他的。恭敬心是你的性德流露,你性德往外流,这个人有明心见性的可能性,这个一定要帮助他;不是性德流露,就是烦恼流露,烦恼流露那只好慢慢的来转他,帮助他一下成就是不可能的,关键在这个地方。

  我非常喜欢从前古老时候的制度,那时候政府这些官员是国家选拔的。国家选举公务员两个标准:一个「孝」,一个「廉」。人能孝顺父母就能忠君爱国,就不会做坏事情,为什么?做了坏事情,想到对不起父母,父母没面子!为了荣宗耀祖,父母有体面,他办事情就要奉公守法,所以「忠臣出孝子之门」。所以国家选拔公务员第一个条件是孝。地方官员常常到外面去访问,访孝廉,打听你们这个地方有没有孝子,如果打听到有了,政府一定把你请出来,由国家培养你,让你读书,拿公费。《了凡四训》里面那个廪生,廪就是廪俸,国家给他粮食,给他待遇,由国家来培养,就是今天所讲的公费生。第二个条件「廉」,「廉」是廉洁,绝对不受贿赂,决定不贪污。

  老师培养学生,也是观察根机。根机,印光老法师在《文钞》里讲得很好,「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老师同样的教学,学生每个人得的利益不相同,问题是老师所说的自己是不是真正接受,是不是真正消化,是不是真正把这些教训变成我们实际上的生活行为,这个重要。如果只学一些嘴皮上的学问,这个没用处,学了之后变成世智辩聪,讲得天花乱坠,烦恼重重,增长贪瞋痴慢,这个错了。所以道业能不能成就在自己,不在别人。善知识摆在我们面前!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这叫善学,所以他能够一生圆成佛道。他那个成佛成的是圆教佛,无上正等正觉,你在《华严经》上看,他没有换一个身,就是这一身,肉身,肉身成佛,成的是圆教佛。这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应当要学习,应当要效法的。展开《四十华严》,人家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在一切顺境、逆境里面成就自己无上菩提。

  自古以来大凡老师教学生,也就是讲「五年学戒」,五年学戒最重要的科目是修忍辱波罗蜜。你去看看《高僧传》,看看各宗的语录,你会发现非常普遍,学生拜老师,五年当中老师什么都不教他。六祖惠能大师拜五祖之后,碓房里舂米八个月,八个月跟五祖没见过面。一般人说,我拜他做老师,八个月都见不了面,走了,我要跟他干什么?碰到这种人,祖师一定合掌,阿弥陀佛,早点走好。为什么?不能成就,他不是材料。所以头一个就是训练你忍辱,能忍他就有定。定之前方便是忍,没有忍哪来定,没有定你怎么开慧?由此可知,这么长的时间锻炼你忍辱就是他在那里教学,他不是没有,他天天在教,虽然不跟你见面,他天天观察,天天注意到,你是不是真在用功,是不是真的在听经。开头就是训练,所以不能忍的决定不是法器,决定不是人才,走得再多都不可惜,尽量让他走。如果对他挽留觉得可惜,那是你颠倒,是你的知见错误。

  真正有智慧人,他的看法、做法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迷惑,普通人有感情,感情用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是智慧观照,他不感情用事,能忍,忍得定,这时候很容易一部经、半部经他就开悟,就大彻大悟,世出世间法一切就通达。一个好老师要求的学生是这样的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你教一辈子也教不会,教你一样你就会一样,教你两样就会两样,不教你都不会,这个,你想想一个老师他一生能教几个人?一个人也教不出来。百年三万六千日,教三万六千桩事情,不教你全不会,这有什么用处?没有用处。孔老夫子教学,『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老夫子不教,不收这个学生。为什么?死脑筋,木头脑筋,教一个会一个,孔老夫子不教。我教给你一样,其他的你都能会通,我告诉你墙角是直角,你懂得了,其他三个也都知道,这样的学生老夫子才肯教。所以孔老夫子教学生也不是个个人他都收作学生,不可能的事情,他还是要考试,还是要有条件的。

  佛家取材,就是取人取定,不管是显教、密教,不管是哪一宗,只要是真正的佛法,不是邪法,邪法那就不论了。邪法它的目标是在名闻利养,所以他不会对你有这么严格的要求,他只要你来,只要你捧场,只要你能送供养来,他目的就达到了。真正的佛法,这些东西统统不要,名闻利养全部都不要,道场也不要。黄念祖老居士的看法跟我们完全相同,道场不要大,不重形式,不重外表,同修不重人多,不搞热闹,同修贵精不贵多。修行重见性,不重感应,不重神通,不搞这些东西。念佛,重的是一心不乱,我们要学的是这个,修清净心,修一心不乱;凡是障碍一心不乱的,我们一定要远离。这样能忍、有定,念念都求一心的,这是十方如来都欢喜,都赞叹,阿弥陀佛摄受,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是有经给我们作证明。

  钞【又大本言:阿难头脑著地,称佛名号,礼未起际,佛放大光明,遍十方上下。皆光明无量义也。】

  这一段在《无量寿经》里面。

  我们现在的人业障比从前的人多,我相信诸位自己能体会得到,你一反省就晓得,我们烦恼很多,情绪不稳定,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一会儿这个好、一会儿那个好,成天生活在深重业障之中,非常可怕,非常可怜。要想挽救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一个方法:专心。所以学佛,我在全世界每个地方普遍劝导同修,你学佛想真正有成就,只能跟一个老师。在你没有开悟之前,你跟两个老师你走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口,四个老师就十字街头,你无所适从。你只能参与一个道场,你不可以参加两个道场,两个道场你一定是全盘失败。到什么时候你才可以普遍参学?到你有定,开慧了。到你开慧的时候,老师不会叫你再跟他了,也不会叫你在这个道场,他会劝你出去参访,成就你的后得智。所以跟定一个老师求根本智,两个老师你决定不可能得根本智。

  我跟李老师求学的时候,他就限制,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但是他还得遵守古时候的制度,五年。五年之中决定跟一个老师,听一个老师讲经说法,任何人讲经说法他都不准我们听。看书都要经过他同意,没有经过他同意不准看。实际上我们的烦恼太重,老师只能这样要求我,把我留住,如果他那时候限定书只可以读一本,我受不了,第二天就跑掉了。我还是要看很多书,但是一定要他同意,他不同意的不可以看,这个还能受得了。如果说「你只能读《无量寿经》,除这个经之外什么都不准看」,我大概住二、三天一定开溜了。这是什么?烦恼重。

  我今天才恍然大悟,所以我要求这个标准比李老师高,我教你们五年读一部经,为什么?你们的成就超过我,比我更纯、更专、更容易成就,我这样教法,我对得起你们。我要是拿李老师那个方法来教你们,我对不起你们,我觉得我良心过不去。这就是你们的福报、善根比我深厚,因为我那个时候是刚刚接触佛法,听经很少。你们现在听了这么多年的经,已经有相当根底,我跟你讲你能信了,从前我刚见李老师,李老师这样跟我讲我不能相信。更厉害的就是「你从前所学的我不承认,统统作废,从今天起你到我这个门里头来从头学起」。我三个条件都答应他。

  学了几个月以后逐渐有点体会,知道这个方法正确,这个方法好。所以李老师要求我守五年,我是自动加一倍,这不是他要求的,我遵守他的教训整整十年。可是我看李老师对其他的同学没这个要求,单单我去的时候他对我这么要求。以后我介绍徐醒民去,他也没有要求;在我之前的周家麟,李老师也没有这样要求。大概看到我的业障很重,没有这种限制不能成就,这是他老人家的慈悲。所以这个法门要不遵守古人的道路,我们一生要想成就很难。以上这都是引用经文说明无量光的意思。

  钞【或难。】

  『难』是有人来问难,来出难题的。

  钞【日犹有碍,世所共知。】

  太阳光是有障碍的,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

  钞【佛光无碍,当有何据。】

  你说佛光没有障碍,有什么依据?

  钞【答:须达老女,不愿见佛,避入深闺,佛光所及,垣壁俱彻,内外四方,恒与佛对,即无碍之徵也。】

  这个答得好,这是佛在当年特别示现给这些弟子看,这个人与佛没有缘,佛度不了她。这是讲『须达老女』,佛经里面说「城东老母」,这个人与佛没有缘,没有缘能度化她吗?度不了她。她遇到佛,掉头走。佛有神通,在那边又化个身,又碰到他,碰到他,好,她走岔路走了;佛再用神通,不管你走到哪里,佛变现很多身,四面八方都把她围绕著,最后她蒙头大哭,还是不听,证明无缘。须达老女,这是证明什么?证明佛光普照,虽然普照,她没有缘,她见不到。她躲在自己房间里面,佛光穿透墙壁还是照到她,『垣壁俱彻』,垣是垣墙、墙壁,透过去,『内外四方,恒与佛对』,她依然不信,那有什么法子,还是不能接受。这是证明『佛光无碍』。

  这一段解释「无量光」,下面一段是本经最重要的意思「无量寿」,一切无量是以寿命为第一,是以寿命为体。如果没有寿命,纵有无量光也没有用处,所以一定要有寿命。

  ◎【二寿命无量】

  经【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最重要的含义是无量寿,佛无量寿。底下一句重要,『及其人民』,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同佛寿量,佛无量寿,每一个人都无量寿,就是下下品往生也无量寿。再告诉诸位,生到边地疑城还是无量寿,这个世界不可思议。

  疏【光明无量,是无量之一义。】

  『光明无量』,是无量义里面的一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意思,意思是周遍十方。

  疏【今言寿命亦无量也。】

  『寿命无量』就是讲的竖穷三际,所以用一个光、一个寿,就是整个法界全体,那当然是无量。光寿表法界全体,整个法界全体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法界全体。回头再想一想,我们现在心量狭小,多可怜!原本我们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现在搞得两个人都容纳不下。不但两个人都容纳不下,自己跟自己也容纳不下,为什么?后一念不能容纳前一念,你看这个糟糕不糟糕!这是我们要深深觉悟的。纵然你多做善事,你也念佛,毛病习气要是不改,灌顶大师讲念佛一百种果报,将来你会到哪里去往生?到阿修罗道,因为阿修罗自己不能容纳自己,自己跟自己发脾气,自己跟自己打架。念佛念成阿修罗,糟糕不糟糕!阿修罗有四种:天阿修罗,福报大的;人间阿修罗,福报最小的;还有饿鬼道的阿修罗,畜生道的阿修罗,福报就更小。你当阿修罗到哪一道去当,还有大问题。到饿鬼道都不能做一个好鬼,还要作阿修罗,你说糟糕不糟糕。

  所以业障习气,如果发现了,要痛改前非!改的方法,念佛好,专一念佛。所以能够真正用五年的时间学一部经,一句佛号把你自己根底打好,然后你再发心去参学就不一样了。现在有些道场跑多了,再不跑的时候,人情上说不过去,人情是六道轮回的脚镣手铐,把你铐住,西方阿弥陀佛拖都拖不动,底下那个脚有铁链子锁在那里,铁链子就叫人情,人情佛事。铐牢你,你没有办法超越轮回,也没办法离开三恶道,可怕!

  诸位好好的想想,学佛难,学佛真正不容易。我自己学佛能有这么一点点成就,真是很幸运,一学佛就遇到好老师,我没有走冤枉路。我学佛前后就亲近两个老师,前面一个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后面我跟李老师十年,我也没有跑道场,除了台中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之外,我没有跑过任何一个道场。所以我知道的事情很少,在台湾很多寺庙我不熟,很多法师我也不熟。我到新加坡,新加坡演培法师一见我面,他就说:你从台湾来,应知台湾事。我说:阿弥陀佛,我对於台湾一无所知,非常惭愧。这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你想想看,一回来,下了飞机你们安排第二天晚上就讲经,我后天上飞机走了,明天晚上还不放过,还要讲一堂。到国外也是如此,国外同修说:你一年才来个三、五天,当然一来就讲,也不会让我有一、二天休假的。所以要晓得,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好!脑袋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知道,决定往生。

  我学佛的一个经历,这也是非常的幸运,简单,没有跑过道场,没有亲近过什么法师大德。过去李老师限制不准亲近,以后学出来讲经,想亲近没有机会亲近了,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古人讲的这两句话我做到,「知事少时烦恼少」,我烦恼很少,因为知道事情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我认识的人很少,所以是非也少。因为常常讲经,别人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他跟我点头,我也跟他点头,他姓什么我不知道。不但一般听经的我不知道,就是你们在座常年听经的,我也不晓得你们姓什么,你们的住址、电话号码我从来不记。不记事,只记阿弥陀佛就好,其他的用不著记,学法才能得利益。有的时候,有些同学来见我,说这个道场,说那些事情,他说了半天,讲得很辛苦,我没听进去,一句也没听到。不但你们说话,我不晓得,我听不到。我讲经讲了一个半钟头,下来之后你问我:法师,你那一个钟点讲什么?我也不知道。你们找出录音带听听,大概是讲过,否则的话,的确不知道。我讲经事先没有准备,事后从来不去想一想。至於你们现在从录音带上写出来,我才看了一看,好好的斟酌。这是我把自己修学这一点心得贡献给诸位,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这个方法是李老师教给我的,我运用他这个方法还真得一点好处,好处是心地清净,少烦少恼。少烦少恼就多福多慧,多福不是说有钱,我名闻利养都没有。我们没有应酬,没有是非、没有烦恼,好好的在那里念佛、读经。我们跟娑婆世界一天一天远了,跟西方极乐世界一天一天近了,我们走的是这个路子。今天就讲到此地,明天我们再研究这一段「无量寿」,这是《弥陀经》最重要的一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阿弥陀经疏钞)(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阿弥陀经疏钞)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