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79集


   日期:2016/7/2 18: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七四页:

  ◎【二风树演法】

  经【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这一段经文,科题是「风树演法」,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情说法。前面讲众鸟是有情,现在给我们讲风树,所以那个世界情与无情同宣妙法,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人不退转的重要因素。

  疏【前言行树罗网,今言此诸树网,因风出音,如上鸟鸣,化导众生,利益无尽也。】

  前面讲到西方世界行树罗网,这一段接著再说这些网树因为风吹而发出音声,像世间的风铃一样,音声很美。我们这边的风铃,充其量其音和雅而已,它不会说法。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是宝树,树叶都是七宝,那个音声之美我们无法想像!就像前面所讲的鸟一样,能演说妙法,化导众生。

  疏【风曰微者,风之美也;音曰微妙者,音之美也,微妙即和雅意。】

  『和』是温和,『雅』是雅正、正音。

  疏【百千种乐者,以少况多。】

  百千种,就像我们现在的交响乐一样。

  疏【赞其至美,极人天乐,所不能及。】

  这是赞叹到了极处,人间天上的音乐都无法与它相比。

  疏【其音亦宣根力觉道。】

  音声当中也是宣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这四科代表无量的佛法,无有一法它不演说的。

  疏【种种道品,不言者,文省也。】

  『省』是省略。

  疏【又大本云:微风触身。今不言者,亦文省也。】

  《弥陀经》文字少,说得简单,虽然没有说,意思都含摄在其中,因为我们看大本《无量寿经》就知道了。

  钞【微风为美者,此土飓风吹动,则出倾湫倒峡,可战惧声。】

  这个世间有些风我们不太喜欢,譬如台湾的台风,美国的龙卷风。『飓风』就是大风,『倾湫倒峡』,湫是水池,把水池里面的水吹到外面来了,有这么大的力量,这种风我们遇到都很害怕。

  钞【猛风吹动,则出撼屋拔木,可厌恶声。】

  『猛风』就是台风。

  钞【乃至毗岚风吹动,则出摧山碎岳,坏诸世界,无可避声。】

  毗岚风我们没有遇到,如果遇到了,这世界就没有了。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三灾,有大三灾、小三灾。大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那个风灾就叫做『毗岚风』。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要坏的时候,这三灾出现了。火灾可以烧到初禅天,初禅天以下,我们太阳系整个都烧光。我们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太空,一个星系消失、毁掉,就是佛讲的大三灾里面的火灾。第二种是水灾,可以淹没二禅天,比火灾还要可怕,二禅以下都没有了。第三种是风灾,毗岚风,吹坏三禅天,三禅以下的都会毁灭,须弥山也没有了。到第四禅才安全,四禅叫福天,这三灾他可以避免。大三灾任何一种,我们这个世界都受不了。

  佛所讲的小三灾,就是现在的核子战争。小三灾是七天的「刀兵劫」,就是战争,七个月的瘟疫,七年七个月的饥饿。二十年前,我到日本长崎、广岛去参观,恍然大悟!原来经上讲的小三灾就是这个样子。核子战争爆发之后,身上染上辐射尘,七个月不死,那个命才能保得住,瘟疫病就是辐射病。地上草木不生,我去的时候是第八年,刚刚生草。经上讲七年七个月,草木不生当然饥饿。核子战争能不能避免?我们看看今天这个世界,似乎无法避免。基督教的预言讲世界末日一九九九年,中国古老的预言也是说在这一个时期有大劫难,这个世界要恢复秩序、恢复和平,大约是在公元二0二0年以后。三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才有和平。现在世界人口太多,容易发生战争,尤其是贫富不均,大多数人生活在这个世间怨天尤人,这个是非常之可怕。在今天这个世界,拥有核子武器的国家逐渐增多,全世界伦理道德的观念堕落,这就可怕了。所以局势之变化,现在是没有人预测得到,真是瞬息千变!

  我们知道眼前这个状况,对於佛法的修学就不能不认真!我们晓得共业当中还有不共业,有别业。在一个很大劫难之后,也有一些人能够幸免,凡是能幸免於大难的人都是有福。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没有福,他怎么能逃得过灾难?所以我们要认真修福。修福,世出世间最殊胜的福德无过於修学净宗法门。

  钞【即令明庶清明等风,虽亦称美,止是披拂山林,生长百物而已。】

  这是讲和风,清明之风,使我们感觉非常舒适,百物赖以生长,它的好处到此为止;用现在话讲,调节气候,四季分明,生长万物。

  钞【彼国之风,似有似无,非寒非热,轻细醇和,不可云喻。】

  西方极乐世界的风,那就太美太好了,为什么?它可以随心所欲。我们两个人同在一起,我喜欢这个风暖和一点,我希望那个风再凉一点,它能适合自己想像的那个温度,这个很妙!吹在每个人身上,感触都不一样,这是我们娑婆世界没有的,他方诸佛世界也没有,怎么知道?因为他方诸佛世界跟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都差不多。『似有似无』,你感觉有,它就有;你觉得没有,它就没有。『非寒非热』,这个风非常温和。『轻细醇和,不可云喻』,赞叹不绝,无法形容、无法比喻,极乐世界的风有这么好。

  钞【观经云:八种清风。清即微意,况彼行树,及诸罗网,皆是七宝,被以微风。互相敲叩。自然而出微妙音声。如百千乐,同时并作。则六律交畅,八音克谐,和之极也,雅之至也。】

  风吹在树上,叶与叶、枝条与枝条相碰时,就像风铃一样,自然发出音声。好像是百千种的乐器,交响乐同时演奏一样。「六律交畅,八音克谐,和之极也,雅之至也」,这几句是赞美交响乐,乐器配得非常和雅,听起来悦耳。

  钞【彼风树既非丝竹,谁为宫商,而能与百千种乐,同此洋洋,诚为希有,人天莫及者。】

  古时候的中国,乐器最普遍的是丝竹,笛子、箫、笙是用竹做的,古琴、古筝是用丝做弦,叫丝竹之声。西方极乐世界的树跟树叶,既不是竹也不是丝,但是它有这样美妙的音声,实在是希有,人天莫及。

  钞【如大本言:世间帝王之乐,百千万种,不如忉利天宫一音之美。】

  这是《无量寿经》上讲的,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古时候帝王是人间最尊最贵,所以只有宫廷里面的音乐才是圆满具足的,舞蹈也是如此。古时候是讲阶级的,阶级低一层,乐器要减少一些,舞蹈的人数也得减少一些。从前天子的舞是八佾舞,一排八个人,诸侯减为六佾,一排六个人,大夫减至四人。现在这些限制没有了,宫廷的歌舞也都搬到舞台供一般平民来欣赏。人间帝王之乐虽然好,跟忉利天比一比那差远了,『不如忉利天宫一音之美』。

  钞【忉利天宫百千种乐,不如夜摩天宫一音之美。】

  诸天愈往上面愈超胜。

  钞【展转诸天,乃至不如极乐国中,风吹树林,出妙音声之美,是超出人天也。】

  『诸天』一直到第六天,为什么?第六天以上是色界,人家不要听这些东西,人家心清净,不用这个为娱乐了,超越了,他是禅定的境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音乐,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风吹树林音声之美。西方极乐世界叫一真法界,受用圆满具足。我们这个世间,欲界的受用,事相上的受用统统具足,心不清净。四禅天、四空天的受用,心非常清净,寂静之乐,但是没有事,也就是事跟理、性跟相不能圆融。西方极乐世界理事圆融,性相不二,这才叫真乐!理不碍事,事不碍事,《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是真正达到究竟圆满,没有偏在哪一边。凡夫偏在事相上,理不知道,所以他有痛苦。二乘偏在理上,所谓住在空寂里面,没有事相,美中不足!都偏在一边。唯独大菩萨们,他们的境界是圆融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圆满一乘佛法的道场,所以超出天人。

  钞【亦宣道品者,以经中但称妙音,其实意含说法。】

  这是经文的省略,这个音里面有『说法』。

  钞【若非法音,何能使人忆念三宝。】

  这就证明,听到风树的音声都能使人发心去念佛念法念僧。这个地方讲的佛法僧,浅言之就是念觉、念正、念清净。换句话说,你听了风吹树林的音声,这一听就觉悟,就破迷开悟,这个不可思议,一听就正知正见,唤醒自己正知正见,听了之后,心地愈来愈清净,这就叫做念佛念法念僧。不是说听到这个声音,你就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念观音、势至,不是这个,那就把经文看呆了。听了之后,觉心、正心、清净心不断的增长,所以他不退转。

  钞【故大本云: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或作音乐,或作法音,是其证也。】

  大本说得清楚,它经文上有『或作法音』,作法音就是说法的音声,这个音声会说法。

  钞【以前例后,皆文省故。】

  前面经文跟后面对照来看,就晓得小本许多地方省略,言语虽然简略,意思还是圆满的。对於初学的人来讲,小本经比较难,因为它说得不清楚,我们读了很难明了实际状况,不如念大本《无量寿经》。大本说得详细,大本念熟之后再念小本就很有味道,为什么?它每一句里含多少意思你都知道,小本文字少,容易摄受。所以先从大本入手,到熟透时,受持的时候可以用小本。

  钞【言触身者,大本云:彼国一切有情,为风吹身,安和适悦,犹如比丘得灭尽定。则亦不说法之说法也。】

  《无量寿经》有这样一段,而《弥陀经》省略。微风吹到我们身上,身上的感受,特别要注意经文说『彼国一切有情』,为什么?一切,我们去了,我们有分!他没有特定指哪一类的人往生;一切有情,也就是从上上品往生到下下品往生统统不例外,甚至包括边地。我相信边地里他那个快乐犹如忉利天宫、夜摩天宫,不过那个风触身上,说法的意思他得不到,舒适一定得到,念三宝恐怕这一点他有障碍,因为经上说他「五百岁不闻三宝之名」。风吹到身上所得的感受,『犹如比丘得灭尽定』。

  演【灭尽定者,九次第定之最后定也。】

  佛在楞严会上讲得很清楚,阿罗汉、辟支佛所得的定就是九次第定。这九定是从哪里来的?从初禅往上去,四禅天四种定,再往上面去是无色界天,有四层,也是要靠修定才能得生。世间禅定,色界、无色界没出三界,我们称作四禅八定。诸位要晓得,四禅八定实际上就是八定,不是说四禅以外还有个八定。四禅天四种定加四空天四种定,合起来是八定,这叫世间禅定。

  你要是得初禅这个禅定,可以盘腿在那里入定,定上半个月、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都办得到。真正得到禅定,入定三个月九十天,他不要吃饭他不要喝水。他一出定,精神饱满,不会说「这么多天不吃饭,饿坏了!」为什么不会?因为他一餐饭的热量足以养身体养一百天,他有这个能力。为什么?没有消耗!我们今天所吃的东西,吃到内部这化学作用把它变化成能量,能量供给身体每一个细胞去消耗。人家入了定,他消耗量减少,减少到几乎接近零,他不需要消耗了。诸位要知道,入定并不是坐在那里打瞌睡,坐在那里打瞌睡那个不行的。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盘著腿打瞌睡,那个不行。睡觉一样有消耗,比清醒的时候消耗少一点,为什么?他动作缓慢,血液循环也比较缓慢,没有清醒活动时那样的快速,消耗量也少一点。初禅都有这个本事,何况四禅八定?

  人家一入定,一年、二年不出定都有!从前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求学的时候,在西域的路上遇到一个入定的人,那个入定入了多久都不知道,脸上都是灰尘,头发好长,鸟都在那上面做窝。你想想看,他入定的时间多久?玄奘大师是再来人,不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看到那个也许认为那是泥塑的像,顶多到那里去拜拜就走了,哪里会理他?玄奘大师跑到他耳朵旁敲引磬,敲了几下这人出定了,睁开眼睛看看玄奘大师:「你叫我起来干什么?」玄奘大师告诉他:我们两个人缘很深,我现在到印度去取经,你赶快到大唐国去投胎,我回来之后,你做我的弟子。这个老人接受了,他就入灭,神识到中国来投胎,就是窥基大师。他从印度回来,前后以及在印度居留的时间总共十九年,回来的时候,窥基大师十七、八岁,是个年轻人,他就把他找到了,找到他要他出家。他投胎也选择一个很富有的家庭,尉迟敬德的侄子。尉迟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将,这封侯的。玄奘大师要不是个再来人,他怎么知道?那个时候玄奘大师年岁并不大,到西域去求学的时候也只二十几岁。这些统统都是再来人,这个事迹在传记上都有。可见得这个入定的人生死自在,这都是大菩萨再来的,决定不是普通人,他想走就走,想到哪里投胎就到哪里投胎,有这么样的自在。中国法相唯识宗第一代祖师就是窥基大师。

  四禅八定不能出三界,没有法子了生死,一定继续不断再努力把功夫向上提升一层,那就变成第九定。第九定,三界里没有,三界最高是第八定,所以第九定就出了三界,这是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辟支佛所修的都是第九定。这种修学,诸位要知道,佛门叫竖出,非常之难!再跟诸位讲,除了净土法门之外,其他的法门统统是竖出,出三界都是这个出法,这样的超越,你就想到多难。净土宗的方便它不是竖出,叫横超,从人道的旁边溜掉,它不是从这里竖出的。古人拿竹子里有个虫做比喻,竹子一节一节的,四禅八定就好像它有九个节,虫从里面钻,钻一个节,它把它咬破透过去,再慢慢九个节统统咬破,它从上面跑出去,用这个比喻;要到第九定才出得了,由此可知,出三界之难。净土宗不是从上面,它从旁边咬个洞,一次就出去了,这是聪明多了,省事多了。下面给我们讲定的样子:

  演【此定七识恒行心心所,六识之不恒行心心所,悉皆灭尽。】

  第七识是末那识,末那识叫恒行,「恒」是恒常不变,第七识的作用就是固执、执著,执著什么?执著「我」。我见、我执就是第七识。「心所」就是与第七识相应的心所,因为它非常执著,所以它相应的心所并不多。第六识是分别,它不执著;分别,所以它不恒。第七识恒审思量!第六识的心所非常之多,几乎所有的心所与第六识统统相应。《百法》里面讲,与第六意识相应的心所有五十一个。

  六识、七识与它相应的心所统统不起作用了,「悉皆灭尽」,「独有八识,故曰灭尽」,第八识还存在。这个地方就是说明大乘佛法里面讲「转八识成四智」,他的功夫达到边界上,要转而没有法子转。他为什么没法子转?还有微细的执著,这就是我们通常讲小乘习气。他的心心所确实舍了,习气还没断,这是小乘人修学困难的所在,没有大乘那样的快速。大乘当中,特别是圆顿根性的人,心量大,对於一切事他能看得破、放得下,他不会斤斤计较,不会把它摆在心上,中国人常说「大而化之」。大而化之的人修学大乘容易,修小乘不容易,为什么?小乘样样执著,戒律一条一条持守,大乘人觉得太麻烦,不容易修学。修学小乘,小乘习气的人,他看大乘不顺眼,你们在修什么行!

  古时候窥基跟道宣律师两个人是极度相反。道宣律师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在中国十个宗派里面,是律宗的开山祖师,他戒律精严,天人都尊敬他。持戒的人日中一食,感动天人给他送饭,他每天中午吃的那一餐饭是天人来供养。窥基法师这个人修行大而化之,不拘小节。虽然是菩萨,一投胎还有隔阴之迷,玄奘大师见到他,劝他出家,他还不乐意。以后是答应了,他有条件,因为他从小生长在宫廷里面,他的叔叔封侯,王侯之家,从小家里多少宫女侍候惯了,现在要他出家,他说:我出家的时候,要带一车美女侍候我,要带一车黄金,要带一车书。所以人家称他「三车法师」,很会说法,辩才无碍!道宣律师当然很佩服他,但是道宣律师也有瞧不起他的地方,为什么?戒律不严!教理是很通、很会说法,持戒不行。

  有一天,窥基大师从终南山经过,顺便拜访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就想,中午天人来供养,可以向窥基法师炫耀一下,你看我戒律精严,天人都送供养。哪里晓得那一天,天人没有来送供,道宣律师很失望,那一天也没吃饭。到了第二天,天人中午来送供,他就责备这个天人:昨天你为什么不送供养给我?天人就说:昨天有大乘菩萨在这个山上,满山都是护法神,我不敢进来。道宣律师听了这个话非常惭愧,身上都流汗,才晓得自己不如人!

  大乘戒跟小乘戒不一样,小乘戒重视事相,事相上不能违犯,心里面起妄念他不管。小乘戒的结罪论事不论心,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这两种戒,大乘戒难持!小乘戒只要事不犯,规规矩矩不犯就行了,大乘戒在起心动念。所以大乘人心地清净,一切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戒定慧三学念念具足,远非小乘可比!

  小乘人不能够转八识成四智,关键就在这个地方,他著重事相成了习惯,一下叫他开放,他不大敢,他没有法子。所以佛在《法华经》里面给我们说,拿现代话来讲是预言,佛的悬记,末法时期弘扬佛法应该要弘扬大乘。我们想想,在今天这个话是很有道理,契机契理!因为在现代这个社会,我们称为开放的社会,大乘是开放的,小乘是保守的。所以小乘非常适合封建的社会,每个人守法,循规蹈矩。现在这个社会言论思想自由,大乘佛法非常适合。你要是跟大众讲,不会斤斤於小节,这个行,这个很欢迎、很容易接受的。拿小乘戒律,从前我有些朋友看佛经,一看到《沙弥律仪》:这还能学!动不动就犯戒,算了,我不学了。这就是它不适合这个时代。所以最契这个时代根机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比小乘佛法圆融,实在讲修学活泼,但是要真正用功,要在自己心地里面去用功夫,修觉、修正、修清净心。

  演【得此定者,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真安和适悦之极,故以喻为风吹身。】

  灭尽定的乐不是我们凡夫能想像得到的。不但是灭尽定,就是小小一点禅定,经上常说「法喜充满」,比法喜再高一个境界就是「禅悦」。禅悦为食,初禅以上的人不需要饮食了。我们要靠饮食来维持生命,初禅天以上不需要,为什么?他有禅悦,以禅悦来滋养他的生命。因为四禅天是色界,色界有身体,不需要饮食、睡眠,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他统统不要了;这五样东西还没有离开,是欲界。与我们生命最有关系是饮食与睡眠,我们不吃饭、不睡眠就不行,人家那个功夫可以不要睡眠。入定不是睡眠,他头脑是清醒的,不是昏沉的,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定中有境界,那个境界非常之乐。连初禅都得到禅悦法喜,何况九次第定,这个功夫比他高了九层。这个境界,佛在经上把西方极乐世界风吹在身上这种感触、这种舒适拿来比方。「则亦不说法之说法也」,虽然没有讲说法,但是风吹在身上,能够像比丘得灭尽定这种舒适。灭尽定里头是有境界的,这个风吹在身上也像入定的境界一般,这就是无说而说。

  疏【又此宝树等,三种宝中,今是最胜,能作佛事故。】

  大师再为我们细说宝树。

  钞【智论言,宝有三种。】

  解释三种宝,这是《大智度论》所说。

  钞【一人宝者,轮王之宝,能雨诸物。】

  『轮王之宝』,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因为现阶段这个世间没有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是人间福报最大的,他有宝物,这个宝『能雨诸物』,雨,用现在话讲就是生产。诸位也许能体会到这个意思,这宝是什么?机器。机器,原料从这边装进去,那边成品就出来,这就是「能雨诸宝」的意思。当然轮王出现,科技一定是更发达。西方极乐世界,是尽虚空遍法界科技发达到最高峰的一个地方。我们今天小小的一点技术在这里做,还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搞得环境污染,人家那个地方出产种种日用品的时候决定没污染,而且是随心所欲的变化。我们今天还不能随心所欲,再好的产品,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故障,人家那个地方决定没有这个情形。轮王之宝就是属於这一类,精密的机器,必然是体积小、操作容易,没有副作用,能够制造一些精美的日用品,就是这个意思。第二:

  钞【二天宝者,诸天之宝,能随使令。】

  天道也是一类众生,天人的福报比我们人间大,天上的天王比我们人间转轮圣王的福报不晓得要大多少!『天宝』,『能随使令』,能随人意。这里面多半是讲欲界天,因为欲界天财色名食睡还没完全离开,不过愈是往上面,这个意念愈淡薄。他在物质上的种种受用,能如人意。我们在经上看到忉利天,忉利天才是第二层,一般讲地居天还没有离开须弥山。天人的生活状况,佛在经上就说得很清楚。诸位要是怕查经麻烦,你看《法苑珠林》、《经律异相》,这两样东西是唐朝大德从一切经论里汇编出来的,把它分成一百类,经论上哪一类的统统把它抄在一起,你一看全看到了。你要看忉利天人的生活,翻到这一章,种种经论里面讲到忉利天的统统汇编在一起,你都能看到。

  忉利天人穿的衣服比我们就自在,我们的衣服要裁缝,他的衣服不要裁缝,「天衣无缝」,不要裁缝的;而且质料非常轻软,穿起来多舒服!所谓飘飘欲仙,就是这个意思。它能保暖,色彩非常鲜艳,不要洗,永远不会脏,没有灰尘。如果他的衣服沾上灰尘,肮脏了,这个天人的寿命就快要终了;在他寿终前七天会有这个现象,寿终七天之前没有这个现象。天人不生病。天人喜欢戴花,不管是男子女子,帽子上都戴花,花都是鲜花,非常鲜艳,命终这七天,花枯了、衣服脏了,这个时候他就非常恐怖,非常痛苦,知道自己在世不久了。他们的饮食也是百味饮食。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疑城的生活状况,佛说就像忉利天、夜摩天一样,那么样的自在,真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但是忉利、夜摩有命终的时候,西方极乐的边地疑城没有命终的时候,到了五百岁,花开见佛,那境界是愈来愈好。所以天人寿命虽然长,也有终了的一天。第三:

  钞【三佛宝者,能於十方而作佛事,今能说法,是为宝中最胜,出过人天故。】

  人间天上再好的宝物,只能满足我们物质上的需求、物质上的享受,它不会说法,它不能叫我们觉悟,不能叫我们明心见性。因此,人天之宝比不上佛宝,佛宝才是『宝中最胜』,这就是解释这三种宝中这是最殊胜的。

  疏【又佛道树说法,今不言者,亦文省故,例前池水皆说法故,又华严般若等,皆有此义。】

  『道树』是道场树,我们在《无量寿经》读过,就是阿弥陀佛说法讲堂的周围。这些树木,实在讲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因为这些树木靠近阿弥陀佛的近边,所以经上特别用它来介绍。可是诸位要记住,赞美阿弥陀佛、赞美阿弥陀佛居住的环境,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居住的环境就像那样的美好。这是本宗跟他宗不一样的,他宗修学有次第,果报有等级,本宗修因没有次第。文殊、普贤、弥勒、观音也是念这句阿弥陀佛往生的,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信愿持名,我们今天虽然一品烦恼没断,我们也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往生的,所以我们的修因是平等的。你要问:这个世界为什么平等?因平等,果报当然平等,这符合佛法里面所讲的真理。其他法门的确因不平等,果当然不平等。譬如,我破八十八品见惑,他破八十一品思惑,我们因不平等,证的果就不一样。破八十八品见惑只能证须陀洹果,再进一步破八十一品思惑,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跟须陀洹绝对不会平等的,修因不相同。

  我们今天是与诸佛菩萨,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我们修的因全是平等的,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这三个条件完全平等,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受用也完全平等。虽然完全平等,可是内心里一个心清净、一个心里还有烦恼,这是真的,这是没话说的,到西方极乐世界慢慢再断,所以给你说有四土三辈九品。四土三辈九品是从内心里面讲的,不是从环境上,环境上决定没有四土三辈九品。我们往生叫横超三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叫横生四土。佛住常寂光土,菩萨住实报庄严土;没有破无明的菩萨,住方便有余土;像我们见思烦恼一品没断的,是凡圣同居土。可是这四土的人,天天在一块手拉著手,这就是横生四土。这个原理要知道,你才晓得这个法门是真正不可思议。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阿弥陀经疏钞)(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阿弥陀经疏钞)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