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做人的规矩与原则 正直


   日期:2016/6/21 21: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棵大树有树根、树茎、树枝、树叶、树花和树果,同样,做人也有很多规矩与原则。树根般的做人的规矩与原则指什么?智慧和稳重。树茎般的做人的规矩与原则是什么?就是有惭愧心和不放逸。今天讲树枝般做人的规矩与原则:正直。

  无论何时,人都要正直,要做到公平公正。

  若是没有树根、树茎,就不会有树枝。树枝是从树茎中长出来的,树茎是从树根中长出来的。根是树根,要先有树根,才会有树茎、树枝。做人的规矩与原则也是如此。在前面讲过,做人有做人的规矩与原则。若是不按规矩,不按原则做人,看似人,实际不是真正的人,不是好人。

  首先是智慧。世出世间都有很多的学处,若是对这些学处不迷惑,能了知,有辨别和取舍的能力,这叫智慧。做一个正直者,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首先必须要有智慧。你要知道这些利害之处,也要知道善恶之处,还要有对治、辨别对错的能力。否则,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尽管觉得自己很公平、公正,但实际上不一定是真正的公平公正。

  按世间的角度来讲叫有知识,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叫有智慧,这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人其实也不是那么坏,但是为什么最后都变成了坏人呢?很多人在本质上是好人,但是为什么在为人处事中变成了坏人呢?就是因为缺乏智慧,没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有辨别取舍的能力,这是有智慧。无论在世间还是在出世间,智慧都是很重要的。

  佛传讲了很多法门,都是为了生起智慧。如果真正要到达彼岸,必须要靠智慧。若是没有智慧,即使做得再多、再努力,也不会有成就的。出世间必须要靠智慧。

  其实在世间也是如此,若是没有智慧,最终都会成为坏事,成为坏人。如果按这些《二规教言》中所讲的这些道理去衡量,以这些标准去观察,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坏事,自己也成为了坏人。为什么呢?主要就是缺乏智慧。所以在世间法上,也不能缺乏智慧。

  智慧是第一,极为重要。如果你能懂得二规,能够证悟这些智慧,就可以说自己有智慧了。无论是在世间还是在出世间,都不会误入歧途,最终也不会大失所望。

  第二是稳重。稳重也很重要。稳重是指自道行不退转。人要公平公正,在一切时、一切处中不能退转自道。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都要以智慧去观察,然后再决定是否去做。一旦决定了就不能退转。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于一切时、一切处中,都要稳重。“我要公平公正,要为对方着想”……很多时候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维、处理一些事情,但是无论怎样,都不能退转自道。如果你退转自道,没有自己的主见,舍弃自己的决心,就不是真正的公平与公正,也不是真正地理解他人,也不能称“为他人着想”。我们应该理解对方,要为对方着想,但是无论何时都不能舍弃自道,在自道上不能退转。自己的决心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不能失去。若是动摇了自己的决心,失去了自己的信念,就不叫公平公正。所以稳重很重要。

  智慧和稳重,这是非常重要的。有愧和不放逸也是如此。

  有愧也是我们要具备的一种条件和功德。什么叫有愧?就是对下等恶劣的事心生厌烦。第一,有愧者对下等恶劣之事生厌烦心,自己就不会做这些事。第二,在因果面前,在三宝面前,在自己的良心面前,在父母和师长面前,有愧者不会做不公平、不公正的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不放逸。对一切取舍处都恒时郑重谨慎,这是不放逸。如果做不到郑重谨慎,很多时候可能就做不到公平与公正,这样就不可能成为正直之人。

  前面所讲的智慧、稳重、有惭愧心和不放逸,这些都是前提条件。只有具有这些品性,才能够成为正直之人。因此,不能忽略前面这些做人的原则和规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智慧       达真堪布)  

 楼宇烈教授: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 

 洪修平教授:《智慧与解脱——禅宗心性思想研究》序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7.游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6.平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5.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4.坐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2.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1.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二、禅的传承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一、禅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