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恢复到儿童的天真


   日期:2016/6/14 17: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思想是个人生命自己带来的,婴儿脑袋一封了顶,开始有意识思想。后天的思想教育越来越“污染”,人年纪大了,知识越多了,思想“污染”也越多。

  我是中国人,我代表的是中国文化,小的时候我们骂这些老头子,“老奸巨猾”四个字,越老越奸诈,花样越多,越靠不住。我年轻时也骂这些老前辈,到了三十五岁以后,自己承认是老奸巨猾了。现在我八九十岁了,岂止是老奸巨猾,而且不是东西了。这就是思想的顽固,所以人生的经验越多越顽固,越来越“污染”,要想恢复到儿童时的那个天真活泼,就非常非常难。

  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干净了。如果修养恢复到那个阶段,也就不怕衰老,脑筋尽管老化了,但是智能和记忆反而恢复得更好。

  《庄子諵譁 》

  一个人,修养到心中没有杂念,没有妄念;情是妄情,佛家叫做妄想,意识没有这些后天加上的思想,完全恢复到婴儿清净无为的状态,这时生命的功能整个发出来了。

  

  《孟子与尽心篇》

  一个人很有学问,但往往会自认是饱学之士,看不起别人;其实应该忘了自己“有学问”这回事,在街上看见一个推车的、挑菜的,也要谦虚,想到自己还有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可是,一般人连穿一件新衣服都忘不了,走在街上,要多拉几次衣服,似乎怕别人不知道;如果有人赞美他的衣服,他更会沾沾自喜。所以忘了自己所拥有的,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有权而能够忘掉,就是保持了一分天真、善良与仁慈的童心。这是古代内圣外王的基础,是中国文化个人基本修养的本份。

  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这句话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乃至于出家当和尚的,本来很平凡,慢慢被人尊称“师父”,再被尊称“大法师”或“上师”,这样对他三叫两叫,他便自以为是活佛了。一般人除夕过年的时候,口袋里多了一些钱,自己就会“抖擞”——炫耀、自满、自傲——起来,这就是不能“忘钱”。在古代的圣王之中,能有“好善而忘势”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效法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儿童)(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儿童)  

 陈士东居士:此事不可轻――普劝推广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三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