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元音老人《大手印淺釋》要點摘抄(三)


   日期:2016/5/27 15: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習《大手印淺釋》第三講的要點摘抄,願我們心密弟子在祖師法雨甘露的滋養下茁壯成長,早證菩提,救度眾生。

  一、大手印之定---熟識法身的要點摘抄

  第三講 大手印之定----熟識法身

  ⑴煩惱即菩提

  ⑵無修之大自然住

  ⑶子母光明會

  ⑷頻除樂、明、無念諸功力

  ⑸修習“不修之大修”

  ⑹下機漸道凡夫的修定方法

  ⑺了徹法身,保任於惺惺寂寂

  1、我們做功夫,要讓心象河流一樣,隨彎就折。自己毫無主觀的住著,一切任運隨緣,沒有我見,亦無滯礙。一切時都象流水一樣,安然自在地流去,功夫就要這樣做。

  2、我們須時時如此,念頭來了不睬它、不壓它,也不跟它跑,任運隨緣,應萬機而無住,這就是我們的法身自相。

  3、只要我們能夠象流水一樣地無心,任其自然,所謂落花有意,流水無心,時時這樣任運騰騰,就能恢復法身的自相,而大顯神通了。法身自相並不是一念不起,死板板地什麼也不知道。它是活潑潑的,隨緣起用、妙用無邊。所謂無念,不是說一個念頭不起才叫無念,而是念起無住叫做無念。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啊!

  4、凡夫說空,是一切沒有;佛法說空,只是無體性,而不是無假相;所以說“即色即空”,而不是離開假相說空。我們說空,不同凡夫一無所有的空,而是不住著假相的空,是“空即有,有即空,空有不二”的空。

  5、真做功夫須活潑潑地在事境上鍛煉,知道心念起處,是本性的妙用,不去著相,則智慧日增。我們修行要成活佛,不是成死佛,要起種種妙用,利樂眾生,這樣才有價值。不是死坐在那裏不動。

  6、“人間事不過總是戲”,我們放不下這個,放不下那個,其實這都象戲一樣虛妄啊!一口氣不來,這場戲就演完了,執著它幹什麼?

  7、我們平常說“業障深重”,什麼叫業障啊?業障是你著相。假如你不著相,什麼煩惱也沒有,業障又從何來?所有苦受、樂受,如同我們睡覺做夢,夢境當中,惡夢、美夢宛然,但你一醒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如果能夠猛醒,一切放下,不著相,就得法身妙用了。法身妙用並不難,只要我們時時清醒,時時不住相。

  8、念佛、參禪、學密都一樣,沒有什麼難易之分,不過隨各人的根性不同,選擇一合適自己的法門而已。念佛是用佛號打掃自己心地上的積垢,用持名的方法使自己清醒過來。

  9、就密宗講來,阿彌陀佛不管你是念佛,還是修其他法門,當你臨命終時,他都放光來照你,接引你生西。而且不光是修行的人,就是不修行的人,造惡的人,他也照,也接引。只是這些造惡的人業障深重,看不見佛光,或者見佛光強烈,嚇得逃走,沒有福氣生西。

  10、有人說,我念佛念得少,恐怕不能去吧。此話不對!生西與否,不是看你念得多少,這不是買賣,而要看你念佛的品質如何,心地是否虔誠,心裏是否清淨。假如你心裏真清淨了,臨命終時一念也能生西。

  11、臨終時,能心不顛倒,意不散亂,而正念分明,這是深得念佛三昧的功夫啊!功夫能做到這步田地,就靠現在勤懇掃除妄習而積累起來的。所以現在用功,要虔誠地放下、放下、再放下,使心清淨無染,將來才能穩操勝券,往生西方,這也是法身的妙用啊!

  12、我們把禪宗、淨土宗、密宗融於一爐,是因為它們本來是一體的。不要去分密宗呀、禪宗呀、淨土宗呀,本來是一個佛宗啊!

  13、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的舉措施為,都是真心的妙用,一切色相都是自己的化身。自當隨順種種因緣應付操作,盡一己之力,為群眾造福,這就叫“自然任運”。

  14、現在我們只要時時刻刻任運無住,於一切妄想境不加了知,而又非同木石,而了了分明地應機隨緣,這就是佛事。

  15、佛說的法是平等、平等、又平等的,不過是應各人的根器不同而說不同的法門,這叫做“應病與藥”。 念佛的說禪宗危險(其實禪宗並不危險),參禪的說密宗有妖氣(其實密宗並無妖氣),這都是偏重自己所好,妄自分別,非但自取煩惱,而且無形中得了個謗法的罪。你喜歡哪一宗就修哪一宗,不要說別的宗派不好,任何一宗都是一樣的。你說參禪難,修其他宗也不容易;你說念佛容易,修其他宗也不難。

  16、我們做功夫不要分宗別派,說這難那易,只時時刻刻認清這離相而了了分明的真心,不要認影子,影子是取不到的。此時理雖明瞭,但多生曆劫的住相習氣還要來侵犯。

  17、佛號和咒語就是慧劍,用以斬斷著相的妄心和情思,有無窮的威力。我們只要虔誠持誦,定獲佛菩薩加持,因此,成道沒有什麼難處。同樣的,要生西方極樂世界,任何一宗只要發願都能往生。

  18、密宗有很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譬如頗哇法、大彌陀法、遷識法等,都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念觀世音菩薩也一樣生西,因為觀世音菩薩就在西方,他也放光照你,接引你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之所以有九品,就在著相不著相上分別啊!

  19、假如你明白心就是土,土就是心,生即無生,無生即生,絲毫不住相,無生之中不妨往生。這樣的往生是妙用啊!無生不是死在那裏不動,生生不已就是不生,不生就是生生不已,這才得無生之妙諦。

  20、我們用功,須選用一種適合自己習性的方法來修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假如你不能念起一覺即空,那就念名字佛。如果默念還不頂事,念頭還動,那就出聲念“阿彌陀佛……”,總是要把你的妄念斬斷,轉為無念才行。同樣是念佛,明白這個道理和不明白這個道理,力用大有區別。

  21、不明理念佛,時時著相,執著西方的阿彌陀佛;明理念佛,就曉得念佛是借阿彌陀佛的聖號,把我們心裏的齷齪掃清,把我們著相的煩惱、愚癡都扭轉過來,以證和阿彌陀佛一樣的清淨佛性。

  22、一真法界是統攝一切的,森羅萬象都包括在內,任何色相都是自心顯現的妙用,所以,不要去著相。境界好也罷,境界不好也罷;順我的心也好,逆我的意也好;都不去管它,那就時時刻刻都見性。

  23、我們要恢復本能,就要從現在做起,一切放下,時時認識這個佛性,不要住相。才有住著,趕快念佛,趕快持咒,最好一覺即空。明白這個道理去修,修淨土也好、修禪也好、修密也好,都容易迅速成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去修,都難成正果。

  24、法身無相,而又無不相。說它無相,是指法身本體沒有具體的形象可見;說它無不相,是指森羅萬象、萬象森羅,一切有相的東西都是法身的顯現,沒有一個有相的東西在法身之外。

  25、不要怕妄念,不要怕煩惱,妄念與煩惱是法身生起的妙用。把這妄念、煩惱息下來就是了,息下狂心,即是菩提,並不是要去掉它。就象去掉波浪就沒有水一樣,去掉妄念與煩惱,豈不是連法身也去掉了麼?法身又怎麼能去得掉呢?只是息下妄念與煩惱,而不是去掉它們。不要認為妄念與煩惱不好,它正是真心的顯現,也正是顯神通起妙用。

  26、清清楚楚地認識真心不在別處,妄念與煩惱的起處就是我們的真心。時時保護它,不隨妄念轉。才有走作,趕快念佛,或者趕快持咒,將妄念化去,這回光返照是保護真心的妙法。做功夫要向內照,不要向外照。

  27、其實,平時我們都在放光,念頭一動就是放光,不過這是妄光。妄心發出的是妄光,真心發出的光才是真光。何謂妄光?著相而生妄念,就是妄光,妄光也有光明。

  28、打坐時、念佛時照見妄念,是好事而不是壞事,這是始覺光明,開始覺悟了。進一步就是不跟妄念跑,不理不睬,全神貫注地念佛或持咒,心念耳聞,聽得清清楚楚,妄念自然就息下來了。這就是“行道之始覺光明”。

  29、我們能夠照見一切事物,這都是法身本體所起的妙用。照見事物,不為事物所轉,而了知這能見的功能正是我們的本性,從而在相上見性——透過相而見到本性,這就是見宗。

  30、一個“不忘”,一個“不起”,最為重要。不忘“見宗自相光明”,不起“遮遣、成立、取捨”等心,這是最最重要的啊!我們不要忘記,這能看、能知、能說、能行的功能,就是本性的妙用,時時刻刻熟悉它。妄念與煩惱來了,不壓制它,不隨它跑,沒有任何遮遣、成立,沒有任何愛憎、取捨,一切都了不可得。

  31、坦坦然然,平平常常,一種平懷,泯然自盡,任它風雲多變幻,我自無喜亦無憂。心常空空地,氣常平平地,意常淡淡地。我們時時處處都要這樣做功夫,這個功夫不管哪一宗都是用得著的。

  32、我們修心中心法,不只是上座結印持咒修持,更須於下座秒秒不離觀照。觀照是正行,打坐是助行,座上結印持咒,左右攝著這個心,座下綿密觀照,也是左右攝著這個心。上座下座在修持上是沒有差別的!

  33、我們做功夫,從根本做起,也應該象河流那樣,與一切境界相應,沒有成敗得失,沒有愛憎取捨。事情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做時井井有條、頭頭是道,做過等於沒有做,心裏不留任何痕跡。這樣做事,智慧技巧應手而生,忙而不亂,多而不雜,效率很高。倘若事前期望、畏懼,背著思想包袱,做事時就不會得心應手。更在事後或因成功而沾沾自喜,或因失敗而懊喪惱怒,“喜風吹倒菩提樹,怒火燒毀功德林”。那早已不“瑜伽”了。

  34、我們不能追求神通,須於一切時、一切處綿密用功,對一切境界不理不睬。如此久久精進行去,就會突然打開本來,能所雙亡,根塵脫落,頓時解脫。根塵脫落就是“色心大離體”;能所雙亡,便沒有能修之人和所修之法。

  35、比如我們修心中心法,座下忘了觀照,心為外境所轉,這就污染了行持;座上提不起咒語,心隨妄念遷流,這就污染了儀規。所謂“習性”就是“習以成性”,習慣成自然了。凡夫最大的習性就是對境生心,總是著相。

  36、後得智,是相對於根本智來講的。得了根本智,就是“見宗”——明心見性,此後還要在境界上磨練,以起廣大妙用。後得智,就是妙用。長養後得智,就是長時間不間斷地養護、保任根本智,時時在境上磨練,保護真心,以起無量妙用。

  37、時時刻刻安住在本性上,於事境上磨練自己,不要著相,不要有“能與所,是與非”等等分別,這是最重要的。

  38、保任於“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即是定、慧雙融,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慧中沒有定是狂慧,定中沒有慧是死定。

  39、古德雲:“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這是“長久護養、了徹於後得智”的絕妙口訣,不但慧中寓定、定中寓慧,而且還防止了死定和狂慧。

  40、所有的修行法門都離不開惺惺寂寂、都離不開定慧交資、都離不開止觀。念佛的人把心緣在佛號上,就不起別的念頭了,這就是止;佛號聽得字字分明、清清楚楚,這就是觀。我們修心中心法也是這樣,結印、持咒攝住了身心,這就是止;心念耳聞,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觀。

  41、修行不成功,就是沒有護持好這天真佛性。所以說“須決定護持相續”,這極為重要。決定,就是痛發大願、下大決心;護持,就是不隨念轉、不為境遷,行住坐臥,不離這個,秒秒不離自性;相續,就是時時刻刻不能間斷。假如斷斷續續地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進一步退兩步,不能相續不斷,就不能成道了。

  42、大手印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我們的天真佛性,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森羅萬象、萬象森羅都是它的變現。先要見性,才能護持,若不見天真佛性,那你護持個什麼呀?簡要言之,第一是明心見性,第二是綿密保任,這就是第一密要義和第二密要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手印淺釋       元音老人)(五明学佛网:大手印淺釋       元音老人)  

 楼宇烈教授: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 

 元音老人:成佛的诀窍 

 元音老人:略论禅宗 

 元音老人:净土指归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八、立证无上正觉道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七、三修门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六、修行的必要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五、见修行果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四、大手印要中要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三、总结大手印三要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二、大手印乃九乘佛法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一、大手印三要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