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世上唯一死了可以带走的


   日期:2010/6/25 19: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上唯一死了可以带走的---修行功德
    何为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身业行为:杀生、偷盗、邪淫; 口业行为:妄语、恶口、寄语、两舌;意业行为:悭贪、嗔恚、愚痴:)。
    何为功德:功者、诸恶已尽;德者:众善圆满。
                  佛 光 普 照    愿 生 极 乐
    曾为祈愿进寺院,功德箱中放点钱,愿望健康又发财,子孙富贵家平安。
    但你可知佛的心,佛是望你放下贪。身外之物为我用,如理如法福无边,
    若是执著为我有,六道苦海出入旋。佛将一切已圆满,咋会用着你的钱。
    放下贪心便是福,莫在苦海常流转。佛前设置功德箱,本为众生离苦难,
    有人难明佛心愿,偏爱求财官佑安。本来公物不可占,倒觉不占白不占。
    不知偷漏一元税,即欠一十三亿元。神明记识因果定,变本加利有得还。
    所求之福本自有,田中无稻咋开镰。该求往生偏没求,总入恶道苦不断,
    生生世世苦中求,常没流转真可怜。只有念佛求往生,但受诸乐无极限。
    若要种福又增慧,望念弥陀专复专,佛门种福结佛缘,更应念佛到彼岸。
    未法凡夫欲成就,逆水行舟登天难,妄念纷飞怎能断?置换名号老实念。
    是心称名即作佛,万事都有佛运转。若是自心忙五欲,心中有佛纯侃玄,
    既乘佛力求往生,咋把娑婆去贪恋?若轻现利转念佛,极乐大利弥陀管。
    一旦往生极乐国,黄金为地花作毯;八功德水随意流;以意为食行住穿;
    与诸圣众会一处;一生补处寿无边;供养十方一切佛;现前修习普贤愿。
                         悟 到 得 到
    不明佛理心茫茫,愿力相续是妙方,深信因果度岁月,以愿克业好时光。
    休将自己良心昧,莫把他人过失扬;遇到逆境无懊恼,不失正见功夫强。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传是非,招灾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一切都是因果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天才看杨柳绿,转眼就见秋叶黄。
    造业得病谁能替,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佛从发心定主张。
    攀缘嫉妒堕地狱,内心无愧即天堂;争名夺利身先死,心存怨恨命早亡。
    念念为众心快乐,恭敬感恩长寿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不明佛理日日忙;不要争强来斗胜,百年人生戏一场。
    业力成熟无常到,不知何处是家乡。

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布施的内容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财布施,就是财富上的布施,包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重要:财布施不是有钱人布施的多,将来得的财富也多.关键在个人心量.一个乞丐总共资产只有100元,如果他把100元都拿出来帮助别人.那他的心量是百分百的.得到的果报也不可思议.果报也可能在今生或则来世.所以穷人修财布施得到的果报往往超过富人.原因在于富人很少能把全部家产都拿出来做善事的. 风水轮流转嘛. )。人家缺吃少穿,我们有能力就应该布施给他,就像有此地方发生大水灾,此时我们应该把家里多余的吃的、穿的拿出来,支援灾民。这些是外财施。对一般人来说,能做到外财施,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至于内财施,那就更难了。所谓的内财,就是我们的身体。内财施,把我们的身体,乃至生命布施出去。对于我们一般的凡夫来说,要做到内财施是非常困难的。而外财施,我们学佛的人,甚至不学佛的人,只要有一定的慈悲心、怜悯心或同情心,只要不是很吝啬的人,多多少少都能做得到。
  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钱,可以用钱来布施;如果没有很多的钱,我们可以随喜,五块十块都可以布施。实际上,在现实中可以布施的途径有很多,像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微笑,用欢喜心去对待别人,这叫欢喜布施;有的时候人家很苦恼,需要找一个人诉诉苦,你如果有耐心听他诉苦,这叫耐心布施;还有在街上排队买票,或在路上行走,人家有急事,你能让他先买或先行一步,为他提供个方便,这叫方便布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修布施。
  法布施,用佛法去开导他人,解脱他的人生痛苦;或传授给他人谋生的技能。如果传授给他一项谋生的技术,他就可以终身受用了。
    什么是无畏布施呢?指令众生免于危难及病苦等,譬如说我们放生或对有病的生命施予照顾、不杀生、对无钱治疗的病人给予医药方面的无私帮助; 回报给自己的就是健康长寿.
  我们修布施,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布施能克服我们内在的悭贪和吝啬。每一个人都会有贪心,有吝啬心。对治悭贪和吝啬心的有效方法就是布施。
  第二,布施可以克服我们对财物的贪着。一个肯布施的人,他对财物的贪着就会比不肯布施的人要小。如果经常修布施,久而久之,贪着心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淡,而一个贪着非常重的人,他看什么都好,什么都舍不得。
  第三,布施可以增长我们的福德。一个人的福德从哪里来?只有通过布施,种福田,才能在未来的生命里得到福德。
  第四,布施可以使我们把今世的财富带到来世。由于人的生命是无常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很多人就在今生今世醉生梦死,有钱就胡花,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惟恐一旦死了,自己的财富一文也带不走。不过,我今天可以告诉有钱人带走钱财的决窍,这个诀窍就是布施。
  布施就像做生意的人进行投资一样,会投资的人,他用钱赚钱,钱就会越赚越多。不会投资的人,一有钱就拚命地花,结果坐吃山空。会布施的人也是这样,因为一个人一生的福报是非常有限的,他这一生有多少福报,跟他前生种下的业力相关。假若不会布施,这些福报就象银行里的存款一样,用完就没有了,所以有的人前半生很富有,到后半生就穷困潦倒了。还有的人他可以活到80岁,但是由于没有福报,到40多岁就因饥饿而死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修布施,广种福田。
  既然修布施有好处,我们就应该广修布施。布施如救火,刻不容缓。《大智度论》里讲了一则故事:有一大户人家失火了,火势很大,想扑是扑不灭的,在这种情况下,愚痴的人会拚命的救火,结果火没有扑灭,房屋和财产全部化为灰烬。而有,的人,不会急于拼命救火。他会赶快把贵重的金、银财宝搬出,至于那些不太值钱的东西烧掉就烧掉吧!把损失挽回到最小的限度之内。布施如同救火,因为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受到无常规律地支配,无常的火在不停地在烧着,无常的风在不停地在吹着。
  生命无常,人的生命过了一天,就意味着向死亡靠近了一天,而且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生命随时随地都有死的可能,一口气不来,虽有家财万贯,死时还是两手空空,一分钱也带不走。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乘我们还健康,乘我们还有多余的财物,赶快修布施,赶快去救济穷人,赶快去孝敬父母,赶快去恭敬三宝。把这些财物尽量拿出去做好事,这样我们才能在将来获得无穷无尽的财富,才不会被冻死饿死。与此相反,那些愚痴的人,由于没有,,只知道自己享受,有钱就没有节制地乱花,就像有些暴发户一样,有了钱之后,就忘乎所以,不知道该怎么用了,甚至有吃一顿饭竟然挥霍了二、三十万块钱,结果是暴富暴穷。所以一个人赚钱是靠能力,靠机遇,靠福报。而一个人花钱却要凭,,有,的人才会懂得花钱。
  在这部《佛说十善业道经》里,虽然讲了四摄、四无量、三十七道品,其中唯有对布施与十善业的关系介绍得最详细,可见布施在修学佛法中的重要性。经文说:“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所害。”这时,世尊告诉龙王说,如果有行菩萨道的人,能够通过不杀生赚来的钱修布施的话,将来招感的果报就是“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也就是说他很有钱,同时寿命也很长,不会短命而死。与此相反,如果有人通过杀生来修布施,像杀鸡、杀猪、杀牛、杀羊、谋财害命等,也就是靠杀生作为职业,求得财富,然后拿出一小部分去作慈善事业。那么,有人会问,这种布施到底有没有功德呢?将来招感什么样的果报呢?
  一个人不管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只要他修了布施,都是有功德的,都会招感果报的。但是,问题就出在他是通过杀生而赚来的钱修的布施,他将来招感的果报是很有钱,很富有,有可能生在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家,物质条件很丰富,但他还没有长大成人就短命而死了。所以修布施一定要在不杀生的基础上来修,这样才会“不为一切怨贼所害”。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靠杀生修布施,不是短命而死,也会被怨贼杀害。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不与取,就是不偷盗,我们用合法的手段赚来的钱去修布施,将来招感的果报就是“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那些强盗、土匪想抢劫我们的财富,也是办不到的。“最胜无比”,就是指我们将来得到的财富非常地殊胜,像吃的、穿的、住的都比别人要好,而且世间的财富“悉能备集”,同时还能闻到佛法,具备功德法财,即获得“诸佛法藏”。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不尽人意的事情,有些人很富有,但他们的家庭并不和睦。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他在前世虽能修布施,因为种下邪淫的因,所以才招感了这样的果报。因此,我们在修布施的同时,要远离邪淫。非梵行是邪淫,离非梵行就是不邪淫。只有这样,我们将来招感的果报,不但很富有,而且家庭很和睦。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虚诳语,是妄语。一个人在前生用正当手段赚来的钱修布施,在今生今世不但很富有,而且名声非常好。这种人信誉特别高,跟人家做生意,人家信得过,跟人家洽谈合同,一谈就成,这就是经文上所说的:“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的现代含义。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间语,就是挑拨是非的语言。一个人如果在过去是靠离间语赚来的钱修布施,他今世虽然很富有,但他不会有和睦的家庭,不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因为作为人生的幸福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家庭、人际关系、地位、良好的心境等各种东西。这各种的因缘,才构成了人生的幸福。一个光有财富或光有地位的人,或仅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还不足以构成完整的人生幸福。因为佛法讲的是因缘,就是说幸福由众多方面组成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在过去不离间语,也就是说没搬弄过是非,他在这个基础上修布施,在今生招感的果报就是六亲眷属和睦,志同道合,彼此间没有争吵,相处得很和谐。
  “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皈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粗恶语是粗暴的语言,像挖苦,讽剌之类的语言,还有那些泼妇骂街式的不堪入耳的语言。在现实社会中,有人虽然非常乐善好施,待人的语言也十分刻薄尖酸,污秽不堪入耳,他将来招感的果报,虽然很富有,但惹人讨厌,不会受到人们尊重。一个人如果能够远离粗恶语而修布施的话,将来招感的果报就是“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而且在任何群众集会的场所,大家都喜欢以他为中心,他说出来的话大家都愿意接受,没有人反对。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无义语,就是绮语,没有意义的语言,邪知邪见的语言,或是带着染污心说出的话。像色情录音录像,武侠小说里的复仇语言,这些语言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烦恼。一个人如果边修布施,边说绮语,将来他尽管很有钱,但没有信誉,说出来的话没有人相信。如果远离无义语而修布施的话,情况就不同了,将来招感的果报是:不但财富很多,而且说话有信誉。“言不虚设”,只要话一出口,大家都会认真地听。“人皆尽受”,话一旦讲出来,人家就会坚决执行。“能善方便,断诸疑惑”,还能用很多的善巧方便,解决人们的困惑。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一个人抱着无贪求心的动机去修布施,将来所招感的果报当然是财富很多,虽然拥有很多财富,但他还继续修布施,就是“一切所有悉以惠舍”。这样连续不断地修布施,就使他的财富一日比一日多,一世比一世多,同时也使生命得到良性循环。就像现代社会里的一些老字号公司,由于信誉特别好,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它做生意,这家公司的生意就越做越大。“信解坚固,具大威力”,一个无贪求心理的人,他会对因果的道理深信不疑,他在社会上的经济实力就会越来越强,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越来越高。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一个人如果离开忿怒心而修布施的话,他会有什么好处呢?“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就是他在来世招感的财富,不会被人家夺走。“速自成就,无碍心智”,无碍心,就是没有烦恼的心,没有挂碍心,能够很自在的一种心态,这是通过远离忿怒心修布施招感的果报。如果带着忿怒心去修布施,将来招感的果报虽是有财富,但他的脾气不好,经常对别人发火,搞不好人际关系。“诸根严好,见皆敬爱”,一个人如能远离忿怒心去修布施,将来就会招感有一幅庄严的相貌,人家见了都会喜欢。如果用忿怒的心态去修布施,将来招感的福报虽然很大,但相貌十分丑陋,像天龙八部里的龙王、夜叉、阿修罗、迦楼罗、乾闼婆、紧那罗、大鹏金翅鸟之类。无论福报还是能力,虽然都比人大得多,但相貌却没有人这么庄严。究其原因,就是它们在过去因地修布施的时候,带有忿怒心。
  

阎罗王与一对学佛夫妻的对话
    有一对夫妻,在生时也礼敬佛菩萨,也常布施,参加法会,听经弘法,也皈依三宝,逢人也称赞学佛很好,有大福报,可以往生净土。这一对夫妻也认为这一生就算没开悟,也应可以往生净土。而且而且,他们认为绝对不会下地狱,就算要下地狱,也是那些没学佛而造杀业的众生先下去才对,实在轮不到他们(的确,他们很少造杀业)。
    所以,在生时坚信如此,于是心想这样就很好了,一生蛮平顺,也没什么烦恼,也没有不顺,事事心想事成,因此心里更放心,有这么好的福报,学佛真的很好。
    万万没想到先生晚年生了痛苦不堪的大病,半身不遂,一切行动都要太太帮忙,生活大小事都要太太打理,刚开始夫妻都相信伟大慈悲的佛菩萨,一定会保佑他们,病一定会好转,先生会康复才对。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先生的病也没有起色,有一天太太终于心生怀疑,心想我这样信佛,尤其自从先生生病以后,拜佛更虔诚,这一辈子也这么相信佛菩萨,也常做布施,难道佛菩萨不知道我的祈求吗?怎么没让我的先生好起来?
    不久夫妻双双过世,但是并没有如他们预期的,往生净土,相反的,被"抓"到戒备森严的阎罗殿。夫妻见到阎罗王,一时转不过来,心中还纳闷,我们应该到净土才对,怎么到这里来了?所以见到阎罗王,也不等阎罗王开口,便说:"我们是学佛人,平时念佛,我们应该到净土才对,怎么会到这里来?是不是抓错人了?"
    阎罗王也相当尊重修行人,世间修行有成的修行人,阎罗王都知道。平常带到这里的人,很少提自己会念佛,所以今天有人一来便开口自己念佛,为了慎重起见,再查了一次。
    等查完之后,阎罗王气定神闲的回答:"他们没有抓错人,你们的确要带到这里。"
    先生不解的问:"我在生时也礼敬佛菩萨,也常布施,也皈依三宝,逢人也称赞学佛很好,难道没有功德吗?为什么会被抓到这里?"
    阎罗王回说:"你虽然学佛,但是心态是求福报,所以功德很少。"
    先生问:"我也常布施啊!"
    阎罗王:"虽然你有布施,但是布施的福报在你活的时候也用完了。"
    先生再问:"我也皈依某某大师了啊!"
    阎罗王:"虽然你有皈依,但是因为你不精进修行,所以因果和业障和没皈依以前差不多,可能不知不觉中还多造了一些。
    先生再问:"我吃素不杀生!"
    阎罗王:"虽然你吃素不杀生,但是因为你不明而乱批评,骂人,造了许多口业,这些口业,比一般人还多了很多。"
    先生再问:"我也皈依某道场了!"
    阎罗王:"虽然你常到这个道场,但是你的行为,并没有改进多少,也不是真正在修行,那个道场其他修行者,大部分都有成就,有的开悟,有的证果,有的往生净土,很受我们敬重,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道场其他修行人的成就。"
    阎罗王就把这个道场的修行人的成就,一一说给他们听。这些人他们都认识,有成就菩萨,有成就阿罗汉,有往生净土,也有的升天为天人。念了半天,就是没有他们的名字。倒是有几个平常看起来修得不怎么样,也往生了净土。有几个自认为修得很好的人,却没听到。
    阎罗王接著说:"虽然你到这个道场,但是你的行为,已从这个道场除名。所以你并不算皈依这个道场。你们护持这个道场的福报,就是你们生前生活平顺,心想事成,求子得子,求长寿得长寿,求健康得健康,不过你们在生前就用完了,所以晚年你生了大病,就是你自已该受的因果成熟所致。"
    先生再问:"这个道场不是还有一些人修得很好,怎么也没听到呢?"
    阎罗王看了看,想了一下才说:"虽然这个道场有些人修得不错,但是这些人开始心生骄傲,开始批评其他修行人,被魔所摄走入魔道而不自知。言行违背佛法之后,名字就被这个道场除名了。将来也是要到我这里来报到。"
    先生再问:"我太太为什么也被除名?为什么也被带到这里?"
    阎罗王说:"各人因果各人了,你太太的问题,虽然生前也布施造福,但不是真心修行。她还有个错误观念,认为先生代表修行就可以了,只要先生修行有成,她也可以连带'得道升天',所以知道修行,但未认真修行,她个人的因果还是她自己要了才行!她倒没有被除名,但是这个错误观念,让她这一生算是白走一趟了。"
    阎罗王接著说:"你太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生前曾起念怀疑佛菩萨。
    在你生病的时侯,因为求菩萨保佑你康复,但你生病没有起色,她便怀疑佛菩萨不知道她的祈求,怎么没让你好起来。后来便懈怠礼佛,信心不坚。你死后,她也只是偶而礼佛,大部分精神还是放在家庭。"
    先生最后叹气道:"我们会有什么下场呢?"
    阎罗王说:"你下辈子转为一个穷人,一生皆穷困,但是也容易剌激你精进修行,不要像这辈子不精进。你太太下辈子转为富人所养的猫,因为她的痴业使然,但是她还有一些福报可享,享完后再入轮回,但是会去那里,还得看她的造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功德       修行)(五明学佛网:功德       修行)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净界法师:我们的心跟佛号一接触,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净界法师:我们怎么去皈依阿弥陀佛的功德? 

 净界法师:以本尊的功德为你的自我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随喜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不共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称赞功德品第八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舍利弗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