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健康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日期:2016/3/1 7: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痹症

  七、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内关

  消化系统: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经系统:风池、率谷

  免疫系统:大椎、足三里、合谷

  十、常用配穴

  手颤:少海

  五指不伸:中渚

  指痛:少商

  臂痹:肩髃

  吐血:尺泽

  流涎:地仓

  男蛊女孕:涌泉

  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

  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

  头面病:曲池、合谷

  鼻渊:合谷、太冲

  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

  心肾不交:神门、太溪

  心力衰竭:内关、膻中

  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痛(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

  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按压穴位处胀痛感比非穴位处明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