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朋友道


   日期:2016/2/6 20: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人云:“五伦之外无大道”,五伦八德是做人的纲领,也是一个人道德的基础。《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行德本是每一个人的本份,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立身行道,进一步才能家和、国治、天下太平,从而实现中华的复兴。现今社会之所以出现一些乱相,就是因为人们忽视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缘故,所以弘扬传统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朋友道

  1、同道者为朋,同义者为友。

  2、君子交朋友在道义,小人交朋友为权利。

  3、能劝善规过,是为道义之交,君子之交;交友若注重在势利上,酒肉上,有利可求就相交,一旦失利,朋友算完,是小人之交。

  4、利是害义的,势利之交,断乎不能长久。

  5、常言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因此我们要亲近有仁义道德的益友,远离只知花天酒地的损友。

  6、与朋友相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得朋友之益,而不受其害。

  7、如果一味滥交,不分善恶是非,随波逐流,就会受损友之累。

  8、有道的人,不受朋友之累,还能明善改过,不但能改正自己,还能用道义把朋友度化过来,尽了做朋友的道。

  9、责善乃朋友之道,但责善朋友要适可而止,否则友不欢己不乐。朋友数,斯疏矣。

  10、欲先正人先得正己,自己品行端正,令人信服,说话才会发生效力。

  11、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12、朋友相处抱道而行,彼此要留有适当的空间很重要。

  13、朋友之道,首在彼此相信,才能合志同方,营道同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四海之内皆兄弟。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为一般人所知者。管仲少有大志,熟读诗书,精驾车和射箭,可谓文武全才,然家庭没落,生活贫困。管鲍曾合贾(做买卖)于南阳,管仲家穷困,常多取利润,有时要比鲍氏多取一倍,鲍氏的手下很为不满,但鲍氏很了解管仲的处境,不以为管仲不对,以为他的家庭贫穷,须养活老母亲。

  后来两人一起从军,随军作战,每到战场,管仲又往往躲在后面,等到作战结束了,大军凯旋归来,他又跑在前面,所以有很多人讥笑他贪生怕死,是一位懦夫,而鲍氏却很了解他的苦心。他曾对人说:“这并非管仲胆小,贪生怕死,而是他家母亲老了,不能不留着自己去养活她。”管仲对于鲍叔牙这种待人宽大的胸襟很是感动,他曾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氏。”而两人成了莫逆之交矣。

  后来管仲、鲍叔牙及召忽三位都成了齐僖公的臣子。齐僖公有三子,大公子为诸儿,二公子为纠,三公子为小白,齐僖公命管仲、召忽做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公子小白的老师。不多久齐僖公死了,长公子诸儿继其王位,做了国君,是为齐襄公。齐襄公为人暴虐,荒淫失德,当政不到几年,百姓叫苦连天,鲍叔牙见此情景,预料不久的将来定会发生内乱,于是就带了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去了。果然不出所料,在周庄王十一年,公孙无知杀了齐君襄公,齐国大乱,管仲和召忽就将公子纠护送至鲁国去了。第二年春,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再度陷于大乱,群龙无首,须从逃至国外的两位公子,找一位来继承王位,于是在外两位公子都欲赶回争夺国君之位。公子纠之母是鲁国人,鲁国的国君是鲁庄公,想乘机扶助公子纠做齐君便命令管仲,先带兵出发,埋伏由莒国至齐国的要道,而一箭射死公子小白,果然小白赶回齐国之行列被管仲碰上了,管仲发了一箭,箭中小白腰间铜环,人未受伤,小白见此人箭法很厉害,就假装中死昏倒,而骗过了管仲。管仲见公子小白已被射死了,就立刻派人回报鲁庄公,鲁庄公得到了公子小白被射死的消息很高兴,认为再也没人跟公子纠争夺王位了,就很从容进军回齐国,而使公子小白先回齐国,即了王位,是为齐桓公。公子纠和管仲、召忽一行人回齐国知道公子小白已经做了齐君,便又逃回鲁国。

  齐桓公做了国君,因鲍叔牙的功劳最大,所以准备让他做宰相。鲍叔牙是位眼光远大,深谋远虑的人,坚持不受,他说自己在治国方面的才能不及管仲,要任用管仲始能使齐国富强。齐桓公最初不肯任用射杀他的仇人,而为鲍叔牙所说服,于是就任用管仲为宰相,使齐国大治,高唱 “尊王攘夷”,九会诸侯,一匡天下。鲍叔牙之宽宏大量,善推才能之精神,实在值得后世的人效法。

  王善人讲道:

  ○王善人说: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全是属于自动的,简单地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全是属于自动的,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啦!自动尽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变成恶啦!现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

  ○做事不可亏人,亏人就是亏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人和天是通着的,合乎人道就合天道。顺天天就应,逆天就降灾。若以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道不远人,我天天讲道也就是天天讲人,若不讲人,哪里有道?学道不专,听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没意思,没把做人当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专看别人的不对,把自己忘了!从小当孙子、当儿子,自己有了儿子当爹,有了孙子当爷爷,一辈子连一个人也没会当,连一条路也没会行,闹个空来白走!人是由这里丢的,世界也是从这里坏的。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着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现在的人只知求财,不知做德,那是舍本求末,等于开个谎花,没扎下根,哪能结果呢?德是根、财是果。所以要想发财,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摇钱树的种子。所以说:“大德者必得其禄”。

  王善人简介:

  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当时一些有德行的知识分子用“说书” 的形式给老百姓讲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进过学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风。)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人自我反省,争认不是;愚人不反省,总认为自己有理没有过错),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创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迹。之后,全力倡办男女义学,终其一生共创办六百多所男女义学,遍及三分之一个中国。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朋友       伦理)(五明学佛网:朋友       伦理)  

 徐文明教授: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徐文明教授: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 

 方立天教授:中国佛教与伦理建设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中国化的方式与特色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洪修平教授: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 

 杨曾文教授:大乘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 

 杨曾文教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佛教的伦理思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董群教授:简论中国佛教伦理对国民伦理精神的积极意义 

 董群教授:论佛教伦理的基本特点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