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禅修能和谐社会


   日期:2010/5/26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自古就有一句话叫“无事生非”。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我们这颗习惯于追逐外界环境的心。因为我们的心不能安静下来,已经习惯于己于向外追逐,总是要做点什么或者把握点什么。如果不去做点什么或者把握点什么的话,我们的心就不能安静下来,就会闹出点事情来。

这在我们禅修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突出。所以,不管是那种用功方式,都是让我们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所谓的功夫。让我们制心一处(制心在功夫这一处上),慢慢地来训练我们不安静的心,或者说是把向外追逐习惯了的心,让他停下来,向内去追寻。希望终究会有一天,能够停下来,不再追寻,不再“生非“。

通过不断地训练,慢慢地把我们这颗难以控制的心,变得柔和听话。古人把这个过程比喻为“牧牛”(见十牛图公案,以后有机会会写有关日记的)。最后达到宁静我们的心的目的,就像药山禅师所说的:“一物也不为”,就是连闲坐也不是了。原公案内容如下:

药山在一处坐。石头禅师问:“你在这里作什摩?”对曰:“一物也不为。” 石头禅师曰:“与摩则闲坐也。”对曰:“若闲坐则为也。” 石头禅师曰:“你道不为,不为个什摩?”对曰:“千圣亦不识。” 石头禅师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作摩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常流岂可明?”

可见,我们的恶习(无事生非)有多大,表面上好像无事了,像闲坐一样了,可是闲坐还是有所为——闲坐着。所以,我们即使是在修行的时候也不能改变“无事生非”的习惯,还要抓住一个功夫不放。所以,我们只能一点一点放下自己的习惯,慢慢地学会不再“无事生非”。

所以,进行禅修的人不光是在表面上很忙,内心里面更忙。因为你要安静地坐在那里,所以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你要能够坐得住,所以需要大量的精力。这用我们的凡胎肉眼就能看得出来;用佛教的定共戒(见《禅修好处戒律说》一文)就能更加清晰地明白怎么回事。

我们的社会需要安定、需要和谐就要解决人们习惯于“无事生非”的问题。让大家创造各种财富;让每一个人有工作;让每一个人有饭吃;让每一个人事干;让每一个人……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情了,可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了。最多最多只能做到让绝大部分人实现这样的情况。

事实上,即使实现了这样理想的情况也只能解决表面上的一些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人总有闲下来的时候,总是需要有“闲坐”来休息身心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恶习还会让我们“无事生非”的,这就是药山禅师说的“若闲坐则为也”。

所以,只有让大家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之余,进行禅修。让大家在表面上和内心里面都忙碌起来,慢慢训练大家的心。把大家的向外追寻习惯了的心,转为向内追寻,再慢慢地停止追寻,这样才有希望真正地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为不管是在禅修的过程中,还是结果上,人们才能真正地不再“无事生非”。

网络禅堂作为一个禅修的场所,实在是让社会安定与和谐西来的基地。人们只要进入了禅堂,即使是从过程上来讲,他们也不再有时间与精力去“是非”了,何况觉悟之后的人更加不会有“是非”。因为他们不但要从表面上开始忙碌,还要从内心里开始忙碌,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忙“是非”了。

所以,网络禅堂实在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必需品。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组织都应该大力提倡并参与。因为禅修不管是从提高人民身心素质方面来说;还是从社会安定和谐方面来说都是有非常大作用。何况,开发出了自心智慧的人能够利用自己的才智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是用“短、平、快”就能实现的事情。我们作为佛弟子,当然会走在利益众生的最前面,会努力去宣传这件事情;会努力去参与这件事情;会……最后希望做到大众认同这件事情;大众参与这件事情;大众分享这件事情;大众成就这件事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一法师       和谐)(五明学佛网:明一法师       和谐)  

 黄夏年教授:宗教和谐与城市文明是发展的必然之路 

 楼宇烈教授:佛教里的和谐 

 徐文明教授:和谐世界从口开始 

 方立天教授: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方立天教授: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方立天教授:“正见”乃和谐之源 

 李利安教授:论佛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李利安教授:佛教的和谐理念 

 洪修平教授: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 

 杨曾文教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佛教的伦理思 

 杨曾文教授:佛教和谐思想诠释及其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