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印一法师:时时刻刻菩萨心,在在处处普贤行


   日期:2016/1/3 12: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编者按:印一法师,2012年就读于峨眉山佛学院(首届本科班),主要修学华严和禅。2014年参加机锋辨禅活动,在场下频频向选手发难,并剑走偏锋,令人印象深刻; 2015年11月,笔者在韶关南华禅寺参加讲经交流会上又见到了印一法师,本届讲经交流会上,法师获全国一等奖。在活动结束后,笔者与印一法师进行了一次关于佛教现状和修学方式的探讨。

  佛教在线:法师您好,很高兴又见到您了。去年您参加了我们佛教在线和少林寺共同主办的机锋辨禅活动,这次又参加了在南华禅寺的讲经交流活动,您认为参加这样的活动,对于弘法有何帮助?

  印一法师:菩萨道的核心,就是上求下化,自利利他。参加这样的活动,恰好是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很好的结合上求下化,逐步圆满自利利他。祖师大德们常常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和众生结缘,来弘扬佛法。包括历代的皇帝,也有很多微服私访的,其目的就是深入民间,了知当前的民情。我们青年学僧,很多的时候都是在学校,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三藏上,很少出门。正好就借此机会,去与社会结缘。这样,一方面,可以深入民间,对众生当前的状况有相应的了解,从而深入人心,将我们平时所学的种种应用起来,把佛教义理落实在践行上,彰显我们的智慧力量,更好的引领大众;另一方面,通过对众生的深入了解,认知到当前的社会状况,亲见当前社会民众的烦恼疾苦,激发我们的大悲心,从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的进取,完成菩提心的长养。这样的情况重复往返,互相熏习,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互相增上,逐渐圆满慈悲和智慧。也就相当于哲学里所谓的“螺旋式上升”。

  同时,大量的青年才俊和高僧大德在一起,互相之间可以探讨和印证很多东西。这种同参道友的利益,是用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

  所以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是自利利他的,是共利的。既然是共利的,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但愿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进来。而您们佛教在线搭建了机锋辨禅那样的平台,对佛教与社会的交流、佛弟子风采展示等都意义非凡,功德殊胜!在现在这样的网络时代,急需佛教在线这样的平台,急需您们这样勤勤恳恳的菩萨。

  佛教在线:感恩您的肯定。据我所知,讲经说法是佛教的传统之一,也是教化佛弟子的重要方式。法师觉得,在当今社会的讲经说法,和过去时代的讲经说法有何区别?

  印一法师:由于时代、地域、民族等等不同,弘法对象也就不同,那么无论是弘法的方式还是内容,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便于广度众生。在大数据的今天,世界在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比如,我们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社会结构等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举例来说,与二十年前相比,从信众状况来说,现在的信众群体年龄偏向于年轻化,受教育程度偏高,普遍使用多媒体智能终端,物质较为宽裕,但是时间较为紧张,有广泛接触各类思想和知识的途径,但是却少于系统化,信仰选择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等状况都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佛教的主体思想没有变,佛教利益众生的本怀没有变。那么,在新的时代下,在新的社会环境里面,我们如何去弘法利生,就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应该慎重思虑的问题了。

  佛教在线:您在为现场观众开示时候说过:修行之前要先修学,而学本身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那么您是如何修学的?

  印一法师:首先,学修不离,修行与修学,是厚积与薄发的一个结合,严格意义是不可区分的。而当时我所说的那句话,是针对他当时的心境而言的,时过境迁,我们切莫执之为常。而对于我来说,一般就是,首先大量的阅读,然后从中找出部分比较相应的经典,深入学习。或者亲近一些善知识,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去领略一二。理解了经典的法义后,就按照圣教来做。其实就是闻思修的一个过程。亲近善友,多闻熏习,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这整个过程是不断重复的。毫无疑问,最困难的就是行动,就是最后的“做”。而恰恰,必须做到,才有现实意义。比如,参加这次交流会,我的稿子是一晚上就写好了的。在写稿子之前,我把所有能够找到的对《普贤行愿品》的解释都看了个遍,包括读了四十卷的《华严经》、六十卷的《华严经》、八十卷的《华严经》。然后,从拟题目到完成初稿,用了八个小时左右。但是后来修改了很多次。为什么要改呢?是不是写得不好呢?肯定不是,我的初稿并不亚于后面的任何一稿。而是,由于时空和对象等等不同,稿子也需要相应的改变。在完成初稿后,每天我就按照稿子里的内容一点一点的去践行,去论证,再把反馈回来的情况融入到新的修改里面。由于我今年讲的主体是“利益众生”,所以我就一方面不断的深入经藏,亲近善知识,去积累和熔炼;一方面,每天去与不同的人随缘交流,在生活中验证我的观点和行为是否真的可以利益众生。所以,从这段经历中,我得出一点点心得,就是: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深入经藏,从而领略甚深法义,才不至于忘本失智,这是我们的根本;同时也要让佛法融入生活,并对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都有所增益。二者一定要结合,不可偏执,更不可废弃。

  佛教在线:是的。佛教的修学越来越被重视,现在国内包括国外的佛教徒人数在扩大,在我们之前交谈的过程中,您却表示讲经弘法的僧才难求。法师觉得主要的原因和问题在哪里?

  印一法师:的确,如您所言,佛教徒人数在扩大,但是不等于僧才充足。说这话,并非是说佛教里面没有人才,相反,出家人里面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就按我们峨眉山佛学院乃至峨眉山来说,很多法师都特别有才,不论是书琴剑画方面,还是对内学的解行弘扬方面,都有许多的杰出的法师,不胜枚举。然而,特别是汉传佛教出家人的总数与社会总体人数的比例,实在是少的很。况且,在汉传佛教的出家僧团里,老龄化依旧严重。虽然有不少的优秀的青年僧人,但是很大部分都集中在佛学院及各地的大丛林,分布不够均匀,从而导致了一种不协调的境况。培养一位优秀的讲经说法的法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面对当前社会讲经说法的法师,需要很高的素养,不仅包括见地、修证等,还需要多种语言的通畅表达、各类教学工具的熟练应用等。而在这些年富力强的法门龙象里,还有一部分不得不去承担一些管理工作,那么,真正能够出来弘法的,还是非常稀少的。

  而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后面隐含的种种问题,就是我们佛教不得不思虑的问题了。

  佛教在线:现在很多人对佛教、对法师仍然有误解,一些佛教徒在对家人、朋友普及佛教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阻碍,甚至无法和谐相处。对于这种事,法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印一法师:误解都是来自于不了解,不和谐就是有争执。所以,首先我们自己应该想想,对方为什么会误解?怎么才能让对方了解?我们争执的又是什么?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一遍。所以,我在这次演讲的时候,有一个说了三遍的事情,就是:“榜样的力量”。我们口口声声说佛教好,佛法好,那么,好在哪里?我们既然无法用语言与对方沟通,那就做。让佛法的优越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以诸佛菩萨为榜样,在在处处体现出菩萨精神来,把自己做成别人生活中的榜样,何愁别人不理解?所以,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做好自己,以榜样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引导别人,而切忌贸然的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去指挥别人、训诫别人。犹如有句话所言:“我的生活需要你的指点,但是不需要你的指指点点。”自他相换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时刻刻菩萨心,在在处处普贤行。”只要我们如实践行菩萨道,哪里还有阻碍?哪里还会不和谐?

  佛教在线:即使是佛教徒,在当今社会也有诸多烦恼。当下社会人们应该如何与烦恼相处?

  印一法师:问得好。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当前时代,信息大爆炸,我们如何来处理这些这些海量知识?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来面对这些物质沸腾后面的心灵恐慌?价值多元化后,如何做出正确的取舍?世界交流圈大整合,如何定位和计划自己的前进轨迹?如此种种,都是我们的烦恼。

  而我们之所以烦恼,无非就是不如意。要么对自己不满意,要么对别人不满意。不满意,无非就是对“我”有个特别强烈的执着。所以,就需要一个转化,把我们日常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众生为中心,从而破除我执。我执都破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又从何而来?但是,仅仅破执还是不够是,犹如《普贤行愿品》里面所言,还需要“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当我们在利益别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收获心安快乐。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转烦恼为菩提”。犹如这次交流会的主题一样,我们应该以慈悲为基础,不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多做自利利他的菩萨事,自然就少了很多违缘,积累了成道资粮;同时学会圆融方便,处处与人为善,事事以善为解,再加上宏博的心量为指引,那么,还有什么烦恼我们不能化解?还有什么苦痛我们不能忍受?说食不饱,数珠不富。归结到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学佛,不是没事练嘴,而是要历事炼心。炼心的炼,是锻炼的炼,不是训练的练。要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体现出信仰来,彰显出慈悲和智慧来,而不是挂着一个“学佛者”的牌子而抱怨终身,抱憾终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一法师       普贤行)(五明学佛网:印一法师       普贤行)  

 楼宇烈教授:普贤行愿与大乘佛教的修证——楼宇烈 

 傅味琴居士:普贤行愿品(30~39) 

 傅味琴居士:普贤行愿品(40~52) 

 陈兵教授:普贤行愿研修会2011年国庆禅修活动纪实 

 张秉全居士:持诵《普贤行愿品》,利益殊胜难思议 

 如孝法师:关于《普贤行愿品》的念诵 

 周叔迦居士:普贤行愿品颂疏 

 华方田教授:普贤行愿与和谐社会——“普贤与中国文化”学术 

 隆莲法师:普贤行愿颂讲记 七 

 隆莲法师:普贤行愿颂讲记 六 

 隆莲法师:普贤行愿颂讲记 五 

 隆莲法师:普贤行愿颂讲记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