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不要试图改变别人,只能影响别人


   日期:2015/11/17 10: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么样?使令他改变,而这个时候你的善巧就很重要。诸位要记住不是你让他改变,你是创造一个色声香味触法,让他自己改变。

  2)在求法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心态就是善法欲。佛法是你要主动去追求的,你才能得到利益,而不是被动地配合。

  3)在修学佛法的因缘当中,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善知识有方便力,他能够帮助我们破恶生善。而所有的善知识最殊胜的就是佛陀。

  4)修行的性格要带一点钢骨,但不要带钢气。

  5)面对烦恼不要藕断丝连,爱断不断的。

  6)龙树菩萨说,无我智是一个如实的观察。就是说,并不是本来有一个我,佛陀硬生生要我们修观把这个我消灭掉。而是本来就没有我,佛陀只是要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这是如实观。

  7)《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觉照,观察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根本就没有妄想。

  8)在大乘的修心法门当中,天台宗是去找他的过去,净土宗是找他的未来,这个地方大家要把心地法门抓到。净土宗是既往不究,它不管过去的,但是你未来很重要。

  9)空性是一个生命的总相,不管是快乐,不管是痛苦,它的本质都是无常无我的,都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

  10)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不会平等,平等你就没办法修学。我们刚开始的时候面对恶念,是要善法来对治的,以善破恶。

  11)一切法是染净和合的,看你用什么因缘来面对,往往危机也就是一个转机。所以这当中就使令整个菩萨的法执慢慢地淡薄,用平等心来面对一切。

  12)一个初学者来到僧团,跟你讲道理也没有用,干什么?拜佛去。拜佛,嘴巴赞叹佛陀,内心观想佛陀。为什么?栽培善根。让你这个明了的心跟三宝关系慢慢地密切,就好像一个木材先把它烘干,总有一天圣道的火就可以把它点燃。

  13)我们对因果的态度,应该是从果报中反省自己的因地,这称为“观果知因”。反省自己今生的果报中,有哪些是满意的,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曾经有这样习惯性的善业;有哪些果报是不满意的,这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心中,有一些是你习惯性的罪业,这些应该要处理修正的。

  14)所以修行的内涵,不是每个人都相同的,佛陀宣说众多的教法,并非要每一个人都去修,而是要针对自己比较弱的部分去补强,若某方面做得很好,就不用再加强。

  15)在修学的方法上,有的经典是属于破坏性的,如《般若经》专门破执,你讲一个东西,它就来破,破到最后就无有少法可得;有的经典则是建设性的,它要你这件事要做,那件事也要做,这是属于有相行。

  16)在灭恶方面,恶法虽有很多,但哪些恶法绝不能触犯,若触犯马上会障道;在生善方面,善法虽也众多,佛陀告诉我们哪些功德一定要先成就,否则将一事无成。佛陀在临命终时,对灭恶生善的内涵已没有时间广说,只能抓住重点宣说,诸位在读本经(《佛遗教经》)时,你将能体会佛陀的彻底悲心……

  17)声闻法对菩萨来说是共学的,声闻法主要是对治三界的见思烦恼,所以对凡夫是比较实际一点,因我们现在经常所起的烦恼都是三界的见思烦恼,所以如果能善加利用声闻法,对我们现前的环境来说特别扼要。

  18)精进与不忘念之间的差别,精进的体性是勇悍,所以偏重在身、口的行动力,如往生咒、大悲咒一天持几百遍,这是精进,对所修的法门能专一相续不断的用功;不忘念则偏重在内心智慧的观照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改变别人       影响)(五明学佛网:改变别人       影响)  

 净界法师: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只能影响别人 

 赖永海教授:宗教与文化——兼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赖永海教授: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洪修平教授: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胡晓光教授:简论佛教哲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蔡惠明居士:佛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姚卫群教授:吠陀奥义书对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影响 

 陈星桥居士:法难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其启示 

 达照法师:一个念头的巨大影响 

 杨维中教授:从诠释学方法看儒、道对佛教心性思想的影响 

 杨维中教授:心性本体与道性道体:中国佛教心性论对道教心性 

 杨维中教授:论《华严经·十地品》的佛学思想及其对中国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