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益西彭措堪布:老苦的五种苦相


   日期:2010/5/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明朝嘉靖时期有一位出名的宰相,名叫严嵩,其子严世蕃也是高官,因而父子二人同恶相济,结党营私,总揽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国不成国。

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富可敌国,他们的生活十分奢侈、浪费。严世蕃要吐痰,只要咳嗽一声,就在四周围绕的丫鬟们,仰起脸张开嘴巴来接他所吐的痰。严蒿在故乡的公馆里,门客家人更是不计其数,每天从他家的厨房内的阴沟里流出的鱼肉白米多得吓人。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一点不夸张。

恰好严公馆附近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每天他都率领小和尚到阴沟里把白米捞起来,然后洗净晒干,日子久了,竟推得满满一屋子。

后来严蒿的奸情败露,嘉靖皇帝把严蒿撤职,严世蕃从牢杀头,财产充公,严蒿老来便无的依靠了。由于在位时作恶多端,不得人心,所以,失势后也没有人同情他、可怜他。

思惟老苦分五个方面:一、盛色衰退;二、气力衰退;三、诸根衰退;四、受用境界衰退;五、寿量衰退。老苦就是由这五种衰退所导致的痛苦。

一、盛色衰退

盛色衰退者,谓腰曲如弓,头白如艾,额如砧板、皱纹充满,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爱。

人老之后青春容颜衰退,腰弯成了弓,头发花白,额头就象用久了的砧板,布满了皱纹,由这些变易衰退了容貌,变成了不悦意之相。

“盛色”:青春容貌。人一旦衰老,容貌完全衰变、退失,这是有为法无法改变的规律。

“腰曲如弓”:原来腰板挺直,年老时腰也弯了,背也驮了,如弓一般。坐的时候,头和身体都不能挺直。

“头白如艾”:青丝换成白发,就像青草在入冬之后都会枯黄。同样,当业力成熟时,须发颜色衰变,无法转变。

“额如砧板、皱纹充满”:原先皮肤光滑细腻,年老时额头就像切菜的砧板一样,布满一条条皱纹。

“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爱”:由于这些身体色蕴的变易而使容貌衰变,变成了不可爱之相。

“等”字包含了所有形色、显色的衰变,前文虽然仅列举了三例,但实际上一切容貌都会被老摧毁。比如,颧骨突出,脸上出现黑斑,形容枯槁、没有光色,牙齿脱落等。应当全面观察由老而衰退容貌之相,才会明白衰老所带来的痛苦。人人都幻想自己能青春永驻,所以老来盛色衰退时,便有一种无法面对的痛苦。

现代人想以美容等手段留住容颜,只是自欺欺人而己。有智者应当从此处善加观察,觉悟人生是苦的真相之后,一心寻求出离。

二、气力衰退

气力衰退者,谓于坐时如袋断索,起如拔树,语言迟钝,行步缓慢等。

人老之后气力衰退,坐下时如挂着的袋子突然断了绳索;站起时犹如拔树,异常艰难;语言迟钝,行走缓慢等等。

“坐时如袋断索”:老人关节僵硬,坐的时候,就像悬挂的口袋断了绳索,“扑嗵”一声重重地摔下。

“起如拔树”:老人起身也很困难,就像要把树从地里硬拔出来一样。老人要用双手支撑,才能勉强站起来。

“语言迟钝”:老人因为没有气力,所以语速缓慢,说话口齿不清。

“行步缓慢”:老人行走时脚步不能迅速起落,就像小孩抓小鸟一样,只能弯着腰、低着头,慢慢地行走,稍走快些,便会气喘吁吁。而有些老人只能依靠拐杖站立和行走。所以,年老气力衰退,行动非常艰难。

“等”字还包括其它的相,比如,因身体的风脉衰退,老人身心的承受力、忍耐力都很脆弱等。

米拉日巴尊者说:“拔出牧桩之起式,悄捉小鸟之走式,重物落地之坐式,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身衰心意败。”

学习老苦之后就应知道,凡夫出生之后,就注定了老苦的降临,所以我们必须出离轮回。实际上,年老时显现的衰相,都是在对我们显露轮回本质是苦的真相。如果能对此苦深入观察,就会发现,除了走解脱道,别无选择。同时,年轻人也要警策自己,趁现在气力旺盛、条件具足之时,及时把握这一段宝贵的黄金时期,不要将精力用偏了。否则,老来气力衰退,行动不便时,再要修行就非常困难了。比如,车子好的时候,不向既定的目标奋发前进,一旦车子的引擎、轮胎等都已磨损时,就无法再行进了。所以,今生既已获得难得之人身,又能修持佛法,就应趁年轻精力充沛时,全力以赴积累解脱资粮。如果以此宝贵的人身去追求世间八法,则十分可惜。

三、诸根衰退

诸根衰退者,谓眼等不能明见色等,重忘念等、减念力等。

人老后诸根衰退,眼睛不能看清楚东西,记忆力严重退失、念力损减等。

“眼等不能明见色等”:以眼根为例,眼根衰退后,无法看清远处和细微的东西,连看书也困难,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等”字包括其它根的衰退,比如,老人耳根衰退后,在他耳边大声说话,他才能稍稍听清楚;舌根衰退后,已分辨不出各种味道;牙齿也一颗颗掉落,无法咀嚼食物等等。

“重忘念等、减念力等”:老人意根衰退,导致记忆力严重退失、念力损减,所以往往才刚说过的事情转身就忘,遇见熟人却说不出对方的名字,想不起来自己将东西放在何处。老人就是处在这种糊涂的状态中。《心性休息》说:“根失蔽眼不见色,声香味触皆不觉,忆念不清痴沉眠,享用外境力微弱。”

四、受用境界衰退

受用境界衰退者,谓受饮食等,极难消化,又无堪能受诸欲尘。

人老后受用境界衰退,所受用的饮食等难以消化,又没有能力受用色声香味触等欲尘。

比如,老人没有能力听声音、看色法、用心思惟等。一般世间老人五根功能衰退,虽然心里还是非常羡慕五欲的享受,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一段是紧接前文而来的。受用境界的工具,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诸根衰退的缘故,受用境界的能力自然也随之衰退。因受用境界的能力衰退的缘故,而感受老苦。

年轻时虽然精力充沛、六根明利,但人们却天天用它来追逐欲尘。舌根好,就用它来受用美味,或者说恶语、绮语,唱流行歌曲等;身根好,便用它来造恶、散乱,跳舞、打架;意根明利,却很少用在行善断恶上,反而用来追逐世间八法。所以,年轻时虽然六根明利,但如果没有把握好方向,就会变成造恶的工具。

以佛法来说,在自己六根有能力时,应该善加利用,学习佛法。眼根好,就应用来行持善法、深入经藏;舌根好,就要用来宣说善法、持咒念佛;身根好,就应为佛法、为众生服务。这样才是真正善用了人身。

五、寿量衰退

寿量衰退苦者,谓寿多灭尽,速趣于死。

人老之后寿量减少,一生大半的寿命已经用尽,很快就会趣入死亡。

老人的心态很复杂,一方面不堪老苦,希望早日结束这不悦意的人生,另一方面又总是害怕死亡到来。这就是老人的痛苦。

应当数数思惟此等。

应当反复思惟以上老苦之相。

《广大游戏经》中亦云:“由老令老坏少壮,犹如大树被雷击,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能仁:能遮止三门恶业之人)快说老出离。”

《广大游戏经》中也说:老会毁坏年轻、健壮,就像大树被雷击一样,不论是支分还是根本,都被摧坏。老使人身心衰败,就像身处年久失修的危房中,时刻畏惧房屋垮掉一样,老年人时时都害怕死亡到来,整个身心瓦解。能仁!请您快宣说出离老苦的方法。

这段经文的缘起是这样的:往昔,释迦牟尼佛示现为悉达多太子的时候,在东门见到老苦,在南门见到病苦,在西门见到死苦,他便向随行的人询问原因,随从回答:老病死苦无人能逃避,不论是谁都要一一领受。太子走到北门,见到一位罗汉形象的比丘行者时,他心想:此人是否具有解脱诸苦的方法?于是用上面的话向行者阐明诸苦,向他请教厌离诸苦的方法。

“诸男女众由老枯,如猛风摧娑罗林,老夺精进及勇势,譬如士夫陷淤泥。”

悉达多太子继续说:世上众多男女由于年老而个个衰枯,就像一阵大风将娑罗树林刮得只剩枯枝败叶一样,老会夺走精进以及身体的勇健和心的势力,犹如勇士陷入淤泥一般。

人年老时身心衰败,六根功能衰退,年轻时的勇猛气势全被夺走,会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

“老令妙色成丑陋,老夺威德夺势力,老夺安乐作毁訾,老夺光泽而令死。”

老使容颜尽失,变成丑陋不堪;老会夺走威德和势力,使人变得怯弱无能;老会夺走身心的安乐,倍受他人欺负,使人身心陷入痛苦;老会夺走光泽,最后将人送往死路。

以下是语录。

慬哦瓦云:“死苦虽重,而时短促。此老最重。”

慬哦瓦说:“死亡的痛苦虽然严重,但是断命根的时间短促,而此老苦最为深重。”

这是以老苦漫长来显示老苦的深重。

迦玛瓦云:“老渐渐至,故稍可忍,若一时顿至,实无能忍之方便。”

迦玛瓦说:老渐渐来到,因为它是渐渐来到,让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地适应,所以稍微还能忍受。假如老苦在
一时之间顿然来到,那么实在是没有办法承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益西彭措堪布       苦相)(五明学佛网:益西彭措堪布       苦相)  

 益西彭措堪布:称念观世音菩萨,即能远离YIN欲的道理很深 

 益西彭措堪布:YIN心不除,尘不可出,如何断除对异性的贪 

 益西彭措堪布:邪YIN念头的报应 

 益西彭措堪布:由普贤行愿所获得的福德资粮,不会有穷 

 益西彭措堪布:金刚萨埵心咒是忏罪如意宝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灭除极重罪 

 益西彭措堪布:因缘果报,观察​一个人的言行能 

 益西彭措堪布:地藏菩萨的无量无边功德! 

 益西彭措堪布:为什么要戒杀放生茹素 

 益西彭措堪布: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 

 益西彭措堪布:观世音菩萨在哪里,离我们有多远? 

 益西彭措堪布:破除对放生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