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健康

 如何用素食改善体质,避免气虚体寒?


   日期:2015/8/24 21: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

  首先先谈谈,气、血是什么?气血是中医学的基础,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气,是运动着的、看不见的精微物质,主要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血,即血液。气若不足,就叫气虚,若进一层会怕冷,就是阳虚。血虚的进一步会阴虚,易生热的俗称虚火。

  而气虚与血虚简单一点的理解,可以是一组症状集合的症候群。像气虚就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风(活动时诸症加剧)、舌质淡白苔白,脉虚无力的现象。血虚的症状有面色无华或萎黄、爪甲苍白、头昏眼花、心悸,舌质淡白略干苔薄白略干,脉细无力。

  2

  再者,上述这些虚、寒、气虚,算是生病吗?

  在西医看来,也许不算疾病,但中医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它们不断地产生矛盾、解决矛盾,而这种动态平衡得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当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又不能立刻自行恢复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以上现象,中医认为是病,而治病原则就是让不平衡的回归平衡。也就是“虚则补之”,“寒则热之”,有气虚就补气,血虚就补血。

  然而,哪些因素会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进而引起疾病呢?这些因素就称病因。中医称体质虚弱为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

  体虚是机体某些功能有所减退,不一定患病,即西医所称之“亚健康”,如不及时补养、调节和调理、令进一步发展,对健康不利。治疗虚弱,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

  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进行辨证辨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不论是采用哪一种,均是为了补虚扶正。食补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仅可补虚祛邪,并可扶正,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恢复健康。

  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的进补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壮实的人服了人参等性温的补气血药物,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饱胀、便秘、头晕、咽痛、牙龈虚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阳虚者服了生地、麦冬等补阴药食物,会更加怕冷、腹泻、腹痛等,这些都是因进补不当,损伤了胃气,违反了中医辨证说辨体施补的原则。

  3

  体虚的食补食品和药膳食疗方:

  1.气虚

  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胃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

  补气虚食品:气虚者可服用补气的人参、黄芪、党参等。或是食用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蘑菇等。

  2. 血虚

  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月经延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

  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熟地、桑椹子、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红糖等。

  3. 阴虚

  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银耳、百合、藕、金针菇、枸杞头、

  4. 阳虚

  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

  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杜仲、肉桂、桂圆、桂皮等。

  5. 两虚

  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

  1. 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

  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2.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

  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3.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

  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

  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素食       体质)(五明学佛网:素食       体质)  

 李利安教授:坚持素食原则 不忘契理契机 

 明奘法师:素食馆吃素成了我的痛苦经历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谈素食 

 林克智居士:正在被人们认识的佛教素食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正在被人们认识的佛教素食 

 宽运法师:素食、放生与生态环保 

 明海法师:素食改变世界—— 将“卫赛节”定为“全球素食日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素食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七、不杀生与尽量素食 

 法闻法师:为什么不能杀生与尽量素食? 

 法藏法师:提倡素食之论点 

 心律法师:素食养生有助于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