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证严法师:堪得苦是修行本分


   日期:2015/8/20 11: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滂沱雨势中,上人谈起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离开皇宫,出家修行。“有人认为,太子离开皇宫修行,直到觉悟,是经过了六年,我则认同十一年的说法。悉达多太子十九岁离开皇宫,先以五年时间遍访全印度所有的修行道场,再以六年光阴苦行自修。”

  悉达多太子求法修行的历程

  上人说,当时的印度共有九十多种宗教,道法、修行各不相同,太子遍访所有的深山、丛林、道场或学者,听取道理,尽管学者有名,或是修行者德行高,但是太子在这五年来所见所闻的各派教法都不究竟,皆非其想要追求的真理。“于是他找了一处地点苦修,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父王已知道太子落脚处,赶紧派遣五个人来侍候太子,并力劝回宫,五人劝不回太子,即追随太子共同修行。”

  日日冥思,少食少息,身体渐渐衰弱,但太子总是无法突破、彻悟大自然的谛理和生命的真谛。有一天,他觉得体力不足,神识昏沉,便离开苦行林到尼连禅河沐浴,却昏倒在河岸边。一位牧羊女发现他,赶紧挤羊奶予其饮用,太子的体力于焉回苏。追随太子的五人见到这一幕,以为太子失去道心,清净、洁净的心态受污染,再也不值得追随,就舍离了太子。然而悉达多太子从此下定决心,沉淀自己的心境,在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并发誓若不开悟,绝不离开。

  善恶拉扯系于一线

  “太子坚定了心志,于此思考天地万物之理,也体会自我。经典记载他在这四十九日期间静思,由牧羊女供养羊奶,心能静、身体也能接受充分的营养,体力、脑力恢复,即有足够的思考力量。”

  “这段思索期间,传说是佛陀伏魔,其实是其自我的思想在进行正反论辩。心绪宁静时,就是寂静清澄的境界;然亦突然会有可怕的境界生出,或是映现曾在皇宫享受的五欲境界,这就是心魔。凡夫要进入贤圣的境界之前,心魔就会现前拉扯,非常挣扎。”

  上人依此教示,凡夫听闻善法会起欢喜心,依法奉行而体会法喜,但在修行过程中,身、心、尘的境界经常拉扯,无法随心适意;有时也受人、事、物困扰,自我质疑行于此道的辛勤付出是否有价值?烦恼顿生,就容易懈怠堕落,放弃了过去坚持的一念心。这就是心魔、烦恼和净念间的拉扯。

  “佛陀在成道前修行的境界,也曾经历如此的拉扯,心魔现前时,必定要以非常坚定的意志去降伏,正确的思惟才能现前。圣与凡的心思两相拔河,于圣人的境界与凡夫的境界来回拉扯,输赢仅在一线。”

  堪得苦是修行的本分

  “太子降伏了财、欲、名利地位等种种魔境,当下心境明朗,心灵和大地万物的境界融合,轻安自在,即是‘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上人言,自己于《无量义经》见到这段文字,心境即能十分平静,往后无论遇及何等纷扰的人、事、物境界,脑海中浮现这分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的美好境界,心境就能不受烦恼污染。

  “虽然有时刹那烦恼一来,立即将‘亿百千劫’抛诸脑后,但是还是要常将经文铭刻心版,其他境界再现前时,心版深刻的‘静寂清澄’就能再浮现。”上人说,大家在烦烦扰扰的凡夫境界,要面对人事物,就要有很清楚、清净的心。处理人事物时,心情难免有起落,但若事情过去了,还将欢喜或遗憾存放于心中,就变成无明了。

  上人进一步说明,修行要以“静寂清澄”扫除无明烦恼;心念要“志玄虚漠”,心灵才能真正清净开阔;心志不被摇动,即“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永远坚持。

  “佛陀在修行之间,即是有十分开阔坚定的意志,才能将物理、生理、心理三者通达无碍,降伏心魔境界,如此,静寂清澄的境界现前,佛心再也没有其他的魔境能现前,即已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永恒无染。”上人形容,佛陀成道后,心灵即达大圆明镜般的境界,照山即山,映树为树,任何事物皆朗照无遗,而境迁镜明,亦无烦恼。

  佛陀觉知天地万物之理,四谛与十二因缘明了于心。成道后先对天人说深奥之法,察知所说法于人间无法被理解,便寻思入灭。此时天人再度劝请佛陀住世,敲响法鼓,说法拯救堕落三途的众生。佛陀本是眼见生、老、病、死等种种世间苦难人,才寻思修行悟理,因此秉不忍之心走入世间,开始其四十多年说法度众的生涯。

  “所以佛陀找到当初追随修行的五人,向他们宣讲四谛法,这五人就是最初皈依的五比丘,佛成就、法成就,也有了僧团,三宝于焉成立。”

  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法音辗转流传,领受法语甘露,缅怀三宝恩德,上人教示众人要确实学习悉达多太子求法若渴,参学、修身,不畏困难的坚定精神。“堪得苦,是修行的本分,大家要多用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