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文字道:字字皆有道,悟字改命运 第二集


   日期:2015/6/1 18: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周老师:

  让

  谦让的“让”,是语言向上的意思,我们的语言是不能向下的。语言永远向上,就是充满阳光。所以,说善言,就是语言向上。但不是说上句,这就麻烦了,不要理解错了。

  “让”是谦让别人,重要的是语言谦让别人,可不是干别的谦让别人。干可以不谦让,但语言一定要谦让,干,有时候往往要当仁不让,去敢于奉献。只有语言谦让别人的人,记住,这种人做上等人。谦让别人的人能做上等人,试看看语言特别谦卑、谦让别人的人,是否他的命运很好呢?我发现无一例外,都是这样,语言上常谦让别人。

  有些人说:我也很善良,我也谦让别人,但我命不好。记住,您那不叫谦让,您内心还是没理解。要从心灵深处的语言,记住,连自言自语的语言都要包容在内、都要谦让别人,这种人才是上等人;而这样的语言谦让别人,也是上上之策。这是古人教的做人之法。

  无论别人怎么如何如何不好,无论你有多大的能耐、你的贡献有多高,记住,语言上谦让别人一定是上策。可千万别指责别人,可别说他做的不好,这工作都是我干的。无论你取得多少成绩,都要说这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怎么能成就我自己;没有你们给我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我怎么能干得出来;没有你对我的提拔和信任,我怎么能担当此任,完成工作呢。所以一定要谦让别人。

  为什么领导都有道的一寸之功?“导”和“道”都是领导走的路,因为他有这个功夫,“道”的功夫。领导常常谦让人,人让他往上上。如果你语言上谦让,就是让出一条路,让你大踏步的前行;如果你要不让别人,在嘴上争是非、争对错、争功劳,那么没人让你,只有你让别人。所以好争的人一定命惨,好让的人一定是前途无量。

  尚、党

  和尚,随和高尚是和尚。假如按象形字来讲,“尚”应该特别象个房子,上面充满阳光。最重要的是房子里充满阳光。不在房子外,应该在房间内静修,充满阳光。而充满阳光那个“口”字,记住还是要从嘴上开始做。语言的重要,因为口带来的因果是最大的,所以他们要吃素;嘴能积功德,所以他们要念经。

  和尚的“尚”字首先房子里充满阳光。但假如当和尚的人不充满阳光,这个人不是真正的和尚。假如这个和尚又有私心,戒不了色,还能生儿子,那就是“党”,结党营私,“党”就是和尚的“尚”,不过是上面偏旁短一点,实际就是和尚的“尚”充满阳光,那叫“结党营私”,就有私心了。有儿子,心能没有私心;有党,自然就有党派之争,因为各党派为了独立门户,观点不同,所以要有私心。

  真正的和尚是没有党派的、没有私心;也就是没有儿子,谁是我的徒弟,谁是我的孙子,谁是我的朋友呢,只有把私心戒除了,你才是高尚的,你才不是结党营私。试想想没有私心的人,到哪里都没有你是我的、我是你的,我是哪个领导安排的。记住你只有没有这个心,你才不会结党营私,你在单位的环境里自然显得人格高尚。如果你靠上哪个领导,觉得是谁培养的,专门向他靠拢,像儿子一样向他亲近,别人就反感你,就有另一个党派向你发起反对、向你攻击。

  精

  精神的“精”,告诉我们,精神是一种简单,是一种朴素,它没有写“酒肉”。一般吃得越简单的人特别精神,就有精神。

  精神,首先代表大脑是精神的,心脏好是精神,目光炯炯有神是精神。往往特别贪吃、喜欢吃香的,喜欢吃浑浊的,喜欢吃甜美的,一般的思想是不能集中精力的,因为你的精神会恍惚,你就没有精神,你就没有劲;而且经常得匮乏力气的病,而且觉得做什么事都不能集中精力。因为浑浊就和昏聩连着,会让你头脑不清醒。所以要想得到精神,米和青菜。

  曾有一个人这样和我说过:当人得病的时候、最苦的时候,最想吃的就是大米粥和青菜,而那时最想吃的才是人间最好吃的美食。

  按道理上讲,您爱吃、想吃的,应该最难的时候还想吃,但是恰恰相反。当你最难、最恶心的时候,最不想吃东西的时候,也是米和青菜啊。

  所以人吃的简单,往往让你的生活却繁荣,你的人性却充满精神。而人的“精”就是“神”,代表你的神。

  所以吃荤浊的人眼睛是没神的,看什么都记不住,怎么有神呢?看什么都恍惚,看不清楚,怎么会有神?!这种人是没有神的,他的眼神往往是着急的。

  真正有精神的,他的眼神是炯炯的,有一种人格魅力的精神,是有神来保护你的那种精神。人吃清淡绝对是有意义的。

  当然后来我也讲,人吃素是为了心素,心不素吃素也就没有了意义。因为一切万法都要归到心上,叫“万法归心”。一切为了清扫心。你心都没清扫,仅仅吃素,也是疾病丛生的,这样的人也有很多很多。所以米和青菜的组合,才是精神的“精”。所以要想养精蓄锐,吃清淡的,像青菜、米那样,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心是道”。

  公

  先讲“公”字再能讲“翁”。“公”是自私的私,上面给盖住,还是拱出一点头,还有一点点,要没有一点点怎么有“公”呢!还是有一点点的私心,因为还是希望自己好。

  而那些因为有公心做好事的人,他认为这样能给自己积累功德,所以要有一点点私心,还是最终因为私心才去做好事。因为自私的人命不好,大公的人、天下为公的人命好,所以人家才说天下为公,他才能认识到公心的好处。

  你连好处都认识不到,连私字都没有,那个不是公心。记住,这很重要的原则,连私心那个一点点都没有,那就不是公心。起码要知道这个天的道理,你为了别人好,你自己才好的道理;你做奉献,你越舍越得的一个道理,否则你的奉献就不是智者的奉献,是一种执着心。记住,那是一种执着心。只有读懂“公”字,老子说“有公乃大,公乃王,王乃道,道法自然”,讲的是这个道理。

  翁

  越有公心的人,他将会怎么样?那就是“翁”字。天天学“习”有“公”心。天天学“习”会让你“羽”翼丰满。但仅仅是羽翼丰满,那就是羽毛的“羽”,你可以飞。也就是,光学习的人一定精进速度比别人快,但不见得获得人生命运智慧的收获。也就是说,仅仅光学习的人,会让你羽翼丰满,这是学习的重要;当你羽翼丰满,具备飞的条件,你也可以飞,但是你不一定会变得很有钱,你也不一定变得很长寿,这可是两码事。

  而“翁”字就告诉我们,如果你天天学习的是公心,就截然不同了,天天学习有公心,长寿者为“翁”,富翁也为“翁”。也就是说,天天学习有公心,从小就学习了,不断学习为别人考虑的人,长大要么你会长寿、要么你当富翁。

  试想想做老板的人、现在日子过得不错的人,是不是小时候为人比较大方呢,愿意舍得呢?所以那些长寿的人是不是为别人考虑比较多的人呢?但是这个字,我觉得,既然两个“翁”都是一个“翁”,应该是两方面都有丰收。所以要天天学习有公心,要么你做富翁,要么你做长寿翁,都是“翁”。

  寿

  “寿”字告诉我们,是人的丰收。人最大的福报莫过于健康,所以长寿的人易有祝大寿之说。“寿”是最重要的,不寿不足以称道,不长寿你还想称道,纯粹是不可能。

  因为,人越老,越灵;越老,福德越大;越老,家宅越昌盛,所以人们一般是求长寿。当人们长寿的时候,其实长寿不是人的真正最终收获所在。所以修道的人,德心很高的道上人,赠送长寿老人一个字,拂袖而去。他说,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丰收的“丰”不是真正的“丰”,你要长寿,这一撇是倾斜的,而下面仅仅是一寸之功。也就是说,长寿仅是一寸之丰收,代表人性的进步,的确不假,但仅仅是一寸。那一尺是什么?还有更高的,那一丈是什么?寿者本来是没有极限的,有人一百岁,彭祖活七、八百岁,八百多岁,当然后人在怀疑彭祖长寿的说法,误以为古人在说谎。但长寿是没有极限的,成佛之人是永不退转、永生不死,与真理相合的人。所以你的长寿,一寸的丰收,还得承认是你有丰收。但有钱的人,可不是一寸的丰收,这既是夸耀,又告诉你要不断精进。

  收

  “收”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丰收,莫过于文字的丰收,右面是文字的“文”。古人告诉我们,所有丰收都来源于文字之中,而不是其他的物质方面,而并不写个“米”字。为什么丰收的“收”不写个“米”字呢?古人认为,只有文字上获得了丰收,你人生才获得各方面的全面丰收,所以没必要把它局限在一个小的局部。

  所以懂文字的人,是一个道上的人、是一个修道的人、懂得真理的人。与真理相合,人间一切都向他敬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何况粮食的丰收呢!

  觉

  “觉”,是看见光明。看见是很重要的。很多人都没有看到光明,连真理是什么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真理,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变的东西,也不清楚。

  我在中学学到,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后来我就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现在所有的科技与文化,我发现,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甚至连牛顿定律也是相对的,爱因斯坦的还是相对的,竟然没有绝对的。

  而真理的概念明明是绝对的,记住真理是不可以有相对的,必须绝对、百分之百。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有多少是百分百而绝对不变的呢?所以从那以后,我就觉得古人到底研究的真理是什么呢?觉,一定是看到光明。

  悟

  “悟”,是悟自己的心为“悟”,而不是悟别人的心。“悟”,又是我的嘴,上面“五”代表五官。古人有那么多重要,而左面最重要的还是那颗“心”,你先悟自己的心。右面“吾”代表自己,“五”又代表五官;下面两个字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心”,一个是“口”。眼睛没单独列,口是单列的,但是排在右面;心是单列的,放在第一位。

  为什么竖心边的字那么多?证明心的重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把心放在第一位,别的放后面。有些偏旁只能放在后,有些偏旁只能放在下。左为上,心永远为上。古人设计偏旁自然有设计偏旁的道理。

  “悟”,是感悟的“悟”,“悟”是五官,要从“眼、耳、鼻、舌、身”来感受。而意就是竖心在左边,而没有佛教时,古人就已经感受到“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记住还有一个“口字”,“眼、耳、鼻、舌、身、意、口”。记住这是古人从这里悟出人生的道理,他一定从口上感悟。

  吃的越香,出来的越臭;看得越亮,眼睛就越花。他能从五官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不是感悟外面。知道宇宙的规律后不断感悟自己,才能做一个觉悟者,所以佛叫“觉悟者”,他一定是把自己悟明白了,而不是悟别人。所以你要想做一个觉悟者,一定要悟自己的心,别悟别人的心。

  现在的社会,都是悟别人的心,一个顶两个,都是越悟越聪明,把别人的事情搞得非常清楚,那个人什么问题,确实不悟自己。但是古人明明说了,只有知道自己的人,才能做知己;老找别人的毛病,不这、就是那,就这样挑人家的毛病,这样的人不是个觉悟的人。

  修道的人不见他人非,只见自己过。有的人常见他人非,偏偏不见自己过,谈何修道,谈何变命?!

  参醒的“参”是参自己的心。必须的“必”是杀自己的心,不是杀别人的心。要悟,就要感悟,悟自己。而“感”,也是那个心啊。

  真

  当人们去研究真理,就不得不研究古人怎么对“真理”下定义的。真理的“真”,上面是直接的“直”,告诉你,“真理”本来就在最简单的现象里,很直接、很直白,但底下藏着两个东西,记住,阴阳平衡的两个点,佛教叫因果平衡;哲学叫矛盾两个方面也叫对立统一;道教叫阴阳平衡,讲的就是那两个点,你能看到吗?

  很多人就因为没看到那两个点的平衡,自己内心就失去了平衡。你失去了平衡,对世界很多事就不能理解。你不能理解这个世界,世界就将你踏出这个世界,让你最终不能安宁。你看到这两个点,不断把握这两个点的平衡。当那个点高的时候,你主动将它再平衡一下;那个点低的时候,您再低一点,这不就平衡了吗。

  认识真理的人,就是自己能找到那两个点,自己能添补那两个点的人,在最简单的现象背后看到平衡,这种人才是真理的觉悟者。能看到这个事情,记住这个事情是最简单的,简单到我们的生活,简单到我们衣食住行动作的行为,我们的因因果果之中。

  记住,真理的“真”可不是在复杂的事情中找平衡,是在最简单的事情中找到因果平衡、阴阳平衡。譬如你找到因,就找到果,是一种平衡关系。

  平衡是立体的。从历史的长河中看平衡,才能看得比较清楚。

  过去我们过于保守,我们才会过于开放,这是因果平衡,这是一个历史平衡;在一个家庭里你特别能干,那个孩子就不能干,丈夫、爱人、妻子,就不能干,你又找到一个平衡,这叫平面平衡。

  还有立体平衡,父母特别聪明,会算计,结果孩子犯傻,又找到一个家庭的上、下平衡。

  它有大平衡,从过去三十河东,从1949年到1979年;过去这三十年高度发展的三十年。你看到了大的平衡。

  再看中国大历史,有清王朝的繁荣昌盛,自然就有八国联军被外国奴役掠夺的历史,这又看到大历史的平衡。

  就像地藏王能看到“我下地狱,方可成天堂”的一个平衡。你还想得福,现实再给你福,你都逆了真理,你和真理都不相合,你还想修正果,你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吗?!你在开真理的玩笑,你和真理完全不同。

  就像有的人谈恋爱,恋爱时候好,结婚时候还好,世界你家开的吗?不可以!这不是平衡。

  有些人,前面也没啥好坏,后面也没啥好坏,那就平衡了,这就对了,过一辈子,还要我告诉你结果吗?没有感觉,对了,平平淡淡才是真。你已经平了,到哪找平衡?!所以我们自己要做个平衡的人。

  我们没有灾难,给自己头脑里想着自己下地狱,想着自己居安能思危,想着明天我将死去,想像我将如何如何倒霉,这不也就平衡了吗?!你自己已经平了,天就放你一马,你已经平了,如何平之呢!

  这个真理多厉害,你用过吗?你用一用、试一试,你就知道,天理是公平的。

  记住:天理就是真理,真理就是天空。“真”就是“空”叫真空,是空性的。因为平衡了,正负得零;平衡了,酸碱中和。

  如果你看到平衡,你就会发现,有个特别改革开放的领导就会配上一个特别保守的;有个岳飞就配个秦桧,这就叫平衡。你认识到平衡才能认识到真理。

  而具备这两点的字,平衡的“平”,也是二点。观天的“观”还是关系到阴阳平衡的两个点。人生的平衡,是万能的,无所不平衡。天理是什么?不就是阴阳平衡的两个点吗?还能是什么呢?!

  “真”,后来我就研究,真理是平衡,应该有很多技术,但不是说“真技”,也没有说“真法”这个词汇。“真”就连着“理”,才叫“真理”。从读懂了这个字,我就多年来始终在研究真理,而不研究技能、技法、技术等等。因为最“真”的就是“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不是某某公式、某某某练功的方法、某某某去病的手段。记住,它是真理。那个“理”,谁得此理谁得天下的理,是王者之理。那个“王”不是我们想像的某某某领导称王,那个“王”一定是天上的,能控制宇宙力量的那个王,叫“王者之理”。

  得此理者得天下,使得很多人就会明白,不会再追逐着很多的法术,包括很多宗教,在追逐某种法术,追逐着某种想象追逐着某种图象,追逐着某某技术。

  为什么越是法,越是方的?叫“方法”,没有“圆法”之词。所有你所学的所有公式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有数学、物理、化学、发明都不是真理学说,也都是相对的,也不是绝对的。

  所以,那些圣人们研究的是绝对的,研究绝对、永恒不变的,不因时间、地点、人物、时空的转变而转变,是说了就永远是这个理儿、讲的就是这个理。

  所以古人圣贤的所有典籍都是讲的理,没有哪一个圣人讲的书籍、典籍是讲法术的。所以那些追求法术的都是人行邪道,不是真理之道,那个不灵,记住,它有局限性,所有的法都有它的局限性。“理”是王者之理。

  运

  运气的“运”,过去是一个车在走。过去讲运动的变化,实际上命运,现在很多人说我的命运不变,这信命的人。实际上命运的“运”告诉你,要是命运不变,谁还修什么德、修什么心啊?!怎么叫有德方能行?你不变还修什么,就别修了。谁不知道享福好,谁不知道吃的香舒服,谁不知道那些幸福的东西为自己消用舒服呢?!

  但是,随着欲望转的人是俗人的“俗”,单人旁加欲望的左边,你就是俗人。咱们不能做俗人,俗人当然命运不变。

  而命运的“运”是“云在空中走”,是不断变化。所以很多人算命也好,他也不可能把你的命算得非常非常具体,因为你自己是掌握命运的主人。但是虽然他在某些方面给你估计得大概差不多,是因为你的心性不变,命运如何改变呢?!

  但是做为修心的人,什么都可以修成。释迦牟尼都能修成佛,你说谁能给他算命?他能成佛能算吗?命运里有能修成佛这一项吗?没有,对修心的人绝不起作用。

  算命人对几种人都算不了:

  一是大恶者,不能算,算不了。因为谁知道你哪天想杀人,所以没法算。

  二是大善者不能算,太善了。哪天功德积满了就走人了,没法算。功德积满到什么阶段很难算,因为他每天都这样。还有对修心者就没法算,修行者更不能算。

  三,还有对大的领导,都不能算。因为领导都具备做神仙之功力,就是人像山一样不动,神仙的仙。所以一般领导,大的领导就有大山;小的领导就有小山;老百姓就有土丘或泥巴,风一吹就动。大山就是很大的事不动;小山就是一般的事不动;老百姓什么事都动,怎么能做神仙呢?所以领导心很定,应了“决定”这个词。所以命运是变的。

  领导为什么不好算?因为领导是定的,他特别想做的事,他不会跟着欲望去做。这个女孩漂亮,他不会表现出来去喜欢她;因为这个东西好吃,他决不会抢着吃,甚至他会让给别人。因为这是他干的,把功推给别人;这个事很大,他肯定说稳一稳、等一等、别着急,没什么大了不得的,他很定,当然你怎么能算呢?!

  “算”是“术”,叫“算术”。所有“术”都是给魔来算的,叫“魔术”。所以哪有哪个修行人是算命的呢?他的命你也算不了,他也不会给您算,因为他都坚信一个道理:命运是不断变化的,随心而变。“性”决定“命”,叫“性命”;而“心”决定“性”,简称为“心性”,心生为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

  命

  记住还一个重要的字,是“命”,是指人平静。人一叩头,就得命。从这个字里,人可能就明白。为什么古人就有叩头的习惯?那个可能是因道和圣人传下来的一个做人的方式和方法,是极其的麻烦、很麻烦的一种方式。人见菩萨就跪下来就麻烦、很烦琐。但是人越叩头越得命。为什么宗教都有叩头礼,仍然一直保留着?而那些常低头做人的人,是否命都很好?叩头就是低调,把别人都摆在自己之上,那才叫叩头。你只向佛叩头,不如向天下所有苍生叩拜。所以常尊敬他人的人,你得到别人的尊敬、你得到好处。所以人一叩头,就得命。

  记住,人下的“一”,可不是一下,是代表平静。做人要平静,这个三角就变成铁三角,非常稳定,风吹不倒。但是风吹不倒你,你很定时,但千万别倔强,还要很低头,当然这样的人,就是向命运宣战的人。

  人很稳定、很倔强,但很多人,包括当领导的就是不低头。很多有能力、很定的人他就不愿意低头做人,他怎么能得命?他的命一定很薄,他的命一定为其所伤。

  又定、又能叩头,就是山和水的功夫,像山一样如如不动,又能做到“上善若水”,这种人才能变命,只有这种人才能变命。

  道

  “道”,为什么是领导走的路?而且领导的“导”也是“道”的一寸之功,繁体字(導)。记住,领导的“导”也是道路的“道”,记住,修道的“道”,一寸的功夫,为什么?因为过去的领导,我想肯定都是修道的,所以我们拿他当佛来供养。比如我们敬仰的黄帝、尧、舜、禹,都是神仙,所以在我们的历史课中,讲的都是神仙,包括大禹治水等一些故事,是否形容比喻他能力挽狂澜,还是仅仅是一种形容?还是真实所有、真实所在呢?我觉得古人讲的事,是确有其事才能写进去,他们确实是神仙,确实是修道的人,得了“道”的功力他才能当首领,因为当初的首领你并没有看见。

  现在的领导也具备“道”的一寸,过去不仅仅是一寸了。因为领导的几个素质,一般和修道的几个素质是那么地吻合,第一,心很定,这修道的;第二,逆着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欲望,修道的人就是修炼欲望,将欲望彻底泯灭。领导都有泯灭欲望之功,都有这个功夫,只不过这功夫没有“道”的大,他还有点私心,但比老百姓强,所以他有“道”的一寸功夫。

  “道”是常常谦让,甘居其后,领导有这功夫,有一寸。虽然他有时候不是由心的,但他还是有这个“道”的一寸的。

  所以道是领导走的路,“得道者多助”,领导是不是很多人都帮助?修道的人可以昌盛三代,你看很多领导是不是老婆、孩子都好,他有这个本事。

  道的人,必然有路,他什么路都走得通,叫“道路”,是不是这样?修道的人,“一人修道,鸡犬升天”;甚至某些修道的,包括有些领导,就连家里的司机,甚至保姆都跟着得好处,这就符合“道”的原则,得道者就是多助,得道者就多贵人。“道”是别人干活他得好处,别人干活,为他服务,围着他转,这就是“道”,所以“有道乃大,道法自然”。那么“道法自然”,是不是领导做什么事非常自然?绝不是躲藏,他显得非常坦然。

  而“道”就是“平静之道”,哪个领导不平静呢?是不是领导越大越平静?所以这个“道”字就是领导走的路。你要是不知道道在哪里,看你们的领导。为什么逆领导的人命都不好?因为领导的“道”比你的大,你是小道和大道相对,你不开玩笑吗?!你和“道”作对,你就离“道”了。领导的“导”是告诉我们,能做领导的人就是道的一寸,给他一些福报。

  俗、仙

  现在讲一下俗人的“俗”,是单立人加个欲望的欲的左边。所以一般人都是随着欲望走,当领导的是不完全随着。而修道的人是逆欲而行,跟欲望完全相反,因为“逆为仙,顺为人”。“俗”告诉我们,就是“人”和“谷子”,老想着吃、老想着满足自己,这种人就是俗人。

  而那些修道的人不是想着怎么满足自己,所以引出另外一个字,就是神仙的“仙”字。人要象山一样不动,就是神仙的“仙”字。

  知

  而那些有知识的人,古人是怎么看?第一,有知识的人一定要做到“沉默是金”。什么叫“沉默是金”?矢口。“矢”在古汉语中代表着“不”的意思,不要那样。“矢口”,就是不要那样说。所以有知识的人,往往爱于和别人表白、争辩、显示,结果落了个口头功,嘴上落个赢了,辩论辩赢了,最后命运上倒霉。

  所以知识的人,不管你有多少知识,一定要含住自己的口。“含者必蓄”,叫“含蓄”,能储蓄你的能量,所以古人说“沉默是”金。你少说,别人看着你,你在单位就有威信;你少说就不招灾惹祸,因为祸从口出。有知识的人更不要说,因为你说的如果不是真理;要是真理,随便说,那是法布施,大功德。

  识

  你说的要不是真理,我劝你别说,因为还有一个字,知识的“识”字,告诉你学的知识,“只”是“说”话用的,不值钱。没说那代表着钱、代表着道、代表着丰收,什么都没有,就是为了说话用的。只是为了说话用的,就是知识的“识”。

  读、犊、独

  读书的“读”,告诉你是为了卖弄语言的。读书和犊子,什么叫犊子?是用来骂人的,是讽刺读书离道的人。你都不知道真理,你读了365行知识,也仅仅是个小聪明,读得再多也不过如此。读书的读与孤独的“独”又是谐音,说明知识分子,书读的越多,一定应了孤独的“独”,是虫子之命。

  虫子之命是什么?就是胆小。知识分子哪个不胆小?!

  第二个,虫子之命是孤独,哪有哪个知识分子不孤独?!知识越多,越孤独。读的人孤独,而且命运不好,所以还是小聪明。古人说你那点知识啊,你先别说了,不大一点,这要再让你说一说,不仅白学了,还招灾,还容易得病。

  所以知识分子往往是最容易得病的一个群体。反而做领导的命一个比一个都命长,八、九十多岁极其正常,因为他学的和你学的不一样。人学的是四书五经,为人之道;你学的是知识,为社会服务的那一套,干活的逻辑;你是研究劳力,叫劳力者治于人,被人所治。

  你老动就乱了,叫“动乱”。要定下来叫“决定”。知识分子是心不定的,心往往是茅草丛生,茅茅草草,而且又愿意用自己的知识,所谓的小聪明跟别人较劲,这种人,命不会好的。

  而那些领导只学会了一个字,一个词,叫“决定”,就够了,这一生坦荡无痕,走得非常平静。

  所以读懂一个字,为什么古人说“文”能“化”,叫“文化”,他读懂了一个字,一生走得无忧。干嘛不审时认真研究古人的文字和文化呢?既然能救自己你还不研究,那你愚痴到了何种之地。竟然它静静躺在我们身边几千年,我们竟然茫然不知,我们还有何脸面号称人类进步、号称繁荣富强?我们羞愧!不仅羞愧自己,还愧对自己的祖先和圣人般的祖先,更对不起古人创造的这些文字。

  性

  “性”,心生为性。刚才我们讲命运的“命”的时候讲过。

  有人说我性格能不能变?我说能变。你把每一刻生的心改变了,你的性格就变了。你不按照你性格的习惯去生你的心情,该生气的不生气了,该操心的不操心了,该着急的不着急了,你叫本性在改变。不断改变心生,就不断改变性。

  记住,古人说既然“性能决定命”,所以有个词叫“决定性”,没说叫“决定能”、“决定干”,叫“决定性”。既然能决定命运,要不就是决定取决于定力,要么就是“决定性”。“决定”这个意思往往只有这两个词常用,“决定性”或者“决定”,而不是“决定善”。

  有人说我善良,善良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没有发明“决定善”这个词,或决善,只有叫决定和决定性?而那个性就是性格,“性”实际就是我们的灵魂。这一生全部心生的心情,也就是我们全部心的状态,形成我们这一生的灵魂,我们将带着灵魂再走入一个又一个的里程,那就是命运的不断循环。

  正像佛教常说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受”的是什么?前世心情的累积。

  为什么“慧”是清扫心灵可以获得双丰收?既然心情累积能带来命运,那么我们把累积的心情一一给消除了,给清除干净,我们的丰收不就来了么?!所以记住要有“性”,“性”就是心生。不断改变心生就是在改变性,就能改变命。

  忠

  忠心的“忠”,从这个字我判定,皇帝过去选忠臣,不是选对他特别选溜须拍马的人,记住,一定是选中间的那颗心。这颗心也就是中庸的心,对好和坏不偏不倚,能正确看问题,能用平衡观点看问题的人。中庸的心,具有这颗心才能配“忠”。

  所以这个字也告诉你,心中走中,才叫“忠心”。我们都说“不忠不孝”,我们要“忠孝两全”,这个“忠”就是中间的那个心,不是为您卖命才叫忠,记住,一定是走中庸的心。这个心永远放在正中心,因为心脏就长在中间,你偏左了偏右了都不对(当然我们以后会讲为什么心脏在偏中左一点点的位置,以后再讲)。

  但是“忠心”就是中间那颗心。所以一般的人只要在一个单位,这个心老是不偏不倚,不向这个人说话,也不向这个说话,谁都不向着,最终他得势,做了忠臣。什么叫忠臣?在单位里当经理了,还能中心,那就大了,就当副老总了。中间的那颗心才能带动你不断向上发展。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要能做到中庸的心不偏不倚,对孩子不太热爱,也不太心疼,又不是特别恨,记住“中间那颗心”。

  但是现在都是爱过了、太过了,都不是中间的那颗心。对什么要么好得要命,对什么要么烦、恨得要命,都不能放在正中间,这种人不是忠臣,也不是中间的那颗心。

  过去皇帝选忠臣,一定不是精忠报国的大臣,是后人们看电视看电影多了,误解了“忠臣”和“忠心耿耿”的含义。什么人忠心?选择大臣,选中间那个臣,江山设计稳定。

  所以为什么改革派极右的,命不好;特别保守啥也不干的,也不好。

  记住“中庸”,说他能干,谈不上,你说他不能干,也谈不上,他中庸、观点也中庸、想法还中庸、做法也中庸的人为中心的人,这种人得天福、得道。

  英

  英雄的“英”,再次映衬出这个字,“央”代表中心。而真正英雄(一会再讲“雄”字)是那些盖住自己,记住不要突出自己,甘于臣后,就愿意在你后面待着,就愿意默默无闻,就愿意把自己的功劳埋没下来,就愿意把别人推上去的人,这种人是“英雄”。

  但是前提是“央心”,中央,“中”就是“央”,“央”就是“中”,中庸的人才能做中央。所以“党中央”。所以想当官,想上到中央,那更要中庸。中庸的历代、现在史也这样。中庸的心显得大气,这种人能统治江山,平衡。所以你看那些特别激进的人,都下去了。不论善良,跟善恶没关系,你不平静谈何中?!“中”是杠杆中间一种平衡的状态,你才能“中”,所以一般能做到英雄的人,是指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真英雄。

  雄

  什么是“雄”呢?下面是私心的“私”,右面是“最佳”,能把私心杀掉,杀是上面一个叉,这种人,英雄。所以英雄绝不是战场杀敌。现在我们用词不当了,完全理解背离古人含义,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中庸的心,谈不上是英雄。

  付

  付出的“付”告诉我们以下几个含义:一,当你觉得有付出的时候别自豪、别吹牛、别夸耀,告诉你,仅仅是一寸,你的付出就是那么一寸。别老觉得自己付出多,现在人老觉得自己付出多,收获少,所以人就苦恼。

  你就觉得自己付出的很少,就那么一寸,你就没有痛苦。你说我没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事呢,我就做那么一点点。好!你要这么想,你的人生没烦恼。

  古人说,你付出再多,你都要把付出看淡,这只是人的一寸收获。

  另外,古人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付出,你要一寸一寸地积累,你得一点一滴地积累。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那叫本性,那就难了。冲动容易,变成本性就难了。

  人的收获取决于付出,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每一寸都是你付出的,人生的每一寸的收获,每一寸,都是你付出的结果,把因果、原因、警戒词全告诉你,都在简单的文字当中。

  愚、偶、遇

  什么人最愚蠢?偶然的“偶”,右面下面有个心。遇到的“遇”里面,下面有个心。只要遇到你的心。记住,你只要生心、偶然的心你就会有偶然的愚蠢,你有多少遇心,你就有多少愚;你有多少愚,就是偶然起的心,遇到你的心了,心起反应了,你就会有多少愚蠢,那你人生就有多少倒霉。

  同时这个字还告诉我们,人要把偶然遇到的这些心,变得愚,你要是愚了、傻一点,你还变得大,变大傻子了。傻子都伟大聪明,那么多都为小,这是古人给后人的提示。傻子都排大,没有小傻子之词。你聪明,就因为你聪明永远排小,你怎么学都是小;你傻一点,难得糊涂,较什么劲、认什么真了。傻一点这人就有福气,愚昧一点人生就有光辉。

  用“愚”对这个心才是真心。你要是用偶然遇到的心,那叫心有所染,心就染了;久而久之越染,人的污浊越多。古人对人的要求是一尘不染,哪怕是偶然有心就叫愚蠢,偶然有心都不行。咱们是天天有心,连续不断有心,觉得这心不遇到、不偶然有这个心没意思,生活平淡无味,多没劲啊,宁可天天把自己的心灵消耗干净,天天往里装心灵垃圾,还竟然没觉得我们自己愚蠢,还觉得挺好,你说人愚昧到何等的地步?!要在古人,那就是不能原谅。怎么算罪过呢,那是多大的罪过。

  偶然有心叫愚蠢。咱们可不是偶然有心,我们是连续有心,永远不停顿的有心,让我们心灵倾泄出去,让我  的们心灵充满污浊,你说我们的命能好吗?还想长寿,还想得福。我们是古人认为的愚蠢人。我们竟然有些人认为古人愚蠢。

  到底谁蠢呢?什么人最愚昧呢?

  昧

  古人说连“日”、“未”的人,什么叫日未呢?太阳、宇宙真理不清楚的人。愚“昧”,“日”加“未”,不知道宇宙的规律,这个人就愚昧。

  那么现在人不知道宇宙的规律有多少?我看百分九十都不过分,甚至百分之九十五也正常啊,哪有几个知道宇宙运行的规律呢!而这规律能影衬也人生道理的规律。知道“决定”,而不是“决能”、“决善”,知道是充满阳光,知道谁定就围着你转的道理,谁定就充满阳光,元旦的“旦”的道理,这就是宇宙的规律。

  所以,现在的人大多都是标准的愚昧人,我们还何谈智慧呢!愚昧的“昧”是不知道太阳、宇宙的规律。

  伪

  虚伪的“伪”字,说起来比较深。“为”是一种为了,代表欲望。

  老子在《道德经》讲,“圣人乃大伪也”,都是大伪的人,他把自己很强烈的目的都给伪装很好。所以很多领导,我们认为领导虚伪,他们把欲望掩藏起来,所以他做大人物。你有欲望,想吃使劲吃,对什么有欲望立刻表现出来,这种人一定做小人。

  所以能善于伪装自己,才会让人性进步。人类的整个进步实际是越活越虚伪了,这就是人类的进步。为什么呢?比如衣服进步,虚伪了,谁不知道你身体什么样啊。再虚伪一点,变成各种面料、各种装饰都出来,但这种虚伪还让人觉得挺好看,你说人怪不怪?!你要不虚伪你还觉得不舒服,虚伪的人让人感觉看得很舒服。所以皇帝也喜欢虚伪的人,这是天的道理,他把自己欲望掩盖得很好,掩盖起来了。

  为什么“圣人乃大伪”呢?你说圣人为什么要修行?肯定为了成就未来、成仙、成道、成佛,合于真理,和真理同在。但他不这么说,他说为了我成佛,他不会那么说。只有傻子才说我要为了往生西方,这种人能修吗?修不了。

  真正修行的人都说:宁可我下地狱,宁可我承受苦难,宁可我承受千刀万剐(记住是万剐),都万死不辞,本人罪该万死,记住,这种人才是修行人。

  试看看,过去古代大臣、领导们是不是都是修心的人?要不不会说这话。所以人为了什么,你还是要掩盖一点。

  所以,为什么直率的人命不好?特别直,你伤人啊,你也不伪装自己,有意见“叭”就提出来了,你也不伪装,有啥就说,这不行啊。领导要是跟你提意见,绕圈子跟你说,我觉得你这人啊,人不错,但是,是不是在某方面应该听听别人的意见。他不会直接说你哪里不对,先伪起来说的话听起来就动听。如果说:你这人不行啊,太差劲!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听着能舒服吗?你都不会伪装自己,一定会暴露。暴露、暴秘、爆炸,可都是一个“暴”,是你脾气暴,你也直,直不楞登,那你就要撞南墙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