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你有功德,才能发现别人的功德


   日期:2015/5/22 16: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要发现一个人的功德,是不容易的,首先你要有功德。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你的生命境界要跟他相同,你才能明白。大家去看禅宗公案,就觉得很奇怪,大喝一声,打骂一下,乃至一举手投足,对方就开悟了。那叫你师父来重演一遍给你看,你能开悟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生命境界达不到。

  禅宗一法,叫以心印心。怎么印,就是生命层次达到了,就印上去了。如果没有达到,你用语言就想要了解,其实很难。佛在灵山会上,要传法了,就拿起一朵花来,其他人都不知道,就迦叶尊者笑了。就是两人的生命层次达到了,心心相印了。

  很多人说,我碰不到善知识。不是碰不到善知识,而是我们功德不够,看不到他的功德。人道看悉达多,他就是个老比丘。但天人来佛,就具足三十二相庄严了。为什么呢,功德不够。

  修行你要功德够了,你才能相应。佛经一开始,就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一时代表哪个时间?代表你相应的那个时候。代表你福德具足,机缘成熟时,不是两千五百年前的那个时。所以念经要好好念,好好背,生命层次不同,体悟就不同。

  佛说了,不要太相信你的意。你的大脑造作,目前是你生命境界所产生的。不要太相信他。就像一本地藏经,你慢慢念,相信你每次感悟都不一样。因为生命境界有高低。所以修行的目的,是要提升人的生命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佛。等你成佛了,才能和佛平等。

  要提升生命境界,目前你去付出,去行动。道是用来行的,你做的到,就是得道。古来修行都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要么在食堂里,为常住服务,烧火煮饭,一作就是五年十年。要么修路补路,建寺建塔,一作也是一辈子。我常提起持地菩萨,他就是修路补路,给行人背重物,帮人排除路上的困难。这么一修,就是好几劫。他一心一意的付出,所以感召一尊佛出世,跟他说,心平则地平。他就开悟了。这句话很简单,要你要生命层次达到等同,就不简单了。这就需要修行。

  要发现善知识的功德,不容易。我见到出家人,都很喜欢跟他们聊天,聊出家的因缘等。他们为了三宝,一路走来,这就是功德。这些人很多在深山里,默默无闻的,也不会讲法,但他们就住持道场,维护一方信仰,我们能发现他们功德吗?

  古人讲的,不建寺不知祖师的苦辛。不做事情,不知道做事人的苦,发现不了他的功德。真正做事时,就有体会了。就像以前,我也看不到师父的功德,觉得他不会讲法,甚至还爱发脾气。后来渐渐明白了,师父能盖道场,护持一方,是很容易的。他们是苦过来的人,后来人在享受前人成果,往往觉得很容易。却不知道,这个是他们多少艰苦得来的。

  就像佛经,大家都觉得容易得。当年为了佛经,多少佛经精英翻过沙漠去印度取经,高僧求法离长安,去者百人归无十。去的人有百人,回来的不到十个。很多都是死在路上,在沙漠上。玄奘大师去取经时,是顺着死人的骨头作为路标才去的。唐朝的义净法师才说,后人焉知前者难,常把经书容易看。

  就像教育孩子一样,自己没有孩子,是无法体会做父母的苦心。因为你没有那个生命教育,你有孩子,也把它拉扯大,你就会想,你父母当年就是这么拉扯你的。你就能发现了父母的功德。

  所以有的人诽谤三宝,看到僧人的过失,这也是正常的。你遇不到善知识,甚至遇到了邪见的人,那本身就是你功德不够。你功德具足时,就能遇到善知识了。你功德不够,善知识出现在你面前,你还会去诽谤他。这也是正常的。

  就像有的人去五台山,就看看庙,很多庙都很破,房间有不怎么卫生,条件又艰苦。他的生命境界只能让他体会到这里。如果灵性生命很高的人,到了五台山,就想来到佛国圣地一样。那就是他生命境界比较高了。所以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生命境界来解读这个外面的世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宗       功德)(五明学佛网:禅宗       功德)  

 楼宇烈教授: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 

 楼宇烈教授: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楼宇烈教授:禅宗对佛教人文精神的张扬 

 魏道儒教授:论禅宗与默照禅 

 净界法师:我们的心跟佛号一接触,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赖永海教授:净慈道济与后期禅宗 

 净界法师:我们怎么去皈依阿弥陀佛的功德? 

 赖永海教授:马祖道一与后期禅宗 

 赖永海教授:禅宗何以能成为中国佛教的代表 

 赖永海教授:禅宗前后期思想比较研究 

 净界法师:以本尊的功德为你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