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为临终者献爱心


   日期:2010/2/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思考题

1、佛教的临终关怀和世间的临终关怀有何不同?

2、为什么临终时助念对亡人的解脱特别关键?

3、有些人说:“因为我不会修破瓦法,所以我没有去为亡人念经。”请分析这种说法。

4、如果你要立遗嘱,你打算怎样立?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是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范围比较广泛,既有世间的慈善人士对临终者的善行,也涉及到佛教的助念、超度等内容,这次我们主要围绕佛教来阐述这个问题。

现代临终关怀运动起源于西方。1967年,桑德斯博士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怀机构。此后,这项事业在全世界引起了普遍重视,现在全球有七十多个国家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也在开展中,从2001年开始,香港李嘉诚每年捐资2500万元,在全国15个省市设立了20所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

临终关怀旨在对处于生命晚期的人提供最后的安慰和关怀,通过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临终者的身心做有限的调整,使他们以较小的痛苦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关怀也包含心灵的安慰,如国外的基督教就积极参与临终关怀事业,经常派牧师为临终者提供帮助,以便使他们顺利地往生天国。

虽然世间的临终关怀是一种善举,但站在佛教的高度来看,这些关怀只是暂时的,并不能从究竟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佛法的方便,才能让人们暂时远离身心的痛苦,究竟往生清净刹土,获得出世间的圣果。因此,佛教的临终关怀才是最圆满的。

客观地说,现在全社会对临终者的关怀还不够,尤其对濒临死亡的老人更是不太关心。我们不能仅在口头上关怀临终者,更要在实际行动上关怀临终者。世间往往是这样:如果谁家生了一个宝宝,全家人都欣喜若狂,好像降生了小天子一样;可是有些老人和长期卧床的病人临死时,却没有一个人去关心。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临终者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以后再也不用求他了,所以没必要为他做什么。即便为他做一些事情,也不过是出于传统习俗,随便应付一下就完了。实际上,这种态度是不合理的,古人说“事死者,如事生”,我们应该像对待活人那样对待死者,凡是该做的事都要努力做到。

这几年以来,我们一直倡导佛教徒要关心临终者,并以“爱心小组”的形式在各地建立了一批助念团和临终关怀小组,为临终者做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事情。很多人对我说,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现,在人们的身边有很多可怜的老人,有些即将死去,有些已经死去,这些老人非常需要关爱。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一定要关心这些可怜的老人,这有很多必要:一方面这些老人能得到安慰,另一方面这些老人及其家人感受到佛教徒的爱心后,也会对佛教产生好感和信心。

因此我想,今后不管在哪里遇到死人,大家都应该不分种族、地域,主动以佛法进行帮助。1986年,我到阿坝州的一所寺院去安居,在安居回来的路上,我看见一辆班车翻了,伤员被送往医院治疗,而死人就摆放在路边,周围连一个念经的人都没有。当时没有人请我,但我主动为亡人修破瓦法、念《普贤行愿品》。在《西藏生死书》里也有这样的事:一个人被车撞死了,有位路过的出家人马上为他念经超度。佛教的经咒不论从谁的口中念出来,对亡人都有利益,所以出家人和居士今后要主动为亡人念经超度。现在有些人念经超度是有条件的——如果别人祈请或者有供养才去做,否则就不去做。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在大悲心的推动下,无条件地为亡人作法布施。

自从菩提学会建立以来,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很多人能不能改变对亡人的态度?说实话,现在汉地的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佛教徒,为亡人做的事情远远不够。在我们藏地,对于如何为临终者念经,死后四十九天作哪些佛事,怎样处理亡人的尸体和骨灰,去世一周年后作什么佛事……在这些事情上特别讲究。从一方面看,这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佛教行为,对亡人有很大的利益。可是汉地的人们非常缺乏这种行为。

人死的时候,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离开,在那个时候,钱财、地位、受用都没有用,唯有正法最有用,可是很多人却不重视以正法来利益亡者,我看到有些人家里人死后,一处理完尸体就没事了,好像家里的畜生死了一样。更有甚者,有些人不但不为亡者做善事,反而跟随一些民间的陋习为亡者杀鸡宰羊,不仅浪费财产,还造下了很多恶业。很多佛教徒都是如此,不信佛的人就更不要说了。看到、听到这些不如法的事情后,确实非常令人伤心。我希望大家以后要去除这些陋习,尽量让亡者的命运有所改善,否则有的人虽然来到了人间,也遇到了佛法,但在最关键的时刻却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应该清楚,在短暂的几十年之后,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死亡。当死亡到来之际,自己辛勤积累的财产要留下,亲朋好友也要留下,此生的一切都要留下,纵然那时自己依依不舍,也将独自一人、两手空空地离去。有时候一想起死亡的悲惨情景,确实感到非常害怕。如果不想的话,每天迷迷糊糊、得过且过,好像也没有什么,可是一想到死亡的那一幕,再想想自己造了什么业,用什么来应对死亡,内心自然就会产生恐怖。学院有些道友说晚上害怕出门,不敢出去打水、上厕所,但我想晚上的恐怖不算什么,死亡的恐怖才是最可怕的。而要遣除死亡的恐怖,唯有依靠佛法的力量。因此,一方面自己平时就要好好修行,这样到时候就会很方便;另一方面,如果有他人的助念和超度,那时也会有解脱的希望。

藏地这方面的窍诀非常丰富。比如在密宗的中阴法门里讲到,当中阴境界现前时,如何通过认识本性等途径而获得解脱。以前我给得过灌顶的部分人介绍过这些内容,但此次我们面对的是一般的佛教徒,所以主要介绍显宗的教言。

今后大家看见亡人一定要去助念,不一定别人邀请之后才去,自己应该主动发心。很多人不愿意为别人念经超度,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这些人自己特别怕死,但对别人的死却漠不关心。古人说:“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有些人就是这样,见到别人死,心里像着火一样着急,但这不是为他人着急,而是害怕死亡降临到自己头上。其实这些人的心量应该放宽,除了关心自己,也要关心他人。

当然,死亡肯定会轮到自己,所以我们自己提前也应该有所准备。平时要经常考虑:如果死亡真的到来,我该如何应对?死亡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人死于交通事故,有的人死于火灾,有的人死于水灾,有的人死于地震,有的人患急病而暴死,有的人长年疾病缠身而慢慢死去……无论如何,如果我们提前有所准备,有一些佛法的体验和修证,临死时就会比较有把握。

有些禅宗和密宗的修行人因为平时修行有素,所以死亡时非常自在,对他们来说,死亡只是换一个身体,是解脱的最佳途径,可以趁此机会前往清净刹土,因此他们对死亡非常欢喜。当然,这样的境界对一般人有一定的困难,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对死亡有所准备,同时也应帮助其他人度越死亡的险关。

那我们应如何开展临终救度呢?下面对此详细阐述。

如果要展开临终救度,首先一定要有组织。现在有的人死了,第一天聚集一些道友念一点经,第二天以后就再没人去念经了,这种无组织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应该由家人、亲友或有能力的佛教人士负责,安排好一切法事活动,比如在四十九天里,今天谁念经、明天谁念经,一点都不能马虎。我们学院的道友去世的时候,都是由所在班级的法师安排,从死亡那一天开始,七天内由各个班级不间断地为他念经,同时还要另行安排四十九天的佛事。但我看到外面不是这样,很多人死后都没有很好地安排,参加助念的居士们念得也不正规,随便念一两天就不念了,亡者的家人也无所谓,处理完尸体后,到寺院作一点佛事,随便放一点生,以后就不做什么善事了。

有些人对荐亡佛事之所以不重视,可能是认为:我的家人死得非常安详,肯定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了,所以不用再安排很多佛事。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很多大成就者圆寂后都需要四十九天的佛事,你的亲人为什么不需要?所以,如果有些人真的关心死去的亲人,就一定要为他们安排好佛事。

人死以后,必须等身体完全冷却,才能移动身体或者换衣服,最好在二十四小时内不要触碰死者。应该把亡者放在清净的地方,如果条件具足,可以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放尸体。在尸体没有处理之前,一直在那个房子里念经;尸体处理完以后,每天也继续在那个房子里念经。

还要提醒一点:尸体最好用布盖上,我看到有些尸体上面什么遮盖都没有,别人看到死者的脸特别害怕,这样不是很好。

一般来讲,藏地特别重视对亡者的超度,除了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基本上都要安排四十九天的佛事,至少也要安排一个或两个七天的佛事。如果谁家没有为亡人作四十九天的佛事,人们都会议论纷纷:“他们家真是太穷了,连四十九天的佛事都作不起。”在藏地的牧区,如果谁家死了人,这家人的帐篷马上搬到寺院附近,然后每天请出家人念经。有条件的请几十甚至上百位出家人,最少的也要请两三位出家人。当然,汉地死的人很多,寺院却很少,寺院里的出家人更少,要完全由出家人超度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家人也可以超度,佛经中并没说只有出家人才能超度亡灵。所以今后如果一个人死了,他的亲友和子女都可以念经,只要安排得合理,效果也会很好。

在为亡者念经超度时,布置现场也很重要。要陈设西方三圣像、佛经和佛塔,还要为死者供灯,一般是供七盏灯,最少也要有一盏灯。中阴身时常处于恐怖之中,在黑暗的中阴期间,如果为亡者供灯,会给他带来光明和安全感,所以供灯非常有必要。在藏地,如果谁家没给亡者供灯,人们都会说:“他家就像乞丐一样,连一盏灯都不供。”总之,如果有条件,要尽量陈设佛堂和供品;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直接为亡者念经。(汉地有些人在死者脚下摆三、四个馒头,说是与众生结缘,但藏地没有这种做法。这个放不放你们自己看。)

另外,在助念之前,应该与死者的家人沟通好。因为有些死者虽然是佛教徒,可是他们的家人并不信佛,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先要和他们搞好关系。在助念的时候,保持现场的平静也很重要,亡人的亲友不要哀号哭泣,应该以悦耳的声音诵经念佛,这才是对亡人最有利的。

对死者来说,如果有了善法,这比什么都重要。在我们藏地有这种说法:“生前再多的财产,都比不上死后的一句观音心咒。”《杂阿含经》中也说:“人生寿命促,必将付于死,衰老之所侵,无有能救者。是以应畏死,唯有入佛法,若修善法者,是则归依处。”大概的意思是,死亡虽然很可怕,但若能趣入佛法,精进行持善法,就有了皈依处。因此一定要依靠善法,这才能灭尽死亡的一切恐怖。

尤其是在死亡之际,人们没有自在的能力,很难依靠自己的修持度越难关,即便是平时修行很好的人,临终时病魔缠身、四大紊乱,或者在中阴期间出现打雷、山岩倒塌等许多恐怖的景象,往往很难将这些违缘转为道用,在那个时候,他人的助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印光大师说:“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始可登峰造极。”《闻解脱经》中也说:如同江河里随波漂流的木头,只要稍微用力就能将其拉到岸边。同样,心识即将离开身体时,也极易受他缘影响,如果为亡人哭泣或者造恶业,亡人可能因此而转生于恶趣,如果为亡人造善法,亡人可能因此而往生清净刹土。

所以我们应该为别人助念,这不仅能帮助亡人解脱,自己也有很大的功德。《莲宗宝鉴》中说:“若劝得一人生净土,纵自不修行,亦合得生净土。”可是现在有些人从来不参加助念,有些居士去世后,刚开始很多人出于好奇心去助念,可是第二次、第三次基本上就没人去了。也许他们觉得助念是一种仪式,对自他不一定有利益,所以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如果真正发心助念,对自他都有大利益。

法王如意宝的传记中有这样一段:法王回忆自己在石渠求学的经历时说:“我依止托嘎如意宝六年期间从未扰乱过上师的心,就像如来芽尊者依止智悲光尊者那样,甚至没有做过一件令上师怒目而视的不欢喜事。只是有一次,我怕影响闻思修行不愿意去俗人家作经忏,托嘎如意宝得知后,显现上不高兴地说:‘难道你不想利益众生了吗?’当时我非常害怕,吓哭了。”大家想一想,连托噶如意宝都要求法王为别人助念,可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强调在临终时要助念呢?

因为临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那时无论是恶还是善,对亡者的去向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法苑珠林》中说:“从生作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从生作恶,临终善念,而生天上。”虽然一生行善,临终时若产生恶念,死后便会转生恶趣;虽然一生作恶,临终时若产生善念,便可以转生到天界。以前有一个阿耆达王,他一生造塔兴寺,做了很多善事,本来死后能转生到天界,可是临终时一个侍者用扇子为他扇风,失手将扇子掉到他脸上,阿耆达王由此产生了一念嗔心,结果死后转生为毒蛇;相反,汉地的张善和一辈子杀牛,临终时地狱相现前,在善知识的劝导下他拼命念佛,念了还不到十声佛,就往生极乐世界了。

有些人也许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先比丘经》中对此有很好的回答。弥兰国王曾经问那先比丘:“你们沙门说,有人一生做善事,临终时因为一件恶事而堕入恶趣,我不相信;你们沙门还说,有人一生造恶业,临终时念佛就能转生善趣,我也不相信。”那先比丘以比喻开导国王:“比如把一百块大石头放在大船中,虽然这些石头很重,可是依靠船的浮力,它们不会沉入水中。有人虽然造了很多恶业,临终时以一件善法的‘浮力’,也会免于堕入恶趣。又比如把一个小石头放在水上,它会沉入水中。有些人平时没有大过,临终时只是造了一个小恶业,由于没有善法的‘浮力’,也会直接堕入恶趣。”国王听后恍然大悟。

与此相同,有些人以前做了很多好事,后来因为一件坏事,就把以前的功劳都毁坏了。有些人是这样讲的:“我在上师您面前发心已经很长时间了,最后因为一件坏事,就要否认以前的一切功劳,这不合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看最后的坏事大不大:如果坏事不大,当然不会毁坏以前的功劳;如果坏事很大,那以前的功劳就没了。比如,本来99+1=100,但有时候也会99+1=0,为什么呢?因为最后的“1”是一个很大的负数,完全抵消了前面的“99”。同样的道理,虽然以前做了很多好事,可是因为后来的一个大坏事,足以让以前的功劳全部白费。所以表面上看来,一善似乎可以抵一恶,但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有些事情还是要具体分析。

话又说回来,既然临终时刻的善恶那么重要,我们就应该特别注意:此时既不要对怨敌产生嗔心,也不要对亲人和财产生起贪心。有些人在临终之际,贪执亲友、儿女或者存折等,这都是不明智的表现。其实那时候生命只剩下几分钟或几秒钟了,贪执身外之物又有什么用呢?在座的道友学了很多佛法,应该是明白道理的人,希望你们在临终时不要有任何贪执。

总之,大家应该明白,临终助念的功德非常大。《地藏经》里说:“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因此,今后若遇到即将死去或者已经死去的人,我们要发心为他们助念:可以念诸佛菩萨的名号,如药师七佛[1]、八大菩萨[2]的名号,也可以念一些殊胜的咒语,或者念佛经中的偈文,如:“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即便是一般的凡夫,念这些对亡人也有很大的利益。有些人说:“因为我不会修破瓦法,所以没有去为亡人念经。”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虽然破瓦法对亡人的利益非常大,但不一定对所有人都要大声地“吼!”、“啪的!”,念诵诸佛菩萨的名号也非常好。以我自己而言,有很多人请我念破瓦,但我觉得念破瓦需要观想,还需要有超度的能力,而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有限,因此这几年以来,我在超度亡人时都是念诸佛菩萨的名号、咒语以及佛经。道友们以后也可以这样来利益亡人。

在这里,我还要向大家强调几个问题:

第一、在死亡到来之际,不能有太大的恐慌,否则会障碍解脱。汉地的一些法师说,要以平静的心态迎接死亡,对死亡应作六种想:一、死如出狱,要有一种从监狱中获得解脱的想法;二、死如再生,死亡意味着重新转生,就像原来在一个地方生活,以后到另一个地方去生活一样;三、死如毕业,一个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会根据成绩转到其他领域去发展,同样,一个人死后,会根据其善恶功过转生到不同的地方;四、死如搬家,就像以前住在南方,后来搬到北方去;五、死如换衣,以前穿黑色的衣服,后来换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同样,以前是这个身体,死后会换一个身体;六、死如新陈代谢,人的身体有很多细胞,旧的细胞不去,新的细胞就不会来,同样,没有旧生命的死亡,也不会有新生命的到来。以这六种思维能遣除对死亡的过分恐怖,能让自己以平静的心态迎接死亡。我觉得这样的思维很好。其实汉地有许多很好的临终教言,像印光大师的开示中就讲过临终的三大要诀:“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而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善导大师也讲过很多临终要诀。大家要多看这些大德的教言。

第二、如果有些人觉得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而自己的家人又不信佛,我建议这些人提前给家人留下遗嘱,在遗嘱中安排好自己的后事。这样的话,如果家人对自己有爱心,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后事。否则,如果没有提前安排好,死后家人会哭哭啼啼(甚至他们不想哭也会请一些人哭,现在南方有些人专门为别人哭丧,据说哭一个小时收费一千元钱),杀鸡宰羊,然后随便处理自己的尸体,这样没有任何意义,不仅浪费钱,还造了很多恶业。

我看过一个修行人的遗嘱,他在遗嘱中说:我一生学佛,受益良多,倘若你们真的为我好,希望按照我的意愿处理后事,帮助我完成以下心愿:

一、病重时,不要把我送到医院,也不要搞任何抢救,我需要安安静静地念佛生西;

二、断气后二十四小时内,千万不可搬动我的身体,也不要在旁边哭泣吵闹;

三、可请佛友居士到家里助念;

四、断气后七天内,每天念佛不能中断,其余丧葬等事过后再处理;

五、断气二十四小时后才可洗身换衣,如果天气热有异味,可以燃香祛味;

六、丧事从简,不宴宾客,禁止杀生,以免增加我的罪业;

七、超度以念佛为主,不要追求形式,具体应按莲池大师、印光大师的开示来办;

八、死后四十九天内,亲属要吃素、念佛、放生等,以此功德回向给我,这对活人和死人都有好处;

九、我留下的财产,可用于印经、放生等善事;

十、必须在七天以后方可火化遗体,如遇酷暑,至少也要一天一夜后火化。骨灰撒在森林中,与众生结缘。

我觉得这个人对死后的安排很如法,尤其是他对遗产处理得很好。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一个人还没断气,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就开始为财产争得不可开交了,甚至大吵大闹。这种情况你们也许见过,其实这样很不好,临终者听到会很伤心,即便他已经死了,他的中阴身有神通,见到亲人们争夺财产,甚至用自己的财产造恶业,也会非常不高兴。

在这方面藏地的做法很好。藏地有这样的传统:如果一家有七个人,其中一个人死了,家人会说:“反正我们还活着,再困难也会有办法,而亡人无依无靠,非常可怜,应该多给他做善事。”一般会拿出整个家产的七分之一为亡人做善事,有些家人甚至会拿出超过七分之一的家产做善事。如果有亲友送礼,这些钱财一点都不会浪费,全部用于为亡人刻玛尼石、印经旗或者作四十九天的佛事等。

第三、要重视四十九天的佛事,一定要尽力为亡人安排。藏地的四十九天佛事主要念密宗的《闻解脱经》,汉地不一定有这样的条件,但也可以念显宗的《金刚经》、《阿弥陀经》或者阿弥陀佛圣号,这应该是能做到的。除了念经,在四十九天之内,还要根据财力尽量为亡者做供灯、放生等善事。

其实四十九天佛事并不是藏地独有的,汉地也有四十九天佛事的说法。如《地藏经》中说:“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这里说得非常清楚。所以人死后的四十九天非常关键,在此期间一定要广造善事。这个道理就像世间的升学,考前的预备期是四十九天,在此期间如果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因此,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要重视四十九天的佛事。对于临终者来说,要提前向亲友交代好如何为自己作四十九天佛事,不必交代如何分遗产,因为这些不说他们也会分的。对于亡人的亲友来说,要尽心尽力操办好四十九天的佛事,如果实在找不到人念经,也可以自己为亡人念经:在死者的灵牌或者照片前,每天念《金刚经》、《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地藏经》、《法华经》等经典,或者念诸佛菩萨的名号和咒语,这对亡人有很大的利益。

总而言之,我们要以佛法来利益那些处于死亡之际的众生。现在很多人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如法,不但不做善事,还要造杀生等恶业,包括有些佛教徒也是如此。有的人虽然知道佛教的做法,但迫于传统,不得不按世间的方式来办。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如果传统的做法不符合正法,就应该抛弃这些。

前一段时间,我熟悉的一个佛教徒的母亲去世了,这个人在处理母亲的后事时舍弃了传统的做法,完全依照佛法来做。他要求:凡是探望亡者的人都不能说很多话,必须一心一意念观音心咒;在整个后事期间,所有的人都必须吃素……他的革新刚开始引起了很多说法,但事后很多人都觉得他做得很不错。当然这个人有一定的能力,所以亲友们也服从他的安排,如果是一些弱小的居士和出家人,虽然自己想按佛法去做,但亲友们不一定听。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要改变不好的陋习,按照佛法来办理丧事,这对亡者会有很大的利益。

现在我们都是活着的人,应该借助佛法的力量来帮助亡者。《西藏生死书》里说:对于死去的亲人,哀伤、哭泣、呼喊他们的名字都是没有用的,反而对他们有害,唯有善法才能给他们带来切实的利益。所以我们要为亡者做真正有利益的事。当然,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说,如果有的人不信佛,我们为他们死去的亲人助念,也许会遭到他们的抵制,所以应该有一些善巧方便——如果我们以财富对亡人及其亲人提供一些帮助,然后再附带为亡人助念,可能有些非佛教徒也会接受。总之,我们应该以各种方便来帮助亡者。

其实人死的时候是最可怜的。人活着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因为以后还要看他的面子,所以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帮助他。但人死的时候就不同了,人们都觉得以后再也用不上他了,所以谁都不会再去管他。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就要无条件地去帮助这些可怜的众生。我们学院的很多道友就是这样,当他们见到一些病人和亡者的时候,大悲心就会不由自主地涌现,尽最大的能力帮助这些可怜的众生,这就是大乘佛子的行为!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临终关怀)(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临终关怀)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临终关怀 

 林克智居士:临终关怀手册 

 仁焕法师:关于临终关怀的开示 

 道坚法师:“林妹妹”之死,佛教“临终关怀”浮出水面 

 王孺童居士:略述“临终关怀”与“临终助念”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三章 第二节 临终关怀之范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三章 饬终关怀——关怀为真情之透露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静波法师: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C 1025经乃为 

 索达吉堪布: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