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宿业


   日期:2015/4/23 6: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原文】

一个晴朗的早晨,竹林精舍的比丘们刚从城里乞食回来,各人在寮房里整理衣物,忽然感到房子和地面无端地摇动起来。接着,听到外面有人传说佛陀受伤。大家不由一怔,急忙放下工作,相继赶到佛陀的住处。

佛陀端坐在房中,伤口在脚上,阿难尊者正细心地为他敷药包扎,一根沾有鲜血的木棍横卧在地上。大家都明白,一定是被木棍所伤。可是就不明白,为什么一支木棍能伤及佛陀的身体,佛陀不是有无边的神通法力吗?

佛陀的脚伤并不轻,众弟子都守侍在旁边,有不少人竟躲在人后啜泣。佛陀看着,内心很感动,微笑着安慰他们道:

“大家不必担忧,些微的创伤很快就会好的。”

“佛陀金刚不坏的身体,为什么一根木棍能伤害呢?”有几个弟子齐声问道。

“这就是业缘。凡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众生,都有这样的苦受。说起来已经是很多世前的事了……”

说到这里,阿阇世王也闻讯带着名医耆婆赶到了,国王满面焦急,边跑边喘来到佛陀面前。

“佛陀!伤势可要紧吗?”阿阇世王的声音在颤抖,显然地,他的内心非常焦急。

“没什么,你放心!”佛陀笑答道,一边叫他坐下,继续说道:“当时我是个商人,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出海到外埠经商,我们的计划很周到,也进行得很顺利,所以不多久就赚得一大笔钱。归途中,我们的船停靠在一处港口,那是个很繁华的都市。一上岸,大伙就忘记回家。尤其是那儿的美女,我的朋友被迷惑得六神无主。这时,有个好心的船夫告诉我们,再不离开此地,危险就要降临了。原因是,这个地方每年都要遭受海啸的袭击。海啸的季节即将到来,不走的话,将会人财两亡。我的朋友全无动于衷,我劝他,吓他都没有用。他完全失去了理智,一味迷恋那个城市和女人。船只有一只,我不能忘却道义,抛弃他独自先走。一天晚上,我们为此争吵起来。在生命存亡的关头,我急昏了,怒火上升,顾不了许多,抓起身边的木棍向他挥打过去,他的脚被我打伤。”

“现在,你们不难知道我受伤的理由了吧?如你们说,佛陀还会受伤吗?应该知道,不会受伤的,那是佛陀的法身和报身。佛陀的应身和众生一样,有生老病死。佛陀的神通法力虽然不可思议,但敌不过业力。种如是因,就应承受如是果,佛陀也不能违背因果法则。

四大假合的肉身,本来就不真实,生老病死在所必然。一切事物的法性原是这样,顺应法性才能称佛陀。

不错,我已经证得真如法性成为佛陀,但现在我也是人,我由父母生养,和你们一样具有人相。所以我必须顺应人性,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我都具有,佛陀的应身除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外,和众生并没有两样,没有什么玄奥。”

大家听佛陀这么一说,才了解业力因果最胜的道理。

【学文解读】

两三千年前那会儿讲的故事,跟现在一模一样。现在咱们被这些五欲六尘迷惑(五欲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比那会儿估计更厉害。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就有权力管人家呢?没有权力。特别记住这条,我们没权力管人家,甚至不能够因为让他好而打他、伤害他。我们以为我们发心正确,以为就是对的,错了,完全错了!为他好,拿棍儿打伤他了,对不起,佛成佛了,这个果报还在。按说我们也是为他好呀,对吧?不行!所以我们从这里边要吸取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学佛了不要劝人学佛,不要劝人家打七、吃素,别劝人家,别管人家。劝不好,人家一生气,结了一个恶缘,将来是个麻烦。就是做好自己,自己修好了,有了力量,有了光明了,不由自主就能吸引别人来问,再告诉人家。人家心里觉得这个对,人家就会学,得这样做。千万不要死拉硬拽地去让人家学佛,这样的话,只会产生烦恼。所以修行要清净。不要被人家一个什么动作,人家说了一句什么话,把我们的心搅得就受不了了,就开始表现,站出来要做正义的化身了,开始指责人家了。跟我们毫无关系,甭管人家,就管自己,不能管人家。只有等我们有能力,可以影响别人了,人家来问我们的时候,才能告诉人家。不要轻易管人家,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往往都打着为别人好的名目、目的,开始指手划脚。这个跟佛法完全相反,解决不了问题,绝不会产生出任何好的效果。只能影响人家——我们修好了,吸引人家来学习,这可以。拿着棍棒去打人家了,这个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最好,合而不同,不勉强人家,自己做就好了。人家觉得这个好,自然就会来学习了。

历史上,日本派了多少次遣唐使呀。有影响,人家就来了,不用召唤,是这样的来才可以。从佛讲的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就知道,佛法更是这样。千万不能去指责人家、勉强人家、命令人家学佛、改造,那绝对产生不了效果,只能是反作用。修行就是修好自己,先不要管别人。有了力量、有了影响力、有了不可思议的缘分了,自然就起效果了。我们内在有很多奥妙,人身上有很多奥妙,人和人之间也有无数的奥妙,人和社会、自然、宇宙之间也有很多很深刻的奥妙。这些奥妙我们搞不懂,不懂就甭管,不要试图自己去掺和,一掺和就错了。等到我们懂得这些原理了,再去掺和去,就不会错了,游刃有余了。

要反复深入地理解因果,学习道理以后,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工作、各种事情的理解,都有极大的好处。现在其实就是过去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为什么形成现在的这个身体业力?为什么这个世界成这个样子?都是过去一点一滴做的事情延续下来,形成的一个集合。说哪来个神仙,哪来个佛,一挥手就把这个全解决了?不可能!所以现在我们想改变,怎么解决呢?没有别的办法。同样是一点一滴解决。依照佛的原理,就是在我们平时,举心动念这一念,说话里面一句,行为里面一个动作,就是这些东西去改变,去规范。把这个改变了,规范了,慢慢身心就变化了。想来个便利的、快捷的、三两分钟解决的,没那事儿!

我们看《普贤行愿品》里边的忏悔业障,说到普贤菩萨自己修行,第一个就是忏悔业障,专门拿出来讲了一条。而且普贤菩萨他自己观察,他过去造作的业障有多少呢?无量无边!这些业障,如果说变成实相的话,尽虚空遍法界都放不下。这是普贤菩萨自己说的。

普贤菩萨认为他的业障都那么多,难道说咱们能比普贤菩萨少点儿?只会比他多,不会比他少,一定是这样。普贤菩萨忏悔业障,是不是说我忏悔上三年五年得了?没有!人家怎么忏悔呢?尽虚空遍法界里面有无数的佛世界,佛世界里面有佛,还有无数的菩萨,普贤菩萨用他普贤行愿力,在每一个佛前,每一个菩萨前,都有一个普贤菩萨在忏悔业障——人家是这么忏悔的。普贤菩萨说:“虚空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忏悔,方才穷尽。”因为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没有穷尽,所以普贤菩萨说了,他的忏悔无有穷尽。而且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说明什么?他现在还在忏悔业障!要是咱们,念个五年早就不得了了。那普贤菩萨修了多少时间了,现在人家还干吗呢?还在忏悔业障呢!“无有穷尽,无有间断”,关键还有一个——没有疲厌!

换句话来说,除非他成佛,不成佛之前都得忏悔业障。为什么?不忏悔业障,就会停顿,进步立即就停顿了。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怎么进步呢?包括咱们在人中,为什么我们自己方方面面没有进步呢?因为认识不到的问题所在。现在大都觉得自己对,别人错,为什么呢?自己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啊!眼睛是向外看的,看别人,从来不看自己,脑子反映出来是别人的问题。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就没有办法改变,没有办法改造,没有办法进步,就没有动力。

所以忏悔业障,这个内容很深刻。包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如何解决,都在里面。这个忏悔业障是永远的,除非到了成佛了,到了无上正等正觉了,那没问题了,已经到了大圆满了。否则时时刻刻都得忏悔业障、消除业障。想说修上三年五年就行了,不弄了,那只能会让自己故步自封,原地踏步,进步不了。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想不拜忏了,不念《地藏经》了,那只能让自己吃亏。

所以可不要说,觉得自己有把握了,就要去搞点啥想法了,那只会让自己受益减少。不要轻易地相信自己。要做老实人,一定要做个老实人!老老实实修下去,永远修下去。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咱们忏悔业障吗?还得忏悔!不要以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完事大吉了。普贤菩萨现在人家早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还在忏悔业障。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难道就比普贤菩萨还高吗?早着呢!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往高里拔,得把自己往底下去摁,才对。一定要虚心、谦虚。扎根打基础那是永远的事,现在扎根越深,基础打得越牢,将来成佛、做佛的事业才有可能做得坚实、牢固。现在打的基础浅,别说修行了,别说以后成佛了,这辈子往生恐怕都会有难度。别以为往生这是个容易事儿,不容易啊!真不容易!现在咱们周边有几个看见坐那儿往生走的,预知时至自己做主走的?不多。不容易!所以说坚持拜忏、念佛、诵《地藏经》,只要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行了。不要轻易变换题目,不要轻易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够了。不够!永远不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往生       忏悔)(五明学佛网:往生       忏悔)  

 净界法师:临命终成功往生的心要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净界法师:你要生起三种信心,方能往生 

 净界法师:往生与否在于信愿之有无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七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五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四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三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二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