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解脱必须靠自己


   日期:2015/4/12 12: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网文 甘露法师 编辑

  佛陀绝不是一个万能的救世主,否则,他老人家早就会基于大慈大悲,逆着业果法则,而以他的神通力,来使世间的一切众生证悟道果,解脱生死轮回。

  然而,即使佛陀是世间至高无上的导师,他仍然无法如此做,正如佛陀在《法句经》第165偈中所说的:

  只有自己才能造恶,自己才能污染自己;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恶,自己才能清净自己。清净与污染全凭自己,没有人能够清净他人。

  要净化自己的心,是很不容易的。虽然许多的学佛人,知道自己必须付出努力、保持正念、培育定力、以恭敬心来修行佛陀所教导的法门,但是他的心却不听使唤。

  特别是在禅修的时候,他们的心,有时落入昏沉,有时想东想西,想到过去与未来,带给他们相当大的困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自己的心,却也不会对自己亲善、不会听自己的指挥。未经过训练的心,实在是很难控制的,就像佛陀在《法句经》第35偈中所说的:心是很难控制、非常快速、飘忽不定的。能够训练心是很好的,因为已经受过训练的心,能够引生快乐。

  佛陀在上述这首偈中说:已受控制的心,能够引生快乐。那么,佛陀所指的是哪一种快乐呢?佛陀所指的是涅槃之乐。

  涅槃之乐是一种无苦之乐,是从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这一切众苦当中解脱出来的快乐。

  从无始的生死轮回以来,我们生生世世、每生每世,都一直遭受着这一切众苦的煎熬。

  譬如有一个长期遭受严重、痛苦疾病折磨的病人,当有一天,他的病能够治疗痊愈时,他将感到非常的快乐,享受无病之乐。

  同样的道理,我们从无量劫以来,一直遭受生、老、病、死等无量众苦的逼迫,当有一天,我们能够证悟涅槃时,我们将感到非常的快乐,享受无苦之乐。

  至于我们已经在生死中受苦多久,以及受过多么剧烈的苦,这可以从《相应部·因缘品·无始轮回相应》里的开示获得了解:

  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有一位比丘来拜见佛陀……他顶礼佛陀之后,坐在一旁,请问佛陀说:“世尊,一劫的时间有多长?”

  “比丘,一劫的时间很长,不是借着说几年、几百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就能够衡量的。”

  “世尊,是否能以譬喻来说明一劫的长度?”

  佛陀说:“可以的,比丘,譬如有一座岩石高山,长一由旬、宽一由旬、高一由旬(一由旬相当于十六公里左右)。

  这座岩石山非常坚实,没有丝毫裂缝或空隙。有一个天人,每隔一百年,就用一块丝绸做成的布,在这座岩石山上轻轻擦拭一下。

  如此,历经极端漫长的时间后,一直到这座岩石山被擦拭成平地时,一劫的时间还没有过完。

  比丘,这就是一劫的时间漫长的情况。而如此漫长的劫,已经过去了不止一劫、不止一百劫、一千劫、十万劫。

  比丘,如此久远生死轮回的起点,是不可得知的。众生被无明所蒙蔽、被贪爱所束缚的起点,是无法得知的。

  因此,比丘,你已经受够了生死之苦!现在,是你应当厌离世间众苦,舍弃一切贪爱,寻求解脱的时候了。”

  再者,在这漫长的生死轮回中流转,是全然不可喜、充满众苦的。就像佛陀在同一品中另一篇经里所说的:

  “比丘,你已曾经在过去多生、多劫中投生做牛,由于头被斩断而流血……曾经在过去多生、多劫中,投生做山羊、做野兽、做家禽、做猪,由于头被斩断而流血。

  你在这漫长的生死轮回中,由于头被如此斩断所流的血,比四大海洋的水还要多。

  你已曾经在多生、多劫中,作强盗、土匪、拦路的匪徒或奸夫,由于被人捕捉后砍头而流血。

  你在这漫长的生死轮回中,由于头被如此砍断所流的血,比四大海洋的水还要多。

  ‘比丘,你认为如何,是哪一者比较多?是在这漫长的轮回里来来去去,而与厌恶者相会及与亲爱者别离时,所流而积下的泪水比较多,还是四大洋之水比较多?’

  ‘世尊,在这漫长的轮回里来来去去,而与厌恶者相会及与亲爱者别离时所流的泪水,比四大洋之水还多。’

  ‘说得好,比丘。长久以来,你们都在为经历父母、子女与亲人之死而伤痛,也为失去财富及患上疾病而伤痛。

  而在这漫长的旅途里,为这一切伤痛、与厌恶者相会及与亲爱者别离时,你们痛哭泪流之水,确实已比四大洋之水来得更多。

  为什么呢?诸比丘,这轮回是无始的。为无明蒙蔽、为渴爱束缚的诸有情的轮回起点是不可知的。

  所以,诸比丘,长久以来你们都在受尽折磨与厄难,把坟场都给填满了。

  这轮回的确长久得足以令你们对一切都感到厌倦,长久得足以令你们舍离一切,以获取解脱。’

  如此,我们自己可以思维,继续不断地生死轮回,是愉快的还是可厌的呢?

  为什么众生会陷在生死轮回之中,无法超脱出来?这是因为他们有贪、嗔、痴烦恼的缘故,才使他们被困在生死轮回之中。

  因为有贪爱,所以他们执着感官享受、生命等等,渴望得到更多的感官享受、更长的生命等等。

  因为有嗔恨,所以他们厌恶贫穷、痛苦、指责、毁谤等等,渴望得到富有、快乐、称赞、名誉等等。

  因为有愚痴,所以他们将不清净的看成是清净的、将苦看成乐、将无我看成我、将虚假看成真实。 由于这些邪恶不善法,因此愚痴的人,喜欢做那些不如法的事情,如:违犯戒律、感官享受、散心废话及各种坏习惯。

  愚痴的人,是欺诈、虚伪、叛逆、傲慢、空虚不实、爱慕虚荣、粗言恶语、爱说废话、不守护根门、饮食不节制、不致力于保持醒觉。

  他们丝毫没有独处静修的意愿,不尊重戒律、生活奢侈、懈怠放逸、带领他人趣向堕落、疏忽而不能闲居静处、懒散怠惰、精神不振、没有正念与明觉、不摄念专注、心神散乱、缺乏智慧的人。

  从无量劫以来,愚痴的人就沉迷于贪、嗔、痴的魅力,他们就是贪、嗔、痴的化身。而且,那些恶劣素质已经成为他们的性格、习惯与内心倾向。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无法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必须遭受众苦折磨、以及会施加许多痛苦给别人的原因。

  如果不想再做愚痴的人,以及想要解脱一切痛苦,我们就必须依照佛陀的教导来生活。

  首先,必须持戒清净。作为比丘或比丘尼,必须切实地遵守佛陀所制定的别解脱戒(比丘戒与比丘尼戒)。

  持戒清净,是所有佛教徒都必须履行的最基本任务,因为它是一切善法的基础。持戒不清净的人,绝不可能证得高的成就。

  然后,必须守护六根之门。正如《相应部·燃火之教经》中所提到的:当眼睛看到外物时,比丘不应该去分辨那是男人相或女人相,或任何会引发烦恼的相,如美丽的相等等。

  他只是单纯地知道最初所见的影像,如此而已。比丘也不去分辨任何细部特征,如:手、脚、微笑、大笑、说话等等。

  这些称为细部特征,是因为它们能突显自己,以及从各个方面引发烦恼的缘故。比丘应当只认知实际看到的情况而已。

  至于守护意根,我们应该防范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应该想任何没有利益的事情。

  即使你想了一百年,也不可能因此而达到更高的禅定力,更不用说观智或涅槃。

  所以,我们在禅修时,明智之举是将其它事情暂时抛在一边,一心只专注于禅修的所缘目标。

  无论你所修行的是止禅或观禅,专注于禅修的业处,就是守护意根,这就是根律仪戒。如果要清净持守根律仪戒,你就必须修行止禅或观禅。

  修行了戒学之后,我们应该修行定学,培育禅定力,修行禅定的目的,是为了降伏五盖。

  五盖就是贪欲盖、嗔恨盖、昏沉睡眠盖、掉举后悔盖、疑盖。降伏五盖之后,就能使心净化,使心柔软、堪用与正直。

  然后,以纯正的禅定力为工具,已被净化的心,能够透视究竟真相,如实地照见所有的名色法。最后,能证悟至上安乐的涅槃。

  相反地,如果心还不能专注、还未得到净化,那么就不可能达到任何观智,更不用说证悟了。

  正如佛陀在《法句经》第282偈中所说的:“透过禅修,智慧才会生起;若不禅修,智慧就会衰微。了解得与失之道这两方面以后,应当依照能够增长智慧的方法去实行。”

  因此,首先必须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然而,我们只能建议什么事是应当做、什么事是不应当做的。至于做或不做,则决定在自己。因为即使佛陀,也无法强迫别人修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解脱       因果)(五明学佛网:解脱       因果)  

 吕澄居士: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杨惠南教授:论前后期佛教对解脱境的看法 

 洪修平教授:《智慧与解脱——禅宗心性思想研究》序 

 洪修平教授: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法界法师:药师经释义 第十四、供佛解脱众难分 

 法界法师:药师经释义 第十一、供佛解脱众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