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儒释道本是一家


   日期:2015/3/19 22: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儒释道本是一家  

  儒教由至圣先师孔子秉承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统,发扬而设教,培育英才,而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一直传至亚圣孟子。孔圣人之道,忠恕而已。忠者,中正无私,逢事而尽其心,在位而尽其职,心专至诚之谓也。恕者,人我一体,仁慈博爱,舍己利民。

  道教是道祖老子所创立,本是三清之太上道德天尊,道祖降生于周朝,在凡间掌教,故有"太上道祖"之称,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太上之道在感应,以善相感,此感彼应。道教以研求性命为宗旨,此为内功,而又贵立外功,外功者何?济人利物,度人度己。

  佛教教主是释迦牟尼佛祖,故又称为“释教”,释迦牟尼佛成佛在印度,本拟度尽热带地民众,因地理上关系,渐伸延至中国,故在唐朝,有"唐三藏取经"之举,自此以后,佛教在中国大兴。释教以慈悲为本,劝化度众,持斋戒杀为宗旨,并能藉佛经以启悟世人向善。

  儒之仁、义、理、智、信,即为五常,释之杀、盗、YIN、妄、酒,即为五戒,道之金、木、水、火、土,即为五行,总之三教之名虽异,其理则一,何以故?试想若不戒杀,则无仁,而缺木矣;若不戒盗,则无义,而缺金矣;若不戒邪YIN,则无礼,而缺火矣;若不戒酒肉,则无智,而缺水矣;若不戒妄语,则无信,而缺土矣,所以儒家教人行五常,以合忠恕之道;释家教人守五戒,以符慈悲之怀;道家教人修五行,以明感应之灵,根本道理是相同的。

  可见,儒家忠恕之道,既是佛家慈悲之教,与道家感应之道无异,儒释道只是施设门庭不同,修行之理则是相同也。

  儒学大师王阳明:

  儒学大师王阳明(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他精通儒释道三教,倡导三教合一的思想。他将道教、佛教与儒教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同一棵树当中枝叶与树干的关系,以道家(道教)、佛教为枝叶,儒家为树干,三教本是同一体,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道教祖师王重阳诗云: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莲花是红色,荷叶是青色,藕根是白色,三者形象虽各不相同,而实际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儒释道三家就如同红莲、白藕、青荷叶一样,皆为一家之血脉。王重阳的三教合一思想,打破了千百年来儒释道狭隘的门户之见。

  王重阳祖师创立全真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
  道教祖师李道纯认为:“儒释道三教,名殊理不殊”。儒释道三教,虽名词各异,意旨同一。主张三教合一的“守中”思想。

  道教祖师张三丰认为:儒、释、道三教只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创始人的表达各异,其所指相同,“牟尼、孔、老皆名曰道”。劝善渡化,其功一致,“修己利人,其趋一也”。

  净土宗大德大安法师开示:儒释道是一个整体

  儒、道、释三家是我们中国文化鼎足三立、有机结合的一种文化。昨天我也讲过:儒、道、释三家,它们目的相同,门庭设施有差别,作为符合一种个人和一种社会、民族整体的三个层面的需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还真的是缺一不可:儒教治世,道教治身,佛法治心。这三个层面整合得好,个人才能够身心健全,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儒、道、释三家的文化是这个地球上最好的文化,这是西方学者也承认了的。英国的大学者汤恩比觉得要拯救西方的那种文化的弊端,唯有在中国的儒家和大乘佛法当中去找到疗救的方法。他们也都看到这一点,现在很遗憾的是我们自己的中国人反而不尊重自己的本土文化,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本土文化的自尊自重的这样的一种自信心。如果这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都没有了,实际上是很可怜的:我们的根都没有了。我们的根、我们的立足点都没有了,搞得我们原来向西方学习,向苏联学习,搞得我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把我们儒、道、释文化都边缘化了,都作为封建迷信抛在一边。所以我们中国人实在是太愚蠢了。

  那么现在这几年的国学热,实际上是反映了民间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知道再这么走下去:我们中国人将何以堪哪,我们这个民族将何以堪哪?我们整个就没有一个能够达成全民共识的价值观念。那实际上儒家的价值观念就是一个可以普世的价值观念啦,为什么我们不要继承呢?所以现在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一定要把我们儒、道、释三家的道统在这个时代继承下来。

  佛门大德老法师开示:儒释道是一家

  1、这些年来,我们劝大家一起来学《弟子规》、学《感应篇》。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们要学外道的东西?这个心不善,这个言语不善,为什么?你没有把它搞清楚,你就称它作外道,所以这些学佛的人对於佛法懂得不多,他根本不懂什么叫外道。佛经上讲的外道,这个意思我们要知道,心外求法那叫外道。我们是不是心外求法?还是心外求法,我们自己就是外道,你错了!怎样才不是外道?大乘教里面,你要肯定、承认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那就没有外,跟我是一体,儒释道跟我是一家。我很具体的跟他说,《弟子规》、《感应篇》都是佛经,他感到很讶异。我说为什么,你看看净业三福第一句不是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怎么做法?《弟子规》就是做法,佛经上这两句话是纲,纲领,《弟子规》是细目,它是一还是二?没有《弟子规》,这两句话就落空了,所以儒释道是一家。慈心不杀我们落实在《感应篇》,道家的《感应篇》,慈心不杀是讲因果,五逆里头特别是重视因果。(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2、现在人不要《弟子规》,换句话说,不要孝顺父母,不要尊敬师长,不要了。我们对这个事情,不能不深入的去研究、去观察。你不要这个东西,你学佛就学不成,为什么?十善业你决定做不到。十善业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因果的基础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就是《弟子规》的基础上。我学佛六十年,教学五十三年,深深体会,我们许许多多同学学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没有根。这个根,补,很难补得出来,今天大家学习儒释道三个根是从文字上学习的。古时候这三个根是在童年时候学习的,尤其是《弟子规》的根,是婴孩时候学的。你刚刚出生,你张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你会听,你已经在学习了。而《弟子规》是你的父母把它做出来,做给你看,你的父母还很年轻,他的父母也还在,你看他怎样孝顺他的父母,他怎样尊敬他的长辈。这个婴儿天天在看,看了三年,一千天,这个印象深刻,根深蒂固。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朋友念的、背的,不是,是父母、大人在他面前做出来给他看,他是这么学会的。到六、七岁上学了,父母对老师那种尊敬让他看到,他就学会尊师重道。稍长,八、九岁慢慢懂事了,老师教这个学生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把道理讲给他听,他已经做到了,道理讲给他听。父母教育儿女要尊师重道,把尊师重道的道理讲给儿女听。父母跟老师密切配合,把这个人教出来,叫根深蒂固。我们现在这个根都没有了。(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

  我们在这个世界时间短促,在这个世界里面只要把德行扎好,这个根扎好,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儒释道三个根,只要把这个搞好就行了,然后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得力;没这三个根,这一句阿弥陀佛有口无心,不得力。所以念佛念了不少年,为什么烦恼习气还这么多?不得力!这一句佛号依旧降伏不了烦恼习气。可是如果有儒释道三个根,加上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有能力降伏住烦恼习气。(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3、我们中国五千年来古圣先贤,他们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大德,他们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德行、真实的教诲。(恭录自《大乘无量寿经解》)

  学佛要靠老祖宗东西做基础,没有这个东西,佛法就没有了。老祖宗东西核心是孝道,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师道也没有了,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今天讲我们要把它复兴起来,从哪里复兴?没有孝道的复兴就是没有根,没有根决定复兴不起来,现在问题在这里。(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

  古圣先贤教我们什么?无非是教我们伦理道德、五伦十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道。随顺道,这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是德,中国古圣先贤五千年的教诲不离这个总纲。落实在行的方面就是《弟子规》,在大圣大贤,弟子规是果行。(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儒释道       本是一家)(五明学佛网:儒释道       本是一家)  

 楼宇烈教授: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觉真法师:儒释道三家都说:和谐是道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四节 儒释道 

 大安法师:儒释道给力中国梦 

 我这大学三年:我对儒释道的浅薄理解 

 净土法门法师:儒释道三教是一家 

 农历七月十五此节日最为特殊,儒释道三家信徒在同一天过节 

 净土法门法师:一定要把儒释道叁个根做出来 

 万行大和尚:儒释道的精髓是什么 

 黄柏霖:儒释道三教之心皆由平等 

 黄柏霖:儒释道三教带给中国千年长治久安 

 黄柏霖:混元三教九流图,儒释道三家相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