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正己化人_太上感应篇


   日期:2015/3/9 9: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正己”就是“改正自己,使自己的身口意止于至善”的意思,“化人”就是“改变他人,使他人的身口意也止于至善”的意思。“正己化人”这四个字,告诉了我们存在于宇宙间的一个巨大秘密,那就是——要想改变他人,使他人向善,必先改变自己,使自己身口意端正;如果自己身口意不端正,要想改变他人,使他人身口意端正,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例如,很多父母发现子女身上有一些不良习气,如爱上网、不爱学习、贪图享受、懒惰等等,于是他们想改变子女的这些习气,结果好话说尽、甚至打骂责罚等方法全都用了,但收效仍然不大,于是心里感到郁闷失望,此时他们会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可救药了!”实际上,说这话的人还没有获得“要化人,必先正己”的智慧。子女身上之所以存在这些缺点,是由于自己身上也有这些缺点,如果自己改正了这些缺点,子女身上的这些缺点一定会渐渐得到改善。

又如,很多企业老总都抱怨“手下懒惰,混日子,自私自利,对公司漠不关心”,于是想通过各种方法教育员工,甚至宣讲传统文化的人也被请来做了很多次讲座,但最后收效也不大。其实,造成公司员工现状的真正原因是老总本人骨子里面懒惰、自私自利、不是从内心深处真正关心员工的安乐。因为给予员工的工资只是敷衍,所以员工对公司安排的工作也只是敷衍;老总只关心自己能不能挣钱,对员工的收入与幸福没有设身处地地从内心深处为他们着想,所以员工也当然只关心自己的收入,对公司的发展也不会真心真意地去分忧。如果老总从内心深处改变自己的心态,把每一个员工当成亲人,甚至当成“自己”对待,那么员工才有可能将公司当做自己的家。

又如,有些官员口头上说起反腐倡廉时滔滔不绝,可是自己私下里却大行贪腐。以自己大行贪腐的事实,想让手下不贪腐,这根本不可能。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让手下个个清廉,自己必须先做出表率。

总之,家庭中夫妻或长辈与晚辈之间,单位里同事或上下级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人眼睛只盯着他人的不是,就是不看自己的不是,结果只是互相指责,争吵不息。其实,大多数人在批评他人时,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以自己的满身污垢,怎能要求他人满身干净呢?所以,《格言联璧》中说:“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为什么只有“正己”才能“化人”呢?能不能“不正己”就可以达到“化人”的目标呢?这绝无可能,如《大学》中说:“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也即是说,自己身上还隐藏着不为别人所接受的缺点,却能改变他人,这种情况是不会有的。为什么呢?从根本上来说,外境都是自心的变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是宇宙间的真理,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境与之相应。自己内心懒惰,见到的人大多也懒惰;自己内心勤奋,见到的人大多也勤奋;自己自私自利,见到人的大多也自私自利;自己无私利他,周围的人也会无私利他……,总之,依报随着正报而变,心净则国土净,心污秽则国土污秽——也就是说,一个人遇到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子女、妻子、父母、同事以及生活环境等,都是由他自己内心的性格与思想决定的。

在英国伦敦有一座名闻世界的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这座教堂的地下室中有很多名人的墓碑,其中有一块墓碑特别出名,几乎每一个到过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人都要来拜谒一下。这块墓碑出名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的质地与造型,也不是因为它下面躺着的人有名,而是因为它上面的碑文。这块墓碑上的碑文是墓碑下躺着的亡者的遗言,遗言是这样说的: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悟到了要改变他人必先改变自己的道理。例如,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用“以暴治暴”的方式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经历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

其实,这块墓碑下躺着的人如果年轻时就好学,读一读中国儒家的《大学》,或许晚年就不会有这个遗憾了。儒家《大学》中明明白白地教诫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让天下(世界)太平,必须让每个国家太平;而要让每个国家太平,必须让每个家庭太平;而要让每个家庭太平,人人必先修正自己的行为与语言;要想使得语言与行为正确,起心动念必须正确;起心动念正确,必须对起心动念的善恶有定解;要想对起心动念的善恶有定解,必须有明辨善恶的智慧;而明辨善恶的智慧,来源于观察人世间的因因果果。通过学习观察各种事情的因因果果,就获得了智慧;有了智慧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了;知道对错就能有正确的取舍或思想了;有了正确的取舍或思想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与语言;行为与语言正确了,才能改变家庭,使一家人幸福;每个家庭都幸福了,国家才会太平;每个国家都太平了,世界才会太平。所以,从天子到百姓,都应该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来改变自己为根本,这个根本没有做好,要想家庭幸福、国家有序、世界和平,这是不可能的。“正己”做好了却不能“化人”,“正己”没有做好却能“化人”,这种情况是不会有的。

儒家的这个“化人必先正己”的见解是深刻洞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真理之后才能深信不疑的大智慧。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个智慧,自然就会像未读碑文前的曼德拉一样,遇到问题总是试图“以暴制暴”,用惩罚、制裁或者所谓的管理制度等手段去改变对方,约束与控制别人,而自己虽然也存在与他人同样的问题却毫不顾忌、不闻不问。像这样,“严以待人,宽以待己”,放着问题的真正原因——自己身上的缺点于不顾,而在自身缺点的影子上面——也即他人的缺点上面,去大做文章,想法设法地去消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这只能导致彼此互相争斗、相互怨恨、最后一起堕入痛苦深渊的悲惨结局。

“正己化人”与“以暴制暴”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一条是正确的通向自他安乐的道路,一条是错误的让自他都迈向痛苦深渊的道路,我们应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毅然决然地从“只要求他人不要求自己”的邪道中退出来,从此按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的道理来改变自己。

自己的身体正了,影子肯定是正的;如果身体是歪的,影子也必然是歪的。只有我们自己的思想或起心动念正确了,身边的人、物、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改变。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