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定弘法师: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


   日期:2015/3/8 1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善业道》经文「復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諍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严,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这个瞋恚也是一个深重的烦恼,而且它很猛烈,一发作起来,自己很难控制。贪欲往往感得的是饿鬼果报,瞋恚感得地狱果报,愚痴是畜生果报,贪瞋痴这三恶道的主要的业因。有瞋恚的人,心就没有喜悦,一天到晚是愁眉苦脸,因为他觉得样样不如意,久而久之,他的相就是个苦相,没有喜悦心。所以你能永离瞋恚,就能得八种喜悦心法,这八种是分成八大类,每一类都很细。

何等为八?第一,无损恼心。你这个瞋恚心放下了,你就不会有损害別人的念头,有瞋恚就容易恼害眾生,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那个情绪,说话、做事往往不理智,这就损恼眾生。损恼眾生,一定会有按照因果来去受报。我们今天伤害眾生,將来遇到了,他会同样伤害我们,而且可能伤害的手段比我们要更惨烈。因为你伤害了他,他心中也有这样的怨恨。积久了,怨恨就深,遇到之后,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所以瞋恚心那是杀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无瞋恚心。就是不会有恼怒,不会生气,对自己身体也是一个很有利的,老生气就会致病,因为一生气身上就有毒素排出来。《印光大师文钞》里讲到,有一个妇女,跟自己先生发脾气吵了一架,结果就给小孩餵奶,孩子喝了这个奶,没几天就死了,检查之后是中毒身亡。什么毒?就是喝了这个母亲身上的奶,因为这母亲发了脾气,这种瞋毒就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小,受不了就死了。我们现在身体比较强健,这个毒素產生,我们还能够挺得住,但是日积月累,这毒素多了,这人就病倒了。

第三,无諍讼心。諍是爭斗,讼是诉讼,跟人打官司,瞋恚心就容易引发爭斗的心,好强爭胜,诉讼上法庭,一爭讼这都会得到很不理想的果报。《朱子治家格言》也说,「居家戒爭讼,讼则终凶」。这一打官司,往往都是自己即使打贏了,也是损失惨重。

第四,柔和质直心。心地柔软而正直,没有瞋恚心的,他的心总是正的,不偏不倚,很柔和,对一切人都有爱心,不会跟任何人对立,又能坚持原则,清净的、慈悲的心。

第五,得圣者慈心。圣贤人都有慈悲关怀眾生的心態,这是圣者。为什么?因为圣者知道一切眾生跟我一体,我伤害眾生就是伤害自己,所以他这种爱心是由內心自发流露出来,爱別人就是爱自己。大圣人那是指佛,佛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没有条件,没有条件的慈爱,跟眾生一体的悲心。「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见到眾生有痛苦,自己愿意代受,因为他了解眾生跟自己就是一体。所以帮助眾生他出於自然,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本来就要这样做,这是自然反应。好比你身上哪里出了毛病,你的手立刻去抚摸,你都不用去思考,不用去想我要不要去给它关怀,我要怎么关怀它,甚至说我要什么条件才去关怀它,你没这个念头,自然反应就是关怀它,因为这是同体的。

第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没有瞋恚的念头,自性的慈悲就能流露出来。因为这个业障消除,障碍自性性德这些恶念没有了,性德能流露出来,他自然会利益眾生,令眾生得安乐。如果一个人常常有瞋恚心的习气,他就很难想到让眾生安乐,那他自己就更不安乐。所以这个瞋恚业习重,重到最后跟自己都会发脾气,看一切人都不顺眼。

第七,身相端严,眾共尊敬。没有瞋恚的习气,心地就很慈悲,身相就端正、就庄严,我们说满脸的慈悲相。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很柔和,带著慈悲的磁场,別人在他身旁就感觉到很温暖、很安全,自然就由衷生起敬意,这就是厚德载物。

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和忍对治瞋恚,和就是和顺,忍是忍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能够隨顺,能够忍耐,这叫和忍。一开始忍可能是强行的压制,但是你不能只停留在这个强忍的基础上,你要通过学习道理明白,这个来折磨我的人也是我的善知识,他用这些方法帮我消业障,我怎么能跟他瞋恚?所以你会欢欢喜喜的忍。这些眾生来折磨我的,都是善知识、都是佛菩萨,因为他能消我业障,增我的智慧。你有这样的发心、这样的智慧,就能转境界,跟一切人都能和了。所以修六和敬,一定是要求自己跟別人和,决定不能够要求別人跟自己和。你有要求別人的心,那已经对立了,你会看人家的毛病。人家跟我不和,甚至他处处刁难我,没关係,我跟他和,我能够忍。忍久了,你心就清净。

恭录自『净宗根本戒』  定弘法师主讲  (第二十三集)  2012/8/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68-002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喜悦       瞋恚)(五明学佛网:喜悦       瞋恚)  

 梦参法师:嫉妒瞋恚与发财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瞋恚 

 悟妙法师:喜悦禅的启发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对治瞋恚的慈悲观 

 宏印法师:生命的成长与喜悦 

 寂静法师:两个字的成功学和解脱学——领悟了就得无量喜悦与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P 1309经:本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C 1107经与1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C 1025经乃为 

 宽运法师:喜悦人生 自在生命──知足第一富 无忧第一乐 

 宽谦法师:体尝佛法的喜悦 

 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净化自己,帮助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