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一名大学教师修学净土法门的因缘


   日期:2015/1/25 1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昌梓

末学曾撰文《慈母往生西方http://www.xuefo.tw/nr/article24/240102.html》。我之所以如此信愿坚定,排除万难,护持母亲圆满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根本原因是我自己对净土法门生起了坚定的信念,信念是信仰的核心,在最困难的时刻,是信念让我坚持下来!然而,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对佛教,对净土法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佛教文化讲习班”改变了我对佛教的偏见

我老家在江苏沛县,十六岁参军到重庆,十九岁从部队到上海读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从小接受科学教育,对宗教怀有偏见。“宗教是迷信”,是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后来在大学学哲学以及教哲学,又增加了对宗教的另一重偏见。在哲学史上,凡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物质决定精神,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凡主张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精神决定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属于唯心主义哲学。所有的宗教都主张精神(不同的宗教名词不同)决定物质,所以所有的宗教都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我学哲学时是这样学的,教哲学时也是这样教的。直到一九八八年我参加了方立天教授主讲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讲习班,才改变了我对佛教的偏见。

一九八八年暑假,我们哲学教研室的一位老师收到一份“佛教文化讲习班”的通知,他临时有事不能参加,把通知拿给我,问我愿不愿意去。因为我认为佛教是迷信,所以对讲习班的内容不感兴趣。但是,当我看到这个讲习班的举办地在浙江奉化溪口时,知道那个地方是旅游的好去处,又看到通知上写道,讲习班除上课之外还组织参加讲习班的人员去普陀山考察,普陀山更是旅游的胜地了。就这样,我怀着游山玩水的目的参加了讲习班。

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讲习班颠覆了我对佛教的偏见。当方立天教授讲到华严宗“四法界说”(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时,我被这精致的充满哲学思辨的理论震撼了。我把华严宗的“四法界说”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的世界,事物的世界,后者是对前者的摹仿)加以对比,发现华严宗的“四法界说”比柏拉图的“理念论”要辩证得多。从这以后我不再把佛教当作迷信看待,而是当作哲学去学习和研究。

就在这一年秋季学期,我在任教的大学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这门选修课一开就是二十五年。

佛教的人生观让我皈依佛门

在我身上有知识分子比较明显的习气,那就是贡高我慢,自以为读了一些书,比一般人懂得多。所以我自从一九八八年参加了“佛教文化讲习班”之后,虽然不再认为佛教是迷信,而是博大精深的哲学,但是,让我皈依佛教,把自己的精神世界交给佛教,我还是放不下知识分子的架子。从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三年,我抱着尊重的态度一边教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边学习研究佛教的教义。

一九九一年,我在任教的大学开设了另一门选修课《人生哲学》。在《人生哲学》选修课上,要对不同的人生哲学流派进行分析,例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叔本华认为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为什么会有痛苦呢?因为人有生存的意志。解决痛苦的方法是人转向艺术,建筑、绘画或雕刻、诗歌、悲剧、音乐,同情的爱等。

我把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论”与佛教的“十二因缘说”对照,发现佛教“十二因缘说”对人的生死轮回之苦的分析比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论的分析更透彻。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涉及到过去世二因(无明、行),现在世五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世三因(爱、取、有),未来世二果(生、老死),总共为三世二重因果。人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之根本大苦?佛教认为,归根到底是无明遮蔽了自性。这让我认识到佛教不仅是博大精深的哲学,更是我应该安身立命的皈依处。就这样,在一九九三年暑假,我毅然决然地在五台山皈依了佛教。

学密修禅后归心净土

那时的我虽然把佛教作为信仰,但是对净土法门并没有生起信心,一心要学即身成就的无上大法。所以我第一步就是当年暑假在五台山修学藏传佛教,一直到一九九八年才停止。在这期间,虽然也看过有关介绍净土法门的录像带,对净土法门生起欢喜心,但是并没有起修,仍然在修藏密。

汉地人修藏密有两个不便,一个是语言问题,我不懂藏语,请法沟通有困难;另一个是路途遥远,从上海到青海长途跋涉,往返不便。而且修学密宗不同于修学显宗,要在依止上师座前时时受教。由于这两个不便,我开始打听上海有没有传授密法的上师。二〇〇四年,我曾经两次赴扬州高旻寺在德林老和尚座下修禅。我先学密,又学禅,十多年之后才专修净土法门,修学上似乎走了弯路,但是这个弯路没有白走,这十多年练了“脚力”(领悟力和觉照力),在我死心塌地念佛之后,念佛的效果事半功倍。

我体会到对于曾经修学过密宗或者禅宗的人,决定修学净土法门,就要把先前所学法门全部放下,如同一张白纸,专修净土,专心念佛,不能脚踩两只船。

修学净土法门的念佛体会

我发现许多念佛人不知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的危害,还美其名曰“散心念佛,带业往生”,这要引起念佛人的高度警惕啊!我念佛的体会概括起来是四句话十六个字:真为生死,深信因果,唯求生西,一心念佛。

真为生死。讲一个真字,不是口头上说说,真干,不搞花架子,不重形式,不凑热闹,在起心动念处修。

深信因果。不信因果,即便广修六度万行,是为有漏之修。五戒、十戒、菩萨戒,都离不开因果。深信因果,持根本戒,修行才能得力。立足因果修行,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不好高骛远,不谈玄说妙,只进不退。用因果观说服自己,度化有缘。因果观是修己化人、淑世度众的世出世间之大权。信佛但不信因果,那是自欺欺人。这是信仰的基础,世出世间法不出因果,在因果观上扎下根,修学才算入门。
唯求生西。念佛不求人天福报,不求健康长寿,不求神通,不求开悟,唯求生西。蕅益大师云:“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一心念佛。念佛第一,念佛唯一,世出世间法都要放下。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必然成功,世间法尚且如此,何况了生死的出世间大法。只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没有不成功的。

善导大师把修行分为正行与杂行,正行是专依净土经典而修的行业,杂行则是正行与助行之外的一切诸善万行。而正行又分为正定业与助业。称名正行属于正业,其余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等行皆属助业,导祖提倡舍杂行而归正行,于五行中,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唯以往生净土为期。

蕅益大师云:“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念佛讲方法,讲真修实干,下死功夫、笨功夫、钝功夫,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投机取巧心理。没有捷径,不谈境界。讲一个“诚”字,不自欺,不欺人。

念佛功夫得力的标志不能光看每天念多少万声佛号,每天拜多少大拜,念佛进步的标志是烦恼(妄念)减少,分别执著减少,习气轻了,话少了。看破(淡)放下原来最执著的人、事、物了,欣厌心生起,佛号愈念愈亲切,不可遏制。生活以及人际关系包括同修道友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简单,思想愈来愈单纯,心愈来愈清净。

以生命倒计时的紧迫感念佛,“如救头燃”。如果念佛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还妄念纷飞,就要问问自己,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是教理不明,是生死心不切,还是方法不对?我念佛的体会是要死心念佛,“哀莫大于心不死”。不死心念佛,还是生死心不切,不想去极乐世界。

蕅益大师云:“不参禅,不学教,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如果你什么都放下了,世间名闻利养放下了,出世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放下了,这一句佛号信得真,不动摇,靠得稳,把得牢,假如释迦佛现在其前告诉你,还有比念佛法门更殊胜的特别法门,你都不为所动,这才叫死心。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这才能成就往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知识分子       念佛体会)(五明学佛网:知识分子       念佛体会)  

 张尚德教授:究竟什么是知识分子? 

 刘先和居士:修持重在行——与知识分子谈禅法修持 

 慧律法师:知识分子如何认识佛教 

 圣凯法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佛法、宗教及哲学的理解——以 

 83岁原本不信佛的高级知识分子往生,示现预知时至! 

 知识分子与佛教 

 一位知识分子的因果试验:要想真正的富贵吉祥就要广做善事! 

 一个知识分子由耶入佛的感人故事 

 净土法门法师:修定,这个方法对于知识分子最有效,我这么多 

 一位知识分子的亲身体会:努力行善,福报自然到来! 

 净土法门法师:文人习气是知识分子成就的最大障碍 

 净土法门法师:对我们一般知识分子来说,经教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