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孔子后裔中的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也传家风


   日期:2015/1/9 18: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你知道孔子后裔中除了汉族,还有回族、藏族、壮族等14个少数民族吗?在历史长河的推动中,有些孔家后人因为某些原因摇身一变成为少数民族,拥有了不同的民族身份甚至宗教信仰,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却始终如一地以身为孔家后人而骄傲。

汉回通婚产生了回族后裔

1998年,《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续修工作的正式启动。此次续修历时11年,耗资千万元,收录孔氏族人200万余人。与过去的续修相比,女性族人、少数民族和外籍孔子后裔首次被录入世家谱。

曾参与此次续修编辑工作的孔宪宁,也是孔子后裔。“续修工作协会的工作人员奔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尽可能全面地寻找孔子后人。”孔宪宁说,虽然此前也曾听说过孔子后人中有少数民族,但直到他们对全国各地的登记表进行整理后才惊讶地发现,孔子后裔居然涉及14个少数民族。

2008年,甘肃省永靖县公安局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当地的回族人口中,不少是孔子后裔。当地政协副主席孔令奎说:“按照孔氏家谱推算,我是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孙。”而身为回族的他信仰的是伊斯兰教。

一时间,“孔子后裔是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说法得到了明确的考証。

武威市孔子后裔联谊会秘书长孔祥荣解释说:“甘肃地区回族孔子后裔的形成,主要源于孔子第五十八世孙孔公佑第四子孔彦嵘的家庭原因。”

原来,约在1480年,孔子的第五十九代孙孔彦嵘娶了一名回族女子,名叫马甲尕,夫妻两人生育了三个儿子。马甲尕要求一个儿子加入回族,并且信仰伊斯兰教。“她缝制了一顶穆斯林戴的白布帽子,三儿子年幼好奇,很愿意戴,于是顺从母亲的意愿成了穆斯林。”

除了回族之外,藏族、壮族、苗族、满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的孔子后裔,也都因第五次家谱续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通婚而改变民族,有的是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性渐渐转变,顺势改变了民族。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因为民族政策而导致民族的改变。孔宪宁说,续修过程中,一些壮族的孔子后裔赶来,希望能够进入族谱。“询问后得知,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的国家民族政策,广西当地的原住民全部变为壮族,所以孔子后裔中又多了一个壮族。”

躲避民族冲突巧遇藏族活佛

但是,并不是每支少数民族后裔的改变,都这般顺理成章。位于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支藏族孔子后裔,就是在民族冲突中,为了生存而成为藏族的。

今年82岁高龄的孔宪裕不仅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孙,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藏族人。教师出身的他告诉记者,数百年来,他的家族从未中断过对家谱的续编,“我们的祖上最早是从唐朝移居到甘肃来做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不断壮大,在甘肃生活的孔家人慢慢向周围地区扩散,其中一部分到青海门源县定居下来。孔宪裕打开自己整理过的一份资料,其中显示,此时已经到了清朝干隆年间。

门源县,自古是汉、回、藏、土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尤其是汉族与回族之间千百年来都有冲突。“由于历史过于悠久,缺乏考究,也没人能说清楚两个民族之间的纠纷究竟因何而生。”孔宪裕说,在冲突中,他的太爷爷一家受到牵连,为了避祸,带着一家老小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迁徙。

也许是上天注定要让孔家的这一支后人和藏族联系在一起。“太爷爷有一次在前往天祝卖茶叶的路上,见到前面有位牵着调马的僧人。”所谓“调马”,就是刚刚调养出来的马匹。孔宪裕的太爷爷上前追问僧人为何不骑马赶路,得知是调马后,便提议让僧人骑自己的马。孔宪裕说:“在赶路的途中,调马因为受惊,还将太爷爷从马背上摔下来。”

一行人抵达天祝的红沟寺后,才得知这位僧人居然是红沟寺的活佛。在交谈中,活佛得知了孔家一行人的难处,便提出可以收留他们,但按照藏族传统,必须入藏族才能获得土地和草原。“也是巧了,我的太奶奶就是藏族人,于是一家人为了生存,就加入了藏族。”

“乐善好施”牌匾收了十几块

因为有了土地和草原,孔家在天祝很快就发展成了大户。“我的爷爷孔广衍后来又移居到了朵什乡,并被那里的活佛赐名锁南。”孔宪裕说。

民国十六年,甘肃遭遇大旱,成千上万的灾民到处逃难。彼时的孔广衍在朵什乡已经是名门望族,存粮很多。“虽然入了藏族,但孔家千百年来的教诲,我爷爷一直没有忘记。”孔宪裕说。

孔广衍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这在当地引起轰动,武威、古浪、景泰的灾民都蜂拥来到朵什乡。灾民越来越多,只管吃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孔广衍又命家人将打粮食后堆积起的草垛掏空,供灾民住在里面。“我的三伯父是做药材生意的,这期间还专门从库房中取出许多药材,给患病的灾民治病。”种种善举,让孔广衍一家被当地人称作“孔善人”。

来年春天,躲过旱灾的灾民纷纷离开朵什乡返回自己的家。临行前,孔广衍又给每家每户发了青稞种子,供他们回家后从头再来。

大灾之后,当时的古浪县县长给孔广衍送来一块写着“乐善好施”的牌匾,许多灾民也自发送来感谢的牌匾。孔宪裕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的牌匾有十几块,有的写着“慈善贫民”,有的写着“善德流芳”。“爷爷一直教育我们,灾民、难民也是人,也有尊严,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就算给人家个馒头,也要双手递过去以示尊重。”

说起自己家族数百年来在藏区的繁衍生息,孔宪裕十分自豪:“我们家祖祖辈辈没人敢胡作非为,因为每一代人从小都被教育,即使你没有大出息,也绝不能做有违道德的事情。”

“孔子思想和伊斯兰教不冲突”

在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担任管委之一的孔令贞,是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孙。对于孔子的回族后裔在汉文化方面的学习,孔令贞说家族一直抓得比较紧。“我们特别注意修身养性,在道德和做人上不敢降低标准,最起码不能给孔子丢脸。”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原则,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孔回回”的孔氏穆斯林,不仅念经人很多,读书人也不少。他们认为:“从根本上说,孔子的思想和伊斯兰思想在大道上是一致的,一点也不冲突。”

孔令贞回忆,他的父亲孔祥成读过私塾,虽然不是西宁当地人,但人们买房写契约都找他,“他写的契约条款分明、用字正确、不偏不倚,当地人都信任他。”

在采访中,孔祥荣说,“孔回回”虽然在宗教生活中信仰伊斯兰教,但在家庭内部,仍按照孔家的传统习惯,按行辈取名字,并且继承了先祖孔子所倡导的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与邻为善等美好家风。

孔宪宁告诉记者,孔子后裔中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甘肃、陕西、新疆、云南、四川和两广等地。在续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这些少数民族后裔对孔子的推崇一点不比汉民少。

“在云南省建水县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上,住着300户被邻村人称为‘彝族孔姓’的孔子后裔。”曾对当地进行过调查的一位续修工作者说,他们虽然住土房、穿戴彝族服饰,但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孔姓先人的牌位,每年开学伊始,这里的学校都要诵读孔子的经典着作。

当地有着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的建水孔庙,至今保存十分完整。此外,从该镇在全县名列前茅的教育水平可以看出,孔子的少数民族后裔千百年来都把孔家教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孔子后裔       家风)(五明学佛网:孔子后裔       家风)  

 温金玉教授:云门家风 

 蔡日新居士:韶阳一路,云门家风——云门禅师述评 

 仁焕法师:家风好家庭才好 

 仁焕法师:如何建立良好家风 

 日慧法师:禅七讲话 甲篇禅七·话头禅 第七日 禅宗的独特 

 范仲淹家风:800年兴盛不衰的秘密 

 宣化上人:金山寺的家风 

 最好的家风,是内心的善良! 

 黄柏霖警官:世守祖德,家风不坠 

 范仲淹家风:800年兴盛不衰的秘密! 

 黄柏霖:六尺巷之谦让家风积厚张家六代出十二位翰林 

 心上莲花:家风与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