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世俗之乐其实是一种错觉


   日期:2015/1/6 16: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看下图中,女孩左眼是什么颜色?

图片

        
    
     这是
北冈秋吉创作的漫画女孩,看上去一只眼睛呈蓝色,另一只则呈灰色。而实际上,两只眼睛都为灰色。由于微红色的背景,女孩右眼的颜色与绿松石色发夹一模一样。
 

 
                                       上图中,  第一眼就看见了三个人,而事实上,没有人。

 

 



                                                                       上图中, 所有的线都一样长,不信?你可以量一下


     

        盯着中间的黑点,前后移动,看看发生了什么。
 
 

图片



图片


                                                                  盯着看,图片在波动。 


       
          所以,你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它总是在欺骗自己
       其实何止是眼睛,我们的感受很也都是错觉呢

 
    《广论》:【
能增贪现前乐受,多是于苦渐息灭位,妄起乐觉,全无不待除苦所显自性之乐。

现在所感受的能增长贪欲的乐受,大多数是对前面痛苦逐渐息灭的阶段,产生了安乐的错觉,而完全没有不观待遣除痛苦所显现的自性安乐。

这一句的重点是要我们认清:因为痛苦的减轻,而产生了自性就是安乐的错觉。

眼前第一步最不容易对治的就是对这个乐的贪着,这个乐会增长我们的贪心。实际上真的有乐吗?不是真的有乐,而是苦的渐息灭位,苦受渐渐减轻的时候,因为无明颠倒以为这是乐,其实并没有真实的乐,真实的乐不必等到苦消失才有。

下面举一个实际上的例子,这是我们人人感受得到的。

【譬如太走为苦,略为住息遂生乐觉。现见此是先生大苦渐息灭时乐渐次起,故非性乐。】

譬如一直叫你走,实在是苦不堪言,一旦停下来就觉得好舒服,这个舒服是你行走的苦停下来的感觉。实际上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受种种的大苦,当这个大苦渐渐息灭的时候,好像有一点快乐,实际上这并不是本性的快乐。同样地,坐也是一样,叫你老坐在这里,你还是一样会痛苦。不管做任何事情,譬如说我们欢喜吃,一直吃下去,或者让你一直睡,你还是一样会痛苦的。所以你希望的东西如果是真实的快乐的话,应该越做越快乐,然而并非如此。

比如,从洛若乡往山上不停奔走,到一定程度时,身体的苦受会逐渐加重,如腰腿酸胀、心跳加速、供血不足、头晕眼花。此时若稍作休息,就会有一种身心负担减轻的安乐感觉。

【若太久坐,仍复如前,生众苦故。若是性乐之因者,应如苦因,随其习近,其苦渐增。如是习近行住坐卧、饮食日阴等,亦应随其几久习近,便有尔许安乐渐起,现见太久惟生苦故。】

如果坐得太久了,仍然会象前面一样生起很多痛苦。如果坐是真正的乐因,就应当象苦因一样,随着不断受用苦因,痛苦会逐渐增加。同样随着行、住、坐、卧、饮食、日晒、乘凉等时间的增长,也应当逐渐生起越来越多的安乐,但是现量可见,受用的时间太久只会产生痛苦。

因此,有漏受并没有自性安乐的自体。
 

 请牢牢记住:乐并不存在,它只是你心中的一种错觉。就像颜色、声音并不存在一样,都是你心中的一种错觉而已。看看《津巴多心理学》对此的阐述吧:

 “花和熟番茄本身并没有色彩(color,也译为颇色),对此你也许会感到非常惊讶。在亮光的照射下,物体似乎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但是,正如我们已经提到的那样,红番茄、黄花、绿树、蓝海和七色的彩虹本身并没有色彩。从这些物体上反射出来的光也没有色彩。虽然、这个世界看似色彩丰富,但实际上,色彩在我们的大脑之外并不存在,因为色彩是大脑根据进入眼睛的光波波长创造出来的感觉。所以,色彩只存在于观察者的头脑中,是我们感觉体验的心理特征。光柬进入眼球之后,光感受器会将光波的波长以以神经冲动的方式进行编码,并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进行视觉处理,这样色彩就随之诞生了。”

 为什么说颜色并不存在呢?明明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外境呀!因为所谓五颜六色,只是对于“你”而言,而如果是一只小狗,那它看到的就都是灰色的了。你看到有一个足球,是立体的,而蚂蚁只看到是一个平板。你说蚂蚁看错了?那蚂蚁还说你看错了呢?

 到底谁看错了?

 都看错了。

 只有佛陀看对了——一切皆空。

 外境,都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感觉当中。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的感知赋予了外境自己认为的定义。请看下面这个单词:


  图中写着“THE CAT”(这只猫),对吗?现在,请你再看一下位于两个单词中级那的那个字母,从形状来看,这两个字母完全一样,但是你把第一个单词中的这个字母看做是”H“,而把第二个单词中的这个字母看做是“A”。这是为什么呢?显然,你的感知受到了你英语单词知识的影响。“T_E”所提供的背景让你把这个字母认为是“H”,“C_T”的北背景下,你却认为是“A”

看,我们就是这样被自己所欺骗,被自己所谓的知识所欺骗。现在你明白了佛法里的所知障是什么意思了吧!

所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我们都是将自己想出的含义施加在感觉体验之上。或是:我们总是看到我们预期看到的东西,而不是事物的真实面目。

《楞严经》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圆觉经》说:“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老鼠恶心吗?可它在猫的眼里是一顿美餐。

大便恶心吗?在狗的眼里,是一顿美餐。

美女性感吗?在蚊子的眼里,竟也是一顿美餐。

境无自性  悉从心转!

你喜欢的,别人可能很讨厌;反之,也成立。

 

药山惟俨禅师在庭院打坐,弟子道膺和道吾陪侍在侧。惟俨忽然指着院子里一枯一荣两棵树,问道吾:那两棵树,是枯的好呢?还是荣的好呢?

道吾回答:荣的好。

惟俨又问道膺:你说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呢?

道膺答道:枯的好!

这时,正好一位姓高的侍者走过来,药山又问他同样的问题。

侍者答道:枯者由他枯,荣着任他荣。

药山禅师笑道:“天真自性佛!”

凡夫都生活在无量的分别知见中,是非、善恶、长短、多少、对错、美丑·····不知道这一切皆是虚妄。法无实性,但以自心分别而立。
   再看《津巴多心理学》里的几个案例。请看下图:


     


      

  在上图中,你会说左边看到一棵杉树,右边看到一个三角形。
     事实上,都不存在,那只是你一厢情愿的事。杉树,和三角形,只存在于你的主观中。 

  其实这个世界,也都是存在于我们的主观中。

     《楞严经》说:“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原来我们都是自己编织了一个美梦,然后甘愿在其中受骗。
     修行,就是让我们从虚幻的世界中解脱,从虚假的感受中清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楞严经       虚幻)(五明学佛网:楞严经       虚幻)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二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一 第一篇 方便示导令悟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自序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