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不恭敬三宝的过患


   日期:2014/12/12 21: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佛说慢法经》中,阿难问佛陀:“为什么都是信佛、学佛,结果却有富贵和衰败不同?”佛对阿难说:“……有的人信佛、学佛,没有遇到真正的明师,也没有经书、佛像,又不恭敬三宝……看到经书和佛像也没有恭敬、虔诚之心。如果他有经书,就以轻慢、玩耍的心态挂在墙上,或随手丢在床、卧席上,或者扔到衣服、被子、破烂的竹箱里,使得妻子、孩子用不干净的手去拿经书,纵然遭到烟熏和屋里漏雨的情况,也不去查看和关心那些经书,也不烧香、燃灯向经书作忏悔,就跟对待外道、世间的书没有差异。这样的所谓的佛教徒,善神就会离开他,恶鬼却得到接近他的方便,紧紧地追逐他不放过,想尽办法让其衰耗害病,各种罪过因此不断增加,妖魅和恶鬼屯守在他家门口,于是使他不断衰败最终死亡,性命尽了以后因为生前的罪恶、业力牵引堕落到泥犁地狱之中,这都是因为这个人虽然表面上信佛,但他内心的信仰并不精诚、专一,对佛法的信仰不坚定、犹犹豫豫,无所专据,根本就是不信佛法的人,所以得到这样的罪业和灾殃,衰败、亏耗到这种境地!”如此种种,可不畏哉!

  律藏《杂事》里说,拘留孙佛般涅盘时,端妙大王为拘留孙佛造塔。塔造得很大,有一个工人,看见要造那么大的塔,二次重复地说:“要造那么大的塔,哪一天才造得完?”后来这个塔毕竟造成,确实很好,他就觉得过去说的话不对,生了忧悔,就把他的工资用来买了个金铃,挂在塔上边供养塔。他后来感到的果报,非常难看,身形矮小,像侏儒一样。但是,因他供了金铃,声音却是极好,就是因为福田极妙。福田殊胜所感福报极妙,同样如果对此造不善业,轻视乃至践踏,所感的不善果也较其他尤重!

  对于在香盒上印制佛菩萨像,印光大师曾开示曰:“鬻香一事,最易培福,亦最易造业。制造不精洁,装璜竞新异,以佛菩萨像印作仿单,及印于香盒之上,又以佛菩萨像摄于香珠眼中,无知之人,竞为购取,亵渎之罪,何可名言。仿单香盒,随便丢弃。如此求利,吾恐不但子孙灭绝,恐其人一气不来,永堕阿鼻地狱。以自彼发起亵渎佛菩萨像,令敬佛者亦获大罪,况了无信心者乎。”“此种鬻香者,罪业之大,莫可言状,彼尚以为得意。”

  又对于不敬经书法宝之过患,印光大师亦云:“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如置不净处,口涎指划污伤经页,阅经威仪不正,肆意谈笑等。)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虽有研究之功,绝无实证之益。况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劫。虽是善因,反招恶果。纵为将来得度之因,难免多劫备受其苦……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无损。”

  又有讹传,残破经书可做火净,此乃引误重罪。《南山律》的《戒疏》里边说:“有人无识,烧毁破经,我今火净,谓言得福。此妄思度”,有的人没有知识,以为把破的残的经烧掉,“火净”,以火来作净把残缺的经烧掉,认为以火来作净,是有福报的。“此妄思度”,这是虚妄的想法。

  “半偈舍身,着在明典。两字除惑,亦列正经,何得焚除?失事在福也”,经典里讲,为了半个偈,释迦牟尼佛舍身供药叉,佛经记载,即使只有经中的“常住”两个字,就可除去众生的烦恼,有两个字可以把他的烦恼除掉,半偈、两字尚且有那么大的作用,尚且佛要花这么大的代价,何况一部残经?怎么可以烧呢?这个“失事”,折很大的福!

  灵芝律师《资持记》(就是解释南山律的)说:以前有人这么说,“如烧故经,安于净处,先说‘是法因缘生’偈已,焚之。此乃传谬,知出何文?引误后生,陷于重逆。”过去有人这么说,把那些旧的经,摆在干净地方,先说一个偈,“诸法因缘生……”说这个偈念完之后再烧掉是可以的,但是他就说这是误传,这出于哪一本经?哪一个文?没有依据的。这是引误后生,把后来的人引入错路的,“陷于重逆”,这些是犯重罪,不能做的。但是现在、以前我们也听到过,“经像实在不能补了,把它烧掉,丢在海里”等等,这种说法是不行的。半个偈、两个字都不能烧,何况是一部残经、旧经?那些还没有残的,更不行。

  “必有损像蠹经,净处藏之可矣”,他说假使有一些像,已经破掉了;经,虫蛀掉了,烧又不能烧,看又不能看,残缺的像供起来,人家看了会起不好的印象,怎么办?“净处藏之可矣”,找个干净的地方藏起来就可以了,不能烧,也不能毁的。 

  对于僧宝,经典中曾有一公案,说明不敬僧众之过患:某地有一恶习,以为向出家人身上倾倒垃圾可感大福,故争相效仿。几年后,天上突降金银等宝并衣食等受用资具,人人欢喜。不料几天后,天上普降沙土,所有的人被活埋至死。前者降金银等是以前善业所感之福,未及受用,而不敬僧之恶业已迅速成熟。现世受苦,后世剧苦更是遥遥无期。僧众是僧宝之代表,佛法之传演弘扬主要依靠僧团,故不敬僧众罪业极重。

  不敬三宝,不但对个人而言有此种种过患,对正法住世、圣教弘扬亦关系重大。欲住持弘扬佛法者大须注意,作为佛弟子,我们自己若不敬三宝,还指望谁来敬三宝?指望那些不信三宝的商人来恭敬更不可能了。若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两群人都不信不敬三宝了,则佛法愈衰。当我们在慨叹末法时代来到时,有没想到,我们自己碰到不信三宝的人多、明师难遇、正知见之善友少的结果和不敬三宝有何关系?以及出家人常被社会上的人误解歧视,认为是寄生虫、没饭吃、失恋者的归宿处。我们有没有想到这是不是自己未从内心深处发起恭敬三宝以及往昔不敬三宝之恶业所感之报?

  本来经像塔寺是三宝的代表和所依,应当作为众生恭敬顶礼的对境,但由于人们的无知轻慢,上述种种不恭敬三宝的现象比比皆是。试想,如果有人把我们的父亲或祖先的照片扔进垃圾堆,或者焚烧,我们会作何感想?而表法解脱和圆满功德的佛法僧三宝形像,屡屡被丢,被践踏,作为佛子,我们又于心何忍,又何能视而不见?三宝是众生解脱的唯一圣福田,末法时代众生造作如此种种不善业,若一大群人共创不敬三宝之业则众生的苦报亦极大,此实是导致共业福报急剧损减之因,也植下趣入三恶趣和无法值遇正法等果报之因,令人扼腕不已!

  那么,在当下这样的情形下,恭敬或轻视经像不仅是关系到佛弟子自身修行的问题,同样也成为一个众生共业福报增减的普遍性问题。当很多佛弟子也在为所谓“2012灾难”等问题而纠缠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维,福报增长或灾难降临的原因在哪里?如果还肆意丢弃、踩踏经像等等,福从何而来?难又何能不增?

  弥勒菩萨弟子世亲菩萨所作《俱舍论》曰:“无惭愧不重,于罪不见怖;爱敬谓信惭,唯于欲色有。”恭敬之体为惭,反之,不敬即无惭。“于诸功德及有德者,无敬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说名无惭。”无惭无愧是不善心所,遍于一切不善心,有此则于有功德处(比如三宝)无有崇敬,无有畏惧,无恶不敢作,一切恶业之门由兹开启。由此而领受极重恶业苦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过患       三宝)(五明学佛网:过患       三宝)  

 怖畏轮回恶趣苦 皈依三宝求庇护 

 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省思物欲过患获得佛法真谛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梦参法师:朋友皈依三宝后,常有自杀念头,怎样处理? 

 如瑞法师:依靠三宝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法门名义集 过患品法门名义第二(李师政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历代三宝记卷第十五(费长房)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历代三宝纪卷第十四(小乘录入藏目)(费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三(大乘录入藏目)(费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二(译经大随)(费长房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一(译经齐梁周)(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