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家和万事兴:蔡礼旭:老师讲(一)


   日期:2009/12/2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同胞们,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家和万事兴」。每次来到马来西亚,我们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家是温暖的地方,是有爱的地方,是有感恩的地方,是无私付出的地方。我们走进大会的现场,感受到的就是爱,就是无私的付出、团结,就是感恩自己的祖宗、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我们都说我们回到了马来西亚有回家的感觉。看到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我们感觉到在这一刻我们的祖宗非常欣慰,「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我们以祖宗的心境看着所有的炎黄子孙,我们再来力行这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的祖宗在天之灵感觉非常的欣慰。

  而一个人最大的福分就是能接受自己祖宗、接受自己是古圣先贤教诲的子孙,这是最有福气的人。福在受谏,能把祖宗的文化当作瑰宝一样来领受、来实践,进而去弘扬。我们的人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五千年的文化之上,来走我们的人生,相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无穷的价值,一定能家和人乐,进一步能治国平天下。这都是我们这一生只要能领受圣贤的教诲,我们这一生都能产生这样的价值。刚刚跟大家交流到,最大的福气就是能接受圣贤教诲,就是能接受真理的引导。我们五千年文化传承下来,那都一定是真理,它已经经过时间、空间的考验,而这个真理在任何人的生命当中都能够显现,这才叫真理。

  我们不能在读这些圣贤书的时候,读到这是孔夫子才做得到、这是孟夫子才做得到,我们这样的心境去学习,可能都被自己给障碍住了。孟子告诉我们,「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是圣人,只要我们有进取向上的心,我们这一生也可以成为尧舜、成为圣人。诸位朋友们,孟子会不会骗人?诸位同胞们,你们怎么无辜的看着我?这个问题这么难吗?我突然听到有人在掉眼泪,孟子在掉眼泪,你们居然不相信我。孟子会不会骗人?这些圣贤人都不可能骗人,他是契入了这个真相,非常真诚,非常呵护我们、护念我们,讲出了这句话来,我们确实可以成为尧舜。

  大家都非常的好学、用功,一定常常念《弟子规》,诸位老师们,您念《弟子规》念到哪一句的时候精神特别好?念到那一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是不是念到这句最大声?对!为什么最大声?好不容易念完了是吧?不是,是这句话最能够砥砺我们,最能够激励自己。要提起这样的正念、心境,确实我们是做得到。我们相信古圣先贤,进一步效法古圣先贤,我们用不怀疑、至诚恭敬的心来领受这些经典的教诲,相信一定能开我们的智慧德能,有了智慧德能,身修了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孝经》里有一段话,「孝悌之至」,我们真正有孝悌的精神,那可以「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个孝心,恭敬老师,恭敬兄弟、长辈的心,可以把我们的智慧、潜能都给激发出来。这句话已经把如何成就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目标是家要和,而《大学》里面告诉我们,身修而后家才能齐,所以修身是因,齐家是果,要种好的因,才能结好的果。我们首先要身修,自己要有好的修养,这样才能把家里经营得和乐。但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连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都很没信心,甚至还会跟自己过不去,发脾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看自己很不顺眼?这样的情况我以前非常多这样的情绪反应。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信任,连自己跟自己的身心都相处得不和谐,那就根本谈不上齐家。

  所以《大学》这本经书一开始的这段经文对我们的人生讲得非常的透彻,「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我们有诚意、正心,有真诚的心,才有可能让家里面和乐。怎么达到诚意?必须要致知、必须要格物,才能够做得到。所以我们要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首先下手处还在格物。这个物是我们的坏习惯,物欲。所以要齐家,首先一定是成就自己的德行,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才对。在还没有接触到圣贤教诲以前,我们是不是认识了自己?我们常说我很了解我自己,其实我们真的了解吗?甚至于我们了解自己还得透过别人的看法,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有时候没有信心到还得透过一些心理测验来了解自己。

  我记得在念师范院校的时候,同学寄了心理测验,说可以了解自己的个性。比方三十个题目,做完之后,得了三十分,它会下一个结论,说你的个性很像老虎型的;比方说得了四十分,它会说你的个性很像孔雀型的;得了六十分,你的个性很像无尾熊型的,所有的结论都是跟畜生很像。大家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心理测验?你们都没有吗?我们做完那个心理测验之后,很高兴,到处告诉别人,你看我像孔雀、你看我像无尾熊。没有读圣贤书,人生会过成什么样子?跟畜生很像的时候还很高兴。愈活愈回去了!这是不读书之过,不读经书。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做人的道义忘记了,居然去跟畜生学习。

  怎么没有人设计出来的心理测验它的结果是,你的仁慈跟周文王非常像,稍加努力你可以成为周文王;你的智慧、你的深谋远虑跟周公相近,可以制礼作乐,造福千年以上的子孙;你的度量很大、很宏观,跟唐太宗很像。诸位老师,这样的测验不是更激励我们成圣成贤吗?真的,我们看什么样的书、学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生命运。我是比较幸运,先读了古书、经典,才去读师范学院。结果在读师范学院的过程,看到一些心理学的书,把我吓了一大跳,因为这些心理学的书,它做出来的理论结果是从动物的实验当中结出来的结果,他们拿狗做实验,他们拿猫做实验,他们拿老鼠来做实验,做出来的结果拿来教谁?教人。

  诸位朋友们,我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一代不如一代?有没有抓到凶手?我们教给孩子的思想不是成圣成贤,是成为跟动物一样。诸位朋友们,我们定目标是成为动物,保证教出来的结果会成为一句常常好像是骂人的话,叫「禽兽不如」。这句话现在不是骂人,你看我们现在打开报纸,看到很多伤害父母、伤害自己至亲的事件。我们不要看到这个结果在那里忧心而已,那样的行为根源是思想决定的,我们没有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仁慈博爱的精神教给孩子,所以我们不能埋怨下一代,我们必须反求诸己。

  当初我在学校教书,感觉到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一届不如一届。这是值得我们要非常慎重的事情,一届比不上一届,孩子的素质下堕的速度非常快。我们从事教职的老师们都是遵循这些理论来教孩子,孩子的道义之心起不来。我们常常会说到一句,求学问当中我们要思考的一句提醒,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自己道德、学问什么时候在进、什么时候在退?你看一届不如一届,这退得很严重。而其实我们每个念头都有进退,这个念头随顺欲望,自私自利,当下我们就在往后退;这个念头提起的是孝心,提起的是爱心,我们人生的道德、学问就往上升。我们有这样高度的警觉,这是有智慧、有觉照,不愚昧。

  那天刚好我们在汤池庐江文化教育中心镇民学校前面看到一幕,有个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正要走回去,结果孩子在那里闹脾气,在地上打滚,不肯走。这个母亲有点不好意思,孩子在那里胡闹,她又看到我们的老师站在门口,她马上露出了有点诡异的笑容,接着稍微屈下她的身,从她的皮包里面拿出了一枝棒棒糖,就把这枝棒棒糖摆在这个孩子的前面。这个孩子本来在那里打滚,突然看到棒棒糖的时候,聚精会神,一动也不动盯着那个棒棒糖。结果这个妈妈以非常纯熟的动作把这个棒棒糖往上一拉,这个孩子马上从地上就站起来。接着妈妈就对他说:想不想吃糖?孩子点点头。想吃糖就跟我回家。孩子就乖乖的跟她走了。然后这个妈妈回头看着我们的老师,露出了很得意的笑容。

  诸位朋友们,你看,这个母亲觉得她很有本事,她把问题解决了,孩子跟她回家了。这么看,看结果看不准,教育是长善救失,长他的善心,救他的过失,这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核心。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跟着回去,我们要看到的是孩子的内心,他生起的是孝心还是贪婪的心。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为人长辈要冷静,母亲的地位已经比不上一根棒棒糖,这个妈妈有没有警觉到?你看现在三、四岁,要用一根棒棒糖把他拉起来,诸位朋友们,等他小学的时候要用什么把他拉起来?可能是一台脚踏车;上初中的时候要用什么把他拉起来?一台计算机;等到他念大学的时候要用什么拉起来?等到他要结婚的时候要怎么拉起来?那不得了,麻烦!我们看到我们引导孩子是成为他欲望的奴隶,而不是增长了他的善心。

  所以家要和一定要出好的下一代,才有可能家和。中国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无后不是说没有生男孩叫无后,是没有好的下一代,没有有德行的下一代承传家风,这叫无后。没有好的下一代,几代人的努力可能就化为乌有,甚至干出一些贻害子孙,断子绝孙的行为出来,那个更麻烦!所以一个家庭当中首要的工作,至要莫若教子,最重要的要教好下一代。以至于把这个家再放大,到一个企业,到一个民族,甚至到一个宗教团体,最重要的也是要有好的下一代、好的接班人,这样才能承先启后。所以人生的智慧就在于懂得取舍轻重缓急,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好的下一代,要把教育做好。

  闽南话里面有一句提到说,「好子好游玩,歹子不如无」,你有好的孩子,那你一生都很自在轻松,可以「跷脚拈胡须」,在那里很悠闲摸着自己的胡须,太好了,孝子贤孙;没有好的下一代,坐立难安。所以齐家,首先要把下一代教好。而要教好下一代,我们一定可以非常敏锐的看到教育的核心,启发孩子那颗善心。当然我们要启发孩子的善心,首先我们自己的善心要启发,教育都是身教重于言教。这个教字在《说文解字》上说到,「上行下效」。看到一届不如一届,我们反思,到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他缺乏了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引导,短短三、四十年,怎么从一个纯朴、有孝悌承传的家庭状况,甚至是整个民族状况,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退步得这么严重?

  我们很冷静在这二、三代人当中去观察,在我父亲那一代,生孩子五个是正常,七、八个是有实力,十二个也不算多。你看,生这么多的孩子都不会出一个败家子,都懂得要好好努力,父母太辛苦了,我们要回报父母的恩德,读书还用人家推吗?我父亲那一代,我听我爷爷他们在说,有时候读书读得比较晚,我爷爷去跟孩子讲,去睡觉,别读了。结果孩子很孝顺,懂得顺父亲的意思,也去躺下来,等爷爷去睡了,孩子们才又爬起来继续念书。我父亲他们兄弟姐妹五个都是这么做的。所以读书从来不用父母担心,做事业也从来不用父母担心。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父亲跟这些叔叔、姑姑们他们的家庭、事业不让自己的父母操心。所以孝悌的心开了,百善接着都开了,这是抓到根本,教育下一代就很省力;但是这个孝心没有长养开来,不进则退,孝心没开,他自私自利的心就开了。

  所以现在的孩子读书,纵使是一个独生子女,都要父母盯着读书。以前这么多孩子都没有败家子,现在生一个、生两个,一不小心就有败家子。这都是很值得我们冷静从当前社会状况来观察,到底问题出在哪!问题绝对是出在思想问题,才会延伸出这样的行为跟命运出来。我在大学跟一些年轻学子们交流,我都会问他们,你们是大学一年级德行比较好,还是大学四年级德行比较好?他们头低下来没有回答。诸位朋友们,我们来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长大以后德行好,还是大学的时候德行好?你看小学生看到纸屑就捡起来,我们现在看到纸屑,年纪大了,腰比较硬,弯不下去。你看我们的心都不单纯,没有从善如流,当下要弯下去不是想着爱护这个班级、爱护这个小区,当下想起来的是我的面子会受不了,你看,我们的心性是在提升还是在下降?学贵自知,我们自己要很了解我们自己的状况,自知才能够知人,才能够进一步去帮助孩子、帮助他人。

  是!我们受的教育假如是读得愈高反而德道、学问愈下降,那这个就是我们要反思的地方,接受教育愈久应该是愈有道德、学问,这才是正常的轨迹。所以一届不如一届的原因所在是在于没有把伦理、道德教给他们,缺了伦理、道德教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这没有抓到根本,德行才是根本所在。假如这个根本没有抓到,那就是俗话常讲的,本末就容易倒置过来,人生本末倒置,一辈子的努力会徒劳无功。所以人生开智慧很重要,不然一生努力化为乌有会很遗憾。

  有一个单位的最高主管,他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老大,一个是女儿。两个人读书成绩差异比较大,大儿子成绩好,女儿成绩比较没有那么理想。诸位朋友们,您的孩子呈现这样的状况您会比较喜欢哪个孩子?会比较照顾哪个孩子?这是关键。孩子跟我们相处可以直接感受到我们心灵的状态,这个骗不了孩子。假如今天我们对大儿子,成绩比较好,特别喜爱、照顾,女儿成绩比较不好就比较忽略,这是不平等的心,这是偏心。偏心就不是智慧,偏心就不是真诚的理智,偏心就是习性在做主,坏习惯在做主。所以自己觉悟了才能帮助他人觉悟,自己迷惑了,那可能整个家庭的状况都会不和乐。

  好,我们来看看,对大儿子比较照顾、爱护,因为他成绩好,这么样一对待下去,这个大儿子很骄傲。你看,我的成绩比妹妹好,爸爸、妈妈都疼我。爸爸说你去读书就好,家里的活都给妹妹干。我成绩好,妹妹成绩差就得干那些事。这个哥哥长养了傲慢的心,这很可能是家长在偏心的当下,他并没有看到孩子心性在堕落。为什么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心性在堕落?因为父母的心被虚荣、被贪婪障碍住了,他好那个面子,你看,我的儿子成绩多好。所以这个虚荣心会把人的智慧给障住。

  在古书里面有一个故事说到,说有一个人他动了坏念头,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偷金子。光天化日之下就走进去了,然后拿着金子拔腿就要走,因为很多人都在旁边,一把就把他抓住了,把他抓到了衙门去。衙门的县太爷很纳闷,问他,奇怪,你在偷金子的时候没有看到旁边有一大堆人会把你抓住吗?结果这个小偷说,有吗?我只看到金子,任何人我都看不到。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假如我们只有虚荣心,我们只有追名逐利,我们孩子的内心我们看不到,甚至我们另外一半的心跟我们都离得愈来愈远,我们只有自己的自私自利,父母的感受、父母的需要我们完全都看不到。所以家庭要和乐,家庭应该是彼此了解、彼此帮助。

  所以我们要反问我们自己,我们了解我们孩子的心情、他的内心世界吗?当我们很了解孩子,孩子对我们非常信任;当我们又很爱护他,照顾他的需要,这分对他的爱会成为他生命源源不绝的动力,他会觉得父母这么爱护我,我绝对不能让父母担忧,要让父母感到光荣,他读书不用人家推。你看我们现在给孩子学很多的才艺,有的一个礼拜要学三样、五样都有。学钢琴,我们学钢琴是在启发孩子的这种好的性情、良善的性情,还是为了去比赛,还是为了可以跟朋友讲:你看,我的女儿学钢琴学得多好,她都已经到第几级了。是为了孩子好的性情着想,还是自己的虚荣、面子着想?这个我们要分得很清楚。

  因为我曾经看到一个报导,有一个孩子钢琴比赛得了第一名,记者上去访问他,因为他得了这么大一个奖,一般的家长可能就会开条件,说他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礼物,可能会这样满足孩子。所以这个记者就问这个孩子,你得到这么大的奖,你现在最希望、最想要做的事是什么?这个孩子说:我现在最想要做的事就是把这台钢琴给砸掉。当场这个记者都很错愕。你看这个孩子学钢琴到底对他的人生是好还是不好?他都已经学得这么痛苦了,我们为人父母能不能感觉得到?

  所以刚刚讲到这个故事,你看这个家长看到的是孩子好的成绩,但不见得能洞察到,他现在比较偏爱这个儿子,他的傲慢心已经起来了。甚至于这个孩子在读书过程,成绩优秀的时候,父母亲都买很好的东西给他,他的贪心可能已经在增长;而这个女儿因为成绩比较不好,被忽略掉了,所以她就比较消极,比较没自信。所以父母的心偏了,对任何一个孩子都没有好处。家要和,要用平等的心去爱护子女。比方说当老师的就要用平等的心去爱护整班的学生,一个公司的负责人、领导也要用平等的心去爱护员工,不然很容易心理不平衡,造成之间的遗憾、对立都有可能。

  这个父亲栽培儿子到了博士毕业,还出国留学,女儿只读到专科毕业。后来这个儿子从海外回来,这个父亲本来还想带着这个儿子到亲朋好友的家里绕一大圈,给这些亲朋好友说道,这是我儿子,某某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父亲这个算盘还没打好,儿子已经来找他了,儿子对着父亲讲:爸爸,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你底下又有这么多的房子、这么多的财产,你早一点交给我!诸位长辈、诸位朋友们,这个儿子说的话对不对?大家都判断不出来了,对不对?不对吗?我们稍微来分析一下,他讲说爸爸,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这句话对不对?对,人生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他讲得没错。厉害就厉害到每句话都没错,但是会活活把爸爸给气死,这个才厉害。

  你看爸爸栽培了一个博士,他觉得这是他人生的成就,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心性现在已经变成什么样子。当下他的爸爸听完,冲击太大,缓不过劲来,都已经在进精神病院的边缘了。而这个儿子不仅不能感受到父亲内心的痛苦,还马上到邮局去写个存证信函,声明跟他父亲断绝父子关系。我们很冷静的来思考,一个博士生,连他父亲这么大的痛苦他都感觉不到的时候,请问他有没有素质?现在是全世界都在重视青少年教育、下一代教育,都在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绝对不是去学炒炒菜、学唱唱歌,学一大堆艺术技能,这就叫素质,这个抓到枝末去了,素质是他有没有启发孝心跟善心。

  他感觉不到父亲的难受,他不可能有素质。一个人连父亲这么痛苦都感觉不到,他还能感觉谁的需要?所以这个博士生会是一个好的先生吗?会是一个好的女婿吗?会是一个好的爸爸吗?会是一个好的主管吗?甚至于会是一个好的公民吗?我们当老师的人听到这些故事都要有高度的警觉,我们希不希望自己教出这样的孩子出来?假如我的学生是博士毕业,居然对父亲这么不孝,我们不只不觉得光荣,还觉得自己有愧对。他的父母这么信任我们老师,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居然在他成长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孝道、德行忽略掉了。所以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省思。

  这个父亲这么样的痛苦,幸好他还生个女儿,这时候女儿站出来了。这样的故事情节好像在这个时代很多,有没有?比方说生了三个、生了五个孩子,成绩最好的到海外去留学,后来都不回来了,最后跟在身旁照顾他到终老的往往都是那个读书读最少的,钱赚得也不算多的,反而是他在照顾父母,因为他没有长养虚荣,没有长养傲慢。他的女儿是后来有学《弟子规》,学传统文化,旁边的长者告诉她,这时候妳要全心全意尽这分孝心。带着自己的先生,在这病房里面对着父亲讲,父亲,你一毛钱我们都不要,你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你的恩德重如山,所以我们夫妻俩会尽心尽力照顾你,把你接回去,而且每个月给你五千块钱当生活费。这个故事发生在台湾,就是女儿这分至孝,才把父亲的心病给调和下来,心情才能放轻松,把父亲给救回来。所以教育孩子真的要用平等的爱心。

  后来他的儿子自己生了小孩,不到一年的时间,进出医院开了好几次刀。你看他不知道知恩报恩,积不善之家,当然不可能得到孝子贤孙。所以人生这些道理要搞得很清楚。诸位朋友们,他的孩子进出医院这么多次,好事还是坏事?不见得是坏事,很有可能要透过孩子生病,让他突然感觉到养育一个孩子不容易,养子方知亲恩,反而让他醒觉到,我的父母把我拉拔到这么大,他们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辛劳。可能藉由这样他开悟了,那也是老天爷对他的恩慈。

  那时候我在学校任教,看到一届不如一届的状况,觉得我们有责任来推展伦理道德的教育、祖宗的教育,所以开始深入我们祖宗的这些经典教诲。本来我是没有自信的人,对自己比较多的否定。人一没有自信,自己的潜力就发挥不出来,所以从小到大我也没什么才华,大家都看得出来!我记得我曾经参加过两次比赛,也没得过什么奖状,因为没自信。有一次比赛是在大学一年级,去参加辩论比赛。口才不好怎么参加辩论比赛?因为找不到人,所以学长看我憨憨的,又不会拒绝别人,所以他硬把我拉去,我只好赶鸭子上架。辩论比赛上台要讲十五分钟,我上去以后,台词背一背才七、八分钟,结果规定不能下台,我只好站在上面站了七、八分钟,结果边站边笑。诸位老师们,我的傻笑就是从那时候练出来的。所以人生没有坏事。

  另外还参加一次比赛,念台南师范学院的时候,运动会,参加八百公尺接力,得了第三名,因为只有三队参加。所以我是真的没什么才华。然后大家都知道我的底细,你看念初中的时候,「老气横秋」都选不出来。念高中的时候,语文考了全班第二名,倒数第二名。有一次考试,我们语文科老师发考卷,发到他实在是被我逼得忍无可忍,他说你是瞧不起我的语文吗?又有一次上课,老师突然把我叫起来,蔡礼旭,你给我站起来,你假如上我的语文课还打瞌睡,我就记你旷课。其实我那时候只觉得很惭愧,老师会讲出这句话他已经是受不了了。之前我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梦见周公!但是我们心事谁人知,我们也是很认真要把眼睛张大,就好像拿着牙签把它撑起来,可是它还是不争气又掉下来了,因为我们找不到学习的动力。

  你看念初中,为了考上好高中拼命读书,有时候读到半夜十二点、一点都有;结果考上高中了,下一个目标又是考大学,这个劲快使不出来了。所以念高中就觉得不来劲。我记得那时候在学语文,我们不断的用功利在引导孩子,你可以考上一个好高中、你可以考上一个好大学。那种功利的目标到最后会觉得无力,觉得那个目标不会让人从内心喜悦,不会让人从内心产生源源不绝的力量,就觉得使不上劲,你看多少人读书的过程把身体都给搞垮了。

  那时候在教,比方教「岳阳楼记」,提到范仲淹先生,你看范公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时候纵使我们在打瞌睡,听到这句话都会突然醒过来。结果醒过来多久?假如老师下一句话又说,诸位同学们,这句话一定要记起来,因为考试会考。本来眼前放光明,考试会考,马上就变黑暗了。假如老师在教「岳阳楼记」,在讲到范公的时候,是把范公他那分仁爱心,他如何齐家、他如何爱人民,从老师的这分感动的心娓娓道来,很可能那堂课上完之后很多学生立志要以范仲淹先生为榜样,他那种向学的心就从内心的志向当中流露出来。所以教育启发孝心,扩宽心量,这是很重要的根本。

  所以我自己活了二十多年,自信没有建立起来,潜能也没有激发起来。后来因为读了经典,真正开始认识自己,不然读那些理论之后都跟猫、跟狗去学习了。现在市面上还卖一本书,就是要把孩子教成狼。我们有一次到一个师范院校去讲课,有一千多个学生,这一千多个学生都是师范院校的学子,他们都是准老师,以后要教书。结果台上老师问,要把孩子教成狼还是教成羊?结果右边的孩子说狼,左边的孩子说羊,还比谁比较大声。诸位长者、诸位朋友们,要把孩子教成什么?不只要教成人,要真正教成有人格的人。

  什么是有人格的人?是能与天地并列三才的人,这个才叫人。你看我们老祖宗这个人字,顶天立地,所有的动物当中,大家看过哪种动物可以顶天立地?有没有看过其它动物可以顶天立地?有朋友说企鹅可以顶天立地。企鹅是顶一下就塌下去了,人是真正能顶天立地。当我们看到经书上写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有本善;「三才者,天地人」,这才是我们人生的格局。所以看到这些教诲很感动。

  而我们对老祖宗也很信任,我记得那时候听师长教诲,老人家说到,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能够绵延五千年不衰,而且这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年不衰的民族。诸位老师们、诸位朋友们,这是偶然的吗?《易经》当中把真相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为我们的祖宗有德能、有福分,他们成为后代的好榜样,所以才能让一个民族绵延这么久不衰。所以这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对我们人生有非常大的启发。我们感恩我们的祖宗,因为有他们的德能才有我们后代子孙的存在。我们要承先,我们也将是后代的祖宗,所以我们人生的本分,承先,进一步要启后,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后代也以我们为榜样,把这个家道绵延不绝。

  诸位长者、诸位朋友们,你有见过秦桧的后代吗?有没有见过秦桧的后代?保证没有。因为秦桧陷害忠良,弄权一时,所以他已经是积了很大的罪恶,「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他后代就绝灭掉了。我们现在能坐在这里,代表我们的祖宗都是非常有德行。之前我看了数据,舜王的后代,古月胡,胡姓是大舜的后代;耳东陈,陈姓是大舜的后代;田地的田,大舜的后代;虞美人的虞,大舜的后代。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舜的后代举手,好,请放下。这些朋友们待会走出去的时候走路都有风,大舜的后代,而且生命因此改变,我不能给大舜丢脸,所以他开始谨言慎行。

  我记得有一次在读《德育故事》,《德育故事》是蔡振绅先生写的,我们很荣幸跟蔡夫子是同姓。结果在《德育故事》的最前面有一篇教诲,是蔡氏最先的祖宗,叫蔡仲,管仲的仲,对我们后代的叮咛。里面就提到,蔡氏是周文王的后代,所以那天我走在路上,感觉氛围都不一样。诸位老师们、诸位朋友们,你们也不用羡慕是大舜的后代还是周文王的后代,我都帮你们去调查过了,我敢给大家保证,你们不是尧舜禹汤的后代就是文武周公的后代,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就是有这样的祖宗,我们才能绵延这么久不断,所以我们有责任弘扬我们祖宗的教诲。我们提起这一分对祖宗的孝心,提起对所有炎黄子孙同胞兄弟之爱,就能开启我们的明德,这个明就是智慧,德就是德能、就是福分。

  当然,对于古圣先贤这些教诲我们不能有怀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践以后,真理就会在我们的人生显现出来。那时候师长提到,因为我们的祖宗传的是真理,是真智慧,而且又发明了文言文这样的工具,言语跟文字分开来,假如言语跟文字是一样的,言语很容易改变。比方一个人离开他的故乡三十年,他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跟这些亲朋好友谈话的时候,有时候一些遣词用语都得稍微解释一下才比较容易理解。代表言语三十年就有一个小的调整,假如三百年,那就有很大的变化。言语有很大的变化,文字又跟言语一样的话,那三百年前人写的文章我们就快看不懂了,更何况是四、五千年的承传,那就更是无法了解。所以祖宗高度智慧能够看几千年、上万年,所以创造了文言文。透过文言文这样的工具,我们可以直接用至诚的心跟孔夫子学习,跟尧舜禹汤这些圣王学习,因为他们的教诲都透过文言文传下来。

  当我听完这段话,本来对文言文是很无奈,很没办法,但是体会到这是祖宗的恩泽,心境转变了,流下了很惭愧的泪水。你看祖宗把最好的宝藏、智慧全盘托出,毫无保留的,甚至是流血流汗传给我们,我们不只没有珍惜,还把它糟蹋,这是很大的罪过。所以家庭的乱、社会的乱,根源在我们没有知恩报恩,根源在我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很可能会在眼前。当下这个泪水就禁不住掉下来,这个泪水洗刷了我们心灵的污垢,洗刷了我们自私自利的心、不知恩图报的心。后来我们再拿起经书,觉得再也不是距离了,觉得倍感亲切,觉得这些经文就是祖宗的庇荫,祖宗的护佑、护念。所以真正读这些古书,学习传统文化,每个人都能学好,那个障碍都是我们自己内心预设的。所以我们只要放下自己的想法,随顺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自己的道德、学问提升就会指日可待。

  老祖宗已经告诉我们,我们有明德,我们有本善,我们有了这分自信,进一步去依教奉行。这些明德就是因为被我们的欲望给障住,所以《大学》里面才说要格物,把物欲要节制,要能够调伏下来。这些习性调伏了,善心就增长,智能德能就出来了。大舜是我们的好榜样,你看大舜确实孝悌之至,他的孝心,他对兄弟、对长者的恭敬友爱提起来了。在《中庸》里面孔老夫子非常称赞大舜,说大舜是孝到了极处,他的德行到了圣人的境界,「德为圣人,尊为天子」,他福报很大,他是九五之尊,做了天子,「富有四海之内」,他非常有财富,「宗庙飨之」,你看他的后代子孙都祭祀他,「子孙保之」,到现在四千年了,他的家道不衰。诸位长者、诸位朋友们,我们现在看每句经文要有一个心态,圣贤人做得到的我们也一定做得到。而且不只是学他的言行而已,更重要的是学他那分存心,「慕贤当慕其心」,我们非常崇敬圣贤人,最重要的要把他们立身处世的那种存心要印在我们的心田,我们也用这样的心去待人接物,这是直截了当跟圣贤人学。

  记得当初,两年前我们在庐江汤池成立文化教育中心,师长勉励我们所有的同仁们,说我们是学儒,我们不是儒学。师长一句教诲就点到了我们求学问的核心、根本上,我们是去学古圣先贤的行持,我们不是来搞学术研究的。圣贤人的孝心,圣贤人的责任心、恭敬的心、仁爱的心,我们要去完全领受过来。我们在当下读到这些经句也要有信心,我们刚刚说到的《弟子规》的最后一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当我们在念到大舜这段话的时候,我们就要定位自己要做大舜,要用这样的心境去领受每句经文,我们都是当机者。不能看归看,那都是古圣先贤的事,不干我的事,那就很难学到精髓。

  孔夫子在《论语》当中跟学生的应对,都在给我们求学问很重要的提醒。我们在看《论语》的时候不要想着,那是子路的事、那是子贡的事,不干我们的事。这些圣贤人都是为了成就我们给我们表演的。冉求是夫子的学生,曾经就对夫子说,夫子,我不是不推崇、不效法您的道德、学问,我是能力不够,我学不来,他说他「力不足也」,他力量不够。结果孔夫子马上告诉冉求说,你不是力量不够,力量不够的人应该是做到一半然后觉得做不下去了,这才是能力不够、力量不够,你现在是自己画地自限,你不是力量不够。所以我们也不能画地自限,每个人都能成圣成贤,任何世间的道德学问,以至于家业、事业要有成就,都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个信心不行。我们用这分信心,对自己没有怀疑的心,再来学这些经句。

  大舜孝达到了极处,「大孝也与」,由于他的孝心开了,他的德行就可以达到极处,他的福分、德能也达到极处。你看大舜能够让后代子子孙孙都祭祀他,我们看到这段的时候能不能想说,我希望我去世之后一、二百年还有后代子孙煮好吃的给我吃?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这句话是舜的德行能够让千年以后的子孙都来祭祀他,都来缅怀他的德行,来效法他的德行。我们读到这段,也定位自己能够这么样子去做。我们有这样的定位,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会提起高度的警觉,因为都要给后代子孙当榜样看。有了这样的定位、有了这样的志向,我们就不难去对治自己的坏习惯。我们要能把自己的坏习惯去掉,我们的智慧德能彰显了,身就能修,进一步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去为家庭、社会做最大的贡献。

  怎么样去掉习气、去掉坏习惯?一定要先从去掉贪心、去掉坏脾气、去掉愚昧无知、去掉傲慢、去掉怀疑,这些坏的习性把我们的明德给障住了。就好像太阳时时都在那里照耀大地,但因为乌云密布,它的光芒照不出来。只要我们能拨云就能见日,而这些乌云就是我们贪瞋痴慢的这些习气。贪心我们可以转成孝悌的心,可以转成付出的心、责任的心,就能把贪心给去除掉,贪心转成感恩的心。一开始跟大家分享到哪里是家,有付出的地方就是家,有感恩的地方就是家,而有这样的心境,人的贪心就能伏得住。

  我记得当时候在二00三年九月份,杨老师带着我到了海口,海南的海口。我爸爸在临行前交代我,说你出门在外要好好学习,跟在杨老师的后面,要好好跟三年。爸爸的提醒我们也记在心上。结果后来到了海口之后,因为我们是要弘扬文化,所以我们在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老师带着我们到山东曲阜去祭祀孔老夫子。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所以能承传悠久,就是因为夫子承先启后,夫子承接了从黄帝到尧舜禹汤这些圣王的德行智慧,又启发了我们后代两千多年的子孙,所以夫子被尊为是我们民族的至圣先师。

  后来到了曲阜之后,感觉也非常深刻,也非常难过,因为很多碑文都被摔坏了,很多解说员在那里介绍的时候,对夫子、对古圣先贤都有很多的曲解。每年八百万人口会去参观曲阜三孔,但所传递的却是对自己民族、对自己祖宗教诲的误解。看了实在是非常伤感。所以后来杨老师回到北京之后就立下了誓言,身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面对自己文化遇到这样的断层、这样的浩劫,有责任、有义务要尽此身来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这样的心愿发出来了,就像老子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祖宗也能感受到我们这些子孙的这分赤子之心。所以很快的速度又得到我们北京一些同修、一些大护法的帮助,把大方广文化公益网就给架设起来了。真的我们这分赤诚的孝心发起来了,一定会得到祖宗冥冥当中的庇荫。

  那时候老师就对我说到:我必须留在北京继续把这个文化网站做下去,让所有全球的华人都能有一个学习自己民族文化的平台,网络就没有时空的限制。所以老师就叫我自己先回去,自己回海口去。诸位朋友们,假如叫你一个人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敢不敢回去?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恐惧,也很欢喜就回去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预设,没有自己的这些烦恼想法,因为我们跟老祖宗学就一定相信老祖宗的教诲。在《论语》里面告诉我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又是回到自己的祖国,那就更不用害怕了,而且「德不孤,必有邻」,一定能够结交到很多好朋友。

  其实我们念到这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希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能够契入这样的境界?当然很希望;我们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到哪都能够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四海之内皆兄弟它是结果,原因?我们要种这样的因才能感那样的果。在《论语》里面讲得很清楚,「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对人都纯是一颗恭敬的心,走到哪一定跟人结一分善缘,就像家人一样的互相尊敬、互相照顾。有了这样的明白,我们就不担心,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恭敬的心去对待他人,因为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记得有一次我坐电梯的时候,刚好有个朋友他推着一些货物,看起来还满有重量的,推进电梯来。我们很自然的,请问您上几楼?当我们伸出关怀的手,这分和谐的气氛马上就显现出来了。他对我微微笑,刚好跟我们上的楼层一样。等到电梯到了,我们感受到他行动比较不方便,要推这么重的东西,所以马上我们把电梯按着,来来,你赶快先出来。他也微微笑,就把货物推出来。我走在他的后面,走了没有几步,他突然把这个车推到一旁,然后回头看看我,对我笑一笑,然后手势比着,虽然没有言语,但是那个手势出来我们就感觉到他是请我们先走。你看我们才一面之缘而已,但是他就能够马上替我们着想,因为他推的是重的东西,他怕挡住我们的路,所以马上让到一旁给我们走。

  所以我们自己都能够在生活的点滴当中印证老祖宗这些教诲都是真实不虚的,而唯有我们去做了,我们更有体会、更有信心。我记得今年过年的时候,大年初一我在庐江汤池过年,也很热闹,我们年夜饭三百个人一起吃。大家有没有吃过三百人的年夜饭?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一起吃。隔天要去拜年,结果走在路上,见到人我们就跟他新年好,跟大家拜年。结果迎面而来的人,很有意思,表情有很多种,第一种,你跟他说新年好,他马上看看后面,他觉得一定不是在对我打招呼。你看,人与人应该是非常有人情味,住在同一个乡镇,以前的话几乎都会互相认识,哪一家有困难都是一起来帮忙。

  以前,三十年前有台小摩托车,这都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但是你看他骑着小摩托车要出去以前,都是问问这些邻居们,你有没有需要什么东西,我到城里去帮你买。你看他就这边记一下,那边记一下,把所有人的需要都记录下来,然后邻居要拿钱给他,他说不用了,买回来再拿。当下人跟人的互相关心、互相付出,非常和谐。一买回来,开始在那里挨家挨户发东西。现在大都市里面有没有这样的气氛?你看围墙都架得那么高,对面姓什么、叫什么有时候都还不知道。所以我们人心在退步,我们要有这样的警觉。

  你看以前买个大西瓜,几十年前买个西瓜,剖开来谁先吃?爷爷、奶奶先吃,然后切一份,给隔壁阿姨家送去、对面的伯伯送去,一个大西瓜分下来自己孩子才吃一点。但是甜不甜?很甜,人多东西好吃,人多吃起东西来特别甜,有没有?你看都是这样,时时都是想到家里的长者、想到这些邻居们。改天邻居家有什么好吃的,同样也是送到每户人家里面。甚至于父母不在,孩子都能到邻居家里面去吃饭,吃得都很香。人与人都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出门去哪用锁门,都是隔壁家的阿姨、叔叔们,我帮你看就好了,敦亲睦邻。这么好的社会风气,我们应该带头来做,不要只想到自己,不要只是自私自利,要有这分主动付出的心境。对人有爱心、对人有恭敬心,我们当下就是在影响自己身旁周遭的人。

  所以我们拜年的时候,他一看到我们跟他打招呼,他往后看一看,旁边也没人,他突然会回过神来跟我们点两下。还有的是面无表情,你跟他打一次招呼,没表情,再打一次,他还是没表情。诸位朋友们,这时候我们会不会有内伤的感觉?我们时时不要只看到外在的行为跟结果,我们要能感受到对方的心境。你看,一个人他小时候,大家有没有到婴儿房,孩子刚出生没几天,放在婴儿房里面照顾,有没有去看过?应该都有这个经验!我这个没有当过爸爸的都有这个经验,因为我的外甥、外甥女出世的时候我们都有去看。结果看了都觉得每个孩子都很可爱。大家去看的时候,有没有看哪个刚出生的孩子说,这个人以后是杀人犯,大家没有看过这样的孩子吧!这个人以后对人就是很冷漠,给他拜年拜了好几次,笑都不笑,我们不可能看到这样的小孩吧!

  带着孩子,一岁、二岁的孩子,你带他到公园去玩耍,孩子跟孩子之间也不用你介绍,也不用递名片,他们一下子就玩在一起,你看彼此之间都很和善。但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到了三十岁、到了四十岁他就变得这么冷漠?当我们从这个原因去找,我们对人就没有那种批判、没有那种嫌弃。当我们看到一个热情的脸对他,他还这么冷漠的时候,他在他成长过程中已经遇到很多的煎熬、很多的不如意,甚至于自己的父母对他都是冷漠,都是没关怀,所以他那颗天真的心慢慢就封闭起来了,进而变成不笑的脸。以至于我们在教学生的过程当中,看到一些行为比较偏颇的孩子,我们往往了解原因之后,这个脾气就不见了,用一分宽恕的心对待他,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曾经我遇到一个学生,他读六年级都换了好几所学校。结果这个孩子有一次也犯了一个满大的错误,被学校里面的老师们给他一些教诲。这个孩子很落寞坐在楼梯口,我刚好那节没课,就陪这个孩子坐了一会儿。结果后来这个孩子说话了,他说:老师,我很想死。你看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说这样的话,我们也觉得很难受。但是不管孩子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很重要的不能让他情绪化,要让他建立理智的人生态度,要从结果把原因找出来,他才能够面对自己的错误。我是先引导他,我说:你为什么很想死?这个孩子说:都没有人喜欢我。这时候情绪比较起伏,应该稍微安慰一下他的心情,对着他说到:福裕老师不会讨厌你吧?他没有说话,学校有几位老师对他比较关心,我就举了这位老师。接着我又讲到:蔡老师会讨厌你吗?他摇摇头,不会。这时候情绪就比较平和下来。情绪比较平和了,我们还是要让孩子建立理智的态度,把自己的问题找出来。

  我说:你为什么很想死?他说:人家都不喜欢我。那人家为什么不喜欢你?他说:老师,我都打人,我都骂人。他自己也很清楚问题在哪。接着跟他说到:你就不要打人、不要骂人,那人家就不会讨厌你了。这个孩子听完话之后,皱起眉头对着我说道:老师,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这个孩子从他内心流露出来的无奈,这个表情、这分心声深深印在我们从事教育的老师心中。一个孩子才十几岁,十来岁,他就已经无奈的被他的欲望所控制,我们绝不愿意我们的小孩、我们的学生成为欲望的奴隶。而孩子说到「我很想改」,那是他的善心,那是证明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改不了」,那是告诉我们,就像《三字经》说的,「苟不教,性乃迁」,没有好的教育,他形成这些坏的习惯。所以这样的孩子的行为是因为(我们后来去了解)他没有好的家庭教育,整个成长过程缺乏伦理、道德的引导,才会变成这个结果。

  所以当我们面对学生、面对社会大众的冷漠跟无礼,我们都能想到他们小时候都是这样的天真,他们就是因为失教才会变成现在的情况。不只不会有对立,不只不会看谁不顺眼,反而面对来到生命中的每个人都是有一种不舍,一种怜惜、怜悯,进一步是有一种协助、成就对方的心。这时候心平天下就能平,自己的心能平,气又能和,自然能感到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团体。所以其实我们遇到的每件事对我们人生都很有启发。刚刚讲到的去拜年,很有启发。而还有些我们跟他拜完年之后,他本来是左看右看,确定我们跟他拜年,他很高兴回礼之外,突然就跑进他的家里面去了。我们也不知道他去哪,我们就接着走。突然后面追来了一个人,捧着他们家的这些糖果、瓜子、饼干,就一路追过来,然后说:来来来,吃一点。你看人这一分对人的友爱,就在我们的主动当中都能够唤醒起来。所以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那时候在海口一开始推展《弟子规》,杨老师有交代,你在那里也不要多想,老师给我两个提醒。她说第一出门在外不能让师长丢脸。这是把我们的责任心给唤醒,这样我们就不敢放纵自己的习性,深怕「德有伤,贻亲羞」。第二个重点,老师说到,你什么都不要多想,先讲三百场再说。简单明了,我们就不打烦恼,每天在那里算馒头,第一场、第二场,这样算过来。老师又交代,三个人、五个人都讲,没有半个人也要讲。最好是没有半个人你在那里讲,还能够让那个椅子跳起来说还不错。我们古圣先贤有榜样,生公说法,顽石都能点头,也有榜样给我们效法。

  结果真的,那时候刚开始讲也是很有得失心,都在那里看今天会不会没有人来。结果有一次来了十几位朋友,其中有一位老太太七、八十岁了,才来个十来个人,每个人就像珍珠一样。然后我们在那里一边讲,这个长者坐在底下就一直跟我们点头微笑,一边讲就觉得很感谢她。结果两个小时结束之后,我们马上箭步如飞就走到这个长者的面前,跟她嘘寒问暖一下,关心她一下。结果我一开口,才知道这位长者是海南人,她听不懂普通话。听不懂居然还能坐两个小时,还在那里点头微笑。所以长者这分对我们成全的心,她那分笑容时时印在我们的心里面,我们要对得起长者对我们这分支持。我们能时时想到一路走来,多少人的协助、多少人的成就,众人的恩德太大了。我们从一个站在台上傻笑不会讲话,现在还能够为文化尽点绵薄之力,有无数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用他的微笑、用他鼓励的言语,甚至于用他的精神、财富来支持着我们。

  我们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受到世界各地同胞们的爱护支持。东北有个老太太她省吃俭用,只吃粥配咸菜,把钱省下来寄给我们。老师们收到这个钱都掉眼泪,里面有五毛的、一毛的、一块的。我们不只是看到这个钱,我们是感受到老者的这分对我们的爱心,所以我们不敢懈怠、不敢退缩。这些长者对我们的爱护甚至于比他的孩子还要爱护,为什么?因为这些长者他们的人生过程,看到自己民族、自己的社会,从这样的淳朴,居然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变成现在的状况,这些长者都很焦急,都很心痛。所以只要有年轻一辈的人愿意出来扛起这样的民族责任,他们都是倾其所有的呵护我们。所以长者的这种至诚的爱心,把我们的贪心、把我们自私自利的心都给洗刷干净。

  记得今年,烟台出的苹果是全中国大陆最好的,那边的长者运来了一卡车的苹果给我们,希望给我们所有的同仁吃。结果我们的同仁,那时候每个礼拜都是下到村庄里面,还有到镇中心里跟所有的这些镇民交流,所以收到这些苹果,我们首先挨家挨户一户发两个苹果。大家也是发得不亦乐乎。后来烟台这些长者知道我们把苹果全发下去了,他们又到各个果菜市场去买最好的苹果,收集来又给我们发了一卡车过来。后来长者打电话来对我们说到:这次载来的苹果就没有像上次这么好吃,所以对你们很抱歉。我们接着电话都不知道怎么回长者这句话,真的是把我们视如己出的爱护。这些长者都是以一种祖宗的心境、民族的心境在对待着我们。

  所以我们去掉了贪心、去掉了自私自利的心,我们的明德才能彰显。我们要去掉坏的脾气。这个怒,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所以这个字老祖宗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发脾气,他就变成奴隶了,心变成习气的奴隶。我们绝对不愿意做奴隶,所以要转怒为恕,宽恕的心。这个恕字,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如其心。当我们面对这些学生行为的偏颇,我们能如其心感受,原来他是整个成长过程当中缺乏家庭、学校的爱护,当下我们的怒气就不见了,宽恕的心、爱护的心就提起来。所以宽恕能够去掉我们的坏脾气。而且时时懂得自我反省,也能够去掉我们的坏脾气。人与人当中,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往往发生冲突了,可能都是彼此有错误。而会起冲突的原因是因为都觉得是对方错,假如有一方先反省是我自己不对,这个反省、忏悔的心起来了,也能够让对方的怒气就消下去,就吵不起来,冲突不起来。所以反省的心能对治我们的坏脾气。

  刚好有两对夫妻住对门,很有意思,住在同一栋大楼,但是整个家庭的氛围(气氛)差很大,一户人家家庭夫妻和乐,相敬如宾;另外一对夫妻,小吵天天都有,大吵三六九,三天、六天、九天就会吵一次大的,有时候三天没吵一次大的,浑身不自在,今天好像哪件事还没有做。所以不行,吵架也会变成习惯。可是人都有希求幸福美满的心。诸位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过一个人跟先生吵架,吵得很凶,然后对着你说,今天真痛快,跟我太太吵了一架,跟我先生吵了一架,有没有遇过这样的人?假如遇上了可能要送他去医院,那不大正常。

  所以这对常吵架的夫妻看到没人看到的时候,赶快跑到对面去,去请教另外这个太太,你们是怎么相处的,怎么能这么和乐?这个太太对着她说,你们家都是好人,我们家都是坏人。这个话讲出来,另外这个太太有点听蒙了,我们家都是好人,每天都吵架,你们家都是坏人,这么和乐,有点听不懂。这位太太看她的表情可能没听懂,进一步跟她说,比方说今天我给我先生倒了一杯茶,我先生刚好不小心走过去把这个茶给撞倒了,当下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对先生说:对不起,我自己这杯茶没有放好,害你给撞倒了。边说边拿着抹布赶快把桌子擦干净。你看都是反省自己。结果先生听到太太这么讲,自己也很内疚,马上就说,太太,都是我自己走路不小心给撞倒了,害妳一片心意都给我糟蹋了。所以夫妻在那里抢抹布要擦。诸位长辈、朋友们,这样的气氛有没有在我们的家庭里面出现?你看在那里争着要擦桌子。

  诸位朋友们,这杯茶撞倒了,好事还是坏事?夫妻之间能互相彼此反省,彼此尊重,经历的任何事情,只会让对方更加敬重我们、更加信任我们。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