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昌善法师:清净心升起 让智慧生发


   日期:2014/7/6 20: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昌善法师:清净心升起 让智慧生发

腾讯佛学“一万菩萨绕清凉”活动网友朝礼黛螺顶

昌善法师:清净心升起 让智慧生发

登顶礼拜五方文殊菩萨

【7月5日 腾讯佛学五台山讯 编辑李知白】腾讯佛学“问学·一万菩萨绕清凉”第一期活动的“金刚种子”们三步一叩首,虔诚拜上黛螺顶,聆听了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阐发菩提心的开示。

昌善法师首先介绍了五台山佛教的起源:五台山本是道教道场,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在洛阳首建白马寺,亦希望在五台山开辟佛教道场。为公平起见,正月十五日,高僧与高道分别讲经说法,在焚经台上,道教经典被烧毁殆尽,而佛教经典则未被烧毁,且发出五色祥光,五台山从此成为佛教道场。

昌善法师:清净心升起 让智慧生发

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黛螺顶住持昌善法师开示

五台山是“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道场,昌善法师开示的主题便是“如何启用智慧消除生活中的烦恼”。昌善法师认为,般若部的核心在于“破空”,若说般若部的菁华是《金刚经》,那么260字的《心经》就是般若部的精髓。如果能把《心经》搞通并运用到生活中,生活便会充满智慧,不那么痛苦。《心经》里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色”常常被人们误解为男女之色,实际上,“色”即是“有”,就是宇宙山河大地等有形物体,“色”与“空”的关系就是“有”与“无”的关系,亦可用水与波来比喻:如果说贪嗔痴念总在人心中波澜起伏,但波澜的本质仍是水,只不过是翻腾的水;等到你能换位思考,让清净心升起,贪嗔痴念下沉,便能破除执念,内心才能真正平静如水,智慧也随之生发起来。文殊菩萨智慧的关键就在于“不二法门”,所谓“二”即“是”与“不是”,佛法的智慧就在于平衡,在于换一种方式看问题,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

道理可能人人都懂,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实践。有学员向昌善法师询问实现菩提心的现实路径:“我也知道应该放下贪嗔痴念,但遇到事情还是忍不住生气忧伤,这到底该怎么办?”昌善法师回答:“这就要求你善用其心,从恶念启动伊始,你就要同时启动包容心,也就是从恶念产生的当下就要抉择,所谓‘即心是佛’,驱除分别心,用智慧来观照内心,在这一刻让一切众生成为你的父母,你在当下也便是佛了。”昌善法师认为,学佛的关键就在于把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不能脱节。在生活中,有多大的忍耐力,就有多大的成就,也就有多大的福报。当你的心浅薄时,一点点的不顺就会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所谓“不二法门”,也就是正确地对待有与无的关系,不能跟自己较劲。这就是文殊菩萨的智慧,智慧与福报又怎么能够分开呢?

法师智慧而又直接的开示如一盏心灯,照亮了“金刚种子”们内心的迷惑与幽暗,有的学员因道理洞明而欢喜落泪,菩提心便如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学员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相信它将为今后的生活带来更加深厚的福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清净心       智慧)(五明学佛网:清净心       智慧)  

 楼宇烈教授: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 

 洪修平教授:《智慧与解脱——禅宗心性思想研究》序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7.游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6.平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5.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4.坐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2.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1.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二、禅的传承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一、禅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