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情无取舍-慧远法师


   日期:2014/7/5 21: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慧远法师结舍于庐山,时值东晋南北朝的战乱之时。卢循占据江州,雄霸一方,宋武帝刘裕几次降诏招抚,卢循皆不从命。一场战争势所不免。那卢循虽然身为国寇,对慧远法师却是礼敬有加,前后多次入庐山拜访。原来,卢循的父亲卢遐年少时曾与慧远为同学,同窗学艺,教情也非同一般。卢循既视慧远为父执长辈,又久慕慧远的佛学声名,遂执礼甚恭,常入山问候慧远的起居。

然而,慧远与卢循的来往却引起了弟子们的担心。他们劝谏说:“师父啊,你千万不要再与卢循交往了。你想,卢循身为国寇,早就引起宋武帝的痛恨,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卢循迟早为武帝所灭,你与卢循交往,难道不怕别人疑心于你吗?”慧远回答:“你们的佛法是怎么学的,这点道理也不懂。我佛法中情无取舍,随遇而安,对人也不能以其尊卑贵贱而略有差别。卢循虽为国寇,对我来说却只是佛子一位,哪里是什么国寇了。对此,知道我的人自会明白,我有什么好怕的。”弟子赧颜而退。慧远遂与卢循继续往来,每次相见,必是欢笑尽兴而毕。

后来,宋武帝果然出兵讨伐卢循,路过庐山。左右进谏说:“慧远素在庐山,与卢循交情深厚,过从甚密。我们是否要把慧远给抓起来。”宋武帝说:“慧远出家之人,情无取舍,他与卢循往来是佛法的本分,有什么可疑的。”不但不抓,反而差人送信问候,并送了慧远一大笔财物。

佛教讲求平等待人,不但是人,即便是狼虫虎豹,也一并平等待之,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生命而已,都是佛法的传播对象。所以,在真正的佛教徒眼光中,人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只有善与恶、虔信与不信的差距。而那些恶人、不信教的人也并非是天生的谬种,他们的心中同样禀受了佛法的善报,只因时机不到、因缘未熟,没有被开发出来而已,一旦时机已到,因缘成熟,便立即成为佛门信子了。所以,江洋大盗不能贱之、拒之,皇帝王公不能奉之、谄之。这便是佛教待人的精神,也就是慧远所谓的情无取舍的含义。

然而,所幸的是慧远遇上了一位心胸宽广又了解佛教的人物。倘若不是这样,恐怕慧远便终究难逃干系。历史上许多名僧都情愿隐居山林,于民间传教,不愿与王公大臣交往,究其原因,可能便包括了这样的深虑。

有趣的是,慧远虽然隐居庐山,遇上这样的事劫却不止一次。东晋之末,桓玄征伐殷仲堪。殷仲堪是慧远的崇拜者,也曾多次致礼慧远。当桓玄兵过庐山时,派人邀慧远出山相见,慧远声称有病,不往。桓玄遂欲上山拜见。左右说:“昔殷仲堪曾多次礼敬慧远,二人交情很好。你今天征讨殷仲堪取胜,就不必上山见慧远了。”桓玄说:“殷仲堪死人罢了,与慧远佛法有何关系。”遂上山拜见,不以为疑。像慧远这样一生两次遇上这类的事而不被见疑,恐怕只好解释说是因为慧远的崇高名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