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三衣一钵


   日期:2009/12/5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衣一钵
  【三衣一钵】
  印度佛教出家人的基本衣食用具。比丘随身所用的衣物是三衣︰安陀会(antarva^sa)、郁多罗僧(uttara^san%ga)、僧伽梨(sam!-□ghat!I)。三衣加上钵,即谓‘三衣一钵’。
  依佛制,初期的出家者须过质朴的僧团生活,因此在个人物品方面,仅获准持有三衣一钵、座具及漉水囊,其中,尤以三衣一钵为出家者最重要的持物。《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下云(大正1·211b)︰‘谓一类人起正信心,修出家法。(中略)但持三衣一钵,余无所有。’并且对其形式、大小、颜色、缝制法、穿法等皆有所规定。
  关于比丘常应随身携带三衣一钵之事,《摩诃僧祇律》卷八云(大正22·293c)︰‘出家离第一乐,而随所住处,常三衣俱,持钵乞食,譬如鸟之两翼,恒与身俱。’《四分律行事钞》卷下之一亦说三衣是贤圣沙门的标帜,钵为出家者的用具,非俗人可用,应执持三衣瓦钵,即是少欲少事。或略称衣钵。至后世,比丘临入灭时,常将此衣钵传与门人,作为传法的信物。也因此,才有称呼主要弟子为‘衣钵传人’的称谓。
  在三衣一钵及生病时之药物以外,不合律制而擅自蓄积的物品,谓之‘长物’。在印度佛制中,有所谓‘三长物’者,指衣长物、钵长物、药长物三者。略称长衣、长钵、长药。依佛制,僧尼所蓄衣钵,以三衣一钵为限;所蓄药物,不得超过七日。若越此限,则所私自贮存者,分别称为衣长物、钵长物、药长物。私蓄三长物,是犯戒的。比丘戒三十舍堕中的第一蓄长衣过限戒,第二十一蓄长钵过限戒,第二十六蓄七日药过限戒,即指私蓄三长物而言。
  依经律所载,六群比丘等,蓄有多种衣物,以庄严自身,此不契少欲知足之制,故佛乃立制,规定十日内须将多余长物施与他人,不许持为己有。如欲保有此长物,可于僧前行说净;行说净已,其长物则成清净物,蓄之无犯。
  ◎附︰渡边梅雄〈释尊及其教团〉(摘录自《世界佛学名著译丛》{1})
  以受在家者布施为原则的出家佛教徒的衣食住中,首先,关于衣物(ci^vara),根据传说,规定只能持有三件,这是出自释尊自身的经验,以为这样大体上对印度的气候就能适应。这就是所谓的三衣(te或ti-ci^vara^ni)制度。三衣是︰
  (1)下衣(antarava^saka,安陀衣)︰规定用五块布缝成,掩盖腰部以下。如人所知,由于它的作法,下衣也称为五条,这种词语传到今日的日本佛教间。
  (2)上衣(uttara^san%ga,郁多罗僧衣)︰与前述的下衣相反,是专为掩盖上半身而做的,规定可用七块布缝成,因此准于上述,也称为七条,这种词语也传到现在的日本佛教各宗派之间。
  (3)大衣(sam!gha^t!I,僧伽梨衣)︰据说有一次,释尊觉得很冷,因此有大衣的制定。如人所知,大衣是由九块布缝成的,因此准于以上二衣,也称为九条,这种词语也一样传于日本佛教徒之间。
  可是,藉以上那种五条以及九条的词语,大致可以想像它的情形,本来三衣在佛教都称为袈裟。即︰袈裟(kasa^ya)本来的意思是指坏色衣。教主释尊本来穿白色衣服,但释尊长年累月风尘仆仆,忙于修行,久而久之,他本来的衣服变成袈裟,即‘坏色衣’。因此,渐渐地穿坏色衣,反而变成佛教的制度,不但规定如上述的三衣,而且越发提倡穿这种衣服的精神,专从垃圾堆捡破布回来做成三衣,取名为粪扫衣(pam%suku^la-ci^vara),平常穿用。
  出家佛教徒的食物,原则上,都是在家人布施的;自然可想像那些食物同于在家人的食物。在这种意义下,后说的戒律之间只规定,允许自由选择时,应避免口中觉得美味的鱼肉,或其他类似的东西。
  还有二个与饮食有关的问题,即︰饮食的‘时间’及用具。为什么?因为,先就第一个饮食的‘时间’而言,出家佛教徒按规定只能午前吃一次固体的食物,午后只能喝饮料,其他应全部避免。这种午前一次正当的用餐,称为正食,此词语迄今尚为日本佛教所使用。其次谈另一个有关食具的问题。食具译为应量器,梵语为patra(钵多罗),看汉语字典可知︰现在日本一般社会还使用的‘钵’字,是中国六朝时候才开始制作的文字。这种钵似乎有陶制、木制等种。出家佛教徒以这种钵,早上进入城里或村内乞食,然后带回精舍,在同道之间互相分配食用。有时,释尊及其弟子们也常受到信徒的招待,到他家去接受施食;这种事实也见于佛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三衣一钵       佛教知识)(五明学佛网:三衣一钵       佛教知识)  

 李尚全教授:真禅法师与当代中国大陆汉传佛教出版事业——以 

 慈庄法师:三衣一钵 

 必学的佛教知识:详解三界六道及九地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十二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十一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十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九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八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七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六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五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