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观法师: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1)


   日期:2014/6/18 15: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易经》的《坤卦·文言》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名句。但是圣贤的智慧之语在世人的内心是很模糊的,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轮廓。对于我们每个人,抉择怎样的人生观,追求怎样的人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将选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题目来谈一谈,以此作为我们抉择人生观的一种参考。

自古以来,为人父母的,都自然要为子孙着想,但是到底如何为后代着想,自己到底该如何做人之父辈祖辈,到底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面对这些,却有贤者和愚夫的差别做法。古人有句话叫做:“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中国近代的长沙安沙镇有一个叫棠坡的地方,有一位义商叫朱雨田。根据《长沙市志》记载,他为人乐善好施,在长沙设保节堂、育婴堂、施药局、麻痘局,置义山、办义学,并疏浚新河,赈济灾民。方志中评价,说他是“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在棠坡,朱家因为扶危济困,到今天仍赢得乡亲的赞誉,67岁的村民王玉龙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那时每月逢三逢八,朱家就开仓济贫,而村里如果有孤寡老人死了,都由朱家提供棺材以及两担石灰,用于埋葬。这位朱雨田,就是后来创造过中国的经济奇迹、清正廉明的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曾伯祖父。

在当代,人们都知道澳门特首何厚铧及其事业上的成就,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曾祖父到父亲三代人行善积德的事迹。何厚铧生于名门望族,由于自小家教甚严,在他的身上,没有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习气。何厚铧的父亲何贤,号称“澳门王”,在澳门非常有影响力。何贤的祖父就是一位大善人,他年轻时就外出经商,经营得法,家境渐渐好了起来。这位老先生乐善好施,谁家没饭吃,他送粮;谁家无衣穿,他送钱。由于有颗乐善之心,在应塘一带,口碑极佳。因名声在外,闻讯与他做生意的人更多,他因此而生意兴隆。到他年老时,在生意上已很有成就。

何家虽不能算富商巨贾,但在经济不甚发达的番禺,却堪称为殷实的小康人家。他去世后,乐善好施的做法仍然影响着子孙。何贤长大后,年轻时来到澳门创业,开拓了包括大丰银行在内的大批产业。何贤家族在澳门叱咤风云几十年,堪称澳门“第一家族”。而何贤做人处事的风格依然保持了祖辈的传统,就是一向保持“做人就是行善”的准则。何贤热心慈善事业,不仅出钱,而且出力,除维持镜湖医院的慈善活动外,还多次向同善堂捐助,以供施粥赠药之需。

1955年1月10日,青州木屋区大火,两千多人无家可归,澳门各界成立了“救济青州火灾灾民筹募委员会”,何贤成了会长。他带头捐了55间铁皮屋,又领着人们沿门劝募,不到一个月,就使灾民们有吃有住了。

1962年夏,澳门政府决定将一批租给贫民的房屋拍卖,而房屋一旦卖掉,原来的居民就要流离失所。又是何贤,自己出钱把这些房子买了下来,让原来的居民继续居住。故乡番禺仍是最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他经常回乡祭祖,也经常请家乡的干部到广州晤谈,了解乡亲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哪些帮助。他给岳溪的乡亲们捐三千元办信用社,捐五艘机帆船、三台卡车、两台拖拉机、一个水电站,发展农业生产;又捐一台电影放映机、一个医疗站、一个体育场,满足乡亲门娱乐健身的需要。

他捐给番禺县的钱物就更多了,1962年1月19日,何贤捐赠汽车75辆,以及汽油、柴油、汽车零件等价值40万元物资,帮助发展县交通运输事业。1964年,岳溪乡遇到了天灾,何贤即向家乡捐赠了一批日本化肥。洛溪大桥边的《大桥碑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何添和已故的何贤先生为建设该桥捐资一千七百万元。”据了解,霍英东当时出资一千万港元,何贤、何添各出一百万港元,且均以物质兑换的形式来实现。

今天的何厚铧家族在澳门富豪排行榜上不是第一位,但就其对澳门的影响而言,是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的。1999年5月15日,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进行的行政长官选举中,何厚铧以高票当选。同年5月24日,获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颁发任命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2004年9月被任命为澳门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可见,上天给予那些真心实意行善积德者的子孙后代的爱护是多么地深厚。

明朝有一位叫王稳的官员,号慎庵,22岁中举,历任涿州学正、唐王府长史、广平府同知、南康知府、汀州知府等职。他因为善于治理,很有政绩。在任广平同知时,知府因故缺任,当地百姓数千人至都城伏阙请王稳代任。在做汀州知府时,遇到不归他管辖的邻郡遭受大旱灾,百姓多受饥饿。王稳立即打开本府仓储,发放粮食,赈济灾民。同知陈熙表示反对,王稳正色坦言:“《春秋》之义,救灾恤邻,彼民犹吾民也。”因而使得这些饥饿的百姓不致受饥荒之苦,度过了难关。

在王稳之后的几代,出了一位叫王宗沐的玄孙,大振家风,光大其族。从王宗沐开始,在浙江的临海出现了一个“父子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的盛极一时的明代王氏家族。“父子四进士” ,指王宗沐和他的三个儿子。王宗沐一共有四个儿子,分别为士崧、士琦、士昌、士业,除士业贡生出身外,士崧、士琦、士昌都荣登进士。又因宗沐和他的次子士琦、三子士昌都官至都御史兼巡抚,所以又有“一门三巡抚”的说法。除王宗沐父子以外,王家孙辈及族人中也有多人担任官职。这么多的子孙后代都能建功立业,福泽后人之前因,必推祖辈王稳。

清朝晚期,海南文昌县有一位非常有德的长者韩鸿翼,是崇尚儒家观念的商人。因为过于热心慈善,经常赈济当地的穷苦人,以至于渐渐地把家财耗尽了,他也被当地的人尊称为“先生”。韩鸿翼老先生步入晚年时,韩家景况已经不好,渐趋穷困潦倒。韩鸿翼老先生有一位儿子名叫韩教准,小时候被过继给无子女的舅父,改姓宋,韩教准即改名宋耀如。

宋耀如后来成为一名牧师,经商变得十分富有,是孙中山先生的有力支持者。宋耀如后来生了六个子女: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安、宋子良。长女宋霭龄嫁给了财政部长孔祥熙。二女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先生,后来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三女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财政部长。次子宋子良,曾担任外交部总务司司长、中国国货银行总经理、广东财政厅厅长等职务。三子宋子安曾任中国国货银行监察、香港广东银行董事长。想想一位富足的商人,不为自己及子孙后代的享受而积财,却把财富大部份捐献给了穷苦乡民。上天疼惜、怜爱这样的大善人,韩鸿翼老先生行善积德,一生默默无闻,他生前可能未曾想到,上天赐给他的孙辈,却是个个都能建树显达、闻名全国的能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为人父母的,都恨不能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但是应该留些什么给子孙呢?看了这四则故事,相信可以给普天下的父母一些借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观法师       积善之家)(五明学佛网:妙观法师       积善之家)  

 贤崇·贤宗法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过节祭祖切勿杀牲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写给参加考研复试的莘莘学子们 

 仁清法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说法对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看一个财富旺族的发家传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看一个财富旺族的发家传奇 

 积善之家与积不善之家的因果实证 

 了凡四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看一个财富旺族的发家传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