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 尊师重道依明师 承传佛法悟真谛(第2集)


   日期:2014/5/20 1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刘素云老师: 极乐归舟-尊师重道依明师 承传佛法悟真谛(第2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请坐。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尊师重道依明师,承传佛法悟真谛」。也可能是巧合,今天是师父他老人家的生日,我今天就讲尊师重道的问题,事先没有什么刻意的安排,它就赶到这了,所以我说也可能是巧合。

  今天关於这个问题,我想先谈一谈「尊师重道依明师」这个问题,先说说尊师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今天想从三个层面来谈。第一个层面,就是人生第一任老师是我们的父母,所以第一个层面,我想谈谈父母是怎么样教育我成人的。第二个层面,我想给大家谈一谈教我知识的老师。因为我读过小学、读过中学,没有读过大学,所以我只能谈一谈教我小学知识、教我中学知识的,给我知识的这些老师们。第三个层面,想谈一谈关於引导我入佛门,教我明白宇宙真相的、给我法身慧命的三位老师。我就想从这么三个层面来谈谈尊师的问题,也可以说,说说我尊师的情缘。我比较尊重老师,我不能说我完全彻底尊重老师,没有做到,只能说比较尊重老师。它有一个情缘,就像一根线似的,从小养成的,也可以说是我的一个习惯。

  下面我先来说说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的父母对我是怎样进行教育的,我是怎么样在父母的教育下长成人的。我的父母都很普通,父亲一九五二年以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九五三年开始进入工厂当了工人;我的母亲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没有文化。就是这样的父母,把我和我的姐姐,就是他的两个女儿都教育成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出息,但是基本上还可以,没有惹什么麻烦。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我从父母那里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最深刻的两点,是爸爸妈妈对我和我姐的第一条要求,就是不允许孩子说谎话。所以为什么我可以说七十岁了,今年,这一生也就快过去一大半或者即将过去了,不喜欢说谎话。因为从小爸爸妈妈就这样要求我们,做错事不要紧,可以原谅,承认错误就好,但是绝不可以说谎话,绝不可以骗人。所以这个可以说让我和姐姐两个人终身受益。我和我姐姐我们两个,这一生如果说有优点的话,最大的一条优点就是不说谎话,不骗人,错了就是错了。错了,是我们认识错了,做错了、说错了;对了,是我们认识对了,所以就说对了、做对了,就是这样。这是爸爸妈妈给我们的最最重要的一点教育,真是让我们刻骨铭心,永远不会忘记。

  第二点教育,就是我爸爸妈妈都非常非常干净利索。现在有的同修说,刘老师,你真干净利索,我就笑了,我说和爸爸妈妈比起来那简直没法比,能降降及格打个六十分就满不错了。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住在农村,我们那个农村叫屯子,我们那个屯子属於比较大的,大约全屯是三百多户人家,就我家的卫生那是全屯出名的,村子里检查卫生从来不用上我家去,就是这样。所以我从小和姐姐就把爸爸妈妈这个干净利索,可以说百分之六十继承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我做得很差,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干净利索的,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都是规规矩矩的。家里虽然没有什么东西,比较简单,但是确实是比较干净利索。这是从爸爸妈妈那学来的。

  第三点,爸爸妈妈对我和姐姐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不可以占别人的便宜,就是说不是你的你绝对不要动,你连想你都不可以想,说我多想要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我的有多好,妈妈说这是不可以的,就坚决不可以占便宜。妈妈曾经这样告诉我们,就是你这一辈子做一个人,首先你要做一个好人,宁可吃一百次亏,也绝不可以占一次便宜。所以我坐在这里面对镜头,我可以问心无愧坦然的说,七十年来,我没有占过任何人的便宜。就是这个是爸爸妈妈从小给我和姐姐立下的规矩,我们就牢牢的记在心里,也一直在这么做著。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我跟有些年轻的同修们说,我说你们夫妇的一言一行,对你们的孩子都是有直接的教育作用,反正不是教好就是教坏,你们就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希望我们的每位家长都能做好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这一生最起码做一个好人。因为我的父母都是靠双手劳动来维持这个家庭的,那时候的家庭生活应该就是普通的农村生活,不是什么太富裕,但是也不是贫穷得不得了,反正吃、穿、用基本上可以维持下来。但是爸爸妈妈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记得最清楚的,我以前曾经讲课的时候说过,我小时候特别想盼著过年,过年干什么?能吃著粘豆包。因为我们家是满族,我妈妈蒸的粘豆包,我就觉得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平时是吃不到的,只有过年才能蒸粘豆包。然后还不是说让你可劲的吃,你能吃多少吃多少,等於分给你几个你就吃几个,得掺又的吃,不可以一下子把它吃完。所以就盼著快点过年、快点过年,就小孩的那种心态。

  过年的时候妈妈就蒸了几锅粘豆包,放在那个帘子上晾著,然后凉了以后放在我们叫厢房,再把冻上,等过年的时候再分期分批的拿出来给家里人吃。我以前说过,那时候的仓房它是凉的、冻的,能冻这个粘豆包,用那个盖帘一圈一圈摆著,特别吸引人,就是很有诱惑力。妈妈把它放在厢房里,在小桌子上这么冻著,然后把仓房门就给它锁上。但是那个门你使劲一拽它可以裂开一个缝,你想进去那是不可能的,就是手掌那么宽的一个缝。我和姐姐非常馋,就去巴著这个门缝往里瞅著这个豆包。说实在的,那时候孩子的心情,恨不得能钻进去,哪怕变成老鼠都可以,能把这个豆包吃到嘴里。但是没有办法,因为门是被锁著的,只能就是望梅止渴,瞅著里面的豆包就觉得好像我吃了,就这样的。后来我的外公看见我们两个孩子,眼巴巴的瞅著这个豆包,觉得这两个孩子太可怜了,我外公就把我妈妈的钥匙偷出来,偷出来以后,趁我妈妈不在家就把这个门打开了,打开以后就让我姐和我俩进去,你俩能吃几个就拿几个。那时候人也小,这手也小,让你两个手去拿,你满大劲你能拿几个?反正当时我估计是卯大劲,有多大能力拿多少,我姐和我俩就把这个豆包拿出来几个。

  拿出这几个,因为这个盖帘它原来摆的是一圈一圈,它是很有顺序的,我们俩这么一拿肯定就有豁口,它就不满了,不是一圈一圈的了。出来以后,我外公告诉我俩,千万别和你妈说,你妈问你们什么,你们就说不知道。因为我外公知道,我妈妈爸爸不允许我们撒谎,所以你就说不知道,就这样。后来妈妈发现豆包少了,盖帘不满了,就问我俩说,仓房里盖帘上豆包谁拿了?我和姐姐就说不知道。但是说的时候很没有底气,因为不让你撒谎,说不知道我们都觉得这就是撒谎。没办法,外公这么告诉的,那就这么说吧。妈妈说不可以撒谎,一定要说真的,犯错误不要紧,改了就好,我们还说不知道,不管你怎么问,我和姐姐回答就是不知道。后来我妈妈就跟我外公说,这也怪了,你说门锁著,这个豆包它怎么就能缺,叫老鼠吃了?那时候农村都管老鼠叫耗子,说叫耗子吃了。我外公就说,可能是耗子吃了,耗子它也饿了,它也想过年。我外公就给我俩打讪。我俩站在旁边笑也不敢笑,说也不敢说,我外公直给我俩使眼色,怕万一这两个傻小孩,在妈妈的逼问下再把真话说出来。反正我们那次是坚持到底,就是不知道,就这样这个事在我的人生当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就觉得那次就是撒谎。所以我觉得非常对不起妈妈,因为妈妈告诉我们不可以撒谎,但那次我们就说不知道。真是一直到爸爸妈妈离开这个人世,这个秘密可能妈妈都不会知道的,因为我们始终没有说。因为说了,我们就想我们要说了,妈妈说我们两句不要紧,我们俩不又把外公给卖出去了,还觉得对不起外公,所以干脆就不知道到底,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还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这个豆包就是我们心目中最好吃的东西,天天想著这个粘豆包。这个时候,农村它是房屋周围还有个院,就是用泥砌的墙头,然后中间留个门,就是那样的农村住房。我记得有一天就来了个乞丐,要饭的,是一个老爷子,就站在门口,穿的破衣拉裳的,哆哆嗦嗦的说:行行好,给点吃的,行行好,给点吃的。当时我妈妈就拿一个农村的葫芦瓢,就是那葫芦切成两半,它不就是两个葫芦瓢,一般都用那个舀水、舀米,就是用这个葫芦瓢。我妈妈就拿这个葫芦瓢就出来,当时我和姐姐我们俩就跟在妈妈的后面,不是说反对妈妈给,就想看妈妈给什么。当时我们心里的小算盘,就是心里想什么?妈妈你千万别给豆包,你给别的米可以,像小米子可以,大碴子可以,你可千万别把粘豆包给出去,就这么想著。后面就跟著我妈妈就进了这个仓房,我妈妈先用葫芦瓢是舀的小米子,没舀大碴子,舀了小米子之后,我们想妈妈就给这个乞丐要饭的送出去就完了。完了妈妈真是拿豆包了,就拿了几个粘豆包,那不是已经冻的,那冬天特别冷,豆包都冻成硬的,妈妈拣了我估计大约有十个、八个的,就把这个豆包就放在那个葫芦瓢上面,底下是小米子,上面是粘豆包。给我心疼的,我就想,妈你怎么非要给他粘豆包,留给我们吃!当时小孩子就是那种自私自利的心情。结果我妈妈连理我们都不理我们,拿著这个葫芦瓢就走到大门外,就把这个粘豆包和小米子,就都给了这个乞丐。

  然后我还记得妈妈还说这个豆包是冻的,你现在在外面没法吃,如果你要不著急,你进屋,我拿火盆给你烤一烤。因为农村扒那个火盆,从灶坑里掏出那个火放在火盆里取暖用。我记得小时候还拿那个火盆烧过土豆,土豆要放在那个火盆里烧出来大呼赶紧吃,那比呼要好吃得多。我妈妈说,你要不著急你就进屋,我拿那个火盆给你煨一煨,煨热呼了你再吃。那个要饭的老头子说:不了,不了。我记得说我妈妈:你真是好心人,你真是好心人。就是这样。所以就这个事情,那个时候我也就有个五六岁、六七岁,也就这样,但是就这样的事情却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到现在它永远不会磨灭去的。所以我想做为一个父母,对孩子们今后的成长,他走什么样的路,起著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做为父母的万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另外,爸爸妈妈特别孝顺,无论是对我的爷爷、奶奶,还是对我的姥姥、姥爷,就是我父母双方的父母,两个人都尽到了孝心。我记得以前我讲课说过,因为我的外公没有儿子,我外公是三个女儿,我大姨、我二姨和我妈妈,我妈妈是老三,就是最小的姑娘。后来就是我姥姥、姥爷,都是在我爸爸妈妈这一起生活。我记得我上次讲光碟的时候我曾经说过,那时候家庭的条件确实是很差,因为加在一起十一口人。为什么?你看我爸爸、妈妈,我外公、外婆,再加上我姐、我姐夫,再加上我姐的五个孩子,反正加在一起可能是十一口人。十一口人就是我爸爸的工资、我姐姐的工资、我姐夫的工资,所以那时候生活确实是比较紧张的。但是我觉得那时候就是这点工资,全家十一口人生活也没觉得怎么困难,小日子还是过得比较红火的,这是我脑袋中(头脑中)留下来的深刻印象。

  譬如说对我爷爷、奶奶的孝顺,因为我爸爸他是我爷爷、奶奶最小的儿子,我爷爷、奶奶一共有三个儿子、二个女儿,我爸爸是最小的。因为我奶奶和我大嫂的年龄不是差太多,就是我奶奶的大儿媳妇生了我那个大哥,我现在说我都不太会论分,生了我大哥,两年以后我奶奶生的我爸爸。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明白。就是我奶奶自己生的儿子比她的孙子小两岁,就是这么一个关系。所以我奶奶就受气,因为啥?我那个大娘就瞧不起我奶奶,说你看我是你的儿媳妇,我的儿子都两岁了,你又生了一个儿子。所以我奶奶就受气,我奶奶特别憨厚老实,听我妈妈说。这个时候就不想把我爸爸留在家里,就想送给人。后来我奶奶和我爷爷逼得没办法也同意了,就把我爸爸送人了。我还有两个姑姑,我大姑姑就坚决不同意把我爸爸送给人,就是哪怕我来养活他,所以后来是我大姑姑把我爸爸带到七、八岁的。我爸爸八岁就开始扛活,像我这个年龄的老同修们都知道什么叫扛活,就是给有钱人家去做工。干什么?放猪。我爸爸八岁开始放猪的。一天学没上过,但是我爸爸写得一手好字。那个字是怎么练出来的?就是农村那个土地用手给它弄成细土面面,然后拿小树枝在那个土面面上练的,就是这样我爸爸最后练得一手好字,写的字非常漂亮,可能也是一种天分。就是这样。

  大爷和大娘,尤其我这个大娘,也不愿意和我爷爷奶奶在一起住。咱们听师父讲经都说,那个时候都是大家庭。像我爸爸他后来,等我爸爸长大以后结婚回来了,和我奶奶在一起住,这不是我大爷、我二大爷、我爸爸这哥三个和父母在一起住,还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但是我大娘基本上总是老是捉著闹著要分家。后来爷爷、奶奶一想,这样在一起大家都不痛快,那就分吧!所以就分了。因为当时我爸爸兄弟三个的情况是,我大爷是我们双城百八十里非常闻名的老中医,他是外科中医。他的技术娴熟到什么程度?就是能自己给自己做外科手术。譬如说脖子后面农村管那个东西叫垢,我们可能学名大概叫痈之类的,就是他对著镜子他可以自己给自己做那个手术。我大爷的人品非常好,就是生活困难的,他就给人家治病做手术可以不要钱,没有钱可以赊著,到秋天你有钱再给,没有钱就算了,我大爷是这样的。

  我大爷是外科医生。我二大爷是属於就像帐房先生似的,我给起这个名,就是我大爷外面譬如说看病有多少家没给钱,记著帐,到快过年了,我二大爷拿著帐本到各个屯子去收钱,能收回来多少收回来多少。唯独我爸爸是扛长活的,他什么也没有,没有钱。所以这回分家,我听我妈妈跟我说,我妈妈说这个话的时候,说的时候还非常生气,你说多少年过去了,我妈妈还特别气。我妈妈告诉我和我姐,知道吗?我和你爸爸分家的时候分的什么?我们俩就好奇等著妈妈说,你们分什么?分了两个饭碗、两双筷子,分了一个枕头。这就是我爸爸妈妈分家分得的。我说连被子、褥子都没有吗?妈妈说那时候也没有褥子,就是就著炕席睡觉。那被子呢?被子你大娘说这个不可以带。所以爸爸妈妈分家就是两个饭碗、两双筷子、一个枕头。我说一个枕头,晚上睡觉你俩咋睡?后来我妈妈说,就是农村盖房子不是脱坯吗?就用那个坯当枕头,我爸爸就枕那个坯头,然后上面拿衣服垫上,那就是我爸爸的枕头,我妈妈枕分家分来的那个枕头,就是这样。

  后来我和我姐就不理解,不分不行吗?为什么都分给他们?我爸爸和妈妈这么解释的,说不要因为分家这个事让老人再伤心。因为分家老人本来就很伤心,老人是不同意分家的,现在既然已经决定要分了,如果因为分家分东西我们再吵吵嚷嚷的,不让老人更伤心吗?他们随便,愿意怎么分就分,给个啥就拿个啥,哪怕让我们净身出户,我们也就净身出户了,就是这样的。所以当时不太理解,觉得不公平,但是等我们长大了以后,就觉得爸爸妈妈这个心量,就在对待分家这个问题上,真是够我们学一辈子的。后来为什么我和姐姐对一切事情都不计较,可能和爸爸妈妈这个影响是有非常深刻的影响的。这就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现在我想说说第二个层面的老师,第二个层面就是教我小学、教我中学的几位老师,不能一一都说到,我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说。我对老师的印象特别深刻,为什么后来我高中毕业以后,我选择去做老师,和我念书时候老师对我的影响是直接分不开的。我先说说我小学的几位老师。我是一九四五年出生,一九五三年因为我爸爸到哈尔滨平房区东安厂,那时候叫一二0厂,去当工人,我们家也就在一九五四年搬到哈尔滨平房。那时候我记得我是上小学二年级,好像是,农村的小傻妞,非常土、非常屯气,到了哈尔滨以后什么都不知道,到哪看都陌生,胆突突的。本来我性格就内向,就不愿意和人家接触,就比较自闭。然后我还有一个什么弱点?我上小学是在农村上的,我是拿左手写字。我从农村念了两年,我就用左手写了两年字。因为那个老师都是,屯子里好像都有屯气,老师也不管,校长也是亲戚,也不管,所以我就用左手写了两年字。

  然后调到了哈尔滨,这不是转学校了吗?新的学校、新的老师,人家老师不准许你用左手写字,必须得改成右手。所以我回家就跟爸爸说,我不去念书了,我在家我自己念。爸爸说不行,必须得有老师教,所以连哄带劝,我记得那时候我爸爸反正每天送我上学,要嘛得背著我,要嘛得给我买好吃的。那时候买点小点心就很了不得了,我记得买五分钱的糖豆,这也能把我哄到学校去,就用这些个东西把我哄去。然后跟老师说,我家孩子怕见生人,请老师多关心她一点,慢慢给她改,别著急。跟老师商量,如果不改行不行?老师说不改是不行的,她现在刚刚念两年,改过来对她以后还是有好处的。这样也只好听老师的话。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接收我到她那个班的老师叫李瑛,她那个瑛是王字旁搁个英雄的英。她的特点是特别瘦,就是那个脸能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二那么宽,就特别瘦,给我的感觉就好像一阵风都能把这老师吹跑,就这么一个老师。冷丁一接触觉得特别严肃,我心里直打鼓,真是害怕,这么厉害的一个老师,我又新到的这一个地方,我又什么都不知道,我怎么办?所以每天上学都很自扭,就是不太愿意去。恰恰还有一个小男同学,小男孩,我还记得他叫李什么什么,名我记得我不能说,他如果以后看到这个光碟,该想刘素云还记我的仇,所以我不能说他的名,他姓李,叫李某某。他坐在第一桌,大家都知道,不是四行桌吗?这两行是并著的,完了是过道,那边再有两行,各有一行桌子,不是这样的吗?我当时虽然岁数比较小,就是在我们班,后来我知道我也是年龄小的,但是我个子大,我坐最后一桌。也可能是你新来的,座位也不好调,再加上我个子也比较大,我就坐最后一桌。我坐最后一桌,我每当上课下课,我必须得经过第一桌,我不能飞出去。所以就我这个同学,这个小淘气包子,他坐在他这个椅子上,他就把腿横过来,横到那个椅子上,挡著我,我进不来、出不去,我也不敢吱声。等我下课,我走到那,他搁那拿腿横著我,我也不吱声,我也不说啥,我就搁那站著、等著,你啥时候把腿撂下我啥时候再出。他不撂下,不撂下我就出不去。有一次叫我们李老师看见,李老师就批评他,说你怎么欺负新来的同学?我们这个小淘气包子说,我逗她玩,小屯妞,管我叫什么小村姑,说我是村姑。后来这个小淘气包子不再拿脚横著我,我估计是老师给他做工作了。所以一下子就这么一件事,我就觉得老师是我的保护神、是我的护身符,有老师在我跟前我什么都不用怕。所以从那以后我就逐渐逐渐顺过假来了,我也不受欺负了。

  为什么不受欺负?有两条,后来我那个同学跟我说,说素云你刚来的时候,我们城里人对农村的孩子有点欺生,确实有点欺负你。后来为什么不欺负你?一个是老师告诉我,不可以欺负新来的同学;第二个,你长得好玩。他们都说我小时候长得好玩,尤其你那两只眼睛毛嘟嘟的,说你那个眼毛,现在我们同学凑在一起,他们说小时候素云你那个眼睫毛,现在他们安那个假的眼睫毛比你那个眼睫毛差远了,那时候你不用安假的,你那个眼睫毛毛呼呼的可招人喜欢。这是第一个不欺负我的理由是因为老师对他们说了,第二个理由是因为长得好玩,第三个是我学习好,没想到一个农村来的小傻妞,她学习咋那么好!完了还撇了撇了,把用左手写字改成右手写那字像老鱆爬似的,当然我就是学习好。所以就这几点,我后来就成了班里的,不说香饽饽也差不多,同学就逐渐愿意接触我,愿意和我在一起玩,就这样,这一关我就是这么过了。这是接我这个班的班主任,叫李瑛老师。然后李瑛老师可能是因为身体缘故,那时候小不太知道,教我将近一年,老师就转到别的学校还是怎么的,反正后来在我们学校,我再也没有看见这个李老师。

  然后接李老师班的是赵老师,赵老师现在身体状况不是太好,得了一种什么病?叫帕金森,就是身上、头都哆嗦,今年已经八十岁。赵老师当时接了李老师班以后,我第一印象就是这老师长得真好看,我们赵老师长得特漂亮。再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赵老师的板书,就是黑板上写的那个字实在是太漂亮,太让我羡慕,我一看我自己写的那个字歪歪扭扭的,一看我们老师那个字怎么写得这么漂亮,所以我特别羡慕赵老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我比较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一个什么样的阴影?就觉得这么好的一个老师,她怎么好像很忧郁。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忧郁,就是为什么她总闷闷不乐,好像眼神里总带著一种忧伤,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是我的第二个小学老师。

  第三个是鞠老师,鞠老师接的是赵老师这个班。鞠老师我对她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就是特别时髦,用现在的话。因为那个时候我的鞠老师是烫了一个什么样的头?就像三十年代影星烫的那个头,那个头是蓬蓬的,这两面一面别一个别子,就像夹子似的,然后这头发是这么蓬著的,我就想这老师怎么这么漂亮,还能做成这样的头发。这是我小学,你看三个老师各有特点。我说的鞠老师,那是小学四年级我的班任老师,结果后来她又是我姑娘的班任老师,教了我们娘俩两代人。为什么?我姑娘从小奶奶手牵著、拽著,怕见生人。没上学之前,我家要是去个生人,一说话,娃家先哭了,这上学怎么办?要上学了,我就跟她商量,我说咱们该上学了。不认识,同学不认识,老师不认识这咋办?当时我这个鞠老师她是教六年级,她是把关老师,结果没办法逼得我去找我老师去了。我说老师跟您商量商量,你别教高年,回来教一年,我说我姑娘她怕人,她不上学,她认识你,你要是去给她当班任她能上学。我老师说行,学校领导要这么安排,我就去教一年。就这样,我老师为了教我的姑娘,从六年级下到一年级来接这个新班,我姑娘就是这么上学的。

  结果现在我想起来这个事,我就非常惭愧。我的鞠老师是前年去世的,她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用虔诚两个字来形容她一点不过分,非常虔诚。我记得我去看她的时候,她读《圣经》,有一帮她的同修们在她家里集会。因为我老师身体状况不好,不能自理,不能行走,就这样,就是读《圣经》读了将近三十年,特有毅力。所以我说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我非常赞佩我们老师那种毅力,真是一般人是比不了的。就是这么一位对我有恩、对我的女儿有恩的老师,她去世的时候我都没有送她最后一程。后来他们跟我说了以后,给我后悔的了不得,因为什么?按照那个时间,他们跟我说的那个时间,我一算那个时候我在哈尔滨,但是我就是不知道这个消息。后来我的赵老师,和我的鞠老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跟我说,她说素云你知不知道,鞠老师临走的时候,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见素云一面。所以到现在我一想起这事,我都觉得心里好难过,因为这么一个对我有恩的老师,最后临走就想见我最后一面,就硬没见著。我想如果我要不是名人,我要不出名,何苦这样?我老师走我能不知道消息吗?但是事情可能就是这个缘,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小学教我毕业的老师是李老师,李老师是我小学五年级、六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因为那时候小学是六年毕业。我小学毕业以后是保送到初中的。那个时候保送的人数很少很少,一个班有那么二、三个,可能是就像我刚才跟大家说的,我那时候学习成绩比较好,所以就被保送到上中学去读书。这是我的小学几位我印象深刻的,基本几位班主任我都说到了。

  再说说我初中的几位老师。我上初中以后就觉得,初中的学生生活和小学的学生生活有一些个区别,好像就基本上有点自立了。我记得初一的班主任是两位,一位叫郑老师,是鲜族,一位叫黄老师,是汉族,是南方人,两个人。郑老师是正班任,黄老师是副班任;郑老师是教数学的,黄老师是教画图画的,就这么两位班主任。现在有时候我和我老伴,因为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我和我老伴子,我们一起说起那段的时候都觉得可开心了,有时候我俩说起来都笑得哈哈哈的。我们郑老师那年是大学刚毕业,他在学生堆里都看不出来谁是学生、谁是老师。我们班男同学有好几个比老师个子高,他又长一张娃娃脸,所以他一见著学生老师就害羞,他不好意思。但是他上课他毕竟得站在前面,所以上课的时候,我们男同学调皮,就说那个害羞的老师要进屋了,大家看他脸上是什么表情,脸红不红,就这样的。等老师一进屋,我们都很严肃,坐得腰板拔溜直,看老师怎么进屋,脸色是什么样的。老师一进屋眼睛不敢看同学,眼睛瞅地,然后走到讲台桌那,站在那,他毕竟得转过来,完了班长一喊「立礼坐」,老师就开始讲课。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同学学老师,等老师上完课走了以后,淘气包男孩子学老师,把粉笔放在手心里,这么掂著的。因为这是我们老师的习惯动作,掂著的,把那个粉笔一会拿这个手捏一段,一会捏一段,他紧张,一边捏一边掂著。我们男同学在黑板上给列了一个公式,完了就学老师讲课那个腔调,说左边的加上右边的等於等间的,就这样玩的,逗得全班哄堂大笑。现在我和我老伴说那桩,因为那时候我老伴子是班长,我说你这个班长咋当的,你说你这帮兵还学老师。他说那时候学生对老师没有一点恶意说不尊重还是怎么的,就觉得那么小的小老师,就跟男同学的个,你看比男同学个还矮,就这么的。

  我们那个黄老师他教图画的,我记得拿那个,反正就是好大绿叶,中间带洞洞的,我也不知道那叫啥花,就端到教室让我们画,然后我们就画。黄老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他是南方人,他有一个习惯,就是班长一喊「立」,不可以立刻喊「礼、坐」,喊立完了以后得停顿下来,然后黄老师就在这两个空,这面走一趟回去,再上这面走一趟回去,干什么?看每个同学立以后,这个脚的度数够不够,要求六十度。然后有不合适的,老师就说,哪个同学的度数不够用。完了这就赶快,譬如你四十五度,你赶快你得六十度。这两行检查完了以后,到讲台那一站,班长才能喊礼、坐。所以两个老师的特点,都被我们班这些淘气包子学来了,等下课以后我们班长,那是我现在的老伴子,大家不要走,咱们再演习演习。完了他到前面去,一喊立,完了他来走两圈,哪个同学的度数不够。就是这么一帮活宝。这是我初中一年的两个班主任。

  我初中二年的一个班主任李老师,我现在先给大家讲一个,我初中二年级的李老师,后来我俩成了同事。就是我到学校去当老师以后,先是教小学,后是教中学,我到中学以后,因为我老师是教语文的,我也是教语文的,所以我老师我俩一个学年组。一个学年组,我老师是我的学年组长,这都没说的。然后就这个班我一直带了四年,这个班,七十四届毕业。毕业的时候,我一说大家就想起这个词,赶上上山下乡,就这波学生是上山下乡。几个去向,一个是插队,一个就是投亲靠友,这是当时的名词,再一个上生产建设兵团,就是这三个去向。当时有一个什么政策?留城,就是特困的学生可以留城。譬如说家长有病离不开,或者这个学生本人有什么毛病,不能上山下乡,可以留城。但是这个政策,它是有数额限制的。我记得当时我们那个学年,七十四届毕业的是十个班,就十个班主任,我老师是六班的班主任,我是八班的班主任,这不是师生变同事了吗?我记得那时候是每个班给十个留城的名额,那时候学生是五十六个人,五十六个人,你可以留下十个留在城里,就不用上山下乡。就当时来说,这绝对是每个家里的一件大事,都想把孩子留在家里,是不是?要像现在,我估计不知道争到什么程度。你看五十六个孩子争这十个名额,当时那个难度该有多大,那个家长眼睛盯著这十个名额,学生盯著这十个名额,都想这个馅饼落到自己头上。所以当时是非常困难的。后来,你也得落实,那时候没有送礼,也没有走后门那一说。我记得我是留城了十一个,一会我再跟你们说,十个名额为啥我能留十一个。

  十一个留城的孩子有没有给我送礼的?有,有一个女孩子一个下雨天给我送礼去了。送的是什么?我现在跟你们说,你们都可能说太可笑了,苹果。多少?二斤。什么苹果?国光苹果,二斤国光苹果,下著雨天给老师送去。当时我心里很难过,我跟她说,我说你能不能留城不在於这个苹果,符合条件,你不送苹果照样能留;不符合条件,你送什么都留不下。我说如果我把这个苹果收下,你最后留不下,你可能心里想,我老师不讲义气,收了我的苹果,也不给我留城;我说我要是收了你的苹果,你留城了,你可能想,还是送苹果好使,我给老师送苹果,我就留下了。我说你考虑考虑老师的处境,我不能留你这个苹果,你能不能拿回去,你这个心意老师领了。这个孩子就哭了,后来我心软,我说那你放著,她就把这苹果放著了。第二天,我给我老伴子安排的任务,你去把这二斤苹果给我还回去。所以这二斤苹果是第二天我老伴子又给我这个学生送过去。后来就是我这个学生的哥哥,都过了好几年,跟我说,他说老师,那次不怨我妹妹,是怨我。因为她哥哥认识我,她哥哥说,我跟我妹妹说,你们老师心软,心眼好使,你去哭哭啼啼的,再给老师送点礼物,老师一定千方百计能把你留下。他告诉我,老师我错了,我给我妹妹出的馊主意。就是这样。

  下面我再跟大家说,我为什么十个名额我能留十一个?因为都争,我这十个名额,我基本就落定了。我绝对是公平的,没有一个偏降的,这个是我们家长、学生他们挑不出来我任何一点毛病。落定以后没公布,就各班有的班还没落实,我们班落实是比较快的。然后有一天,有一个家长就上我家去了,进了我家的院,又进了我家小棚子,直奔我那个住屋。我那个住屋就属於套间,我住里面小屋,六米,我婆婆公公住外屋,大屋,十二米,那时候住的房是火炕。这个家长进屋,因为我当时没在家,我在班上,直奔那个屋里去,直接就躺到我婆婆那个炕上,然后就翻白眼,上不来气。给我婆婆吓得赶快让我邻居的一个小孩快上学校(因为我家离学校很近),快上学校去找你刘婶,那个老头要死在我炕上了。他也不会说话,也不知道是哪来这么个老头。然后那个孩子去叫我,我赶快跑回来,回来一看是我的一个学生家长,我一看,就搁那床上躺著吐白沫、翻白眼,这咋整?那时候也不知道叫什么一二0,可能都没有什么一二0,要有也是我不知道。那就等著,我就知道掐这个地方,给他掐掐这个,完了待会缓过气来,哈嗤哈嗤喘。我说你怎么的了?他说我心脏病、肺气肿,我今天来就一件事,你要不把我儿子留城,我就死在你这炕上。

  你看,因为我那十个名额基本都定了,他又来要名额,我上哪弄去,我没有。我说这个,我不敢给你打包票,我说我不会许愿的。我说你这个,你家里条件困不困难?有难度,但是和那几个孩子比起来,你没有他们困难,我能把谁拿下来,再把你儿子填进去,我说你得通情达理。让我好说歹说,连哄带劝的,我又把他姑娘、儿子都请来了,把他这个老爸带回去。天天上我家,我婆婆吓得说,小云,你快点安顿好,你再不把他安顿好,我就神经病了。她说来了就往炕上一躺,又吐白沫,又翻白眼的,又蹬腿的,我哪受得了这个。完了我真的跟我婆婆道歉,我说对不起,这个事也是他心情迫切。

  就因为这个,他把我逼上了,所以我想怎么办,那我得找我老师。我说老师你给我想办法,你再给我整个名额。我老师说,素云,上哪整名额去,你知道这个事难度多么大?我说我知道难度大。我就跟我老师开始耍情,说学生就能欺负老师。我说老师反正要嘛,因为你是学年组长,你去给我整个名额,我把他安顿了;我说要嘛,你把你班的名额给我一个。就直接管我们老师要人家班,人家班也十个名额。我老师说:素云,我把我的名额给你一个,我咋交代?我说:那我不管。因为我们十个老师围著那个办公桌坐著,还有八个老师,人家大眼瞪小眼,瞅瞅我老师、瞅瞅我,这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这官司怎么打法?人家是后来说,我们想看看什么个结局。

  我们老师说:素云,得讲道理,你说说为什么我要把我这个名额给你?我们老师很严肃、很认真的。我说:老师,我有三条理由。他说:那你说说。因为我和我老师的办公桌挨著。我说:老师,第一,你是共产党员,我不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老师说:素云,这个事能谈得上谁吃苦、谁享福吗?我说:老师,这个就算,就得算在这个堆里的。你说我熊人都熊到啥程度。给我老师弄得瞅著我,我老师戴眼镜就这样瞅著我。我想你瞅我,我也说。我老师说:那第二条理由?我说:第二条理由,你是学年组长,我是组员,你领导得让著部下,这是第二条。我说:老师,第三条说不说?我老师说:既然你有三条,你就都说了。我说:第三条,你是老师,我是学生,我说老师得让著学生,学生有难处了,老师得帮著解决。说完了,我就等著我老师给我答话,给我老师可难为坏了。

  完了别的老师,人家一看肯定是我的不对,说刘老师商量商量,这个方法好像不可行。你说因为这个最后名单要公布的,一公布大榜名单,八班十一个留城,六班九个留城,其他班都十个留城,为啥?怎么解释?你让李老师怎么跟学生交代、怎么跟家长交代?我说:反正我不管,老师你愿意咋交代咋交代,我就是要你这个名额,你要能给我整一个,你那个名额你就留著;你整不来,我就要你那一个。真把我老师给黑上了,最后我真把我老师那个名额给熊来了,我真是硬给熊来。我老师后来单独跟我说:素云,我真拿你没办法,你说这三条都是真的,你看我是党员,你让我吃苦在前,我是学年组长,我是你的老师,素云我就让著你。我老师真的就把他班的一个名额让给我。所以我老师留了九个学生留城,我留了十一个。就这个事,今天我是第一次说,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反正后来大榜一公布,家长注没注意,学生注没注意,难没难为我老师,我都不管了,反正我的事我办了。最后就是来翻白眼、吐白沫他儿子,我真把黑这个名额给他,就把他儿子留城了。

  等过了几年,我上菜市场买菜,就看到这个家长,我俩一走对面,他也笑了,我也笑了,我就想起当年他上我家翻白眼那个劲。他可能也是想的这个事,不好意思,他说刘老师真对不起你,那年我就是为了给儿子留城,逼得我没办法,请你理解,我也是迫不得已。我说你迫不得已,还真把我迫出来一个妙招,我说反正你儿子是留城了,我说有人遭罪了,我就不详细跟你说了。那个家长一再说,感谢老师,感谢老师,感谢老师。我说你不要感谢我,你要感谢感谢我的李老师,你知道李老师当年让我给熊到什么分上了。这就是我初中一、二的班主任。

  初三的班主任是孙老师,那个老师一接我们班给我们班真震住了,就当年没有见过老师有这样打扮的,大背头,不是小背头,大背头,油光铮亮的,穿的是白色的火箭式皮鞋,我们没见过。第一天上我们班去,同学那眼神可能是都和往常不一样,下课以后大家就,尤其那些男同学,这个老师可真是了不得,怎么穿得这么时髦?然后笔挺的西装,真是第一次看见老师是这个打扮的。课讲得相当相当好,讲什么?生理卫生,我记得拿那个粉笔到黑板上,讲眼睛讲眼球,就拿那个粉笔上黑板上一笔画出了一个眼球来,活灵活现的。穿著、打扮让同学们已经震惊了一次,这大眼球一画第二次震惊,这个老师教得真好,这个图画的。特严肃,我们都很怕这个老师。实际我们这个老师非常好,就是要求得比较严格。这是我的第三个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后来没教到我毕业,老师就调到市内去了。

  几年以后,正经是十几年以后了,我调到省政府工作,有一天下班我从省政府走出来,走出来以后我得去坐火车,我转弯往前走的时候,我就听后背有人喊我,素云。我心想,我刚调省政府不长时间,市里也没人认识我,谁在喊我?然后我回头一看,我的老师孙老师。我说:老师,我怎么在这看到你?他说:我从背影上看,好像是你。就这句话让我特感动、特感动。老师我们分开已经十好几年,正经十好几年了,老师能从我的背影能把我发现,真是师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然后我就站在那,我跟老师说,老师咱俩得一边走一边说,因为这火车是有点的,我要去晚了,我上不去火车,我就回不去家了。老师一直把我送到火车站,把我送上火车才走的。就是这种特殊的思想感情。

  简要的说一说我高中的几位老师,我重点说一说我的语文老师。为什么现在我无论是参加工作以后,还是在教育口,还是后来调工厂宣传部,还是后来调省政府,一直到我退休到现在,我写文字材料不太费劲,为什么?我特别感恩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古老师。课教得太好了,字写得太好了,作文是太好了,我的作文基础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我记得当时,我作文有个什么特点,不打草稿,不是两节课连著吗?我第一节课先坐在那搁底下统过,实际我干啥?我没动笔,但是我在打腹稿。第二节课我直接往作文本上就写了,下课就交了,那时候是不可以拖时间的,第二节课下课就交作文。就是那时候一开始,我记得老师说过我一次、二次,一堂课快过去了,怎么还不动笔打草稿?我也不吱声。完了老师再说,我还是不吱声。到第二节课,我就开始直接往作文本上写,下课我正常的交了。所以后来可能老师也理解我这个特点,再不说我你为什么不动笔。

  所以我一直是这样的,就这个打下了我一个什么习惯?到现在为止,我写材料不打草稿。就包括给国家上报的那个材料,我基本也是一气呵成,我不再修改。我写完了以后底稿我就把它交给我的主管领导,领导你愿意咋改咋改,和我没关系,我就这个特点。你让我自己写了改、改了写,写了改、改了写,我不会,我做不到。所以我就是特别感谢我高中的语文老师,现在老人家已经也八十出头了,身体特别硬朗。因为我这位老师是回族,他信仰的是伊斯兰教。我从香港得到一本《古兰经》,前些日子我就把这本《古兰经》给我老师送去,我老师特别高兴。心里想素云,他知道我信佛教,素云信佛据说都信得挺好,还惦念她老师读《古兰经》。我说老师这个是新的版本,您老人家看看,就这个,不算什么礼物,但是我老师特高兴。

  关於教我中学、小学的老师,这是第二个层面的老师,到现在我对他们真是不管在世的也好,还是已经离世的也好,我都记忆犹新,我就想,我的知识是这些辛勤的园丁教给我的。

  第三个层次,说说接引我进佛门的三位恩师。第一位接引我入佛门的是五大连池钟灵寺的觉悟法师。也是一个特殊的因缘,就是我的同事介绍我认识了觉悟法师。第一次见面以后,因为我不懂规矩,我不知道我跟师父说什么,我就想师父问我什么我说什么。师父我俩见面以后,对面你瞅我、我瞅你,谁也不说话。我心里还想,师父干嘛这么瞅著我,你咋不问我点啥,要不就这么多尴尬。我心里这么想的时候,师父说话了,素云,走,上你家看看。我以为可能都这样,师父提出上家看看,我就把师父请到我家。

  我家当时供的是观音菩萨,我说师父看看我家佛堂。师父一看说好好好,你家是佛化家庭。至於什么叫佛化家庭,我根本一点不懂,师父说佛化家庭,这个词我是记住了。然后师父就说:皈依吧。第一次听说皈依,啥叫皈依?第一次见师父也不敢问。我说:师父咋皈依法?师父说:点上香,你们几个跪著,我说啥,你们就跟著说啥,履行个仪式,这叫皈依。就点上香,然后我老伴、我儿子,还有我儿子的女朋友,当时没结婚,我们四个就跪了。完了师父说,我说什么你们跟著说。师父说一句,我们跟著说一句。因为三皈依是啥词我不知道,说不出来,师父人家说得很清楚,师父说完了,我不是按著师父那么说去说,我是哼哼,师父说完了,我就哼哼哼就这样的,整个三皈依我是哼完的,这个仪式是这么履行的,但是什么内容我一点不知道。等过了半年左右,师父从五大连池就把三皈依证书就给我捎过来了。三皈依证书不是有那个词吗?我一看我才知道当时师父说的是啥。我就想太可笑了,你说人家师父正儿八经的给我皈依,我还哼哼,我也不知道师父听没听出我哼哼,就这样皈依的。

  第一位觉悟法师,他告诉我要念阿弥陀佛,要学大乘经典,这是我第一位师父告诉我的。但是我不知什么叫大乘经典,我根本就不知道经典,告诉我念阿弥陀佛,这个名我是知道了,但是我没有按师父的教诲我去念阿弥陀佛。我是一九九二年皈依的,我是二000年开始念阿弥陀佛的,好几年我没念阿弥陀佛。因为我想我不认识阿弥陀佛,我不知道阿弥陀佛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所以那时候工作也比较忙,没念阿弥陀佛。这是我的,应该说接引我入佛门的第一位老师。

  觉悟师父去年已经圆寂,去年他圆寂的时候,我没有在现场。也可能也就是这个因缘,后来通过云南的一个同修给刁居士发了一个短信,说让刘老师快点去五大连池,说觉悟师父可能圆寂了,就这么个话。刁居士问我知不知道?我说不知道。我说赶快打电话联系,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刁居士一打电话,确认了,是,师父就是在头一天的晚上七点四十分,老人家已经走了。我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就立马安排车往五大连池赶。我去的那天是师父走的第三天,我就在那念了五天佛。因为它可能整个是念了七天,我不是晚到两天吗?我就在五大连池钟灵寺念了五天佛。最后到师父火化灵骨入塔,我一直等到这些都完了以后,我才返回到哈尔滨。今年的四月二十五号,马上很快就要到了,还有一个月多一点,是我的觉悟师父圆寂一周年,如果真是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还想去看看他老人家。这也是报师恩,念著师父接引我入佛门,告诉我读大乘经典,告诉我念阿弥陀佛,我不能忘了接引我入佛门的觉悟师父。

  接引我入佛门的第二位老师是香根.拉马交活佛,他是十五世活佛,很年轻,当时我见他面的时候我觉得很年轻,他是青康藏一带有名的活佛。我听我师兄说,拉马交活佛师父管理八座寺院,就是在那一带是非常出名的一位活佛。据说文字材料记载,说活佛母亲在怀活佛五个月的时候,前世的寺庙中的僧人就确认,就是还没有出生的这个孩子是未来的一位活佛,就是还没有离开妈妈的肚子就被确认为活佛。真是这种预言,藏族它有一个传统还是怎么的,我不太说得明白。所以那个时候僧人就给活佛的妈妈献哈达,给她一些生活礼品什么什么的,就是那时候他还没出生。

  我认识香根.拉马交活佛是一九九三年,那也是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也可能是必然的一个机会,有人介绍我去见这个活佛。因为当时我工作特别忙,我说请不下来假。后来我那个好朋友说:「中午你休息时间,你别吃饭,你也去见见这个师父」,没办法,我就去了。那是我第一次见这个师父。特别慈悲,他汉语说不流利,有的甚至於你仔细听都不一定听得太懂,但是他脸上那个笑容就好像天生带来似的。然后他说的那些话我能听得懂的,我觉得每一句都是针对我说的。因为当时也给我们做了皈依,给我起个藏族的名字叫达热拉母,四个字,达热拉母。皈依完了我问师父,我说师父达热拉母啥意思?师父告诉我,观音菩萨心咒。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个达热拉母,师父告诉我,我就记得是观音菩萨心咒。我那个好朋友和我一起也皈依了,师父也给她起个名字,叫什么?叫彭措拉母。最后两个字一样,都叫拉母,她是彭措。她就跟我说:素云,你那个名好听,我这个名不如你那个好听。她就跟活佛师父说:师父,素云那个名好听,我这个名不如她好听,我们两个换换行不行?师父说:不可以的,不可以的。所以她就叫她的彭措拉母去了,就是这样。

  我一共见著这个活佛师父两次,他两次去哈尔滨。第一次见他给我做了皈依,第二次又去哈尔滨,我又见到活佛师父,我就见到这么两次。第二次来哈尔滨以后,师父回去时间不久,师父就走了,走的那一年四十五、六岁这样,就是这样一位活佛师父。现在回想起来,师父第二次去哈尔滨他跟我们说的那些话,那时候因为我们傻不懂,现在想想好像都是一种预感,他在告诉我们什么。师父走了以后,给我们每个他的弟子都留下一份礼物,你想想这个活佛师父想得多么周到。什么礼物?就是他穿的黄色的僧袍剪成一条一条一条的,每个弟子有就这么宽这么长的一条,这是一个;再一个,每个人给了四颗小红豆豆,我就管它叫红豆豆。就是一个小黄布袍条,四颗小红豆豆,师兄转给我的,告诉我,这是活佛师父留给我们每个弟子的礼物。这是我的第二位佛门师父。

  我特别感恩香根.拉马交活佛师父的哪一点?就是说他是金刚上师,你看他能管八个寺院,是知名的活佛,但是他告诉我们要读《无量寿经》,而且告诉我们就是读《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因为当时我不太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记得我大师兄当场就给师父出难题,说师父你错了,你得教我们持咒,你怎么教我们念什么《无量寿经》?师父说:念《无量寿经》好,念《无量寿经》好。我师兄就说:师父既然你是金刚上师,你让我们念《无量寿经》,你敢不敢给我们写上文字的东西,让我们有个证据,否则如果有人问,说你们密宗师父怎么教你们念《无量寿经》,有啥证据,是师父说的吗?当时拉马交活佛师父说:好,好!我记得大师兄就拿出了一本《无量寿经》会集本,然后就打开封页,那不是空白的吗?让师父,你就在这上给我写上。师父写那个汉字不是太流利的,但是他是用汉字写的,要读《无量寿经》,然后签上名香根.拉马交,把自己名字给签上,我们当时在场看的都惊呆了。后来我们说:大师兄你欺负师父,你逼著师父写字据。大师兄说:那得写,不写以后说师父让咱们读《无量寿经》会集本,谁来作证?结果就这次走了以后,师父不就圆寂了吗?这就是最后师父留给我们文字的东西。现在这本《无量寿经》应该还是在我大师兄的手里。

  再说说接引我入佛门的第三位老师,就是我们尊敬的净空老法师。我和净空老法师这个因缘,一是结缘於光碟。昨天我讲了不重复,我二000年特殊情况下我得到了老法师的光碟,这是我最初和老法师结的缘。然后就是我梦著老法师两次,第一次梦著老法师笑呵呵的瞅著我。我问师父,师父你干嘛笑呵呵瞅著我?师父还是笑呵呵的,没有说什么。第二次我又梦见师父,还是笑呵呵的瞅著我,我看见他的嘴是动的,就是表示他在说,但是我一点听不著师父在说什么,我只看到他的嘴在动。第二天早晨我就记住了四句话,我就想是不是就是昨天晚上我作梦的时候,我看见师父嘴在动,我没听到声,但是这个话我知道了,就是「净念相继念弥陀,空亦有来有亦空,吾是佛陀一弟子,师承一脉去极乐」。你看,师父嘴动我没听到声,第二天早上我把这四句话我写下来了,写下来第一个字竖著一念,「净空吾师」。我脑袋虽然比较笨,但是我一下子就想,是不是告诉我净空老法师是我的老师?吾就是我的意思,净空吾师。这就是我第二个和师父结的缘。

  第三个缘就是师父发现了我二00三年那张光碟「信念」,他一算时间八年了,这人还活没活著?师父就让香港的同修联系联系,查查我这个人还在不在人世,就这个意思,后来我和师父见面师父告诉我的。一查这个人真还在,后来师父跟我通电话,约请我到香港来,我第一次傻呼呼的给拒绝了。不是直接拒绝师父的,是身边的同修跟我说的,师父约请你到香港来。我当时我就这么回答的,我不去,香港在哪我哪也找不著,我哈尔滨还几个地方找不著。你看我在哈尔滨多少年,一九五四年搬到哈尔滨的,到现在哈尔滨有数的几个地方我能找著,其他地方我全部找不著。你现在问我家住在哪,我就是不想保密我都说不出来,什么街、什么号、哪个区,一概不知道,就这样。所以第一次叫我拒绝了。因为当时有六个佛友在场,说你不对,师父约请你上香港,你怎么一口回绝?这叫拒缘。我说:那错了,下把不拒了。结果过半个月,第二次电话又约请我来香港,我当时回答更痛快,我说上次拒缘拒错了,这次不拒了,让我去我就去,我找不著,我找个人领著我去。那就是我二0一0年四月四日第一次来香港,第一次见师父。这次是我第八次来香港,第八次见师父。

  我看了师父的光碟,跟师父面对面的接触以后,确实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一再是说,我这个剩命是师父给我救的,我的慧命是师父给我的,我两个命都是师父给的,应该这么说。因为当年那么困难,我真是不想再继续留在这个人世。你看,昨天我讲了,两个绝境,生活上的绝境,逼得你没有退路;生命上的绝境,医生告诉你随时面临死亡,这两个绝境,你说再加上其他重重的压力。我说那时候不知道谁给他们开会,所有的压力真是劈头盖脑的一起上,你这面都要死了,医生都说你随时面临死亡,那面的压力是一分一毫都不带减少的。就是这样,我得到了师父的光碟,我看明白了,我活过来了,所以我改变了我的命运。第一条,我从死改变到生,你说是不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所以昨天我告诉同修们,我能改变我的命运,我是跟师父学的,因为师父改变了他的命运,我想师父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现在我做到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你们人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掌握在别人手里。你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手里,你的命运一定能改变。靠谁来改变?靠你自己来改变,不要外求。怎么改变?听经念佛,阿弥陀佛最管用,是阿弥陀佛改变了我的命运,这是我跟大家说的最最实在的大实话。

  我那个时候,面临绝望的时候遇到了这套光碟,所以当时我就这么几句话对师父表示感恩。那时候我就这么告诉我的,说「遇恩师迷茫不再」,因为那时候我很迷茫,随时面对死亡,医生说三、五天也是你,三、五个月也是你,三、五年也是你,人家就这么说的,所以那时候很迷茫,没有现在这个境界。不是说对死就一丝一毫都不怕,没有达到那个境界,还是想活著,说实在的,一点谎话我都不会跟你们说的。但是我遇到老法师以后,我遇到了这套光碟,我就不再迷茫了,我一下子心豁亮了。「听经典智慧顿开」,智慧哪里来?我听经听来的,我开智慧了。怎么开的?我心定了,定才能开慧,就是这么一个道理。然后,「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从那时候起到现在,我就一直在往前走,只不过有时候可能速度慢一点,也有进进退退。遇到挫折和逆境的时候,也有过旁徨,能不能继续走下去?有那么二、三次,我自己都想趴下,趴下舒服,一了百了,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因为我的因缘比较好,我身边的佛友都是我的善知识,比如刁居士就呵斥我,你凭什么趴下?你趴下了,其他同修怎么办?多少人在看著你。一顿吆喝,把我吆喝醒了,我不敢趴下,我也不能趴下。好,不趴下,站著,所以就一直站到现在。

  我对老法师的感激之心可以这样说,无言以对,就是无法用什么样的语言能表达我的思想深处的真情实感。因为我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我也不太善於表达情感,我下面想用几首偈颂来表达我对师父他老人家的真情实感,我慢一点给大家读一读。明师非名师,就是说明白的师父,不是出名的师父,前一个是明白的明,后面那是名气的名。「明师非名师,明师是真师。真师教真相,切莫离明师」。这几句话挺清楚!第二首,「恩师对面坐,为我在演说。他在告诉我,莫要恋娑婆」。第三首,「八十八岁老人家,六十几载弘佛法。一部经典传天下,度众无量早回家」。第四首,「罕见老人大胸怀,荣辱不惊心坦然。笑对人生坎坷路,身心净洁六时安」。第五首,「一代宗师寓教於世,大智无我通达无碍。诸法平等法法第一,天地人师众生景仰」。下一首,「恩师慈眼望著我,彷佛殷殷在嘱托。六道轮回苦啊苦,速去西方见弥陀」。下一首,「发大愿,力弘大乘。信愿行,竭诚修行。倡净土,勇往直前。撒法雨,遍润群萌」。下一首,「弘愿悲心照大千,功德无量法界传。一花甲子讲妙法,救度众生离苦难」。下一首,「菩萨心量大,师为我表法。笑对千夫指,带众早回家」。最后一首,「恩师知我心,师生心相印。相视一抿笑,佛印传入心」。因为我用语言我表达不出来,我就用这些偈颂来表达我对恩师的尊敬和爱戴。

  尊师重道依明师,这个问题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因为师决定你这一生修行的成败,就咱们修行人来说,老师决定你一生修行的成败。你依师依对了,依的是一个明白的师父,明白什么?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依这样一位老师,你肯定你今生就成就了。如果你依师依错了,你到哪个道去了就很难说。所以劝勉大家,一定要睁开你的慧眼,好好选择一位明师,带你修行,带你前行,把你带回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对老师一定要拿出真正的真诚来,不是虚情假意的,不是挂在口头上的。如果你没有这个真诚实意,就是释迦牟尼佛站在你面前跟你讲、跟你说,你也什么学不到,因为什么?你没有真诚心。所以你要想得到,它的前提是你必须得尊重师父,尊重老师、信任老师,爱戴你的老师,这样老师教给你的东西你才能够接受。

  师父讲经的时候,就是《大经解演义》第十三册,第五百四十四集和第五百五十集,都有关於诚敬的论述,我在这里跟大家说,如果你们回去翻一翻这两集,听一听。有一段我给大家写下来、记下来了,现在读给大家听听。是这样说的,说现在修学佛经的人,学古圣先贤的人,我们从佛经这个原理原则来做标准,你就会发现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样的人真是凤毛麟角,找不到了。你要问为什么?印光大师答覆很简单,「诚敬」二字有没有?他有一分诚敬,他解一分如来真实义;他有十分诚敬,他解十分如来真实义。你有几分?如果一分都没有,你天天听,听上一百年不解如来真实义,你对於经教还有很多问题,关键在此地。为什么诚敬那么重要?给诸位说,诚敬是真心,诚是真实不虚,敬是恭敬没有傲慢。你看看,没有诚敬的是什么人?虚情假意、贡高我慢,这样的人,佛来跟他说,孔子来跟他说,没用,真的得不到利益。就我刚才说的这一大段话,是师父在这两集当中说的原话,我是原文摘抄来的,请大家有时间仔细的品味品味尊师多么重要,你要想真正学到东西,你一定要尊师。

  昨天我说了一句,我说咱们听师父的法,要把师父的真东西听来、听明白,然后要真干。你光听明白了,说这个我听明白了,和我没啥大关系,都是对别人说的,一点用处没有,你一点都不会长进,你更不会有成就。所以一定要诚敬、要尊重师父,老师教你怎么做,你就踏踏实实的做,一丝一毫都不要怀疑。你不要想这能行吗?这对吗?你要有一丝一毫的怀疑,你都不会有成就的。因为啥?你不相信老师,也不相信你自己,也不相信佛菩萨,你怎么能成就?

  下面我想再说说关於这个道的问题。不是道吗?我说现在的道是什么?如果用现代人的理解和解释就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是不是这样?世界观、人生观,再浅显一点说,就是你的人生之路怎么个选法、怎么个走法,人人都有不同的选择,选择的路不同,这个道不同,当然他最后的结局肯定是不同的。对於一个修行人来说,正法还是邪法你必须把它选准,你选择的是正法,你肯定你走的是直路;你选的是邪法,你就走到歪门邪道上去了。所以我刚才给大家读那首偈颂,就是明师非名师,就是明师是真,这是真重要,真师教真相。邪师教你都是假相,你把假的当成真的学来了,你说你能成就吗?所以最后一句告诉大家,切莫离明师,就是你好不容易把明师选到手,你可千万不要再离开。现在实践证明,有的人也确实是离开了明师,现在可能不知道后悔,也可能后悔了不好意思说,如果真的后悔了,赶快回到明师的身边来学正法。

  说学佛如履薄冰,选择明师至关重要。今天我在师父生日会上我说,昨天我说了一句,我说我郑重的跟大家说,净空老法师是这一个时代,就是我们现在,一位圣僧。如果以前我用的词是高僧大德,现在我用的词是圣僧,请大家仔细品味品味我为什么要这样说。我这样说也确实是做好了思想准备,可能还会挨炮轰,你每次去香港,你都长出点什么新东西,就是这样。我不能因为要保护自己,我该说的我不说,我该做的我不做,那不是我的性格,师父也没这么教我,我从师父那学来的就是说真话、做真事。什么是真事?佛门的事就是真事,就是大事,我就要说、就要做。至於我自己能如何如何,因为我都知道了,我早晚我是去极乐世界的,所以如何如何都没如何如何,听明白了吗?

  我们要是想今生能够成就自己、能够成佛,就要依这样的明师。这样的明师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不是太幸运了吗?你不是太幸福了吗?你为什么不知道珍惜?我珍惜我每一次来香港的机会,我珍惜每一次我见到师父的机会。因为我不想过多的打扰师父,我来了以后,我很少单独的和师父说点什么,真是这样。老人家那么大岁数了,一天已经够老人家忙呼辛苦的,我来了就是来了,我该干点什么干点什么,我见到师父,我就觉得很温暖、很温馨、很幸福,就够了,就足够了。

  在这里我想加一小段什么,就是说我是听师父讲经时候提到的,说哈尔滨有人在传一种法,叫什么?叫快速成佛法。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如果没有错的话,就是叫快速成佛法。我不出门,我消息比较闭塞,我也不让刁居士和大云老往我那跑,有事我找她们,没事你们都搁家里好好念佛,我是这样的。所以我消息很闭塞。如果不是听师父讲到这件事,我身在哈尔滨还真不知道有这个事,还有个快速成佛法。现在也确实这样,师也多,有人自称老师,有人自称大师。我想观音菩萨才是大士,现在有人竟自称大师,比观音菩萨还高,我也不知道这个大师是怎么个师法。所以说现在师多、法也多,时不常的就刮出一股风,完了就出来一个法,就一波人就跟著呼呼呼呼就学这个法。反正这几年就我知道,哈尔滨这个风是没断,时不常就刮。我说这个风都是谁掀起来的?这个快速成佛法是怎么个快速法?反正他跟我学说的是什么什么,也有阿弥陀佛这个字样在里面,但是一长串,说完了我也没记住,我就记住个阿弥陀佛。我说既然有个快速成佛法,我心里琢磨,三千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我们的世尊咋没把这个法教给我们?要有那么个法,三千多年了,众生早都统统成佛了,怎么现在才出来一个快速成佛法?

  现在既然提到这个,我就想不管什么风吹出来,人家吹什么风你干涉不著,但是你自己能不能有点小智慧?没有,咱们有点小聪明也好。你能不能睁开你那,说你是慧眼不行,因为你要是慧眼,你肯定不跟风跑。你说睁开你的双眼,睁开你的双眼好好看,一定要把它看明白,不要东风来你跟著东风跑,西风来你跟著西风跑,把自己跑得一塌糊涂,最后跑到三恶道去了。你说怎么办?你苦不苦?你亏不亏?你遇到佛法,也遇到净土法门,甚至你也是学老法师这个法的,结果最后你跑三恶道去了,你怨谁?你为什么上一次当不吸取教训?上一次当,吃一次亏,后一次悔。完了再刮风,你又一次吃亏,又一次上当,又一次后悔,反反覆覆,没完没了,我不知道你能重复多少次,你才能了结这个事。你要这么反反覆覆的,不说没救也差不多了。我这个话说得比较重,希望同修们能理解我急迫的心情。现在对我来说,非常时期我就得说点非常的话。我再说一遍,非常时期我就得说点非常的话。

  所以说不管是什么快速成佛法,还是慢速成佛法,还是其他什么别的法,对我来说一点干扰没有。因为什么?不管你是什么法,反正我就认准阿弥陀佛,你愿意啥法啥法,我连听都不听,别说我再跟著跑。我现在可以说,必须得有定力,修行人,哪怕你选错了你定那,我都服你,因为你就这个水平,你就这个因缘,你把它选错了。你不能老跑,今天跑东家,明天跑西家,后天跑那家去了,你这么跑,你真是把自己跑到三恶道去了。因为咱们不是说八面来风吹不动吗?现在是八面吗?一面风就把你吹得直卡跟头,不是这样吗?我们真正的念佛人,认准净土法门,认准西方极乐世界,认准阿弥陀佛,得做到什么?一百面来风都要闻声不动,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打电话也好,来信也好,问我,我该怎么修?说实在有时候我真是,真生气、假生气你们知道,真是有点气得慌,到现在还问我,我该怎么修?阿弥陀佛四个字,你就牢牢给它把握住,绵绵密密的念,多简单。你还每次见著我,都是我怎么修,来一封信我怎么修,你要给他回电话,叨住你电话号更糟糕,三天、二天来个电话,刘老师你再跟我说说我得怎么修,过个五、六天又来电话还是这个题,所以逼得我不得不把手机关掉。反正我也不太会用手机,这也是。上一次给北京一个同修回个电话,结果不知道怎么的,它就黑屏了,没音,也没影了,完了没说五句话,我心里想对不起,人家那边还等著我说话,我这边黑屏了。过了好几天我把大云叫去,我说大云给我看看,我手机黑屏。反正我看大云是笑了,这老太太又弄糊涂了,黑屏了,电话就通那三、五句话。所以说你要是认准了阿弥陀佛,你什么风你也别动了,在这时候你再左摇右摆的,释迦牟尼佛也救不了你,阿弥陀佛也救不了你,那谁能救你?那就谁招呼你就跟谁去,没办法。过去我也比较急,现在我也知道了,就是这个缘,我就牢牢记住佛经那四句话,用它来劝我自己,末法众生刚强难化,你都心里明白,你还著的哪门的急?我自己劝我自己。所以我现在我不著急了,但是我该说的我还得说。

  第一部分说了这么多,时间都剩不多了,第二部分没时间说了,是不是简单的再把第二部分跟大家说说。第二部分我想讲什么?关於承传佛法悟真谛的问题,首先说一说关於承传佛法的问题,在这里我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为什么要承传佛法?这个回答很简单,用通俗的话说,举个例子,就像我们每个家族这样,你得有接班人,后继有人。我们佛门也是这样,我们佛门也要传灯,是不是?所以必须得有传宗接代的,必须得后继有人。所以如果我们佛门后继无人,佛法是要灭掉的,不能让佛法灭掉,所以我们要承传。如果真是佛法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灭了,或者比现在更衰了,我们是不是千古罪人?所以我必须得承传佛法,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谁来承传?佛门的四众弟子,四众弟子人人有责。你别觉得我是居士和我没关系,有出家人在传,由他们来承传,错,四众弟子人人有责。怎么个传法?得和谐,对不对?得僧赞僧,佛法才能兴,你才能承传。所以劝勉佛门的四众弟子,千万要搞六和敬,不要搞排斥,不要争个你高我低,不要斗个你输我赢,真正的佛门弟子不搞争、不搞斗,而是要搞六和敬,这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我们每个人都对对号,你自己做得如何?你是搞和,还是在搞争、在搞斗?能不能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只准许别人和你争和你斗,你不许和别人争和别人斗。你这个手不举起来,他那个巴掌,他伸过来他拍不著,他拍不响,只有两个巴掌拍在一起它才会响的。这个问题咱们能不能把它提高到一个高度来认识。

  佛门弟子搞你争我斗,这是败坏佛法,是在损坏佛教,你在给佛教抹黑,让人家不信佛的人看了以后人家笑话,人家说信佛的人还这样,你看他们打得多热闹、骂得多热闹。我们千万不可以这样做。我就觉得每当我听到这样的消息的时候,我就觉得心里好痛好痛,为什么我们修行人还能有这样的思想境界,非得要争一争、斗一斗谁高谁低?我说一般高。现在如果有人要跟我斗,跟我叫号,我赶快举手投降,我服你,你高、你赢,行不行?你别再找我斗了,你也别找任何别人斗,把心思好好用在弘扬佛法上,做一个佛门的好弟子。要不你一说世尊是我们的老师,你不觉得是一种耻辱吗?释迦牟尼佛所有的经典没教我们争、没教我们斗、没教我们排斥;净空老法师,我们学净空老法师的法,看老法师的光碟,师父没教我们。有些人说我太懦弱,人家那么说你,你为啥不站出来?我说我不会站出去的,因为师父没教我,我从师父那没学这招,真是这样的。没关系,咱们就认输服软,阿弥陀佛,能怎么的,能少块肉吗?不能。完了咱们还不累得慌,是不是?咱们干的是正事。什么是正事?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这是正事。这是我说的怎么样承传。

  第三个是承传什么?具体了,承传《无量寿经》会集本,承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我们就要承传这个。释迦牟尼佛讲法四十九年,老法师讲法五十五年,说的就是这个。我们要把这个抓住、抓准了,不放手,你就是最好的承传佛法的佛弟子,不用说别的。如果说释迦牟尼佛把无上妙法传给我们了,那个妙法是什么?就是《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付法者是谁大家知不知道?不是说传法、传法吗?付法传心,付法者是阿难尊者,传心者是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大家都知道是禅宗的一代宗师,据说现在老人家已经三千多岁,还在鸡足山。反正咱们没有那功夫,也没看到过,有人有功夫,可能也有那个缘,看到过。你说你信不信?反正我信,我信大迦叶他老人家还在咱们人间,在为我们表法,只是我们肉眼凡胎不认识而已。

  是不是这个法是传给某个人?譬如说像师父现在讲法,我跟大家说过,我跟有些同修说过,我说你们理不理解,师父传法他是敞开的,他不是说关起门来传给某一个人。我说师父不偏不向,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谁真正得到了这个东西,那是看你自己。不是师父说对我说一样,对你说一样,对他又说一样,不是这样的。因为师父讲法,网络资讯这么发达,人人都可以听,现在都具备这个条件,你能否得到这个法,关键在於你的根机,在於你的缘分。你想《大般若》是六百卷,实际六百卷说的啥?六百卷说的就是最重要告诉大家《无量寿经》,告诉大家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你六百卷《大般若》,你一辈子能读完可能都不错,最后给你捋出了这个道是这么明朗,你非得要去费那个劲,你说你是不是有点傻?第二个问题今天没有讲完,后面还有一点点,明天在讲第三节课之前,我再把它稍带上一点就可以了。今天时间到了,就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尊师重道依明师 承传佛法悟真谛  刘素云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14/3/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154-000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刘素云       尊师重道)(五明学佛网:刘素云       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田光烈教授:谈尊师重道 

 仁焕法师:尊师重道 依教奉行 

 刘素云:真正的修行人,一定是少言寡语 

 刘素云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失、习气就是开悟 

 刘素云:对任何人都要谦虚恭敬,不得傲慢无礼 

 刘素云:我们念佛了吗?没念佛呀! 

 刘素云:一个人一生最快乐的是没有冤家,没有对头,没有对立 

 刘素云:佛教讲的“八风”是什么? 

 刘素云:愿力要是超过业力,业力就不起作用 

 刘素云:有些同修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境界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素云:老实念佛,念佛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