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快乐源于找回自我


   日期:2009/11/2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快乐源于找回自我

夫子山闲人 文

孔子一生追求快乐,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是快乐的。《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治学、交友、悟道、接人待物、修身独处都是快乐的,不仅如此他还要安贫乐道、乐而忘忧,乐此不疲,不知老之将至。谁都知道人生是苦的,人身有生、老、病、死,每个事物都逃不出成、住、坏、空的命运。说实话这世间只有白痴和圣人才能真正做到快乐,如佛家所讲,烦恼即菩提,关键是一个“转”字,孔子一生悲惨苦难,人生的三大悲剧他基本都赶上了,幼年丧父,中年出妻,老年丧子,政治失意抱负不得施展,然而他依旧快乐地做他的"流浪狗",在《论语》中我们读不出一个“苦”字,而“乐”却随处可见。足见孔子的秘诀是,人生是苦的,人心却应该是乐的,苦中作乐再苦也不苦。

快乐中有超脱。孔子的人生是旷达的,他能够甩开名利得失,追求一种真正的心灵生活。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多次称赞颜回,高度评价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其实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但凡圣贤之人都不会为了名利得失而丢失自我,“子罕言利”,在《论语》中孔子很少谈到利害,凡是谈“利”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这些正是我们这些现代人要学习的,为什么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思想却困顿落后了?有多少人在物欲横流中梦想颠倒迷失自己,对于他们找回自我才是当务之急。

快乐中有智慧。快乐是一种感觉,与贫富贵贱无关。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安贫乐道、富而好礼,若果能如此,这正是和谐社会的体现。我们的眼睛大部分时间都是向外观看,追求名利得失,很少问询自己“我心何在?”其实人更应该追求如何内心安适,仰俯无愧,活得踏实,一切烦恼源自执著一个“我”字,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放得下,所以我们要向孔子那样,懂得笑看得失、淡观荣辱,懂得慈悲为怀,懂得知足常乐,懂得放下,找回心灵的自由,如能如此那你就是快乐的人,这样的人生就是最幸福的。知道这些,那我们就做自己的贵人,把欢笑挂在脸上,让自己快乐起来,让所有见到你的人都感到喜悦,由此你的人生一定会走向瑰丽多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安贫乐道       烦恼即菩提)(五明学佛网:安贫乐道       烦恼即菩提)  

 许智铭居士:谈本有今无和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 

 张秉全居士: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一、烦恼即菩提 

 王雷泉教授:禅宗对“烦恼即菩提”的阐释 

 沈海燕教授:烦恼即菩提——天台善恶相即的理论 

 大安法师:安贫乐道惟慧是业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 

 宏圆法师:众生即佛烦恼即菩提 

 净土法门法师:日常生活,要常生知足、安贫乐道之心 

 独尊湛现:人生的苦与乐只在一念间,烦恼即菩提 

 虚云老和尚:烦恼即菩提,要自己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