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见善知识过


   日期:2013/12/30 21: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讲记》

  这个里头最难的,见善知识过。这个我们过去在街坊福利会的时候讲过,那是哪一章?“文殊菩萨章”,《四十华严》“文殊菩萨章”。好象还有单片的光盘,我看到有流通的。不见善知识过,你才能成就!善知识有没有过失?有过失的很多,为什么?他没有证果,他没有成佛,中国古大德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天台大师教导我们,如何观察善知识。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日本也承认,也肯定。我去访问日本,日本人讲日本有这个说法,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他教给我们,“能说不能行”,他所讲的一点都没错,没有把佛的意思讲错,他说的是正法,但是他自己不能完全做到。这个不能行,不是说他一点都没有做到,他做到了几分之几,还有很多没有做到。这是什么人?我们应该怎么样看他?“国之师也”,这是善知识,这是好老师,我们要跟他学习。“能说又能行”,他所讲的自己完全做到了,“国之宝也”,那是国宝。所以国宝跟国师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国宝”能说能行,“国师”能说未必能行。这两种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都是我们的好老师。

  如果你要找这个人十全十美,一点过失都没有,你找不到,你这一生修学的机会统统丧失尽。你到哪里学?说老实话,连释迦牟尼佛都有过失,你也没有瞧在眼睛里头,孔老夫子也有过失。所以我们首先要想一想,我自己本身有没有过失?

  什么人能修行成就?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这一生能够有一点点成就,我知道自己一身过失,别人有没有过失?别人都没有过失。别人是什么?是佛是菩萨在我面前示现的。这种看法是文殊菩萨教善财的(善财是他的学生),你要想一生成佛,你要用这种心态看老师。

  所以五十三参里面,五十三参说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接触的社会大众,佛把他归纳五十三大类,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为什么善财童子心目当中都是佛菩萨?他把境界转过来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所示现的,有顺境善缘,有逆境恶缘,给我们做示范,教我们怎样学习。顺境,我们生活环境称心如意,顺境,顺着自己的心意;善缘,跟我们相处都是好人。好,这个环境好!不能有贪恋的心,你在那里面起了贪爱,留恋,你就堕落。第二类的,逆境,环境非常恶劣,修行好象处处都有障碍;遇到的人,恶缘,都是冤亲债主,好象都是找麻烦的。这个里头要练什么?不起瞋恚。换句话说,一切时一切处,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你的清净平等觉在哪里修的?是在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练出来的!你自己要懂得,你要晓得怎样磨炼。练到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过,不见世间过,你的功夫境界就跟六祖惠能大师平等。世间人一般的时候,只见别人过,不知道自己过,这样的心态永远不能成就。不管你怎么精进,不管你怎么用功,你来生还是搞六道轮回,你出离不了六道轮回。

  文殊菩萨教善财,见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包括一切人,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一切矿物,看他什么?动物(包括人),你看他的佛性,植物跟矿物,你看它的法性,你从这上看。这个就是讲从相上见性,你的心纯净纯善,为什么?相是假的,性是真的,性是能变,相是所变。从相上要见性,你成功了,你修成了。你在相上要生起妄想分别执著,那你就大错特错。

  所以善财在文殊菩萨会上证得了根本智,这个就毕业了。毕业出去参学,参学成就后得智,你的智慧才圆满;后得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不是闭门造车能成就,不是,它要接触一切人事物,才能成就无所不知,这就是五十三参。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778卷)【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华严经       善知识)(五明学佛网:华严经       善知识)  

 魏道儒教授: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 

 潘桂明教授:李通玄的东方智慧论──《新华严经论》札记 

 陈兵教授:怎样参访善知识? 

 明一法师:《华严经》中“不可说” 

 杨维中教授:论《华严经·十地品》的佛学思想及其对中国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