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元音老人:心念耳闻,是修法的要诀


   日期:2009/7/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念耳闻”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总原则。

《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针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具体根性,指出了这种修法是最合适的教法,修行人不可不忘。(当然,净宗提倡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法,则是更将这个原则引伸到了极处!)念佛念咒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形式虽不一,但“心念耳闻”是总的原则。

元音老人开示:“打坐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法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建议大家持咒时不用配合呼吸。持咒时用心念耳闻的方法最好,就是心中默念(心窝那个部位在默念),用耳朵来听默念的声音,时间一长就能听得清清楚楚。同时,意念一下(或持咒之前想一下就行,然后就不用再想了)默念时的声音全部回到腹部。有大德说,如此默念持诵经咒的功德比出声持诵的大。

附一 元音老人:心念耳闻,如法修行

大家注意,修法时一定要心念耳闻,要如法,绝对不能嘴念咒而心想别样事情,有口无心,没用处。念佛也是一样,念“阿弥陀佛”,口念心散乱,思想乱七八糟,佛号念不上,将来西方极乐世界升不到,因为心太乱了。心不清净,佛现身时,也看不见。

永明寿大师说(永明寿大师是禅宗大祖师,又是净土宗大祖师,他是法眼宗的徒孙,最后皈心净土,所以是净土宗大祖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徒然”。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心如水也。心水清净,就像河里的水清静了,天上的月亮影子就显现出来,阿弥陀佛等于是天上的月亮,我们的心等于是水,水不清净,天上的月亮显现不出来,心不清静阿弥陀佛在你心里显不出来,那就见不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就不能往生了。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以一句弥陀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抓住,清凊静静地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根当中意根是最难摄的,一静下来,妄想就来了。因为动惯了,不静下来还不知道,有时候心乱,还不知道,静下来后就容易看见。这是什么缘故?因为水清静了,泥沙沉下来就看见了,水不清静,就看不见泥沙,所以坐下来就看见了。妄念颠倒,很难掌握住不起妄念,所以要用心念耳闻的办法来抓摄六根,把妄想打断、身心脕落,本来的佛性就显现了。所以,如法修持非常重要,不如法修持就不能见性。大家修心中心法,修了很多时了,应该有所成就。为什么呢?因为本来是佛,只要肯放下,就能恢复本来,就能见道。修了很多时,为什么还不行呢?就是因为不如法。

第一种不如法的人就是坐坐停停,停停坐坐,今天坐坐,明天说身体不好、事情很忙,就把功夫耽搁下来,这样修就不行。譬如烧饭,饭没烧好就拿下来,冷一冷然后再烧,再拿下来,这饭就烧僵了。我们学法修行,犹如逆水行舟,若不用劲撑船,船就被水冲下来,所以断断续续修行不好。

第二种是没有心念耳闻,耳朵没有在听,而是一面念咒,一面打妄想:“这个事怎么办?那个事怎么解决?”这就是不如法,妄心就斩不断,斩不断怎么打得开本来呢?怎么见得到本性呢?

第三种重要原因是下坐时不观照,忘记掉了。在坐上修法勤勤恳恳,下坐后随妄念转,跟着境界跑,等于一嚗十寒,功夫很难做上。尤其是现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比如大家都做股票,心思都到股票上去了,“唉呀,我买的股票赚钱了吧,涨价了吧,跌价了吧,折本了吧。”颠颠倒倒地妄想,不观照。用功需时时观照,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要跟着跑,要了了觉知这能说、能见、能闻的是我的本性,不为境转才行。这些缺点不改进不能见道。

附二 何谓口念耳闻、心念耳闻、心念心闻,三者有何不同?

普通修念无相密法、念佛法有三个层次境界,一为“口念耳闻”,二为“心念耳闻”,三为“心念心闻”等。初机行者所做修法均是“口念耳闻”,起码要修入“心念耳闻”,才有一点境界的样子,而“心念心闻”是心眼有开或微开的人之境界。兹将其用功方法及现象,在此向各同参略述。

“口念耳闻”是初修行者的状态,用口念时系受诸于第六意识控制,由“动身发语独为最”的偈语可知:“嘴巴发语音是由第六意识控制”。念咒或念佛者只觉得嘴巴在动,咒或佛号从嘴巴出,若用解剖生理去感觉,口与头内脑中意念不相契合,亦即与心格格不入之感觉。若也用耳根去观嘴巴念出的声音,守住此声音即不会被外境牵引而成念佛不专心,此符阖第一阶段修行是在断外尘缘之说。

此现象只有进入第二阶段的行者,才能真确地体会第一阶段“口念耳闻”与“心念耳闻”之不同。“口念耳闻”,即嘴巴在动的时候,专心用耳朵听声音,因为若不听声音,就很容易打妄想。念时念得太大声会伤气,因为气一直放出去,所以嘴巴在念时,气要含在嘴巴里面,不要一直往外吐出去,要让气回流入喉头灌到丹田,这才是正法。若行者修完法会觉得很累,可能就是念咒时,把气一直吐出去所造成。正确方法是吸一口气后,把气含在嘴巴,不要主动的把气吐出去,念咒时,让气在嘴巴里面,咕噜、咕噜返回喉咙而到丹田,只有一点点气从嘴巴跑出去。这样愈专心念咒,气愈旺,等到这样慢慢专心念咒,气通到头部时,这时就要进到“心念耳闻”阶段。

当念咒、念佛有成后,体中气机会入头壳脑内,可由自性觉知察觉到咒语或佛号发出的地点,如此即可进入“心念耳闻”之第二层次修行。“心念耳闻”是嘴巴已不大能自在地动,仅能微微地动,而脑筋处亦出心声,利用耳朵注意口出之微微声音及前额脑筋处发出的心声,此时已可忘记外来的干扰尘境。这是一个重点,很多人就是在这个阶段,没办法专心用耳根把咒抓住。如果可以抓住的话,能发觉脑筋里有字出来,一个字接一个字出来,若你不是很专心去抓它,就容易起妄想。至此阶段,要像“猫咬住死老鼠”不放。这样就是如可觉知的我,去抓住从上额头那里飘念头出来的那个点。如此,每个字都不放过。

如何又是“心念心闻”?可觉知的主人翁才是“真心”,用此心来闻从头脑顶端流露出来的念佛声、念咒声,这就是“心念心闻”。会起心动念的心,本来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或第七意识的妄想心,而另外还有一可觉知起心动念或念从何处起的心。在用功方法上,此境界夹杂着嘴巴能动、微动、不能动、又能动的轮流状态。嘴巴能动、微动,念头都能从上额头处出来,咒是从那里出来的;从咒出来的起点,觉知的心就要抓住它,抓着它不放。这跟我们在看妄想念“猫抓老鼠”不一样,仔细分析“猫抓老鼠”,有好几种境界。如果妄想心一直起来,我看着妄想念,不被它所转,那个也是“猫在抓老鼠”,是不为妄想境所转。

现在修法,咒是自己冒出来的,主人翁要抓这个,一字一字从窠臼出来的那一点地方抓着,一丝一毫不能放下,不要说脚或身体在痛,若再注意那里,心就注意到痛了,不会注意咒出来的那一点了,这就没有咬到死老鼠。因此,“心念耳闻”是嘴巴微念,耳朵去听它,再来的“心念心闻”就是用主人翁去闻心声。

其实,万法都是一样的,观痛也一样,用主人翁来观哪里痛,一直抓着痛的那一点,是用色身在修;同样的道理,现在不修身根,而是修心根。我在观那边痛,谁可以观?谁被观?只是换个角度,观的“人”都一样,但是被观的对象变成心根,念头要出来的那个,而且不要放弃那念头,抓住念头就不要放弃,不要被脚痛、声音、…拉走,一拉走后,工夫就白用了。

同学不必用双盘坐三、四小时,可以用双盘坐一、二小时后换成单盘,去专心持咒。起先抓着咒语,口念耳闻,修得如法时,才会知道气怎么一直窜到脑筋里面。第二阶段的“心念耳闻”,做到很得力的时候,不会被外在杂音抓走,或被内在妄想念抓住,耳朵一直在咒语上,这样气自然会冲到头部内,头顶处“啵”一下,你就知道气进去了,此时还是用“心念耳闻”。气入脑中以后,动嘴巴好像是多余的,气会逼得嘴巴仅能微动,声也变成气声,如此就是“心念耳闻”的境界。

最后,主人翁已经完全现出来了,当嘴巴动不起来时,觉知的“真心”就可以抓着从上额头咒语自然出来的那一点抓住它,这就是“心念心闻”的境界,不必用耳根来闻,因已无微声或气声,只有心声心念而已。到最后连念咒、念佛的心声也会起不来了,就进入一真法界,了了知觉而无其它杂念。此时身体的某地方气账或只觉脚微痛或无觉,进入如如自在的禅定之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元音       修法)(五明学佛网:元音       修法)  

 楼宇烈教授: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四章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三章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一章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上师阿弥陀佛修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修法与修道的区别 

 许智铭居士:谈鸯掘摩与诸尊者论修法 

 傅味琴居士:大乘道圆满修法(1~9) 

 星云法师:禅修法门 

 星云法师:律修法门 

 星云法师:净修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