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女记者手记:学佛就象谈恋爱


   日期:2012/11/7 12: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女记者手记:学佛就象谈恋爱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

 

这是什么?

这是一首诗。大家都读得懂。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我要写学佛,却写这样的诗歌。其实诗不是我写的,它的作者是环悟克勤禅师。说环悟克勤禅师,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那么说他的师父:法演禅师,您应该知道吧。法演禅师,俗姓邓,绵州巴西(今四川绵阳县)人。少年出家,先在成都学习《唯识》,后禅游各地,历时15年,最后得法于白云守端。因其较长时间在湖北蕲春县五祖寺开堂说法,所以禅宗史上称他为五祖法演”。

环悟克勤禅师和五祖禅师的相遇,有段故事。

 

克勤禅师儿时记忆力极好,日记千言。一日,克勤禅师偶游妙寂寺,见到佛书,读之再三,如获旧物,怅然不已,谓同伴曰:予殆过去沙门也。(我过去一定是出家人)。于是便立志出家,依寺僧自省法师落发,后又从文照法师学习讲说,从敏行法师学习《首楞严经》,不知疲倦。


  一次,克勤禅师得了重病,病得快要死了,痛苦不已。回想起平生所学,在病死到来之际,一点都帮不上忙,克勤禅师感叹道:诸佛涅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声求色见,宜其无以死也!于是病好之后,克勤禅师便放弃了过去那种沉溺于文字知见的做法,离开了妙寂寺,往参宗门大德。


  克勤禅师首先来到黄檗真觉惟胜禅师座下。惟胜禅师是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一日,惟胜禅师创臂出血,告诉克勤禅师道:此曹溪一滴也。克勤禅师一听,惊诧不已,良久才说:道固如是乎?
  于是,克勤禅师便徒步出蜀,遍参禅德。他先后礼谒了玉泉皓、金銮信、大沩喆、黄龙心、东林总等大德,都被他们视为法器。晦堂祖心禅师曾告诉他说: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
  克勤禅师最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克勤禅师因为博通经教,加上参过不少禅门宿德,因此他有很重的豪辩之习气。为了将克勤禅师锻造为一代法将,法演禅师对克勤禅师要求非常严格,决不徇一丝一毫的人情。凡克勤禅师所尽机用,法演禅师皆不认可。
  一日,克勤禅师入室请益,没谈上几句,又与法演禅师争辩起来。法演禅师很不高兴,便说道:是可以敌生死乎?他日涅槃堂孤灯独照时(指死亡来临时)自验看!
  克勤禅师被逼得无路可走,生大懊恼,居然出言不逊,然后忿然而去。 法演禅师也不阻拦,只是说:待你著一顿热病打时,方思量我在

 

克勤禅师离开五祖后,来到金山,不久便染上了严重的伤寒,身体困顿无力。克勤禅师试图用平日所学,来应对眼前的这场疾病,可是一点都不得力。(我们这些所谓学佛人,无论语言文字如何般若,病时死时才是真考验!!!)这时,他才想起临走时五祖法演禅师对他所说的话,于是心中发誓道:我病稍间(稍微好一点),即归五祖。


  克勤禅师病愈后,果然重新回到了五祖。法演禅师一见,非常高兴,于是令他入住侍者寮。


  半个月之后,适逢部使者陈氏解印还蜀,前来五祖礼谒问道。
  法演禅师道: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祇要檀郎认得声
  部使者一听,惘然莫测,唯应喏喏
  法演禅师道:且子细。
  
  当时,克勤禅师正侍立于侧,听到这两句诗,恍然有省。
  部使者走后,克勤问法演禅师:“我听到您说小艳诗,提刑明白吗?
  法演禅师道:他只认得声。
  克勤禅师问道: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甚么却不是?
  
  法演禅师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聻(,呢)!
  克勤禅师忽然大悟,连忙走出丈室,这时,正好看见一只鸡飞上栏干,鼓翅而鸣。克勤禅师自言自语道:此岂不是声?
  
  于是克勤禅师便袖里笼着香,重新入丈室,向法演禅师报告他刚才所得,呈偈曰: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

 

法演禅师一听,知道他已经彻悟,非常高兴,说道: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
  法演禅师于是遍告山中修行的大德们说:我侍者参得禅也。
  从此以后,克勤禅师便被推为上座,与五祖座下其他两位得法弟子佛鉴慧懃、佛眼清远,并称三佛。

这个故事,到底说什么?艳诗到底写什么?细思量。

一天,克勤、慧懃、清远三人陪侍法演禅师,夜话于山间凉亭之上。回来时,灯已经灭了,四面漆黑一团。
  法演禅师吩咐三人道:各人下一转语。
  慧懃禅师道:彩凤舞丹霄。
  清远禅师道:铁蛇横古路。
  克勤禅师道:看脚下。
  法演禅师听了这三人所下的转语,说道:灭吾宗者,乃克勤尔!
  可见,克勤禅师的作略迥异乎两位师兄。看脚下这三字,虽平实而最有力量。日用中若能如此用功,即步步踏着实处。

因为门庭日渐兴盛,法演禅师后来命众又新建了一座东厨,厨房当庭有一棵大树,长得非常茂盛,但是对厨房有所妨碍。当时克勤禅师负责寺务。法演禅师事先嘱咐道:树子纵碍不可伐。可是后来克勤禅师还是让人把那棵树砍掉了。法演禅师非常震怒,举着拄杖追打克勤禅师,克勤禅师连忙逃避。
  就在跑的过程中,他突然猛省:此临济用处耳!
  于是便停下,接过法演禅师手中的拄杖,说道:老贼,我识得你也。
  法演禅师一听,哈哈大笑。从此便与克勤禅师分座接众。


  

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克勤禅师辞别五祖,回蜀看望老母。五祖山诸长老相谓曰:道西行矣!
  克勤禅师回到成都后,四众迓拜。后应成都帅翰林郭公知章之邀请,开法于六祖山,继而移住昭觉寺。政和年间(1111-1118),克勤禅师辞去住持之职,复出峡南游于荆楚。
  在荆南,克勤禅师拜访了大居士张商英(无尽)。张商英是兜率从悦禅师之得法弟子,堪称饱参之士,以道学自居,眼界颇高,诸方禅德,少有被他推许的。克勤禅师跟张商英谈起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等四法界。当谈到理事无碍法界时,克勤禅师便问:此可说禅乎?
  张商英道:正好说禅。
  克勤禅师笑道:不然,正是法界量里在(还是落在理事等名相差别当中),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干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净偈曰:  
  事事无碍,如意自在。  
  手把猪头,口诵净戒。  
  趁出YIN房,未还酒债。 
  十字街头,解开布袋。”

  张商英听完这一段开示,如醍醐灌顶,赞叹道: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 于是便向克勤禅师执以师礼。

  
  在金山寺,高宗皇帝曾诏见克勤禅师,请问佛法。
  克勤禅师道:陛下以孝心理天下,西竺法以一心统万殊,真俗虽异,一心初无间然(没有差别)。
  高宗听了,非常高兴,遂赐圆悟禅师之号。

看了环悟克勤禅师的故事,明白前文的小艳诗写什么了吗?那诗歌名字叫《无题》。学佛就是这样,无题。你如何说得清楚学佛的机缘和契机,如何说得清楚心灵的感动和震撼,如何说得清楚心性的教化和提升……那少年郎,一段暧昧往事,就是这个红尘的沉浮。貌似几多温情,几多烂漫,到头只是梦一场。回头时,那人还灯火处,可是星转斗移,一切面目全非。心底突然触动,原来,是这样……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经过的事,那些爱和恨的痕迹,生和死的轮回,求道不得的茫然,问路有方的喜悦,正是“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

学佛就象谈恋爱。“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其实,哪里有什么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一门啊。律宗的戒律是为了定,定才生智慧。禅宗的禅,就是静观中明心见智慧。密宗的修心就是次第花开见本性。华严十玄缘起无碍见真如,真如就是本性。维识宗讲究性相圆融,性相圆融就是明心见性,就是万法归一。万法归一,就是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就是一心念佛

是的,一心念佛。学佛就像谈恋爱。我们把阿弥陀佛想成慈父善母,思念来得不是那么迫切。把阿弥陀佛想成前世情人吧,来生一定要相聚!一定要相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