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百年虚云》经典台词


   日期:2012/9/9 9: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百年虚云》经典台词


前贤寒山曾问拾得:在人世间如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者,该如何处置乎?
拾得说: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
当虚云法师同意应慈禧太后懿旨前去伴驾西行时,对你我既身入空门,难道你就不怕被别人讥笑攀附权贵吗?的回答。

虚云:成与不成,就看福报和造化了。

虚云:心中有佛,何须他人唠叨啊。

虚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伊妹:要是刚才大师父不救我,我已经到岸了。
虚云:不。那不是岸,是深渊。......人生难得,活着能做许多善事。这些事情能帮助人消除罪业。
虚云:一切业障源皆从妄想生。

虚云:心中有佛,佛在眼前;心中无佛,佛在天边。

虚云:这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就好比是吃饭、睡觉一样,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幽莲:那干这种粗活也叫修行吗?
虚云:不要以为只有诵经拜佛行香坐禅才是修行,修行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体现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祖师们说得好啊,运水搬柴无不是道哇。

虚云:佛是自己修得的、证得的,仅仅依靠外力是不能使你成佛的。只有自己勤修善道,拨开自己心头的迷雾,才可以见太阳。......六祖说过,一念迷是魔,一念悟即佛。就是说,你放下恶念的那一刻就是佛。

吴礼:我们紧赶慢赶赶到丽江,却在这儿打了一天的坐,我都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虚云:想了一天也没想明白?其实万物都在变。事情都在发展。今天已经和昨天不一样了,明天还要变。该做的事情要做。有的时候等也是在做。

虚云:这一板打下去 你会觉得冤枉吗?
梦灵:不,师父。族有族法,家有家规。我该受到惩罚。
(打了一阵板子后)
虚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梦灵:苦难就是福祉,烦恼就是菩提。师父,您说过这是佛佗的恩赐。


广济:老和尚,你要干什么?
虚云:房子都要拆了,你要坐就到别处去坐吧。
广济:老和尚,你好不讲道理。凭什么锯断我打坐的木板?是谁让你进来的?
虚云:法师整天坐在房梁上打坐,你图个什么呀?
广济:当然是顿悟成佛。
虚云:悟到什么了吗?
广济:五蕴非有,一切皆空。
虚云:既然一切皆空,你哪来的那么大脾气?既然一切皆空,还要你屁股底下的那块木板作什么?法师住锡六祖道场,应该知道六祖慧能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空并不等于无啊。
广济:那么长老所见什么是空?
虚云: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广济:什么是戒?
虚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广济:什么是清静?
虚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广济:师父,弟子广济请求还俗从军抗日报国。...
师父,...
虚云:你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吗?
广济:五年来我出家事佛深沐佛恩,如今背佛而去内心十分愧疚。还请师父谅解。
虚云:广济呀广济,你出家修行五年了吧?怎么还是一个光头俗汉呢?!
广济:师父...
虚云:来来来,你看看。这是什么?你说说。
广济:这是一个字,只是写反了。
虚云:是一个什么字?
广济:是一个我字。
虚云:写反的我字算不算字呀?
广济:不算。
虚云: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是个我字呢?
广济:那算。
虚云:如果是个字,那你为什么说它写反了呢?
广济:这...
虚云:正写是字反写也是字。主要是你心中认识这个我字。正写反写都是一样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心中无佛,坐破蒲团读遍佛经也没有用处。心中有佛,出入聚散无非因果。报国也是报佛呀。
广济:师父一席话,使弟子疑念顿断,心中豁然开朗。

虚云: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们各种各的因,各修各的福。

老树神:做了一辈子和尚,你觉得做和尚自在吗?
虚云:没有你老树神种树自在。本来修行是无欲无求,但是我这一辈子一直是有所求。刚出家求道住岩洞,后来为母亲求功德拜五台山,后来为求佛意东跑西跑,万里跋涉。再后来又四处出头修建寺庙,忙忙碌碌。哪有你老树神不知今夕是何年自在呀。
老树神:怎么活都是一辈子。我呀,不知年月,连自己多大岁数了我都不知道。反正月亮圆了是十五,看不见月亮是三十;草发芽了是春天,落雪了就到了冬季。操那么多闲心干什么。
虚云:这人哪,就是想东想西颠三倒四,这颗心就放不下咯。所以才烦恼是非不断。老衲吃佛饭做本份事,也是为了求得心安哪。...... 置身红尘世间,由不得你不想,由不得你不做。
老树神:苦哇,苦哇。
虚云:不苦就不是人生嘛。
老树神:这么说我没有人生,我白活了一辈子?
虚云:你也没白活。你不是还种了这么多的树吗。还看了这么多年的山和水吗。
老树神:这有什么?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嘛。
虚云:是啊,初次见到山和水的人,他会说,噢,这就是山这就是水。后来见多了他就不这么认为了。原来山有千变万化,水有万种风情。这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了。这山山水水都是人的思想。等走遍了万水千山,看透了这些才发现,其实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没有分别。
老树神:老和尚,你这是说的什么鬼话哟。我不跟你说啦。我要走啦。吃饭还是吃饭,睡觉还是睡觉。
虚云:是啊。吃饭还是吃饭,睡觉还是睡觉。住茅棚和住大厦都是住。


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都会融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都会煮热;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夫妻是为了恩爱才走到一起的,不是为了找一个人吵架才结婚的,所以要体谅对方、温暖对方、成就对方,而不是互相攻击谩骂对方。

过去的要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重要的还是你当下的这颗心在何处。

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
忍,并不意味着懦弱和胆怯,胸有成竹的忍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博大的涵养,广阔的胸怀,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的宽容,百忍成金。
忍,成就强者,成就伟人。

一个女子要过河,但身单力薄过不去,恰巧虚云法师等人经过。女子要求背其过河。虚云法师身边的几个僧人不敢背,因为僧人不能近女色。这时虚云法师说道:我背你过河,于是虚云将女子背到河对岸,其他僧人不解,
一僧气愤的问虚云,法师怎么能背这年轻漂亮的女子过河呢?
虚云法师反问:哪里有年轻漂亮女子?
那僧人说法师刚才背过河那不是年轻漂亮的女子吗
虚云法师又问:我已经将她放下,你怎么又将她背起了呢?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他是晴天也哭,阴天也哭,于是人们给她取了一个哭婆婆的外号。
一位禅师觉得奇怪就问这个老婆婆,你怎么一天到晚总哭啊,你有什么伤心事吗?
老婆婆擦擦眼泪说:哎!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布鞋的,小女儿嫁给卖雨伞的。这一到晴天啦我就想起了我的小女儿,她的雨伞肯定卖不动;可到了雨天呢,我又想起了我的大女儿,他的布鞋肯定也卖不动。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的心里就特别难受,所以就掉下眼泪来了
于是禅师就笑着开导她,禅师说:这件事情你要把它倒过来想你不就高兴了吗?比如说晴天呢,你的大女儿她的布鞋一定生意兴隆;要是到雨天呢,你的小女儿的雨伞肯定卖得好,这样倒过来想你不就高兴了吗?

你不客气我客气,你生气来我不气,气出病来没人替。
有人骂老僧,老僧直说好;有人打老僧,老僧自睡倒。
唾沫在脸上,随风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省烦恼。
般若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拎水去浇火,万事随缘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世人爱荣华,我却不待见,名利总成空,我心无足厌,
堆金积如山,难买无常限。
子贡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谋,樊哙救主难,
韩信功劳大,临死只一剑,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几千。
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变,
日月穿梭织,光阴如射剑,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
名利总成空,只把荒郊伴.
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看,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
三寸气断了,拿只那个办。
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
骂著也不言,问著如哑汉,打著也不理,推著浑身转,
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儿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见,
好个争名利,须把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净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
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
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虚云:说是自己被别人骗了,还不如说是自己痴心妄想把自己骗了。不明心见性,就难辨别出邪正真假,也见不到自己的习气毛病,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也难解这求不得之苦啊!

虚云:哀莫大于心死,心老比年老更误事。

虚云: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为本,佛教的根本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劝化世人去恶从善度众生。自古政教并用,政以济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乃万物之本。若本得其正,则万物安宁,而天下太平。

虚云:和尚是佛教僧人的统称,有圣凡优劣之别。
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贤劣并度个人自性修持,难免有迷、有悟、有佛、有魔。
真正的佛弟子都是虔敬佛法,恪守清规,他们积德行善、教化四方,于国家、社会人心治安,于伦理、规范、法律、学术都是有莫大贡献。
因果轮回的核心,就是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原是宇宙的法则,凡事有因必有果。若人一生作恶多端,他必然就会堕落。


虚云:世上军令严肃,令行如山倒。谁也不能违抗,佛所说的法也和军令一样。作为佛的弟子只有依法奉行,绝不能有丝毫的违犯。

弘法驱魔,首先要驱赶的是自己心中的魔。

如何保存好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出家人保存一领搭衣?怎么才能永久保住呢?只有一个字,那就是

 

补充版:
佛教最高尚最基本的修养就是持戒,教、禅、密、净之根基。若不严持戒律,各门真意便不可得,所以学佛人一定要以持戒为主
                                                      -----弘一法师
缘生缘灭,自然天成。能拴住一个人的身,却未必能栓得住他的心。

活生生的一个人,怎么转眼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大千世界,人的生命何等脆弱。
   人死了会去哪里?
   一个人身在红尘,七情六欲就如火宅;红尘滚滚,形同虚幻。
   人生苦短,稍纵即逝.
以种种苦行来征服肉体、熄灭妄想。
   居岩洞、食野草、饮涧水,与虎狼为伴、虫鸟为伍......
居山好,居山何以好?
  起时日高睡时早,山中软草以为衣,斋食松柏随时饱,卧崖龛,食枕脑,一抱乱草以为 袄,面前若有虎狼到,一阵风来自扫了。
  
  居山好,居山好,名缰利锁斩断了,一日一餐四时衣,慈悲喜舍忘记了。
  居山好,居山好,七情六欲参空了,茫茫人海苦难多,只图自己清闲了。
苦修深山,可曾证得三藐三菩提波罗蜜耶?如何才能使一滴水不干涸?把一滴水投到大海中就不会干涸了。
学佛之人并不是颠倒人情的,而且还要对众生多情。多情了才会把我去掉,才会把众生装在心中,才会有一颗平常心。

修身之结果,虽然能练身轻体建、耳聪目明。再进一步或许有所觉悟,但如此一来,从自己开始到自己了结,充其量只是一个自了汉。与我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的境界,相差甚远。
若想从镜子中看清自己,就要停下来,静静的看。看不是用肉眼,而是用心智。此镜不止你的手上有,它无处不在,在虚静中观照自己,才能体会到自性即无自性,无自性即空......
这个大千世界是因缘和合的,我们穿的衣服是做工的人做的,我们吃的粮食是农民种的。这大千世界因缘和合,互为连接才得以平衡。
修行之人的心,就该像这大地,能容纳万物、生长万物、收获万物。
佛门重心而不重相,只要表达你所思所想,用什么形式只是权巧方便而已。
出空门以百孝为先,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四重恩是佛恩(上师恩或称三宝恩)、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
  三途(三涂):
  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三涂(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爱别离,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坏苦
  (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禅天......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行苦
  (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千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老和尚,怪摸样,眉毛长,胡子长,不知佛心怎么样,不知神通强不强。
   老和尚,最平常,啃红薯,喝菜汤,万事随缘走天下,人人喜欢老和尚。
僧人当以戒为师,维护佛道正统源流。
   地藏菩萨昔日有言: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不可执拗只认一个理,任何时候都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决定。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阿修罗,    ,畜生,饿鬼,地狱;
  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盘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人分南北,佛性岂能有南北
                             ——慧能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不忘农夫苦,常思佛祖恩。
  心中无苦,苦从何来
内心的恐怖远胜于地狱的恐怖,忏悔有助于消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
佛并不是主宰一切的神,也不是胜过万能的主。
  自我觉悟并觉悟他人便是佛。
  我们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说你放弃恶念的那一刻就是佛。
为佛弟子应当依教奉行,正知正见切不可走邪门歪道。
  良价禅师有言什么最苦,不是地狱,而是穿着这套袈裟却不明大事。若不想脱苦何必入空门?
所有的磨难都是考验自己的道心,只要你自己心不乱,用功办道,散了还会再聚,失去的还会再来。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心有挂碍就生烦恼.
出家是心出家,如果心不在佛门,出了家对自己也无益处。
  出家人受十方供养,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佛首先要学做人。
生产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耕田种地,百工诸业无不是社会生产.

《虚云赞》:
  滚滚红尘一盏灯,茫茫人海一禅僧;
  千载难逢一泰斗,万事随缘一本经;
  四朝五帝一程路,九磨十难一柱擎;
  百年虚云一台戏,一声钟鼓一片情。
《辞世诗》:
  作词:虚云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生前坐不卧,死后卧不坐。一副臭骨头,如何立功课?
                                           ---慧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年虚云       经典)(五明学佛网:百年虚云       经典)  

 净界法师:发菩提心建立正知见,就是要依止大乘经典 

 李利安教授: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一章 打开经典之门 

 其它:涅槃思想研究 第三章 大乘经典的涅盘思想 

 蔡惠明居士:藏族文化经典的宝库——四川德格印经院 

 杨维中教授:经典诠释与中国佛学 后记 

 杨维中教授:《经典诠释与中国佛学》目录 

 方广锠教授:《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序 

 周叔迦居士:净土经典研究法 

 李富华教授:佛教学 第五章 佛教的基本经典与教义 

 韩焕忠博士:经典的凝重与禅思的飞扬——读吴言生博士《禅宗 

 陈士强教授:《长阿含经》中的法数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