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从《维摩诘所说经》谈佛教慈善


   日期:2012/7/12 15: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最近学习《维摩诘所说经》,看到里面的很多内容都与佛教慈善有关,因为德证有过做慈善的经历,就想把一些体会整理出来,供养给所有热爱慈善事业的人,然经意玄奥,非德证力所能及,只能整理一些粗浅的认识,并且征得上大下虚法师同意,引用他《指月真髓》里面一些内容,感恩法师慈悲,慨然应允。

佛教慈善,无不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理论依据,那么什么才是真实慈悲之心呢?纵观当今慈善界,总以物质帮助为主,就是把物资或者金钱送到贫困者手中,在此过程中,负责慈善的法师也会经常叮嘱:先以欲勾牵,而后令入佛智。真正实行起来,却不尽如人意,佛教居士、志愿者团队、善心人士,因为不知如何去令入佛智而陷入茫然,满腔热情,可圈可点,亲手布施,功德无量,不可否认,这些年佛教慈善组织日益壮大,由于发心不到,也就出现很多问题。且看《维摩诘所说经》:“为众生说如斯法,是真实慈……何谓之悲?菩萨所做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鸠摩罗什大师说:“以慈为本,为人说真实法,名真实慈,亦以慈为本,然后行布施等众行。”僧肈大师:“哀彼长苦,不自计身,所积众德,愿与一切,先人后己,大悲之行也。”

试想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开始满腔热忱,最后走过场,聊聊收场的事情时时发生,不仅没有去切实体悟同体大悲,更没有随缘说法,真实慈悲之心没有在慈善过程中显发出来。

经常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往往会有一个体会,会遇到各种难题,就是说起来好说,行起来却束手束脚。说到底,是因为缺少世出世间法的智慧,或者说因为有攀缘心,就会令自己在做慈善的过程中感觉到憋屈,有时会生烦恼和退失道心。《维摩诘所说经》里面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又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反观自己,功利心,攀缘心去做慈善,又缺少世出世间法的智慧,就会碍手碍脚,所以我们做慈善也应该对佛法有一个深刻了解,建立正确知见,不是仅仅凭热情就够了。东林慈善经常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可以说是必要的,也是让慈善能够健康发展而又不离佛法的先决条件。

过去跟镜义法师做慈善时,对法师说的平等心理解不够,往往生起分别妄念,我们做慈善当心如大海,有行有愿,因愿导行,有愿所做功德才能圆满,哪怕做一点小事,也要发愿广利一切众生。《维摩诘所说经》:“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无爱无嗔,平等大悲,拔济众生。《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本出自众生,自然以无等慈拔济众生。

做一个好的出家人,修身,修心,也要修行。在家菩萨亦复如是。

《维摩诘经所说经》:“以摄悭贪,而起檀菠萝蜜。”我们行菩萨道,无论六度、四摄都以布施第一,我们因爱见的原因生贪嗔痴,维摩诘:“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于悲心。”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为救护一切众生而发大悲心。在做慈善的过程中,确实应检讨自己的发心。

记得大虚法师在《指月真髓》里面这样说:“我们拿有限的财物和食物来布施,使人们暂时离苦得乐,这是不究竟的,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就治本而言,应该作佛法的布施,布施真理,帮助一切众生明心见性,这才是彻底解决众生痛苦的好办法,所以在佛法里, 最高最大的布施是法布施。其实“财法二施,等无差别”,财布施和法布施都是需要的,标本兼治才是中道。大乘菩萨道的财布施主要是为了修福,修福是为了自利利他。而法布施是为了修慧,修慧是为了自觉觉他。这里面,自利利他是为自觉觉他服务的,修福最终是为了修慧的圆满,两者不可偏废,但相较之下, 还是修慧要更重要一些。因为修福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光修福是得不到 解脱的,但修慧的人、真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懂得培福报的,所以他一 定会有福。现在很多居士菩萨学 佛,偏向求福、修福的人比较多,真正求智慧,修法布施的 人很少,这种轻重不分的状况好像还挺普遍的。”这段话对我们来说也很有现实意义。

《维摩诘所说经》是方等经典,里面充满了般若的思想,从头到尾都很赞叹菩萨行,所以称为叹大褒圆,非是德证小心小量所能理解,因为好乐慈善的原因,仅从经典中引用里面关于慈悲的一些论述,和大众分享,若是若非,望大众布施欢喜。非常赞叹所有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菩萨们,若能以佛教法而指导,行菩萨行,将会更加圆满。

        南無阿弥陀佛!!! 
                                                                          (文/德证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德政法师       佛教慈善)(五明学佛网:德政法师       佛教慈善)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既要解身苦 更要解心苦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陈红兵教授:论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陈星桥居士:关于佛教慈善的若干思考 

 于凌波居士:高鹤年居士与佛教慈善 

 李向平教授:功德与慈善之辩——关于佛教慈善义卖现象的讨论 

 李向平教授:佛教慈善义卖是否等同做功德 

 刘元春教授:公信力是佛教慈善成败的关键 

 刘元春教授:佛教慈善,要坚守纯真的品格! 

 刘元春教授:佛教慈善 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