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科学跟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大乘佛法能解决


   日期:2012/7/9 12: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科学跟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大乘佛法能解决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此乘是大乘,大乘这一门学问能尽一切法边底。我们今天科学研究物理的,趋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宏观宇宙,那就是讲的边,这个边就是宏观宇宙;底,底是微观世界,量子力学。我们看这句经文,大乘能尽一切诸法的边缘,能尽一切诸法的微观,边缘无限大,微观是无限小。中国古人所说的,大而无外,这是一切诸法的边;小而无尽,没有底,小而无底,这是微观宇宙,今天称为量子力学。大乘能尽,现在科学已经达到边底,但是不能够尽,已经达到,最小的物质已经找到,就是量子,小光子,也叫中微子。为什么说没尽?佛经里面讲,这么小的一个物质,它里面有世界,有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没缩小,这个小量子没放大,里头居然有世界。我们在前面曾经读过,普贤菩萨他能够进入微观世界里面去参学,那个里面有十方诸佛,菩萨到那个里面去供佛闻法。这个现在科学没发现,科学只发现这个小的物质,这个小的物质里面还有这么多东西,没发现。
  
  研究宏观宇宙的,对一切诸法的边他看到,但是也没尽。科学的报告,我们看了,科学家说他们观察到宇宙边缘,而实际上只能看到全宇宙百分之十,宇宙的边缘只能看到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见了。到哪里去?他不知道,所以他没有尽。大乘尽了,大乘知道那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到哪里去,回归自性了,凡是回归自性就看不见了。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现象,科学的研究必须要有对象,没有对象,他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自性,净土里面讲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它不是物质现象,所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没有办法接触到它。它不是心理现象,我们的第六意识缘不到,第六意识要有对象,有精神现象,第六意识能缘到,它不是的,它不是精神现象,第六意识缘不到。它也不是自然现象,连阿赖耶也缘不到。但是大乘,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全都缘到了。所以大乘能尽,这个尽这一个字可了不得,超越了科学,超越了哲学;换句话说,今天科学跟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用大乘就解决了,边底就解决了,「故名为大」。这是《十二门论》里面为大乘简单讲一个定义。
  
  「又《宝积经二十八》云: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正觉上面加了一个正真,正是不邪,不偏不邪;真是不假,决定不是假的,决定不是虚而不实的,这是正真正觉。由此可知,佛经上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正真之法,这不是虚妄的,这个东西不是假的。除了这个东西之外,其它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为什么?其它一切法都会变,都有变化,唯有无上正等正觉永恒不变。它是什么?它就是每一个众生的自性,在佛法里面称它为佛,自性佛,称它为阿弥陀佛。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是阿弥陀佛,这个要知道。我们要学佛,目的想成佛,成什么佛?成阿弥陀佛。所以这是一门教育,究竟圆满的教育,教我们永远离苦得乐,教我们永远破迷开悟。悟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迷是自性里头本来无的,《起信论》里说得好,本来没有的,当然可以断掉;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你本来有!只要把障碍放下,你就圆满了。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
  
  能够当下放下的,这个人在佛法里叫上上根人,还在大乘之上,称他为上上乘人,他能够听到之后立刻就放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三十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入定,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这就成佛了。在中国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面,半夜三更,祖师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五祖的衣钵传给他了。惠能那个时候二十四岁,这在佛法里称为上上根人。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在之前没有读过一部经,也没有听过一次讲,在黄梅祖师道场住了八个月,也没有进过禅堂;换句话说,解门跟行门他都没有沾到边。听祖师讲《金刚经》,《金刚经》没讲完,大概只讲到四分之一,我们想肯定是讲大意,他就明白了,他就放下了,放下就成佛了。
  
  惠能大师放下,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境界完全相同。我们能不能信?早年有怀疑,现在在大乘熏习了六十年,不怀疑了。为什么?理搞清楚了,觉得这个不是一个稀奇事情,一切众生人人皆有,个个不无!只要你肯放下,你跟惠能、跟释迦没有两样,你为什么不放下?放下就证得大圆满,放下就证得大自在,何必还得要贪恋?这桩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难。难的原因是什么?难的原因,前面我们读过,总在信心上出了问题,信不过!如果你真的相信,你就做到了。信心不足怎么办?我们就得想到,世尊在世为什么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信心不足,唯有读诵听教。读诵听教,人人根性不相同,最好的方法别听乱了,别听太多,为什么?那对你断疑生信会产生障碍。最好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世尊当年在世的弟子,几乎绝大部分,应该是说十之八九,都是用这个方法证果的,这要细心去体会。听什么?就听一部经。一部经,世尊在世他不是讲一部经,哪有听一部经听完的时候他就能背出来,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我们能想得到,世尊的弟子听世尊说法,肯定是像《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说的三个原则: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用这个方法听经就对了,为什么?听经可以得三昧,可以大彻大悟。世尊威神加持你,世尊许多弟子,古佛再来,法身大士再来,这些人会帮助你,容易成就。佛灭度之后,佛不在世了,我们就要记住一句话,「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要懂这个道理。为什么?大乘修学总纲领不出戒定慧三学。戒是什么?守规矩,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得先得定,你才能开悟。先修得定,定必须要专一。

 

    ...

 

    下面你看这里头有密宗在里面,这注子好,显密圆融。「又密教以胎藏(胎藏是莲花部)鬘荼罗之心莲华台为实智」,这表法,用这个来代表实智;这个莲花有八个花瓣,有八叶,八叶是花瓣,「开敷为权智」。佛坐在莲花台上,表什么意思?表他证得实智,莲花八瓣展开,表示他用权智接引众生,表这个意思,这是佛法教学的艺术。几千年前艺术的教学在佛门就用得非常普遍,人们欢喜,佛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喜欢什么,我就用什么来教。《大日经》第二卷有这么两句话,「诸佛甚希有,权智不思议」。稀有的是什么?字的表面看起来是赞叹权智,善巧方便不可思议。教化众生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不可思议。可是你要晓得,这不可思议的方便智从哪来的?从实智来的。现代人的思想错了,看到佛所教的他们都摇头,认为佛讲的不合逻辑,不合乎科学,因为佛没有用科学方法,佛不会用科学方法。为什么?科学方法能求到知识,求不到智能。科学方法是对外的,对象在外面,佛学学的是对象在自己,在内,他不对外。在现在学术里面分科,科学对外,哲学对内。佛法是不是哲学?不是哲学。为什么?科学对外,是以物质为研究对象,哲学对内,是用思惟、思考,用心理做为对象,佛法这两样都不是,这两样全放下了。所以欧阳大师讲得好,欧阳竟无,这民国初年大居士,杨仁山居士的学生,支那内学院的院长。他有一篇讲演,好像是民国十二年讲的,很早,在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金陵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他这一篇讲演非常著名,当时也震动了学术界。他的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现在这个世界必须要用它,要学它,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有道理!
  
  那我们可以这样说法,佛教是哲学里面的哲学。哲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它这个连心理现象都放下,真正契入到自性。自性是真心,不是妄心,有念头是妄心,妄决定缘不到真,这是大乘经上非常肯定的一句话,妄达不到真,必须用真才能见到真。真是什么?万缘放下,真心就显露了。也就是说今天科学家所讲的三种现象你全放下,你真心就现前,你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学了通了,不学也通了,全通了,这是佛法。所以佛法用得好,佛翻成中国字是觉,叫觉法,要把它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法,大彻大悟之法,这个意思好。人人都能够大彻大悟,只要你肯放下,放下便是。难,难就难在放不下,难在这里。放下是圣人,放不下是凡人,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肯放下就是圣人。放下一点点,小圣。不执着这身是我了,知道身是我所有,不是我,这小圣,小乘初果。
  
  初果放下了身见、放下了边见,边见是对立,不会跟一切人对立,不跟一切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对立就是一体。放下成见,人没有成见就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做出牺牲奉献,能够舍己为人。为什么?没有自己。这个身为自己是觉悟,我要用这个身来帮助我觉悟,觉悟之后呢?觉悟之后是为众生服务,为众生服务里头无我,无我就大公无私,他的奉献是智慧,里头不夹带自私自利,没有,自私自利早放下了。这是佛法里面的小圣,小乘里的初果,小小圣,大乘里面十信位是初信菩萨,好像小学一年级,就这么好,这么殊胜,高年级还得了!所以诸佛甚希有,就是能放下的人少,真放下的时候智慧不思议。有权智当然有实智,权智是从实智里面变现出来的,没有实智哪来的权智?实智又叫做根本智,权智是后得智。这是比喻像一棵树木,这棵树木的长成,先有根,然后有本,从本再生枝,枝再生条,条再生叶,那都叫权智,叫后得智。先有根本,后有枝叶,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这从比喻上说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科学哲学       大乘佛法)(五明学佛网:科学哲学       大乘佛法)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黄国达居士:大乘佛法对五欲的态度 

 月溪法师:大乘佛法简易解 

 月溪法师:世界各国大乘佛法用功概论 

 传喜法师:大乘佛法度厄难 

 法藏法师:大乘佛法的价值 

 其它法师:大乘佛法的无上观修——《普贤行愿品》(朗明法师 

 传喜法师:大乘佛法重放光芒——缅甸弘法行观后感 

 明贤法师:大乘佛法为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明贤法师:大乘佛法为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宏圆法师:《心经》是大乘佛法的心要是般若思想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