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保不住一念觉?为什么会退?


   日期:2012/4/12 14: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什么保不住一念觉?为什么会退?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54集(净土法门法师)

「第四十八,现证不退愿」,这是大愿最后一愿。「愿曰: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里面特别重要的这个「诸」字,于诸佛法。「不退转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略云不退。即梵语之阿鞞跋致(详见前注)。盖以菩萨行愿,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随风东西。又南本《涅槃》曰: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见少违缘,于阿耨菩提即便动转;如水中月,水动即动。」我们看这一段的意思。佛法成就,从理上讲确实是一念之间,凡夫一念觉悟就圆成佛道。一念觉,有没有?非常可能有,但是第二念他就迷了,他不能保持。保持这是功夫,果然能够保持住,念念都不退转,这人就成佛了。有没有这个例子?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这个例子,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那就是一念觉,一念觉,念念觉。在中国禅宗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这个例子,他二十四岁,也是一念觉,念念觉,他不退转了。这个不退转是一时顿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我们为什么那一念保不住?问题的关键在此地,为什么保不住?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认知不够,所以烦恼习气不能放下,问题在此地,都在自己。 

弥陀世尊这一愿不可思议,愿十方世界一切菩萨闻名,现证不退,慈悲到极处!念老为我们注解的,「不退转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增是增长,功德增长,善根增长,好事!「不更退失」,这叫不退,就是梵语的阿鞞跋致。阿鞞跋致也是阿惟越致,是一个意思,翻译的翻得不一样,原文完全相同,它的意思就是不退转,这个不退转是三种不退转,刚才说的。位不退,位不退什么时候证得?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小乘初果须陀洹就位不退,绝对不会退堕到凡夫,他是圣人,虽然没有离开六道,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证得须陀洹之后,如果没有特别的因缘,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无论这个世间有没有佛出世,有佛出世他证声闻果,没有佛出世他证缘觉果,这善根深厚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扎根教育做得太好了。他扎的是什么根?是成佛之根。成佛的根是什么?是放下见思烦恼,位不退。从须陀洹到阿罗汉,都叫位不退。他是不是真的不退转?他也会退,但是最低他退到初果,初果就不会再退,是他的底限,进进退退,初果到四果,四果到初果。 

为什么会退?我们看底下说,「盖以菩萨行愿」,不是说发愿,愿发了,发了之后要行、要做到,这桩事情「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注意,这是别教,跟圆教大大不相同,圆教的信位菩萨不退转了,他证得不退转,别教要初住,别教初住菩萨等于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所以它的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像羽毛,在风中随风飘流,「随风东西」。我们现在的话说,禁不起考验,遇到善缘,他的功德善根增长,遇到恶缘,他就退了,这是别教信位菩萨。「又南本《涅槃经》曰」,《涅槃经》有两个本子,南本、北本,这是古时候翻译,一个是南方翻译的,一个是北方翻译的,一个四十卷,一个三十六卷,分量都不少。经上说,「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就是发菩提心,「见少违缘」,就是很少违背你意念的这种缘,也就是说你不喜欢的这个缘,于阿耨菩提就动转,你心就动,我们讲动摇,信心动摇,「如水中月,水动即动」。

在这个娑婆世界,实在说,帮助我们提升的这种善缘少,帮助我们退转的这些逆缘太多太多,你所见的,你所听的,你所接触到的,无不是退缘,都是叫你退转的。我们要晓得,只有佛菩萨帮助我们坚定信愿,我们愿不愿意亲近?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无处不在,佛菩萨无时不在。你说我没看到,那是你没智慧,你没有清净心。你要有清净心,你要有智慧,你就见到佛菩萨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一句「观世音菩萨」是菩萨,你知不知道?知道。你念就清净,你不念就不清净。你念佛,佛在你心里头;你念菩萨,菩萨在你心里面。心里有佛菩萨,退缘就没有了,你只有进没有退。是不是这样的?这个话你听懂了吗?听懂了,可是转身就忘掉,心还是被外面境界所转。这什么原因?身见没破,念念想着我身体,在这一生一世当中,把这身体看得太重了。不仅这一生,生生世世。人死了还有个中阴身,他也是看得太重,所以他还是在退转,还是得不到解脱,不知道这个身是假的,不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我。你把它看得那么重,你的亏吃大了。 

什么是「我」?给诸位说,阿弥陀佛是我。「我心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心」,你们常常念《三时系念法事》,中峰禅师不是这样子说的吗?他说的一点都不错。你们念得多了,几个人肯定承认我是阿弥陀佛、我是观世音菩萨,几个人承认?你不肯承认,那有什么法子?你要承认这个臭皮囊是我,这就是你退转的第一个因素,根本的因素。我们要真正如弥陀世尊的弘愿,世尊在经教里常常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一体!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弥陀是诸佛的总代表。所以六根在六尘门头动摇了,这个时候是什么?这个时候叫迷了,一动就迷了。怎么办?赶快提起,提起正念,提起正觉。什么是正念?什么是正觉?就是阿弥陀佛。记住,诸佛菩萨的名号就是正觉,就是正念。古大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自私自利的念头,名闻利养的念头,在五欲六尘起贪瞋痴慢的念头,念头起来就造轮回业。念头才起,意在造业了;开口,口造业了;行动,身造业了。这很可怕!不能不知道。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警惕。学佛人,特别是净宗同学,念念不离阿弥陀佛,成就自己,念念不离观音菩萨,救护众生。帮助苦难众生这个时候,你是观世音菩萨,放下这个工作的时候,你就是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成就自己,用观音菩萨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够现证不退。

「又喻曰」,这是佛在经上说的。「譬如鱼母,多有胎子,成就者鲜。」鱼我们知道,鱼生的子很多很多,但是鱼子能变成小鱼,小鱼能变成大鱼,这个机会太少了。为什么?鱼子都被别的鱼吃掉,小鱼被大鱼吃掉,确确实实一千颗鱼子难得有一、二个会长成,又「如庵罗树,花多果少」,佛举这两个比喻。「众生发心,乃有无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故云:鱼子庵罗花,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警觉到。

今天我也把这些方法非常具体的说出来了,供养给大家。你修净宗,你求生净土,我们要跟阿弥陀佛融成一体,我的心是阿弥陀佛的心,我的身是阿弥陀佛的身,我的念是阿弥陀佛的念,念念不离阿弥陀,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世尊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制心一处就是「阿弥陀佛」这一句圣号,我就把心制在这一处上,什么事都解决了。一生的学习就这一部经,常常念这部经。初学的人读诵,把一部经念上一千遍,一般可以能背诵了。还不能背诵,就再一千遍,三千遍、四千遍。我过去曾经遇到一个人,他念了六千遍,能背诵。有决心!一天念五遍,一年一千五百遍,他念了四年。这是先把它念背。能背之后,叫细嚼,像吃东西一样,不可以囫囵吞枣。细嚼是什么?每天这个《大经解》看一段,细心去看,字字句句里头有无量义,你就细品法味,才真正体会到古大德所说的话一点都不假,「世味哪有法味浓」,真正尝到法味,你连吃饭睡觉都忘掉了,自己精神体力饱满,真的是常生欢喜心。欢喜是自己的受用,同时也欢喜教别人,这就是用自己的法喜、用自己的法味供养众生。绝不能贪多,贪多麻烦就来了,为什么?障碍现前。贪多你就退转,一门深入就不会退转。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净界法师:八大人觉经讲记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觉寤 

 慈法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简释 

 慈法法师:圆觉本起章讲记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二十九集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二十八集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二十七集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二十六集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二十五集